探究外商零售企业市场选择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05 03:26:00

探究外商零售企业市场选择的研究论文

关键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内容摘要: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加速发展。本文以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16个城市的区位选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基本特征、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并运用panel-data技术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2004-2009年间地区宏观经济水平、地区消费力、商业环境、对外开放度是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全面对外资开放,至此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进入快速扩张期。面对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其扩张过程中的区位选择问题做了相关研究。

国内外对于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概述

郭崇义(2002,2003)对外资零售企业的所在城市和位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不同业态的零售企业有不同的选址偏好,并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区位特征和规律。张闯、夏春玉等(2006)基于28家跨国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主要受对外开放政策、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力、商务环境和投资政策、城市性质等因素影响。张闯(2006)基于58家连锁企业的店铺比较研究发现跨国企业区域扩张过程中注重战略布局,优先选择区域中心城市。汪旭晖、刘勇(2008)对沃尔玛、家乐福等六家跨国零售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主要受地区商业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另外,伯特(Burt)和特雷德戈尔德(Treadgold)认为,跨国零售企业海外投资往往首先选择那些与母国具有地理临近性的市场。迈尔斯和亚历山大研究指出,欧洲零售企业尤其偏爱像母国临近性的海外市场投资。虽然外国学者的研究不仅仅针对我国,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纵观现有文献,国内外对外资零售企业扩张阶段区域内的区位选择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限于宏观层面,缺乏对其影响因素和布局趋势的实证分析。笔者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来检验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丰富外资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理论,并预测其区位选择行为的趋势。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区位选择的基本特征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外开放较早,备受外资零售企业青睐。通过对其外资零售企业进行分地区统计就会发现,其区位选择过程呈现出了一定的区位特征和规律。

(一)空间分布不均衡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凭借其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越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国家政策,一直以来是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投资的重点区域。早在1992年,上海就成为我国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的首批6个城市之一,而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及宁波直到中国加入WTO之后才陆续开放。政策上开放时间的不同,造成了外资零售企业地区发展的不均衡。2004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出于对市场的了解和购买力等因素的考虑,往往优先往零售基础好、经济水平高的区域中心城市投资,进一步拉大了城市间的差距。截至2010年3月,外资零售业共在上海市开设店铺1610家,占整个长三角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56.6%,扣除掉便利店有1452家,依然占50%。

(二)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布局

随着上海、南京等城市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和对周边市场的了解,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长三角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市场,通过并购和设立分店的形式开始迅速扩张。沃尔玛分别在嘉兴(2006)、无锡(2006)、昆山(2008)、绍兴(2009)等地区开设了新店,易初莲花在无锡(2003)、泰州(2005)、南通(2005)、温州(2006)等地开设了新店。家乐福绍兴店是其在中国内地三线城市开设的第一家,随后其新开几家店都设在浙江省的二、三线城市。2005年华润万家收购了浙江宁波慈客隆超市,其在二三线城市扩张的步伐得到进一步的加快。虽然上海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其外资零售业发展水平继续高于周边地区,但是其零售市场所占份额比例已经开始逐年下降,据统计,2000年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一线城市网点数占整个地区65.79%,2009年则降至48.92%。

影响外资零售企业长三角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现有研究表明,外资零售企业网点数量和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及经济发展程度等密切相关(李飞,2009)。本文以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作为理论假设,利用2004-2009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建立基于panel-data技术实证模型对零售企业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及实证结果

模型拟选取各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网点数(NUM)作为被解释变量,假设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过程中受地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来代表)、地区消费力(CONSUME,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来代表)、地区商业环境(RETAL,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来表示)、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用Trade(由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地区当年GDP得来)和FDI(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来代表]、地区开店成本(TERI,由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地区的GDP表示)的影响。据此,本文基于panel-data的技术实证模型为:

其中,i代表不同的地区,t代表年份。鉴于外资零售企业新开店前需要经历考察准备期,本文采取各城市指标前置两年的方式,零售企业门店数(NUM)采用2006-2009年的信息,而各城市指标则采用2004-2007年数据。将长三角16个城市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纳入模型,通过EViews6.0软件进行混合数据的GLS加权回归处理。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后,将显著性较弱指标(FDI和TERI)剔除,把余下指标重新纳入模型得到实证结果(见表1)。

(二)实证结果分析

调整后的模型实证结果变得非常显著,R2为0.992123,各指标都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体来说,实证结果显示外资零售企业网点数与地区人均GDP成正相关,说明地区宏观经济水平是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地区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Consume)和地区外零售企业网点数呈正相关,说明零售行业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时受地区消费能力和地区商业环境影响较大,这一结论与汪旭晖、刘勇(2008)的结论相似,只不过他们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地区消费力。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RETAIL)与地区外资零售企业数量较强的正相关,且显著性较强。这说明可能2004年底零售企业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区位投资时更加理性,倾向于选取消费力强和商业氛围良好的地区进入。同时模型结果显示,地区对外开放度(trade)和外资零售企业数存在正相关,这表明外资零售企业在区域扩张过程中倾向于对外开放水平高的地区。另外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指标(TERI)对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网点数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可能是长三角地区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基础实施水平整体较好,相互间对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影响差别较小。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区位选择的趋势

以上文实证分析的区位选择因素为依据,预计未来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

(一)外资零售企业本土化进程加快

目前外资零售企业纷纷加快对我国本土化进程,在长三角地区不少外资零售企业已经悄悄退出大城市“第一商圈”的争夺,转而向社区及乡镇发展自己的客户群体。相比于大城市大中型零售网点资源越来越稀少和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周边的社区和乡镇地区的零售市场存在巨大潜力。早在1999年,沃尔玛就在美国本土开设了第一家社区店,只是当时我国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较弱,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直到2002年才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社区店。目前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社区零售业已经比较成熟,而在周边地区县市,随着基础实施建设完善和百姓消费观念的转变,可以预见将来一段时间内外资零售企业的社区便利店、生活超市、农村放心便利店等业态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二)外资零售企业将加速向二三线城市布局

随着危机后经济的复苏和零售企业在中国持续的发展,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张力度。现阶段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二三线城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人均GDP普遍超过3000美元,普通城镇居民消费正经历转型升级阶段。发达国家发展证明,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候,零售市场将会经历快速增长期。中国连锁协会发表的2009年一季度报告表明连锁零售企业二、三线市场销售增长首次超过一线市场。2009年,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共开设店铺116家(不含便利店),其中85家开设在了二三线城市,占总数的73%。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东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竞争相对滞后的二、三线城市将是外资零售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郭崇义,戴学珍.北京市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研究[J].经济地理,2002(6)

2.张闯,夏春玉,汪旭晖.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店铺布局与市场选择——基于28家跨国零售企业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