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7:28:56

股票投资论文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技术分析流派基本分析流派学术分析流派

自股票产生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于股票投资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理论成果。迄今为止,股票投资领域主要是三大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基本分析流派和学术分析流派,其他一些支流如心理分析流派,基本上可以融合到前述三个流派的内容之中。

一、技术分析流派

技术分析流派是蒙昧时期的股票投资理论,它是精明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进行长期观察并积累经验,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股票市场运动的若干所谓的“规律”。技术分析流派普遍认为,股票价格受着某种神秘力量或神秘数字的支配,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运行,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领悟股市的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技术分析流派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任何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到市场价格中,股票的历史价格中包含有对市场未来趋势的提示;二是股票价格喜欢沿着已经形成的趋势变动。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技术分析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门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股票价格虽然变化多端,但总是遵循一定的趋势而发展变化的。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状态可以归纳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股票价格变动的三种趋势与海浪的波动极其相似,在涨潮时,每个后继的波浪水位要比前一浪高,而在退潮时,每一个后继浪都不能恢复前一波所达到的高度。股票价格的日常波动是不重要的,也是无法预测的。次级波动可以预测主要趋势的变化,而主要趋势才是股价分析的核心,是最重要的。1929年10月25日,道氏理论大师汉密尔顿发表了一篇题为“潮流的转变”的评论文章,预言股票市场看涨趋势业已结束,看跌趋势已经开始。果如所料,从此美国股票市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下跌。道氏理论因此而闻名于世。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会计师艾略特创立的一种观测股价变动趋势的理论系统。艾略特对过去80多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多年研究之后,发现股市是在宇宙中一种神秘自然法则的影响下按一定的规律波动的。1946年,《大自然的规律》发表,标志着波浪理论正式成熟。波浪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按照神秘的费波纳契系列数,以“五个上升浪和三个下跌浪”不断重复的规律,周尔复始,不断推进。研究表明,波浪理论可以解释美国40年代以前的一切市场行为,并曾经准确地预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在随后几十年的大多头。1985年9月,美国波浪理论专家罗伯·波克特准确地预测出美国股市将在1987年底见顶回落。香港股市分析家容树坚也运用该理论成功预言了1982年香港股市空头的低点。

二、基本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基本的历史财务信息,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或是卖出的理论。信奉价值投资法的投资者认为,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有其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指示器。他们使用一系列估价工具,如市盈率模型、股息贴现模型、托宾Q等来判断一支股票的价格相对其内在价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从而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基本分析理论认为,一个值得投资的价值型股票的典型特征是低市盈率、高股息和低负债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流派的价值投资之父。1934年,他把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课程讲义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证券分析》,该书第一次把客观理性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文化之中。用格雷厄姆的话说,买股票就像买车一样,要踢踢轮胎,看看引擎。其基本理念是: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系统的方法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20年间,他投资管理的私人户头的资金,每年的获利约为20%。

1976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去世后,他曾经的雇员兼学生沃伦·巴菲特成为基本分析投资法的泰斗。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有90%以上的年份击败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赢利近3000倍。虽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但巴菲特成功的投资记录仍无人能够撼动,这充分说明了基本分析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大。

三、学术分析流派

1900年法国数学家刘易斯·巴切利写了一篇探讨股票市场价格的博士论文《投机的数学理论》,开创了使用学术理论特别是数学工具研究股票市场的先河。在当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投资实业界,该流派的人士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有效市理论,二是投资组合理论。

1、有效市场理论

刘易斯·巴切利的博士论文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动是不可预知的。他写道:“有关市场变化的意见分歧这么大,以致于同一时刻购买者相信价格会涨,抛售者认为价格会跌。”谁也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价格是涨是落。但他的论文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五十年后萨缪尔森发现了他的论文,对其大为推崇。1965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论文《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充分肯定了巴切利的成就,并得出“在股市上赚钱和在上赚钱的难度相等”的结论。

1970年,尤金·法玛总结了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的理论,正式提出有效市场概念。法玛认为,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法玛将有效市场分成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个层次市场中的信息,分别指所有市场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技术分析法无效;如果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基本分析法无效;如果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内幕操纵将变得无利可图。

2、投资组合理论

1952年,25岁的马尔柯维茨发表了名为《投资组合管理》的简短论文,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引起了股票投资理论的革命。在马尔柯维茨以前,广大投资者都是随意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回报而不是风险。马尔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第一次强调了风险的重要性,认为风险因素和预期回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论证了分散投资的精髓在于个别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绩效表现形态。

1963年,他的博士生夏普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单指数模型,也称为市场模型或对角线模型。夏普首先将统计学上简单回归分析中的二个系数?琢和?茁引入股票投资分析中。?茁系数反映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对市场组合方差的贡献率,用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琢是某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用于检验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异常收益。后来,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三大流派的简评

自投资理论界三大流派鼎立之日起,它们之间就互相攻击,互不相让。技术分析流派被讽刺为愚昧的占星者,其信仰者被称为“一群处境窘迫而自命不凡的人”,如伯顿·麦吉尔所说:“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从未见一位成功的技术分析者,而失败者倒是屡见不鲜。”学术分析流派也常受到的攻击,罗伯顿·A·哈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虽然听起来完美无缺,事实上却没有人用它,理论已经沦为一种“幻想”。一些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索罗斯等人,都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巴菲特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讨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β值,或是证券获利的变异参数(covariance),因为我们对这些主题不感兴趣。基本分析流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一种最典型说法是:靠基本分析取得的成功其实是运气,即使是巴菲特那样的常胜将军也不过是在掷硬币游戏中连续掷出正面的幸运者而已。

以上这些言论多数是出于各理论流派的门户之见,并不十分客观公正。事实上,三大流派虽各有缺陷,但也分别有其合理的因素,在指导投资实践中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1、技术分析流派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长期投资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和运用了大众投资心理规律。它在描述和预测股市总体趋势上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所使用的一些技术指标对于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术分析流派的缺点是,它主张按趋势操作,但是实践中很难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界限。事后来看很清楚趋势,但从当时来看却很难抉择。

2、基本分析理论否认市场是理性的和有效率的,认为市场价格是数百万计的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结果

情绪与其他一些因素都在影响着股市,多数时间内股票市场是不正常、不理性的。所以,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分析指标找到一些被价值低估的股票,从而实现战胜市场的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反映了股市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隐含着三个潜在的致命缺陷:首先,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和预测分析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其次,证券分析师所估计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会含有或大或小的偏差;最后,市场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可能相当漫长。

3、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运用复杂的数学工具证明的是简单的投资原理

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持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原则。该流派推荐的投资方法也较为简单,即购买指数基金或采取定时定额投资法,要求投资者在每年固定时间购买固定金额的股票并长期坚持不懈。该理论总的来说是主张无为而治,靠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靠股票市场的内在向上驱动的力量获利。当然,该理论的弊端也很明显,对市场消极应对、随波逐流,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也减低了收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设难以通过时间的检验。

上述三个流派虽然差别明显、各具优劣,但它们之间也存在部分相通之处。如技术分析理论认为所有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中,这和有效市场理论是一致的;基本分析理论主张的长期持有战略和学术分析理论也是一致的。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的建议是: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主要以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同时做到适度分散、长期持有,最好不要依据技术分析理论的图表进行过度操作。

【参考文献】

[1]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提摩西·维克:不战而胜:价值投资法[M].百家出版社,2001.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技术分析流派基本分析流派学术分析流派

自股票产生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于股票投资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理论成果。迄今为止,股票投资领域主要是三大流派:技术分析流派、基本分析流派和学术分析流派,其他一些支流如心理分析流派,基本上可以融合到前述三个流派的内容之中。

一、技术分析流派

技术分析流派是蒙昧时期的股票投资理论,它是精明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进行长期观察并积累经验,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股票市场运动的若干所谓的“规律”。技术分析流派普遍认为,股票价格受着某种神秘力量或神秘数字的支配,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运行,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领悟股市的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技术分析流派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任何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到市场价格中,股票的历史价格中包含有对市场未来趋势的提示;二是股票价格喜欢沿着已经形成的趋势变动。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技术分析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门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股票价格虽然变化多端,但总是遵循一定的趋势而发展变化的。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状态可以归纳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股票价格变动的三种趋势与海浪的波动极其相似,在涨潮时,每个后继的波浪水位要比前一浪高,而在退潮时,每一个后继浪都不能恢复前一波所达到的高度。股票价格的日常波动是不重要的,也是无法预测的。次级波动可以预测主要趋势的变化,而主要趋势才是股价分析的核心,是最重要的。1929年10月25日,道氏理论大师汉密尔顿发表了一篇题为“潮流的转变”的评论文章,预言股票市场看涨趋势业已结束,看跌趋势已经开始。果如所料,从此美国股票市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下跌。道氏理论因此而闻名于世。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会计师艾略特创立的一种观测股价变动趋势的理论系统。艾略特对过去80多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多年研究之后,发现股市是在宇宙中一种神秘自然法则的影响下按一定的规律波动的。1946年,《大自然的规律》发表,标志着波浪理论正式成熟。波浪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按照神秘的费波纳契系列数,以“五个上升浪和三个下跌浪”不断重复的规律,周尔复始,不断推进。研究表明,波浪理论可以解释美国40年代以前的一切市场行为,并曾经准确地预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在随后几十年的大多头。1985年9月,美国波浪理论专家罗伯·波克特准确地预测出美国股市将在1987年底见顶回落。香港股市分析家容树坚也运用该理论成功预言了1982年香港股市空头的低点。

二、基本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基本的历史财务信息,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或是卖出的理论。信奉价值投资法的投资者认为,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有其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指示器。他们使用一系列估价工具,如市盈率模型、股息贴现模型、托宾Q等来判断一支股票的价格相对其内在价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从而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基本分析理论认为,一个值得投资的价值型股票的典型特征是低市盈率、高股息和低负债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流派的价值投资之父。1934年,他把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课程讲义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证券分析》,该书第一次把客观理性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文化之中。用格雷厄姆的话说,买股票就像买车一样,要踢踢轮胎,看看引擎。其基本理念是: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系统的方法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20年间,他投资管理的私人户头的资金,每年的获利约为20%。

1976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去世后,他曾经的雇员兼学生沃伦·巴菲特成为基本分析投资法的泰斗。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有90%以上的年份击败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赢利近3000倍。虽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但巴菲特成功的投资记录仍无人能够撼动,这充分说明了基本分析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大。

三、学术分析流派

1900年法国数学家刘易斯·巴切利写了一篇探讨股票市场价格的博士论文《投机的数学理论》,开创了使用学术理论特别是数学工具研究股票市场的先河。在当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投资实业界,该流派的人士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有效市理论,二是投资组合理论。

1、有效市场理论

刘易斯·巴切利的博士论文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动是不可预知的。他写道:“有关市场变化的意见分歧这么大,以致于同一时刻购买者相信价格会涨,抛售者认为价格会跌。”谁也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价格是涨是落。但他的论文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五十年后萨缪尔森发现了他的论文,对其大为推崇。1965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论文《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充分肯定了巴切利的成就,并得出“在股市上赚钱和在上赚钱的难度相等”的结论。

1970年,尤金·法玛总结了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的理论,正式提出有效市场概念。法玛认为,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法玛将有效市场分成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个层次市场中的信息,分别指所有市场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技术分析法无效;如果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基本分析法无效;如果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内幕操纵将变得无利可图。

2、投资组合理论

1952年,25岁的马尔柯维茨发表了名为《投资组合管理》的简短论文,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引起了股票投资理论的革命。在马尔柯维茨以前,广大投资者都是随意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回报而不是风险。马尔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第一次强调了风险的重要性,认为风险因素和预期回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论证了分散投资的精髓在于个别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绩效表现形态。

1963年,他的博士生夏普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单指数模型,也称为市场模型或对角线模型。夏普首先将统计学上简单回归分析中的二个系数?琢和?茁引入股票投资分析中。?茁系数反映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对市场组合方差的贡献率,用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琢是某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用于检验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异常收益。后来,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三大流派的简评

自投资理论界三大流派鼎立之日起,它们之间就互相攻击,互不相让。技术分析流派被讽刺为愚昧的占星者,其信仰者被称为“一群处境窘迫而自命不凡的人”,如伯顿·麦吉尔所说:“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从未见一位成功的技术分析者,而失败者倒是屡见不鲜。”学术分析流派也常受到的攻击,罗伯顿·A·哈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虽然听起来完美无缺,事实上却没有人用它,理论已经沦为一种“幻想”。一些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索罗斯等人,都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巴菲特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讨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β值,或是证券获利的变异参数(covariance),因为我们对这些主题不感兴趣。基本分析流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一种最典型说法是:靠基本分析取得的成功其实是运气,即使是巴菲特那样的常胜将军也不过是在掷硬币游戏中连续掷出正面的幸运者而已。以上这些言论多数是出于各理论流派的门户之见,并不十分客观公正。事实上,三大流派虽各有缺陷,但也分别有其合理的因素,在指导投资实践中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1、技术分析流派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长期投资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和运用了大众投资心理规律。它在描述和预测股市总体趋势上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所使用的一些技术指标对于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术分析流派的缺点是,它主张按趋势操作,但是实践中很难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界限。事后来看很清楚趋势,但从当时来看却很难抉择。

2、基本分析理论否认市场是理性的和有效率的,认为市场价格是数百万计的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结果

情绪与其他一些因素都在影响着股市,多数时间内股票市场是不正常、不理性的。所以,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分析指标找到一些被价值低估的股票,从而实现战胜市场的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反映了股市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隐含着三个潜在的致命缺陷:首先,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和预测分析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其次,证券分析师所估计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会含有或大或小的偏差;最后,市场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可能相当漫长。

3、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运用复杂的数学工具证明的是简单的投资原理

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持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原则。该流派推荐的投资方法也较为简单,即购买指数基金或采取定时定额投资法,要求投资者在每年固定时间购买固定金额的股票并长期坚持不懈。该理论总的来说是主张无为而治,靠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靠股票市场的内在向上驱动的力量获利。当然,该理论的弊端也很明显,对市场消极应对、随波逐流,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也减低了收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设难以通过时间的检验。

上述三个流派虽然差别明显、各具优劣,但它们之间也存在部分相通之处。如技术分析理论认为所有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中,这和有效市场理论是一致的;基本分析理论主张的长期持有战略和学术分析理论也是一致的。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的建议是: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主要以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同时做到适度分散、长期持有,最好不要依据技术分析理论的图表进行过度操作。

【参考文献】

[1]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提摩西·维克:不战而胜:价值投资法[M].百家出版社,2001.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3

技术分析流派是蒙昧时期的股票投资理论,它是精明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进行长期观察并积累经验,逐步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关股票市场运动的若干所谓的“规律”。技术分析流派普遍认为,股票价格受着某种神秘力量或神秘数字的支配,按照自身独特的方式运行,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领悟股市的规律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技术分析流派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任何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到市场价格中,股票的历史价格中包含有对市场未来趋势的提示;二是股票价格喜欢沿着已经形成的趋势变动。

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技术分析流派形成了众多的门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道氏理论和波浪理论。道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股票价格虽然变化多端,但总是遵循一定的趋势而发展变化的。股票价格变动的各种状态可以归纳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次级趋势和日常波动。股票价格变动的三种趋势与海浪的波动极其相似,在涨潮时,每个后继的波浪水位要比前一浪高,而在退潮时,每一个后继浪都不能恢复前一波所达到的高度。股票价格的日常波动是不重要的,也是无法预测的。次级波动可以预测主要趋势的变化,而主要趋势才是股价分析的核心,是最重要的。1929年10月25日,道氏理论大师汉密尔顿发表了一篇题为“潮流的转变”的评论文章,预言股票市场看涨趋势业已结束,看跌趋势已经开始。果如所料,从此美国股票市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下跌。道氏理论因此而闻名于世。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会计师艾略特创立的一种观测股价变动趋势的理论系统。艾略特对过去80多年的股市波动进行多年研究之后,发现股市是在宇宙中一种神秘自然法则的影响下按一定的规律波动的。1946年,《大自然的规律》发表,标志着波浪理论正式成熟。波浪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按照神秘的费波纳契系列数,以“五个上升浪和三个下跌浪”不断重复的规律,周尔复始,不断推进。研究表明,波浪理论可以解释美国40年代以前的一切市场行为,并曾经准确地预测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在随后几十年的大多头。1985年9月,美国波浪理论专家罗伯·波克特准确地预测出美国股市将在1987年底见顶回落。香港股市分析家容树坚也运用该理论成功预言了1982年香港股市空头的低点。

二、基本分析流派

基本分析流派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基本的历史财务信息,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或是卖出的理论。信奉价值投资法的投资者认为,每一个上市公司都有其内在价值,股票价格是公司内在价值的指示器。他们使用一系列估价工具,如市盈率模型、股息贴现模型、托宾Q等来判断一支股票的价格相对其内在价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从而作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基本分析理论认为,一个值得投资的价值型股票的典型特征是低市盈率、高股息和低负债率。

本杰明·格雷厄姆被称为基本分析流派的价值投资之父。1934年,他把他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的课程讲义整理出版,即著名的《证券分析》,该书第一次把客观理性引入到股市的激情文化之中。用格雷厄姆的话说,买股票就像买车一样,要踢踢轮胎,看看引擎。其基本理念是: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系统的方法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合理的价格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20年间,他投资管理的私人户头的资金,每年的获利约为20%。

1976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去世后,他曾经的雇员兼学生沃伦·巴菲特成为基本分析投资法的泰斗。在他4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有90%以上的年份击败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赢利近3000倍。虽然刚刚过去的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但巴菲特成功的投资记录仍无人能够撼动,这充分说明了基本分析理论的生命力之强大。

三、学术分析流派

1900年法国数学家刘易斯·巴切利写了一篇探讨股票市场价格的博士论文《投机的数学理论》,开创了使用学术理论特别是数学工具研究股票市场的先河。在当今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极高的投资实业界,该流派的人士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有效市理论,二是投资组合理论。

1、有效市场理论

刘易斯·巴切利的博士论文认为,市场价格的变动是不可预知的。他写道:“有关市场变化的意见分歧这么大,以致于同一时刻购买者相信价格会涨,抛售者认为价格会跌。”谁也不能确定某一时刻的价格是涨是落。但他的论文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五十年后萨缪尔森发现了他的论文,对其大为推崇。1965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的论文《预测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明》,充分肯定了巴切利的成就,并得出“在股市上赚钱和在上赚钱的难度相等”的结论。

1970年,尤金·法玛总结了股票价格不可预测的理论,正式提出有效市场概念。法玛认为,当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地反映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时,证券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在有效市场中,无论选择何种证券,投资者都只能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当的正常收益率。法玛将有效市场分成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个层次市场中的信息,分别指所有市场信息、所有公开信息、所有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技术分析法无效;如果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基本分析法无效;如果强式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内幕操纵将变得无利可图。

2、投资组合理论

1952年,25岁的马尔柯维茨发表了名为《投资组合管理》的简短论文,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引起了股票投资理论的革命。在马尔柯维茨以前,广大投资者都是随意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回报而不是风险。马尔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第一次强调了风险的重要性,认为风险因素和预期回报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是同等重要的,并且论证了分散投资的精髓在于个别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绩效表现形态。

1963年,他的博士生夏普对其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单指数模型,也称为市场模型或对角线模型。夏普首先将统计学上简单回归分析中的二个系数?琢和?茁引入股票投资分析中。?茁系数反映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对市场组合方差的贡献率,用来衡量该股票的系统风险。?琢是某个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它主要用于检验某个股票或投资组合是否具有异常收益。后来,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三大流派的简评

自投资理论界三大流派鼎立之日起,它们之间就互相攻击,互不相让。技术分析流派被讽刺为愚昧的占星者,其信仰者被称为“一群处境窘迫而自命不凡的人”,如伯顿·麦吉尔所说:“就我个人经历来看,我从未见一位成功的技术分析者,而失败者倒是屡见不鲜。”学术分析流派也常受到的攻击,罗伯顿·A·哈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虽然听起来完美无缺,事实上却没有人用它,理论已经沦为一种“幻想”。一些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索罗斯等人,都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反对者。巴菲特明确表示:我们不会讨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β值,或是证券获利的变异参数(covariance),因为我们对这些主题不感兴趣。基本分析流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一种最典型说法是:靠基本分析取得的成功其实是运气,即使是巴菲特那样的常胜将军也不过是在掷硬币游戏中连续掷出正面的幸运者而已。

以上这些言论多数是出于各理论流派的门户之见,并不十分客观公正。事实上,三大流派虽各有缺陷,但也分别有其合理的因素,在指导投资实践中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1、技术分析流派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长期投资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它揭示和运用了大众投资心理规律。它在描述和预测股市总体趋势上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所使用的一些技术指标对于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技术分析流派的缺点是,它主张按趋势操作,但是实践中很难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界限。事后来看很清楚趋势,但从当时来看却很难抉择。

2、基本分析理论否认市场是理性的和有效率的,认为市场价格是数百万计的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结果

情绪与其他一些因素都在影响着股市,多数时间内股票市场是不正常、不理性的。所以,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分析指标找到一些被价值低估的股票,从而实现战胜市场的结果。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反映了股市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它也隐含着三个潜在的致命缺陷:首先,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和预测分析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其次,证券分析师所估计的内在价值也可能会含有或大或小的偏差;最后,市场纠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可能相当漫长。

3、学术分析流派的理论运用复杂的数学工具证明的是简单的投资原理

如“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长期持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原则。该流派推荐的投资方法也较为简单,即购买指数基金或采取定时定额投资法,要求投资者在每年固定时间购买固定金额的股票并长期坚持不懈。该理论总的来说是主张无为而治,靠分散投资降低风险,靠股票市场的内在向上驱动的力量获利。当然,该理论的弊端也很明显,对市场消极应对、随波逐流,分散了风险的同时也减低了收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有效市场假设难以通过时间的检验。

上述三个流派虽然差别明显、各具优劣,但它们之间也存在部分相通之处。如技术分析理论认为所有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中,这和有效市场理论是一致的;基本分析理论主张的长期持有战略和学术分析理论也是一致的。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可能的建议是: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主要以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同时做到适度分散、长期持有,最好不要依据技术分析理论的图表进行过度操作。

【参考文献】

[1]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2]提摩西·维克:不战而胜:价值投资法[M].百家出版社,2001.

[3]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罗伯顿·A·哈根:新金融学——有效市场的反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4

股市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部分。基本分析研究影响股市供给和需求关系变化的因素,它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股市政策、上市公司的各种情况以及能够影响股市变化的其它信息,作为股市投资的参考,以帮助投资者研判未来股市发展的总趋势,指导投资者选定入市时机,在众多的股票中,选择确定能够获得较大收益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影响股市行情变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周期,国家的财政状况,金融环境,国际收支状况,行业经济地位的变化,国家汇率的调整,都将影响股价的沉浮。

经济周期是由经济运行内在矛盾引发的经济波动,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股市直接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必然也会呈现一种周期性的波动。经济衰退时,股市行情必然随之疲软下跌;经济复苏繁荣时,股价也会上升或呈现坚挺的上涨走势。根据以往的经验,股票市场往往也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国家的财政状况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股价就会下挫,而财政支出增加时,股价会上扬。

金融环境放松,市场资金充足,利率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很多游资会从银行转向股市,股价往往会出现升势;国家抽紧银根,市场资金紧缺,利率上调,股价通常会下跌。

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刺激本国经济增长,会促使股价上升;而出现巨额逆差时,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股票价格一般将下跌。

政治因素

国家的政策调整或改变,领导人更迭,国际政治风波频仍,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较为重要的国家政权转移,国家间发生战事,某些国家发生劳资纠纷甚至罢工风潮等都经常导致股价波动。

公司自身因素。

股票自身价值是决定股价最基本的因素,而这主要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业绩、资信水平以及连带而来的股息红利派发状况、发展前景、股票预期收益水平等。

行业因素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更,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新兴行业引来的冲击等,以及上市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经营业绩,经营状况,资金组合的改变及领导层人事变动等都会影响相关股票的价格。

市场因素

投资者的动向,大户的意向和操纵,公司间的合作或相互持股,信用交易和期货交易的增减,投机者的套利行为,公司的增资方式和增资额度等,均可能对股价形成较大影响。

心理因素

投资人在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后产生心理状态改变,往往导致情绪波动,判断失误,做出盲目追随大户、狂抛抢购行为,这往往也是引起股价狂跌暴涨的重要因素。

2、入市时机分析

选择有利的入市时机对投资效益水平有决定意义,它一贯被认为比选择哪种股票更为重要。

对入市时机的分析也就是对股市未来大趋势的分析。它包括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政治社会情况、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现状和投资意愿等多方面的分析和展望。

国家宏观经济调整阶段即将结束而新一轮快速发展有迹象开始时为入市的最佳时机,这时政策与市场的要求和利益趋向一致,证券市场必定会有较好的表现。这个时期的表征可以从传媒中观察到,如国内政局平稳,社会安定,通货膨胀率较低,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良性范围内,物价稳定,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贸易顺差增大,外汇储备增高,在金融方面,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国家重大经济建设和重点发展项目实施等。从中可以观察分析出一轮新的经济增长是否已经开始?

当宏观经济处在调整阶段的后期时,股市经过漫长的大熊市,已到了跌无可跌的底部。风险已得到充分的释放。在这冷清的市场,清淡的交投之中确蕴涵着生机,随着宏观调控的结束,激活股票市场,刺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必然。此时入市既可以买到价格低廉的股票,又可在未来得到政策面的配合。“生于凄惨,死于辉煌”是股市的铁律。96年的大牛市就是最好的例证。

选择新股成批上市时入市是正常行情下被广泛采用的办法。由于投入交易市场的资金总量基本确定,新股成批上市发行时,必定抽走一部分资金,如果同时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很多,较多的资金转入股票的发行市场,会使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化,股价会有向下波动的趋势,此时入市容易获得较合适的价格。

就新股票而言,各股份公司为了顺利发行新股票,迅速获得资金,往往利多消息频传,后市行情看涨的潜力相对较大;承销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形象,也会想方设法开辟通道,筹集资金,打响新股上市后的第一炮;有些大户也会抓住新股在市场上没有天价、炒作时散户容易跟风等特点入场作庄。投资者在此时入市,可能是在跟进一个小高潮,易于较快获得收益,立定脚跟。

在股份公司分红配股前,由于将给投资者回报,炒作的题材也会增多,对于业绩优良回报丰厚的公司有可能走出“抢权行情”,可以考虑购入过户领息分红,长期持有或作短线盈利;股票除息除权后,股价较除息除权前降低,对于成长性好业绩优良的公司则有望走出填权行情,有些绩优股不仅能够“完全填权”,而且能够超过除权前的价位,可以择优购入等待填权。

确认具体操作时机最常采用的是下列方法。

探底

股价见底一般经过狂跌后反弹再跌、低价波动、见底回升三个阶段。能够在股价见底之后的回升阶段投资入市是最有把握的选择。

寻峰

股价见顶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一、股价狂升后大跌,但成交量骤增,随即继续上升,到达峰值但成交量减少;二、势均力敌阶段,股价和成交量此伏彼起,稍呈落势但波动不大;三、骤然下跌,虽有反弹也于事无补。在峰值时卖出是离市的最佳时机,最迟也要在第三阶段反弹时离市。

在见底和到顶之间的时段是投资者最常遇到的情况,所以更为重要,需要审时度事,在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力争在较低价时购入,在较高价时抛出。

3、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最翔实的、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股份公司

在对一个公司进行投资之前,首先要了解该公司的下列情况:公司所属行业及其所处的位置、经营范围、产品及市场前景;公司股本结构和流通股的数量;公司的经营状况,尤其是每股的市盈率和净资产;公司股票的历史及目前价格的横向、纵向比较情况等等。

财务报表各项指标

营利能力比率指标分析

营利公司经营的主要目的,营利比率是对投资者最为重要的指标。检验营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资产报酬率也叫投资盈利率,表明公司资产总额中平均每百元所能获得的纯利润,可用以衡量投资资源所获得的经营成效,原则上比率越大越好。

资产报酬率=(税后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式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股本报酬率指公司税后利润与其股本的比率,表明公司股本总额中平均每百元股本所获得的纯利润。

股本报酬率=(税后利润股本)100%

式中股本指公司光盘按面值计算的总金额,股本报酬率能够体现公司股本盈利能力的大小。原则上数值越大约好。

3.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为净值报酬率,指普通股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股东权益)100%

股东权益或股票净值、普通股帐面价值或资本净值,是公司股本、公积金、留存收益等的总和。股东权益报酬率表明表明普通股投资者委托公司管理人员应用其资金所获得的投资报酬,所以数值越大越好。

4.每股盈利指扣除优先股股息后的税后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

每股盈利=(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普通股总股数)

这个指标表明公司获利能力和每股普通股投资的回报水平,数值当然越大越好。

5.每股净资产额也称为每股帐面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净资产额=(股东权益)(股本总数)

这个指标放映每一普通股所含的资产价值,即股票市价中有实物作为支持的部分。一般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的股票,每股净资产额必然高于其票面价值。

6.营业纯益率指公司税后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表明每百元营业收入获得的收益。

营业纯益率=(税后利润营业收入)100%

数值越大,说明公司获利的能力越强。

7.市盈率市盈率又称本益比,是每股股票现价与每股股票税后盈利的比值。

市盈率=(每股股票市价)(每股税后利润)

市盈率通常用两种不同的算法,市盈率(1)使用上年实际实现的税后利润为标准进行计算,市盈率(2)使用当年的预测税后利润为标准进行计算。

市盈率是估算投资回收期、显示股票投机价值和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数据。原则上说数值越小越好。

偿还能力比率指标分析

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偿还能力指标是判定投资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1.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

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又称为流动性比率,主要有下面几种: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流动比率表明公司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保证,比率较大,说明公司对短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越较强。

速动比率=(速度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也是衡量公司短期债务清偿能力的数据。速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立即转换为现金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所以这个数字比流动比率更能够表明公司的短期负债偿付能力。

流动资产构成比率=(每一项流动资产额)(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由多种部分组成,只有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占有较大比例时企业的偿债能力才更强,否则即使流动比率较高也未必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2.长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

长期债务是指一年期以上的债务。长期偿债能力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安全,还反映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强弱。

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负债总额)100%

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表明每百元负债中,有多少自有资本作为偿付保证。数值越大,表明公有足够的资本以保证偿还债务。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净额)100%

负债比率又叫作举债经营比率,显示债权人的权益占总资产的比例,数值较大,说明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较强,股东权益的运用越充分,但债务太多,会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

产权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净额)100%

产权比率又称股东权益比率,表明股东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

固定比率=(股东权益固定资产)100%

固定比率表明公司固定资产中有多少是用自有资本购置的,一般认为这个数值应在100%以上。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固定资产长期负债)100%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表明固定资产中来自长期债款的比例。一般认为,这个数值应在100%以上,否则,债权人的权益就难于保证。

3.成长性比率指标分析

成长性,是指公司通过扩展经营具有不断发展的能力。

利润留存率=(税后利润-已发股利)(税后利润)

利润留存率越高表明公司的发展后劲越足。

再投资率=(资本报酬率)(股东盈利保留率)

再投资率又称内部成长率,表明公司用其盈余所得进行再投资的能力。数值大说明扩展经营能力强。

4.效率比率指标分析

效率比例是用来考察公司运用其资产的有效性及经营效率的指标。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额)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快,公司控制存货的能力强,存货成本低,经营效率高。

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表明公司收帐款效率。数值大,说明资金运用和管理效率高。

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用来检测公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数值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固定资产闲置越少。

财务报表简要阅读法

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把中期(上半年)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公开发表,投资者可从有关报刊上获得上市公司的中期和年度财务报表。

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虽然是了解上市公司业绩和前景最可靠的手段,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件非常枯燥繁杂的工作。比较实用的分析方法,是查阅和比较下列几项指标。

查看主要财务数据

1.主营业务同比指标主营业务是公司的支柱,是一项重要指标。上升幅度超过20%的,表明成长性良好,下降幅度超过20%的,说明主营业务滑坡.

2.净利润同比指标这项指标也是重点查看对象。此项指标超过20%,一般是成长性好的公司,可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3.查看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凡是净利润与主营利润同步增长的,可视为好公司。如果净利润同比增长20%,而主营业务收入出现滑坡,说明利润增长主要依靠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应查明收入来源,确认其是否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4.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要反映了公司在该主营业务领域的获利能力,必要时可用这项指标作同行业中不同公司间获利能力的比较。

以上指标可以在同行业、同类型企业间进行对比,选择实力更强的作为投资对象。

查看“重大事件说明”和“业务回顾”

这些栏目中经常有一些信息,预示公司在建项目及其利润估算的利润增长潜力,值得分析验证。

查看股东分布情况

从公司公布的十大股东所持股份数,可以粗略判断股票有没有大户操作。如果股东中又不少个人大户,这只股票的炒作气氛将会较浓。

查看董事会的持股数量

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较多的股票,股价直接牵扯他们的个人利益,公司的业绩一般都比较好;相反,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几乎没有持股,很可能是行政指派上任,就应慎重考虑是否投资这家公司,以免造成损失。

查看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一般来说,投资利润来源单一的公司比较可信,多元化经营未必产生多元化的利润。

个股分析

分析公司业绩

公司业绩是股票价格变动的根本动力。业绩优良的公司才能保证股票价格的稳步上升,长线投资者尤其应注重公司业绩。衡量业绩优劣的最主要指标是市盈率和增长率。选定绩优公司作为投资对象当推首选。

分析股票的市场表现

对投资者,尤其对短线投资者来说,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是选购的要素。

分析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是反映公司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的第一指标。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有的公司稳步发展,有的却停步不前甚至一路倒退,投资者选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公司是规避风险,寻求获利最为稳妥的一步。。

分析每股股票的收益和净资产值

股票的净资产值是股票的内在价值,是股票价格变动的内在支配力量。在市价一定的情况下,每股股票收益越丰、净资产值越高越有投资价值,而收益很少甚至为负数、净资产值大大低于市价的股票是不可取的。

分析净资产收盈率

净资产收盈率反映公司资产运用和增值能力,指标高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经营方针和有效的领导手段,投资者把资金交给这样的公司去运作相对更为放心。

分析股票市盈率

市盈率的公式在“财务报表分析”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一般地说,一种股票的市盈率高低与其投资价值成反比,高的市盈率意味着股票的市价偏高或税后利润偏低。但过低的市盈率也可能是因为该种股票对投资者缺少吸引力,价格总上不去,而某些具有较高成长速度的企业当前的股价和市盈率偏高,但预期会产生丰厚回报,也属正常。

市盈率低的股票投资风险较小,相对获利机会较多;市盈率高的股票投资风险较大,相对获利机会较少。初入股市,一般应选择市盈率较低且比较活跃或市盈率虽较高但发展潜力大的股票。

分析股票的发行量和流通量

发行量和流通量太大的股票本身具有价格稳定难于炒作的特点,很难期望在短期内出现奇迹性的良好市场表现。因此,在其它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尤其对中短期投资者,最好选择发行量和流通量较小,市场表现活跃,股本扩张能力较强的股票。

分析股价涨幅

在同行业股票中涨幅超前的股票,也就是涨价幅度比同期股价指数或其它股票涨幅高的股票,往往是有炒作题材,业绩比较好,受到较多投资者认同,股性比较活跃的股票,是投资者应当率先考虑的对象。

确认绩优股

有些公司业绩优良、收益优厚且稳定,这类公司称为绩优公司,发行上市的股票市称“绩优股”。绩优股价格相对平稳,对股东有较高的股息红利,是投资者长期投资、稳定获益的首选对象。

选择绩优股的最可靠的办法是查阅公司的财务报表。一般来说,前述各项指标都比较优秀的公司更值得投资者信赖。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5

股市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部分。基本分析研究影响股市供给和需求关系变化的因素,它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股市政策、上市公司的各种情况以及能够影响股市变化的其它信息,作为股市投资的参考,以帮助投资者研判未来股市发展的总趋势,指导投资者选定入市时机,在众多的股票中,选择确定能够获得较大收益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影响股市行情变化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周期,国家的财政状况,金融环境,国际收支状况,行业经济地位的变化,国家汇率的调整,都将影响股价的沉浮。

经济周期是由经济运行内在矛盾引发的经济波动,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股市直接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必然也会呈现一种周期性的波动。经济衰退时,股市行情必然随之疲软下跌;经济复苏繁荣时,股价也会上升或呈现坚挺的上涨走势。根据以往的经验,股票市场往往也是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国家的财政状况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股价就会下挫,而财政支出增加时,股价会上扬。

金融环境放松,市场资金充足,利率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很多游资会从银行转向股市,股价往往会出现升势;国家抽紧银根,市场资金紧缺,利率上调,股价通常会下跌。

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刺激本国经济增长,会促使股价上升;而出现巨额逆差时,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股票价格一般将下跌。

政治因素

国家的政策调整或改变,领导人更迭,国际政治风波频仍,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较为重要的国家政权转移,国家间发生战事,某些国家发生劳资纠纷甚至罢工风潮等都经常导致股价波动。

公司自身因素。

股票自身价值是决定股价最基本的因素,而这主要取决于发行公司的经营业绩、资信水平以及连带而来的股息红利派发状况、发展前景、股票预期收益水平等。

行业因素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更,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新兴行业引来的冲击等,以及上市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经营业绩,经营状况,资金组合的改变及领导层人事变动等都会影响相关股票的价格。

市场因素

投资者的动向,大户的意向和操纵,公司间的合作或相互持股,信用交易和期货交易的增减,投机者的套利行为,公司的增资方式和增资额度等,均可能对股价形成较大影响。

心理因素

投资人在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后产生心理状态改变,往往导致情绪波动,判断失误,做出盲目追随大户、狂抛抢购行为,这往往也是引起股价狂跌暴涨的重要因素。

2、入市时机分析

选择有利的入市时机对投资效益水平有决定意义,它一贯被认为比选择哪种股票更为重要。

对入市时机的分析也就是对股市未来大趋势的分析。它包括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政治社会情况、财政金融政策、经济现状和投资意愿等多方面的分析和展望。

国家宏观经济调整阶段即将结束而新一轮快速发展有迹象开始时为入市的最佳时机,这时政策与市场的要求和利益趋向一致,证券市场必定会有较好的表现。这个时期的表征可以从传媒中观察到,如国内政局平稳,社会安定,通货膨胀率较低,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良性范围内,物价稳定,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贸易顺差增大,外汇储备增高,在金融方面,利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国家重大经济建设和重点发展项目实施等。从中可以观察分析出一轮新的经济增长是否已经开始?

当宏观经济处在调整阶段的后期时,股市经过漫长的大熊市,已到了跌无可跌的底部。风险已得到充分的释放。在这冷清的市场,清淡的交投之中确蕴涵着生机,随着宏观调控的结束,激活股票市场,刺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必然。此时入市既可以买到价格低廉的股票,又可在未来得到政策面的配合。“生于凄惨,死于辉煌”是股市的铁律。96年的大牛市就是最好的例证。

选择新股成批上市时入市是正常行情下被广泛采用的办法。由于投入交易市场的资金总量基本确定,新股成批上市发行时,必定抽走一部分资金,如果同时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很多,较多的资金转入股票的发行市场,会使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化,股价会有向下波动的趋势,此时入市容易获得较合适的价格。

就新股票而言,各股份公司为了顺利发行新股票,迅速获得资金,往往利多消息频传,后市行情看涨的潜力相对较大;承销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形象,也会想方设法开辟通道,筹集资金,打响新股上市后的第一炮;有些大户也会抓住新股在市场上没有天价、炒作时散户容易跟风等特点入场作庄。投资者在此时入市,可能是在跟进一个小高潮,易于较快获得收益,立定脚跟。

在股份公司分红配股前,由于将给投资者回报,炒作的题材也会增多,对于业绩优良回报丰厚的公司有可能走出“抢权行情”,可以考虑购入过户领息分红,长期持有或作短线盈利;股票除息除权后,股价较除息除权前降低,对于成长性好业绩优良的公司则有望走出填权行情,有些绩优股不仅能够“完全填权”,而且能够超过除权前的价位,可以择优购入等待填权。

确认具体操作时机最常采用的是下列方法。

探底

股价见底一般经过狂跌后反弹再跌、低价波动、见底回升三个阶段。能够在股价见底之后的回升阶段投资入市是最有把握的选择。

寻峰

股价见顶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一、股价狂升后大跌,但成交量骤增,随即继续上升,到达峰值但成交量减少;二、势均力敌阶段,股价和成交量此伏彼起,稍呈落势但波动不大;三、骤然下跌,虽有反弹也于事无补。在峰值时卖出是离市的最佳时机,最迟也要在第三阶段反弹时离市。

在见底和到顶之间的时段是投资者最常遇到的情况,所以更为重要,需要审时度事,在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力争在较低价时购入,在较高价时抛出。

3、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最翔实的、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股份公司

在对一个公司进行投资之前,首先要了解该公司的下列情况:公司所属行业及其所处的位置、经营范围、产品及市场前景;公司股本结构和流通股的数量;公司的经营状况,尤其是每股的市盈率和净资产;公司股票的历史及目前价格的横向、纵向比较情况等等。

财务报表各项指标

营利能力比率指标分析

营利公司经营的主要目的,营利比率是对投资者最为重要的指标。检验营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1.资产报酬率也叫投资盈利率,表明公司资产总额中平均每百元所能获得的纯利润,可用以衡量投资资源所获得的经营成效,原则上比率越大越好。

资产报酬率=(税后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式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股本报酬率指公司税后利润与其股本的比率,表明公司股本总额中平均每百元股本所获得的纯利润。

股本报酬率=(税后利润股本)100%

式中股本指公司光盘按面值计算的总金额,股本报酬率能够体现公司股本盈利能力的大小。原则上数值越大约好。

3.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为净值报酬率,指普通股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股东权益)100%

股东权益或股票净值、普通股帐面价值或资本净值,是公司股本、公积金、留存收益等的总和。股东权益报酬率表明表明普通股投资者委托公司管理人员应用其资金所获得的投资报酬,所以数值越大越好。

4.每股盈利指扣除优先股股息后的税后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比率。

每股盈利=(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普通股总股数)

这个指标表明公司获利能力和每股普通股投资的回报水平,数值当然越大越好。

5.每股净资产额也称为每股帐面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净资产额=(股东权益)(股本总数)

这个指标放映每一普通股所含的资产价值,即股票市价中有实物作为支持的部分。一般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的股票,每股净资产额必然高于其票面价值。

6.营业纯益率指公司税后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表明每百元营业收入获得的收益。

营业纯益率=(税后利润营业收入)100%

数值越大,说明公司获利的能力越强。

7.市盈率市盈率又称本益比,是每股股票现价与每股股票税后盈利的比值。

市盈率=(每股股票市价)(每股税后利润)

市盈率通常用两种不同的算法,市盈率(1)使用上年实际实现的税后利润为标准进行计算,市盈率(2)使用当年的预测税后利润为标准进行计算。

市盈率是估算投资回收期、显示股票投机价值和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数据。原则上说数值越小越好。

偿还能力比率指标分析

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偿还能力指标是判定投资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1.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

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又称为流动性比率,主要有下面几种: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流动比率表明公司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保证,比率较大,说明公司对短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越较强。

速动比率=(速度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也是衡量公司短期债务清偿能力的数据。速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立即转换为现金来偿付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所以这个数字比流动比率更能够表明公司的短期负债偿付能力。

流动资产构成比率=(每一项流动资产额)(流动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由多种部分组成,只有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占有较大比例时企业的偿债能力才更强,否则即使流动比率较高也未必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2.长期债务清偿能力比率

长期债务是指一年期以上的债务。长期偿债能力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安全,还反映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强弱。

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负债总额)100%

股东权益对负债比率表明每百元负债中,有多少自有资本作为偿付保证。数值越大,表明公有足够的资本以保证偿还债务。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净额)100%

负债比率又叫作举债经营比率,显示债权人的权益占总资产的比例,数值较大,说明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较强,股东权益的运用越充分,但债务太多,会影响债务的偿还能力。

产权比率=(股东权益总额总资产净额)100%

产权比率又称股东权益比率,表明股东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

固定比率=(股东权益固定资产)100%

固定比率表明公司固定资产中有多少是用自有资本购置的,一般认为这个数值应在100%以上。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固定资产长期负债)100%

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比率表明固定资产中来自长期债款的比例。一般认为,这个数值应在100%以上,否则,债权人的权益就难于保证。

3.成长性比率指标分析

成长性,是指公司通过扩展经营具有不断发展的能力。

利润留存率=(税后利润-已发股利)(税后利润)

利润留存率越高表明公司的发展后劲越足。

再投资率=(资本报酬率)(股东盈利保留率)

再投资率又称内部成长率,表明公司用其盈余所得进行再投资的能力。数值大说明扩展经营能力强。

4.效率比率指标分析

效率比例是用来考察公司运用其资产的有效性及经营效率的指标。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额)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快,公司控制存货的能力强,存货成本低,经营效率高。

应收帐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表明公司收帐款效率。数值大,说明资金运用和管理效率高。

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余额)

固定资产周转率用来检测公司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数值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固定资产闲置越少。

财务报表简要阅读法

按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把中期(上半年)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公开发表,投资者可从有关报刊上获得上市公司的中期和年度财务报表。

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虽然是了解上市公司业绩和前景最可靠的手段,但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又是一件非常枯燥繁杂的工作。比较实用的分析方法,是查阅和比较下列几项指标。

查看主要财务数据

1.主营业务同比指标主营业务是公司的支柱,是一项重要指标。上升幅度超过20%的,表明成长性良好,下降幅度超过20%的,说明主营业务滑坡.

2.净利润同比指标这项指标也是重点查看对象。此项指标超过20%,一般是成长性好的公司,可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3.查看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凡是净利润与主营利润同步增长的,可视为好公司。如果净利润同比增长20%,而主营业务收入出现滑坡,说明利润增长主要依靠主营业务以外的收入,应查明收入来源,确认其是否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4.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要反映了公司在该主营业务领域的获利能力,必要时可用这项指标作同行业中不同公司间获利能力的比较。

以上指标可以在同行业、同类型企业间进行对比,选择实力更强的作为投资对象。

查看“重大事件说明”和“业务回顾”

这些栏目中经常有一些信息,预示公司在建项目及其利润估算的利润增长潜力,值得分析验证。

查看股东分布情况

从公司公布的十大股东所持股份数,可以粗略判断股票有没有大户操作。如果股东中又不少个人大户,这只股票的炒作气氛将会较浓。

查看董事会的持股数量

董事长和总经理持股较多的股票,股价直接牵扯他们的个人利益,公司的业绩一般都比较好;相反,如果董事长和总经理几乎没有持股,很可能是行政指派上任,就应慎重考虑是否投资这家公司,以免造成损失。

查看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一般来说,投资利润来源单一的公司比较可信,多元化经营未必产生多元化的利润。

个股分析

分析公司业绩

公司业绩是股票价格变动的根本动力。业绩优良的公司才能保证股票价格的稳步上升,长线投资者尤其应注重公司业绩。衡量业绩优劣的最主要指标是市盈率和增长率。选定绩优公司作为投资对象当推首选。

分析股票的市场表现

对投资者,尤其对短线投资者来说,股票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是选购的要素。

分析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是反映公司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的第一指标。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有的公司稳步发展,有的却停步不前甚至一路倒退,投资者选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公司是规避风险,寻求获利最为稳妥的一步。。

分析每股股票的收益和净资产值

股票的净资产值是股票的内在价值,是股票价格变动的内在支配力量。在市价一定的情况下,每股股票收益越丰、净资产值越高越有投资价值,而收益很少甚至为负数、净资产值大大低于市价的股票是不可取的。

分析净资产收盈率

净资产收盈率反映公司资产运用和增值能力,指标高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经营方针和有效的领导手段,投资者把资金交给这样的公司去运作相对更为放心。

分析股票市盈率

市盈率的公式在“财务报表分析”部分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一般地说,一种股票的市盈率高低与其投资价值成反比,高的市盈率意味着股票的市价偏高或税后利润偏低。但过低的市盈率也可能是因为该种股票对投资者缺少吸引力,价格总上不去,而某些具有较高成长速度的企业当前的股价和市盈率偏高,但预期会产生丰厚回报,也属正常。

市盈率低的股票投资风险较小,相对获利机会较多;市盈率高的股票投资风险较大,相对获利机会较少。初入股市,一般应选择市盈率较低且比较活跃或市盈率虽较高但发展潜力大的股票。

分析股票的发行量和流通量

发行量和流通量太大的股票本身具有价格稳定难于炒作的特点,很难期望在短期内出现奇迹性的良好市场表现。因此,在其它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尤其对中短期投资者,最好选择发行量和流通量较小,市场表现活跃,股本扩张能力较强的股票。

分析股价涨幅

在同行业股票中涨幅超前的股票,也就是涨价幅度比同期股价指数或其它股票涨幅高的股票,往往是有炒作题材,业绩比较好,受到较多投资者认同,股性比较活跃的股票,是投资者应当率先考虑的对象。

确认绩优股

有些公司业绩优良、收益优厚且稳定,这类公司称为绩优公司,发行上市的股票市称“绩优股”。绩优股价格相对平稳,对股东有较高的股息红利,是投资者长期投资、稳定获益的首选对象。

选择绩优股的最可靠的办法是查阅公司的财务报表。一般来说,前述各项指标都比较优秀的公司更值得投资者信赖。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6

1,雅戈尔的经营格局

雅戈尔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与摸索,逐步确立了以纺织服装为主业、房地产和国际贸易为两翼的经营格局。向上游进军纺织业和向下游构建营销网络,以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在外贸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拓欧美市场。

2、公司的发展目标:“创国际品牌,建百年企业”。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要规范经营行为,健康稳定发展。长期以来,我们更注重主要产业的提升和进步,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发展战略:

打造纺织、服装、零售产业链;

4,产业结构:

以服装纺织为主业,房地产和贸易为两冀。今年四月已完成11.9亿可转债的融资工作,现积极向上游进军纺织业和向下游构建营销网络,以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并在外贸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拓欧美市场。

5,工作重点:

参与国际经济化一体化进程,练好内功,开拓国际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纺织服装、房产、国际贸易为核心多元发展的格局,强化核心竞争力;调整品牌战略,使之与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发展雅戈尔系列,开发新的品牌系列,逐步形成一个定位准确、产品细化、能够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需要的品牌系列;调整、提升国内的营销网点,加强窗口商场和大型专卖店的布局、建设和治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治理,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服装企业的合作交流,推进品牌国际化进程。

下面依次对雅戈尔的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1,以雅戈尔品牌为核心的产业链竞争优势

服装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是我看好雅戈尔的最主要方面

这是雅戈尔集团着重发展,投入人力、财力最多的一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到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的一个完整体系,通常来说这样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很明显的。优势:这样降低了所有的成本,避免了同行业的竞争,也能保证及时的材料供给与销售,企业的控制力增强,为企业减少了很多的成本,也少了利益的流出。劣势:拉大了公司的经营幅度,战线太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公司营造和维系这样庞大的体系付出成本太大。

对于雅戈尔来讲,李总建议可把雅戈尔品牌细分为金标、蓝标及绿标系列,其中金标向设计师品牌转移,绿标走工业化路线,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蓝标,丰富产品,转移于商业品牌。这样的话,可以对不同种产品进行合理的搭配,原材料的供给和成品的销售都可以进行多线操作,不会对整个体系造成太大的压力。

雅戈尔很注重企业的品牌形象,要做世界名牌进军欧美市场,因此对产品的研发和制作质量都十分重视。雅戈尔在竞争当中,始终避开了低层次的市场价格竞争,靠新产品赢得市场。从独家开发的轻凉西服和免烫西服到量身定制生产线,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两点。

连续六年稳居中国服装行业销售和利润总额双百强排行榜首位。主打产品雅戈尔衬衫连续十二年获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西服也连续七年保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西服、衬衫、西裤、茄克和领带同为中国名牌产品。

2,股权投资

以下是雅戈尔股权投资的最新动态和具体资料

名称价格(元)涨跌幅

宁波银行16.96-3.53%

雅戈尔20.44-2.99%

中信证券60.47-1.35%

宜科科技16.94-2.19%

序号股票代码简称持股数量(股)占该公司股权比例(%)初始投资成本会计核算科目

1600030中信证券93,092,3853.12159,699,931.7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600030中信证券59,590,6272.00102,220,254.19长期股权投资

3002142宁波银行179,000,0008.73181,550,000长期股权投资

4002036宜科科技17,305,65012.8418,901,304.21长期股权投资

5600631百联股份70,7020.006133,541.90交易性金融资产

6600838上海九百60,6480.01561,400交易性金融资产

7601919中国远洋143,0000.0021,212,640交易性金融资产

8601328交通银行705,3870.001849,376.60长期股权投资

期末持有的其他证券投资----300,000,000--

合计----764,628,448.64--

注:1、公司股东会已通过决议,拟收购宁波市鄞州新华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宜科科技17.00%的股

权,目前股权转让协议尚未签订。

2、期末持有的其他证券投资为公司持有的南方稳健基金265,698,343.81份。

3、宁波银行上市后,公司占宁波银行股权的比例为7.16%。

因公司已实施2006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按10:2.5的比例进行资本公

积金转增股本,公司的总股本由1,781,289,356股增加到2,226,611,695股

虽然股票下个会有下降但对总股本来说,使上升而非下降。可以看出雅戈尔将部分股本用于可交易的移动资产,这为她的服装产业核心业务的拓展及新业务的投入提供了可靠保障。

这也是李总亲自负责的方面,结合他多年的成功经验,我也有必要投一份信任股。

3,旅游房产

继续扩大雅戈尔置业品牌的影响力。雅戈尔置业获得“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示范小区”、“国家科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中国区域地产成功开发典范及精品楼盘”等荣誉,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新的经营理念打造置业强势品牌。开发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探索酒店、动物园等旅游休闲产业,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这是雅戈尔集团相对投入最少的一个方面,按份额是严格控制在10%以下的,这是为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居高不下的房价为他赚取了巨额的经济利润。但这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很大的一项产业。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对比总理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关于房地产行业的讲话,此次报告内容有“四个变化”和““四个不变”。

“四个变化”:1、突出强调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2、政府关注的住房群体由低收入家庭延伸到中低收入家庭;3、提出抑制不合理需求;4、首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

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并扩大保障人群范围,是实现居者有其屋,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在推进房地产市场化的同时,结合政府住房保障,将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的发展;打击投机、抑制大套型住房需求依然是未来政府调控重点;在房地产行业火热背后,行业外资本大量进入,这种行业外扩容的趋势不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若在今后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将有利于行业资源向现有行业龙头集中。雅戈尔正是这种行业外资本。

“四个不变”:1、加强土地的合理利用;2、抑制房价过快上涨;3、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4、加强市场监管。

从报告可见,如我们在2008年房地产投资策略中所言,未来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主基调将是:“地根”与“银根”双紧,“发展保障性住房与抑制投资性需求”并举。2008年针对楼市的方针政策将依旧以贯彻落实已有的政策为重点,我们预计2008年出台更大调控手段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对于房产还有三年以内的巨额利润期。宁波雅戈尔置业有限公司,在2008年2月28日宁波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活动中,以97,972.28万元的价格竞得北郊路以西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7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股票内在价值”对于投资的重要性,随后,这个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的兴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得到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不乏广泛应用的方法,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却难以采用。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方法。本文探讨了灰色预测方法及其在股票价格预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是极为复杂且难以预测的。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如何进行反应,即使最高明最富经验的分析师也难以稳操胜券,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信息对市场影响的传导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传导模型,不能准确把握金融政策、利率政策、公司状况、国际市场及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只能似是而非地对价格走势进行把握,其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如何判断或预测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员的极大兴趣,在许多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股票定价方法向着量化方向发展,建立了大量令人振奋的定价方法。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的深刻反思,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建立在股票“内在价值”基础上的,股票价格会由于各种非理性原因偏离“内在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离会得到纠正而回到“内在价值”,因此,股票价格的未来表现可通过与“内在价值”的比较而加以判断。但“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因此,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的准确把握将是非常关键的。此后,戈登在对“内在价值”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股票定价的现金流量模型即“戈登模型”,然而,公司未来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为该模型的广泛应用带来麻烦,为此,关于股票定价的早期研究就集中在确定公司未来现金流。费雪(Fisher)教授认为未来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来描述,马夏克(Marschak)、希克斯(Hicks)等学者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以看作是对投资于未来收益的概率分布矩的偏好,并可用均方差空间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同时,他们还发现“大数定律”在包含多种风险资产投资中会发挥某种作用。戈登模型在股票价值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单只股票估价分析的基本方法,然而,该方法并没有解决股票投资风险与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关系,直到亨利·马科维茨(H·Markowitz)教授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建立才对这一基本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该模型的致命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投资者会将所有的投资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基于此,马科维茨(H·Markowitz)教授于1938年提出了投资组合的概念,建立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以统计学上的均值和方差等概念来衡量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给出了投资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建立自己的最优组合以最大化其投资收益,并将风险分解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从而,指导投资者最优化其投资行为。此后,其学生威廉·夏普(M·Sharpe)、林特纳(Lintner)等为强化该理论的应用,将其注意力从马科维茨的微观研究转向整个市场,将其复杂形态简化为以市场指数为基础的单因素关系,并发现在均衡市场条件下资本资产的收益与风险遵循线性关系,即著名的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前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然而,由于CAPM所要求的前提过于严格限制了其应用,许多经济学家试图研究在一定弱化条件下的定价理论,他们是迈耶斯(Mayers,1972)的存在大量非市场化资产的投资定价理论、罗斯(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布里登(Breeden)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消费增长率的线性关系模型(CCAPM)等等为数众多的数量化投资模型,为市场投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定决策依据。

Roberts和Osbome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长期研究后,发现市场价格遵循“随机漫步”或“随机游动”的规律,由此,以Fama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对市场信息会作出合理的反应,将市场信息与股票价格相结合。进入1980年代,在探寻一般均衡定价模型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将定价理论的研究方向转向注重市场信息的考察。经过实证检验,邦德特和塞勒(BondtandTheler1985)发现股市存在投资者有时对某些消息反应过度(overreact),而杰格蒂什(Jegadeesh1990)、莱曼(Lehmann1990)等则发现了股价短期滞后反应现象,由此,杰格蒂什和迪特曼(Titman1993)认为投资者对有关公司长远发展的消息往往有过度的反应,而对只影响短期收益的消息则反应不足,关于这一点仍然存在着争论,尽管如此,信息与股价之间应存在着某种关系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认同,并且,弗伦奇和罗尔(Roll)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价波动幅度与可获得信息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这些定价理论在现代经济金融学家的推动下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明了“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缺乏有效的解释手段反映了我们科学体系的不成熟”,面对这一现实,金融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非线性方法与混沌思想来理解股票市场行为,甚至采用具有黑盒子性质的定价核概念、半自回归方法和半非参数估计以及近年兴起的系统仿真等新方法,试图解释信息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方法将成为股票定价理论的新兴的令人激动的发展领域。

但是,这些模型的应用都需要较为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庞大的数据系统,而且,所需数据要求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以满足“大数定理”的要求,这些对于新兴市场和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来讲,难为其用,而且,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与股票“内在价值”并不一致,因此,寻找一种既简便又能适应市场基本状况的定价方法就自然成为了我们的追求。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模型,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GreySystemTheory)的创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邓聚龙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上所作的“含未知数系统的控制问题”的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灰色系统”一词。1982年,邓聚龙发表了“参数不完全系统的最小信息正定”、“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等系列论文,奠定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他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系统与控制通信》杂志主编布罗克特(Brockett)给予灰色系统理论高度评价,因而,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行列,积极探索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事实上,灰色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艾什比(W·R·Ashby)所提出的“黑箱”(BlackBox)概念发展演进而来,是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相结合的产物。艾什比利用黑箱来描述那些内部结构、特性、参数全部未知而只能从对象外部和对象运动的困果关系及输出输入关系来研究的一类事物。邓聚龙系统理论则主张从事物内部,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参数去研究系统,以消除“黑箱”理论从外部研究事物而使已知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因而,被认为是比“黑箱”理论更为准确的系统研究方法。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灰色系统理论与概率论、模糊数学一起并称为研究不确定性系统的三种常用方法,具有能够利用“少数据”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性,克服了数据不足或系统周期短的矛盾。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领域,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农业系统,如在水利、气象、生物防治、农机决策、农业规划、农业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灰色系统理论在管理学、决策学、战略学、预测学、未来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那么,灰色系统是否能够在股票市场价格走势方面发挥作用呢?以及怎样发挥作用?这是本文要探索的问题。

勿容质疑,股票价格的“内在价值”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股票价格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其运用受相关专门知识的约束,同时,也受人们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是否合理与准确的影响,那么,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的纠正,必然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并付出相应的代价即“学习成本”。如果将市场有效性与信息定价机制相结合,将对股票市场的定价机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上,人们发现股票价格不仅反映其内在价值的信息,而且反映了市场交易者的“噪声”(Black,1986),因而,股票价格的偏离不会总回到其“内在价值”。这样,我们根据这些所知信息还是难以预测或把握市场价格走势,从而经常出现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现象。

我国股票市场有“政策市”、“消息市”之称,应该说这是效率市场的应有状况,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股市的股票价格对其反应“内在价值”的信息未能作出充分的反应,因而,认为我国股市的这种反应机制是跛足的(包建祥,1999),“有关股票市场的政策法规报道”是对投资者最有价值的信息,对股价的影响也最大(茆诗松,1997。),而且存在着对信息的反应过度及反应不足(魏刚,1998;张人骥,1998。),呼吁建立完善的信息定价机制。应该说,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年的发展,市场的信息定价机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市场对信息的敏感性有了实质的提高,对影响股票“内在价值”的信息,不论是系统信息还是非系统信息,股票价格均有相应的反应,因而,为通过市场价格的一定历史时期的反应判断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势,提供了可能。

由于股票价格应该反应与其相关的市场信息,那么,信息在价格中的输入和传递就有其相应的轨迹和强度,这种轨迹和强度取决于该股票的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机制和灵敏性,而对于不同的股票,价格反应信息的机制和灵敏性有着相当的不同,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以及这种轨迹和强度大小是什么,难以准确把握,也就无法准确地把握和股票“内在价值”,在新兴市场中,这种状况尤甚。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新兴市场中,作为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讲,他们难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更像是通常的“投机者”,即以市场交易差价获取利益,并不是以获取公司分红或股利为目的,因而,对这些投资者来讲,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多少似乎显得那么重要了,他们最为关心的应该是股票市场价格的近期走势如何,以判断价差的大小,从而决定该股票是否值得买卖,因此,交易过程中并不需要知道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由此可知,股票价格的市场表现的趋势判断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由于股票价格是相关信息的综合反应,所有的相关信息的传导机制和灵敏度都得到了相应的反应。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种传导的方式和灵敏度是什么,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适当方法通过信息在价格中的历史反应来判断价格的未来行动方向或状态,从而寻求信息在股票市场价格中的反应机制,这是因为历史行为反应至少部分反应了价格行为固有规律,并反应了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决定了价格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灰色系统理论的建立为测定和反应这种传导机制和灵敏度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我们知道,灰色系统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寻求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因为,客观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尽管纷繁复杂,但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的客观逻辑规律,是系统整体各功能间的协调统一,因此,如何通过散乱的数据系列去寻找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显得特别重要。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一切灰色序列都能通过某种生成弱化其随机性而呈现本来的规律,也就是通过灰色数据序列建立系统反应模型,并通过该模型预测系统的可能变化状态。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微分方程能较准确地反应事件的客观规律,即对于时间为t的状态变量,通过方程就能够基本反映事件的变化规律,那么,假定某股票价格的状态初始序列为,通过灰色一阶累加生成序列和弱化关系式(k=1,2,…,n),我们就可以得到该股票价格的时间状态的灰色微分方程为,系数a就是股票价格对信息的敏感性,是股票价格状态对信息反应系统变化内在规律的指标,在灰色系统里被称为“系统发展系数”,而(k=1,2,…)就是该股票在未来k+1时间的市场价格。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要把握市场价格走势和发展方向,并不需要知道是什么信息或多少信息影响其价格的变化以及如何影响,诸如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市场参与人数的增减等等因素分别对价格影响及其方式或者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新信息的加入会使原有的趋势得以改变,新信息的不断加入是市场价格不断变化的驱动力,而新信息的影响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在市场价格中逐步体现,这就是通常意义的历史信息的记忆功能,这种记忆能力对于市场价格走势的驱动力具有一定的“惯性”作用,通过判断这种驱动力(系统发展系数)的发展变化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正是灰系统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3.灰色系统模型的应用实例

3.1时间转折预测

这里,我们以上海综合指数的日收盘指数为标准,以2000年1月10日1545.11点为起点,如果局部低点和高点之间相差200个点以上,认为市场指数出现了一次转折,将低点-高点的变化看作一个阶段,因而,我们选择各阶段的局部最高点和最低点,并选择相临的指数相差200点以上的点,计算其距离起点的月份数,以构造指数走势的量化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根据灰色微分方程可以得到指数转折点的时间方程为:,其中k=1,2,…。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对指数转折情况进行预测,计算结果和模拟误差状况见表2,由表可以看出,该模型对指数转折时间点预测的残差平方和0.54,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2.6%,小误差概率几近为1,因此,平均预测精度为97.4%,预测精度为二级,说明该方法基本可用于市场综合走势转折时间的初步预测。由此转折预测方程,我们可得到后一阶段的5个预测值为:19.4、23.3、27.9、33.6和40.3。第一个预测值19.3表明下一转折点在从2000年1月起的第19个月左右,即约在2001年7月会出现一次重大转折,再经过约4个月的调整后将又会有一次较大的转折,即预计在2001年11月份可有一次200点以上的变化。

表1时间序列表

3.2上海综合指数的预测

2001年来,上海综合指数收盘指数从1月2日的2103点降至10月22日的1520点,跌幅近30%,如以当年最高点2245点计,跌幅更深,因此,我们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股票指数变化状况进行预测,以期能更好地开展投资决策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根据灰色微分方程建立上海综合指数走势预测模型,为此,我们以上海综合指数的实际周收盘数为基础,以2001年8月10日周收盘价1955.04点为数据系列的起点,得到指数走势的预测方程:,其中,k=1,2,…。根据这个模型对指数的预测,结果和误差状况见表3,由表可以看出,该模型对指数序列模拟的残差平方和为1259.90,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79%,因此,平均预测精度为99.21%,最大预测误差为1.20%,小误差概率近似为1。从模型本身来看,应该说对上证综合指数的预测精度基本能达到要求。

3.3新陈代谢模型与事后检验

事后检验是根据模型预测值与市场实际表现进行比较而得到的,根据该指数走势预测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未来4周的收盘指数分别为1768.66、1741.12、1714.00和1687.31,总体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上海综合指数的实际值1807.02、1764.87、1691.33和1572.45,实际误差分别为2.12%、1.34%、-1.34%和-7.30%,表明有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但实际结果也表明,利用某一数据系列对走势或时间转折进行长期的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信息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历史信息影响程度的有限性,即价格对信息的记忆与预见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信息对系统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误差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采用新陈代谢GM模型对2001年8月17日开始的上证综合指数趋势进行模拟,即利用最新的数据替换最旧的数据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新信息对市场走势的影响,计算的结果列于表4,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最小预测误差为-0.03%,最大预测误差是7.73%。在趋势判断上,预测趋势与市场实际表现有着较为一致的变化。从其模拟散点图看,预测值与市场实际表现有着极为吻合的效果。

表4新陈代谢GM模拟结果与后验表

后验相对误差图

4.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灰色投资价值模型的预测是短期的,一般地讲,对3个以上时间跨度后的预测误差较大,因此,需要利用新陈代谢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旧有的信息对系统的发展发挥持续的影响,而新信息的作用效果未能得到充分的反映,这就决定了仅根据原有信息进行的预测会比较大地偏离实际运动轨迹,从而失去了模型预测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在模型中不断补充新的信息,去掉那些对于预测的作用日益减小的旧数据,以反映新的信息对系统发展的影响特征。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系统来讲,系统对信息的记忆功能是极为有限的,旧的信息对系统发展的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小,因而,在应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时,不断更新数据系列将是十分重要。

我们也注意到,预测值相较于实际值似乎有一个单位时间的延迟,这种延迟表明该预测模型有一个“追涨”、“杀跌”的特性,这进一步说明了该模型的短期预测特性,这是可能因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放大了旧信息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从而使预测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特别是在市场出现“暴涨”或“暴跌”的情况下,该模型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大。尽管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短期的走势判断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为避免“追涨”、“杀跌”的作用所导致的重大趋势延迟影响,将市场变化的时间转折周期预测结合使用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并适当加以调整,以避免或减少在对市场宏观走势重大变化的判断中犯致命错误。基于此,我们正努力寻求新的算法和预测趋势与市场重大变化的实际关系,以期消除预测判断上的失误。在应用GM模型进行系统预测时,所应用的数据系列要求具有一定的光滑度,对那些具有剧烈跳跃性质的数据系列的系统,其预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研究表明,系统本身的发展系数过大(大于1.5)时,用这种方法模拟的精确度不到50%,因此,对于价格变化较为频繁且有较大波动幅度的个股,这个方法对于指导其投资决策的意义会有所限制,我们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包建祥,《对股票市场信息定价机制的重新诠释》,《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第四期

2.邓聚龙,《灰色系统(社会·经济)》,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

3.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4.李祚泳,灰色系统理论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大自然探索》,1992,(1)

5.茆诗松等,《政策、扩容、消息对上海股市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学林出版社,1997

6.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

7.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六期

8.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9.张人骥,朱平方,王怀芳,《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10.Ball,R.,1995,TheoryofStockMarketEfficiency:AccomplishmentsandLimitations,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inance,Spring

11.Black,F.,1995,Noise,TheJournalofFinance,Vol.XII.No.3

12.Elton,LeonardJandGruber,MartinJ.,1991,ModernPortfolioTheoryAndInvestmentAnalysis,NewYorkUniversity,Fourthedition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8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股票内在价值”对于投资的重要性,随后,这个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的兴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得到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不乏广泛应用的方法,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却难以采用。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方法。本文探讨了灰色预测方法及其在股票价格预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是极为复杂且难以预测的。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如何进行反应,即使最高明最富经验的分析师也难以稳操胜券,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信息对市场影响的传导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传导模型,不能准确把握金融政策、利率政策、公司状况、国际市场及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只能似是而非地对价格走势进行把握,其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如何判断或预测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员的极大兴趣,在许多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股票定价方法向着量化方向发展,建立了大量令人振奋的定价方法。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的深刻反思,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建立在股票“内在价值”基础上的,股票价格会由于各种非理性原因偏离“内在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离会得到纠正而回到“内在价值”,因此,股票价格的未来表现可通过与“内在价值”的比较而加以判断。但“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因此,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的准确把握将是非常关键的。此后,戈登在对“内在价值”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股票定价的现金流量模型即“戈登模型”,然而,公司未来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为该模型的广泛应用带来麻烦,为此,关于股票定价的早期研究就集中在确定公司未来现金流。费雪(Fisher)教授认为未来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来描述,马夏克(Marschak)、希克斯(Hicks)等学者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以看作是对投资于未来收益的概率分布矩的偏好,并可用均方差空间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同时,他们还发现“大数定律”在包含多种风险资产投资中会发挥某种作用。戈登模型在股票价值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单只股票估价分析的基本方法,然而,该方法并没有解决股票投资风险与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关系,直到亨利·马科维茨(H·Markowitz)教授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建立才对这一基本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该模型的致命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投资者会将所有的投资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基于此,马科维茨(H·Markowitz)教授于1938年提出了投资组合的概念,建立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以统计学上的均值和方差等概念来衡量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给出了投资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建立自己的最优组合以最大化其投资收益,并将风险分解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从而,指导投资者最优化其投资行为。此后,其学生威廉·夏普(M·Sharpe)、林特纳(Lintner)等为强化该理论的应用,将其注意力从马科维茨的微观研究转向整个市场,将其复杂形态简化为以市场指数为基础的单因素关系,并发现在均衡市场条件下资本资产的收益与风险遵循线性关系,即著名的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前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然而,由于CAPM所要求的前提过于严格限制了其应用,许多经济学家试图研究在一定弱化条件下的定价理论,他们是迈耶斯(Mayers,1972)的存在大量非市场化资产的投资定价理论、罗斯(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布里登(Breeden)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消费增长率的线性关系模型(CCAPM)等等为数众多的数量化投资模型,为市场投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定决策依据。

Roberts和Osbome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长期研究后,发现市场价格遵循“随机漫步”或“随机游动”的规律,由此,以Fama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对市场信息会作出合理的反应,将市场信息与股票价格相结合。进入1980年代,在探寻一般均衡定价模型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将定价理论的研究方向转向注重市场信息的考察。经过实证检验,邦德特和塞勒(BondtandTheler1985)发现股市存在投资者有时对某些消息反应过度(overreact),而杰格蒂什(Jegadeesh1990)、莱曼(Lehmann1990)等则发现了股价短期滞后反应现象,由此,杰格蒂什和迪特曼(Titman1993)认为投资者对有关公司长远发展的消息往往有过度的反应,而对只影响短期收益的消息则反应不足,关于这一点仍然存在着争论,尽管如此,信息与股价之间应存在着某种关系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认同,并且,弗伦奇和罗尔(Roll)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价波动幅度与可获得信息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这些定价理论在现代经济金融学家的推动下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明了“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缺乏有效的解释手段反映了我们科学体系的不成熟”,面对这一现实,金融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非线性方法与混沌思想来理解股票市场行为,甚至采用具有黑盒子性质的定价核概念、半自回归方法和半非参数估计以及近年兴起的系统仿真等新方法,试图解释信息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方法将成为股票定价理论的新兴的令人激动的发展领域。

但是,这些模型的应用都需要较为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庞大的数据系统,而且,所需数据要求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以满足“大数定理”的要求,这些对于新兴市场和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来讲,难为其用,而且,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与股票“内在价值”并不一致,因此,寻找一种既简便又能适应市场基本状况的定价方法就自然成为了我们的追求。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模型,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GreySystemTheory)的创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邓聚龙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上所作的“含未知数系统的控制问题”的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灰色系统”一词。1982年,邓聚龙发表了“参数不完全系统的最小信息正定”、“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等系列论文,奠定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他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系统与控制通信》杂志主编布罗克特(Brockett)给予灰色系统理论高度评价,因而,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行列,积极探索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事实上,灰色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艾什比(W·R·Ashby)所提出的“黑箱”(BlackBox)概念发展演进而来,是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相结合的产物。艾什比利用黑箱来描述那些内部结构、特性、参数全部未知而只能从对象外部和对象运动的困果关系及输出输入关系来研究的一类事物。邓聚龙系统理论则主张从事物内部,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参数去研究系统,以消除“黑箱”理论从外部研究事物而使已知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因而,被认为是比“黑箱”理论更为准确的系统研究方法。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灰色系统理论与概率论、模糊数学一起并称为研究不确定性系统的三种常用方法,具有能够利用“少数据”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性,克服了数据不足或系统周期短的矛盾。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领域,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农业系统,如在水利、气象、生物防治、农机决策、农业规划、农业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灰色系统理论在管理学、决策学、战略学、预测学、未来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那么,灰色系统是否能够在股票市场价格走势方面发挥作用呢?以及怎样发挥作用?这是本文要探索的问题。

勿容质疑,股票价格的“内在价值”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股票价格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其运用受相关专门知识的约束,同时,也受人们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是否合理与准确的影响,那么,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的纠正,必然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并付出相应的代价即“学习成本”。如果将市场有效性与信息定价机制相结合,将对股票市场的定价机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上,人们发现股票价格不仅反映其内在价值的信息,而且反映了市场交易者的“噪声”(Black,1986),因而,股票价格的偏离不会总回到其“内在价值”。这样,我们根据这些所知信息还是难以预测或把握市场价格走势,从而经常出现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现象。

我国股票市场有“政策市”、“消息市”之称,应该说这是效率市场的应有状况,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股市的股票价格对其反应“内在价值”的信息未能作出充分的反应,因而,认为我国股市的这种反应机制是跛足的(包建祥,1999),“有关股票市场的政策法规报道”是对投资者最有价值的信息,对股价的影响也最大(茆诗松,1997。),而且存在着对信息的反应过度及反应不足(魏刚,1998;张人骥,1998。),呼吁建立完善的信息定价机制。应该说,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年的发展,市场的信息定价机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市场对信息的敏感性有了实质的提高,对影响股票“内在价值”的信息,不论是系统信息还是非系统信息,股票价格均有相应的反应,因而,为通过市场价格的一定历史时期的反应判断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势,提供了可能。

由于股票价格应该反应与其相关的市场信息,那么,信息在价格中的输入和传递就有其相应的轨迹和强度,这种轨迹和强度取决于该股票的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机制和灵敏性,而对于不同的股票,价格反应信息的机制和灵敏性有着相当的不同,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以及这种轨迹和强度大小是什么,难以准确把握,也就无法准确地把握和股票“内在价值”,在新兴市场中,这种状况尤甚。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新兴市场中,作为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讲,他们难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更像是通常的“投机者”,即以市场交易差价获取利益,并不是以获取公司分红或股利为目的,因而,对这些投资者来讲,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多少似乎显得那么重要了,他们最为关心的应该是股票市场价格的近期走势如何,以判断价差的大小,从而决定该股票是否值得买卖,因此,交易过程中并不需要知道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由此可知,股票价格的市场表现的趋势判断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由于股票价格是相关信息的综合反应,所有的相关信息的传导机制和灵敏度都得到了相应的反应。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种传导的方式和灵敏度是什么,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适当方法通过信息在价格中的历史反应来判断价格的未来行动方向或状态,从而寻求信息在股票市场价格中的反应机制,这是因为历史行为反应至少部分反应了价格行为固有规律,并反应了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决定了价格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灰色系统理论的建立为测定和反应这种传导机制和灵敏度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我们知道,灰色系统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寻求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因为,客观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尽管纷繁复杂,但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的客观逻辑规律,是系统整体各功能间的协调统一,因此,如何通过散乱的数据系列去寻找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显得特别重要。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一切灰色序列都能通过某种生成弱化其随机性而呈现本来的规律,也就是通过灰色数据序列建立系统反应模型,并通过该模型预测系统的可能变化状态。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微分方程能较准确地反应事件的客观规律,即对于时间为t的状态变量,通过方程就能够基本反映事件的变化规律,那么,假定某股票价格的状态初始序列为,通过灰色一阶累加生成序列和弱化关系式(k=1,2,…,n),我们就可以得到该股票价格的时间状态的灰色微分方程为,系数a就是股票价格对信息的敏感性,是股票价格状态对信息反应系统变化内在规律的指标,在灰色系统里被称为“系统发展系数”,而(k=1,2,…)就是该股票在未来k+1时间的市场价格。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要把握市场价格走势和发展方向,并不需要知道是什么信息或多少信息影响其价格的变化以及如何影响,诸如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市场参与人数的增减等等因素分别对价格影响及其方式或者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新信息的加入会使原有的趋势得以改变,新信息的不断加入是市场价格不断变化的驱动力,而新信息的影响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在市场价格中逐步体现,这就是通常意义的历史信息的记忆功能,这种记忆能力对于市场价格走势的驱动力具有一定的“惯性”作用,通过判断这种驱动力(系统发展系数)的发展变化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正是灰系统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3.灰色系统模型的应用实例

3.1时间转折预测

这里,我们以上海综合指数的日收盘指数为标准,以2000年1月10日1545.11点为起点,如果局部低点和高点之间相差200个点以上,认为市场指数出现了一次转折,将低点-高点的变化看作一个阶段,因而,我们选择各阶段的局部最高点和最低点,并选择相临的指数相差200点以上的点,计算其距离起点的月份数,以构造指数走势的量化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根据灰色微分方程可以得到指数转折点的时间方程为:,其中k=1,2,…。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对指数转折情况进行预测,计算结果和模拟误差状况见表2,由表可以看出,该模型对指数转折时间点预测的残差平方和0.54,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2.6%,小误差概率几近为1,因此,平均预测精度为97.4%,预测精度为二级,说明该方法基本可用于市场综合走势转折时间的初步预测。由此转折预测方程,我们可得到后一阶段的5个预测值为:19.4、23.3、27.9、33.6和40.3。第一个预测值19.3表明下一转折点在从2000年1月起的第19个月左右,即约在2001年7月会出现一次重大转折,再经过约4个月的调整后将又会有一次较大的转折,即预计在2001年11月份可有一次200点以上的变化。

表1时间序列表

3.2上海综合指数的预测

2001年来,上海综合指数收盘指数从1月2日的2103点降至10月22日的1520点,跌幅近30%,如以当年最高点2245点计,跌幅更深,因此,我们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股票指数变化状况进行预测,以期能更好地开展投资决策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根据灰色微分方程建立上海综合指数走势预测模型,为此,我们以上海综合指数的实际周收盘数为基础,以2001年8月10日周收盘价1955.04点为数据系列的起点,得到指数走势的预测方程:,其中,k=1,2,…。根据这个模型对指数的预测,结果和误差状况见表3,由表可以看出,该模型对指数序列模拟的残差平方和为1259.90,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79%,因此,平均预测精度为99.21%,最大预测误差为1.20%,小误差概率近似为1。从模型本身来看,应该说对上证综合指数的预测精度基本能达到要求。

3.3新陈代谢模型与事后检验

事后检验是根据模型预测值与市场实际表现进行比较而得到的,根据该指数走势预测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未来4周的收盘指数分别为1768.66、1741.12、1714.00和1687.31,总体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上海综合指数的实际值1807.02、1764.87、1691.33和1572.45,实际误差分别为2.12%、1.34%、-1.34%和-7.30%,表明有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但实际结果也表明,利用某一数据系列对走势或时间转折进行长期的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信息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历史信息影响程度的有限性,即价格对信息的记忆与预见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信息对系统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误差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采用新陈代谢GM模型对2001年8月17日开始的上证综合指数趋势进行模拟,即利用最新的数据替换最旧的数据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新信息对市场走势的影响,计算的结果列于表4,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最小预测误差为-0.03%,最大预测误差是7.73%。在趋势判断上,预测趋势与市场实际表现有着较为一致的变化。从其模拟散点图看,预测值与市场实际表现有着极为吻合的效果。

表4新陈代谢GM模拟结果与后验表

后验相对误差图

4.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灰色投资价值模型的预测是短期的,一般地讲,对3个以上时间跨度后的预测误差较大,因此,需要利用新陈代谢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旧有的信息对系统的发展发挥持续的影响,而新信息的作用效果未能得到充分的反映,这就决定了仅根据原有信息进行的预测会比较大地偏离实际运动轨迹,从而失去了模型预测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在模型中不断补充新的信息,去掉那些对于预测的作用日益减小的旧数据,以反映新的信息对系统发展的影响特征。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系统来讲,系统对信息的记忆功能是极为有限的,旧的信息对系统发展的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小,因而,在应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时,不断更新数据系列将是十分重要。

我们也注意到,预测值相较于实际值似乎有一个单位时间的延迟,这种延迟表明该预测模型有一个“追涨”、“杀跌”的特性,这进一步说明了该模型的短期预测特性,这是可能因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放大了旧信息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从而使预测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特别是在市场出现“暴涨”或“暴跌”的情况下,该模型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大。尽管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短期的走势判断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为避免“追涨”、“杀跌”的作用所导致的重大趋势延迟影响,将市场变化的时间转折周期预测结合使用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并适当加以调整,以避免或减少在对市场宏观走势重大变化的判断中犯致命错误。基于此,我们正努力寻求新的算法和预测趋势与市场重大变化的实际关系,以期消除预测判断上的失误。在应用GM模型进行系统预测时,所应用的数据系列要求具有一定的光滑度,对那些具有剧烈跳跃性质的数据系列的系统,其预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研究表明,系统本身的发展系数过大(大于1.5)时,用这种方法模拟的精确度不到50%,因此,对于价格变化较为频繁且有较大波动幅度的个股,这个方法对于指导其投资决策的意义会有所限制,我们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包建祥,《对股票市场信息定价机制的重新诠释》,《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第四期

2.邓聚龙,《灰色系统(社会·经济)》,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

3.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4.李祚泳,灰色系统理论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大自然探索》,1992,(1)

5.茆诗松等,《政策、扩容、消息对上海股市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学林出版社,1997

6.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

7.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六期

8.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9.张人骥,朱平方,王怀芳,《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10.Ball,R.,1995,TheoryofStockMarketEfficiency:AccomplishmentsandLimitations,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inance,Spring

11.Black,F.,1995,Noise,TheJournalofFinance,Vol.XII.No.3

12.Elton,LeonardJandGruber,MartinJ.,1991,ModernPortfolioTheoryAndInvestmentAnalysis,NewYorkUniversity,Fourthedition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9

格雷厄姆和多德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股票价格波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股票内在价值”对于投资的重要性,随后,这个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的兴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得到了大量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且不乏广泛应用的方法,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和普通投资者却难以采用。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方法。本文探讨了灰色预测方法及其在股票价格预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问题的提出

我们知道,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是极为复杂且难以预测的。股票价格对市场信息如何进行反应,即使最高明最富经验的分析师也难以稳操胜券,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信息对市场影响的传导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传导模型,不能准确把握金融政策、利率政策、公司状况、国际市场及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市场的影响方式和作用,只能似是而非地对价格走势进行把握,其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如何判断或预测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引起了众多经济金融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员的极大兴趣,在许多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股票定价方法向着量化方向发展,建立了大量令人振奋的定价方法。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证券分析》一书对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价格暴跌的深刻反思,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建立在股票“内在价值”基础上的,股票价格会由于各种非理性原因偏离“内在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离会得到纠正而回到“内在价值”,因此,股票价格的未来表现可通过与“内在价值”的比较而加以判断。但“内在价值”取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因此,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其现金流的准确把握将是非常关键的。此后,戈登在对“内在价值”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股票定价的现金流量模型即“戈登模型”,然而,公司未来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为该模型的广泛应用带来麻烦,为此,关于股票定价的早期研究就集中在确定公司未来现金流。费雪(Fisher)教授认为未来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可用概率分布来描述,马夏克(Marschak)、希克斯(Hicks)等学者经过一系列研究认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以看作是对投资于未来收益的概率分布矩的偏好,并可用均方差空间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同时,他们还发现“大数定律”在包含多种风险资产投资中会发挥某种作用。戈登模型在股票价值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单只股票估价分析的基本方法,然而,该方法并没有解决股票投资风险与未来现金流折现率的关系,直到亨利·马科维茨(H·Markowitz)教授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建立才对这一基本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该模型的致命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投资者会将所有的投资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基于此,马科维茨(H·Markowitz)教授于1938年提出了投资组合的概念,建立了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以统计学上的均值和方差等概念来衡量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给出了投资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建立自己的最优组合以最大化其投资收益,并将风险分解为系统和非系统风险,从而,指导投资者最优化其投资行为。此后,其学生威廉·夏普(M·Sharpe)、林特纳(Lintner)等为强化该理论的应用,将其注意力从马科维茨的微观研究转向整个市场,将其复杂形态简化为以市场指数为基础的单因素关系,并发现在均衡市场条件下资本资产的收益与风险遵循线性关系,即著名的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前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然而,由于CAPM所要求的前提过于严格限制了其应用,许多经济学家试图研究在一定弱化条件下的定价理论,他们是迈耶斯(Mayers,1972)的存在大量非市场化资产的投资定价理论、罗斯(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布里登(Breeden)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消费增长率的线性关系模型(CCAPM)等等为数众多的数量化投资模型,为市场投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定决策依据。

Roberts和Osbome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长期研究后,发现市场价格遵循“随机漫步”或“随机游动”的规律,由此,以Fama教授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对市场信息会作出合理的反应,将市场信息与股票价格相结合。进入1980年代,在探寻一般均衡定价模型进展不大的情况下,将定价理论的研究方向转向注重市场信息的考察。经过实证检验,邦德特和塞勒(BondtandTheler1985)发现股市存在投资者有时对某些消息反应过度(overreact),而杰格蒂什(Jegadeesh1990)、莱曼(Lehmann1990)等则发现了股价短期滞后反应现象,由此,杰格蒂什和迪特曼(Titman1993)认为投资者对有关公司长远发展的消息往往有过度的反应,而对只影响短期收益的消息则反应不足,关于这一点仍然存在着争论,尽管如此,信息与股价之间应存在着某种关系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认同,并且,弗伦奇和罗尔(Roll)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股价波动幅度与可获得信息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这些定价理论在现代经济金融学家的推动下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明了“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变动缺乏有效的解释手段反映了我们科学体系的不成熟”,面对这一现实,金融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非线性方法与混沌思想来理解股票市场行为,甚至采用具有黑盒子性质的定价核概念、半自回归方法和半非参数估计以及近年兴起的系统仿真等新方法,试图解释信息对投资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方法将成为股票定价理论的新兴的令人激动的发展领域。

但是,这些模型的应用都需要较为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庞大的数据系统,而且,所需数据要求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以满足“大数定理”的要求,这些对于新兴市场和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来讲,难为其用,而且,市场价格的变化往往与股票“内在价值”并不一致,因此,寻找一种既简便又能适应市场基本状况的定价方法就自然成为了我们的追求。这里,我们希望借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灰色系统理论,探索一套简便易用的股票投资价值预测模型,以期能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2.股票投资价值灰色系统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GreySystemTheory)的创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邓聚龙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上所作的“含未知数系统的控制问题”的学术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灰色系统”一词。1982年,邓聚龙发表了“参数不完全系统的最小信息正定”、“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等系列论文,奠定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础。他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系统与控制通信》杂志主编布罗克特(Brockett)给予灰色系统理论高度评价,因而,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行列,积极探索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事实上,灰色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艾什比(W·R·Ashby)所提出的“黑箱”(BlackBox)概念发展演进而来,是自动控制和运筹学相结合的产物。艾什比利用黑箱来描述那些内部结构、特性、参数全部未知而只能从对象外部和对象运动的困果关系及输出输入关系来研究的一类事物。邓聚龙系统理论则主张从事物内部,从系统内部结构及参数去研究系统,以消除“黑箱”理论从外部研究事物而使已知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因而,被认为是比“黑箱”理论更为准确的系统研究方法。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灰色系统理论与概率论、模糊数学一起并称为研究不确定性系统的三种常用方法,具有能够利用“少数据”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性,克服了数据不足或系统周期短的矛盾。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不仅成功地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领域,而且在复杂多变的农业系统,如在水利、气象、生物防治、农机决策、农业规划、农业经济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灰色系统理论在管理学、决策学、战略学、预测学、未来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那么,灰色系统是否能够在股票市场价格走势方面发挥作用呢?以及怎样发挥作用?这是本文要探索的问题。

勿容质疑,股票价格的“内在价值”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股票价格提供了重要途径,然而,其运用受相关专门知识的约束,同时,也受人们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预期是否合理与准确的影响,那么,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的纠正,必然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并付出相应的代价即“学习成本”。如果将市场有效性与信息定价机制相结合,将对股票市场的定价机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上,人们发现股票价格不仅反映其内在价值的信息,而且反映了市场交易者的“噪声”(Black,1986),因而,股票价格的偏离不会总回到其“内在价值”。这样,我们根据这些所知信息还是难以预测或把握市场价格走势,从而经常出现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的现象。

我国股票市场有“政策市”、“消息市”之称,应该说这是效率市场的应有状况,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股市的股票价格对其反应“内在价值”的信息未能作出充分的反应,因而,认为我国股市的这种反应机制是跛足的(包建祥,1999),“有关股票市场的政策法规报道”是对投资者最有价值的信息,对股价的影响也最大(茆诗松,1997。),而且存在着对信息的反应过度及反应不足(魏刚,1998;张人骥,1998。),呼吁建立完善的信息定价机制。应该说,我国股票市场经过近年的发展,市场的信息定价机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市场对信息的敏感性有了实质的提高,对影响股票“内在价值”的信息,不论是系统信息还是非系统信息,股票价格均有相应的反应,因而,为通过市场价格的一定历史时期的反应判断市场价格的未来走势,提供了可能。

由于股票价格应该反应与其相关的市场信息,那么,信息在价格中的输入和传递就有其相应的轨迹和强度,这种轨迹和强度取决于该股票的价格对相关信息的反应机制和灵敏性,而对于不同的股票,价格反应信息的机制和灵敏性有着相当的不同,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以及这种轨迹和强度大小是什么,难以准确把握,也就无法准确地把握和股票“内在价值”,在新兴市场中,这种状况尤甚。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新兴市场中,作为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讲,他们难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更像是通常的“投机者”,即以市场交易差价获取利益,并不是以获取公司分红或股利为目的,因而,对这些投资者来讲,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多少似乎显得那么重要了,他们最为关心的应该是股票市场价格的近期走势如何,以判断价差的大小,从而决定该股票是否值得买卖,因此,交易过程中并不需要知道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由此可知,股票价格的市场表现的趋势判断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

由于股票价格是相关信息的综合反应,所有的相关信息的传导机制和灵敏度都得到了相应的反应。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种传导的方式和灵敏度是什么,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适当方法通过信息在价格中的历史反应来判断价格的未来行动方向或状态,从而寻求信息在股票市场价格中的反应机制,这是因为历史行为反应至少部分反应了价格行为固有规律,并反应了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能力,这种反应能力决定了价格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灰色系统理论的建立为测定和反应这种传导机制和灵敏度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我们知道,灰色系统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来寻求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因为,客观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尽管纷繁复杂,但其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的客观逻辑规律,是系统整体各功能间的协调统一,因此,如何通过散乱的数据系列去寻找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显得特别重要。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一切灰色序列都能通过某种生成弱化其随机性而呈现本来的规律,也就是通过灰色数据序列建立系统反应模型,并通过该模型预测系统的可能变化状态。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微分方程能较准确地反应事件的客观规律,即对于时间为t的状态变量,通过方程就能够基本反映事件的变化规律,那么,假定某股票价格的状态初始序列为,通过灰色一阶累加生成序列和弱化关系式(k=1,2,…,n),我们就可以得到该股票价格的时间状态的灰色微分方程为,系数a就是股票价格对信息的敏感性,是股票价格状态对信息反应系统变化内在规律的指标,在灰色系统里被称为“系统发展系数”,而(k=1,2,…)就是该股票在未来k+1时间的市场价格。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要把握市场价格走势和发展方向,并不需要知道是什么信息或多少信息影响其价格的变化以及如何影响,诸如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公司基本面的变化、市场参与人数的增减等等因素分别对价格影响及其方式或者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新信息的加入会使原有的趋势得以改变,新信息的不断加入是市场价格不断变化的驱动力,而新信息的影响并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在市场价格中逐步体现,这就是通常意义的历史信息的记忆功能,这种记忆能力对于市场价格走势的驱动力具有一定的“惯性”作用,通过判断这种驱动力(系统发展系数)的发展变化来预测未来价格走势正是灰系统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3.灰色系统模型的应用实例

3.1时间转折预测

这里,我们以上海综合指数的日收盘指数为标准,以2000年1月10日1545.11点为起点,如果局部低点和高点之间相差200个点以上,认为市场指数出现了一次转折,将低点-高点的变化看作一个阶段,因而,我们选择各阶段的局部最高点和最低点,并选择相临的指数相差200点以上的点,计算其距离起点的月份数,以构造指数走势的量化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根据灰色微分方程可以得到指数转折点的时间方程为:,其中k=1,2,…。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对指数转折情况进行预测,计算结果和模拟误差状况见表2,由表可以看出,该模型对指数转折时间点预测的残差平方和0.54,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2.6%,小误差概率几近为1,因此,平均预测精度为97.4%,预测精度为二级,说明该方法基本可用于市场综合走势转折时间的初步预测。由此转折预测方程,我们可得到后一阶段的5个预测值为:19.4、23.3、27.9、33.6和40.3。第一个预测值19.3表明下一转折点在从2000年1月起的第19个月左右,即约在2001年7月会出现一次重大转折,再经过约4个月的调整后将又会有一次较大的转折,即预计在2001年11月份可有一次200点以上的变化。

表1时间序列表

3.2上海综合指数的预测

2001年来,上海综合指数收盘指数从1月2日的2103点降至10月22日的1520点,跌幅近30%,如以当年最高点2245点计,跌幅更深,因此,我们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股票指数变化状况进行预测,以期能更好地开展投资决策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根据灰色微分方程建立上海综合指数走势预测模型,为此,我们以上海综合指数的实际周收盘数为基础,以2001年8月10日周收盘价1955.04点为数据系列的起点,得到指数走势的预测方程:,其中,k=1,2,…。根据这个模型对指数的预测,结果和误差状况见表3,由表可以看出,该模型对指数序列模拟的残差平方和为1259.90,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79%,因此,平均预测精度为99.21%,最大预测误差为1.20%,小误差概率近似为1。从模型本身来看,应该说对上证综合指数的预测精度基本能达到要求。

3.3新陈代谢模型与事后检验

事后检验是根据模型预测值与市场实际表现进行比较而得到的,根据该指数走势预测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未来4周的收盘指数分别为1768.66、1741.12、1714.00和1687.31,总体是一个下降的趋势,上海综合指数的实际值1807.02、1764.87、1691.33和1572.45,实际误差分别为2.12%、1.34%、-1.34%和-7.30%,表明有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但实际结果也表明,利用某一数据系列对走势或时间转折进行长期的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信息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历史信息影响程度的有限性,即价格对信息的记忆与预见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信息对系统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误差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采用新陈代谢GM模型对2001年8月17日开始的上证综合指数趋势进行模拟,即利用最新的数据替换最旧的数据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新信息对市场走势的影响,计算的结果列于表4,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最小预测误差为-0.03%,最大预测误差是7.73%。在趋势判断上,预测趋势与市场实际表现有着较为一致的变化。从其模拟散点图看,预测值与市场实际表现有着极为吻合的效果。

表4新陈代谢GM模拟结果与后验表

后验相对误差图

4.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灰色投资价值模型的预测是短期的,一般地讲,对3个以上时间跨度后的预测误差较大,因此,需要利用新陈代谢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旧有的信息对系统的发展发挥持续的影响,而新信息的作用效果未能得到充分的反映,这就决定了仅根据原有信息进行的预测会比较大地偏离实际运动轨迹,从而失去了模型预测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在模型中不断补充新的信息,去掉那些对于预测的作用日益减小的旧数据,以反映新的信息对系统发展的影响特征。事实上,对于绝大部分系统来讲,系统对信息的记忆功能是极为有限的,旧的信息对系统发展的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小,因而,在应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时,不断更新数据系列将是十分重要。

我们也注意到,预测值相较于实际值似乎有一个单位时间的延迟,这种延迟表明该预测模型有一个“追涨”、“杀跌”的特性,这进一步说明了该模型的短期预测特性,这是可能因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放大了旧信息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从而使预测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特别是在市场出现“暴涨”或“暴跌”的情况下,该模型的预测误差相对较大。尽管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短期的走势判断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为避免“追涨”、“杀跌”的作用所导致的重大趋势延迟影响,将市场变化的时间转折周期预测结合使用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并适当加以调整,以避免或减少在对市场宏观走势重大变化的判断中犯致命错误。基于此,我们正努力寻求新的算法和预测趋势与市场重大变化的实际关系,以期消除预测判断上的失误。在应用GM模型进行系统预测时,所应用的数据系列要求具有一定的光滑度,对那些具有剧烈跳跃性质的数据系列的系统,其预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研究表明,系统本身的发展系数过大(大于1.5)时,用这种方法模拟的精确度不到50%,因此,对于价格变化较为频繁且有较大波动幅度的个股,这个方法对于指导其投资决策的意义会有所限制,我们正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包建祥,《对股票市场信息定价机制的重新诠释》,《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第四期

2.邓聚龙,《灰色系统(社会·经济)》,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

3.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数值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4.李祚泳,灰色系统理论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大自然探索》,1992,(1)

5.茆诗松等,《政策、扩容、消息对上海股市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学林出版社,1997

6.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

7.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六期

8.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9.张人骥,朱平方,王怀芳,《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5期

10.Ball,R.,1995,TheoryofStockMarketEfficiency:AccomplishmentsandLimitations,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inance,Spring

11.Black,F.,1995,Noise,TheJournalofFinance,Vol.XII.No.3

12.Elton,LeonardJandGruber,MartinJ.,1991,ModernPortfolioTheoryAndInvestmentAnalysis,NewYorkUniversity,Fourthedition

股票投资论文范文篇10

投资者对其所关注的是被投资企业的获利能力,这往往是通过被投资企业本期及前期损益表报告的净收益来预测的。根据预测情况,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并通过供求法则影响股价。这样投资者就会把股价与盈利预测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保持正向关系。如果某公司盈利预期良好,那么股价将会持续上升;相应地,如果某种股票股价持续、稳定地上升,也就喻示着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

然而,最近许多研究表明:预期与实际收益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偏离。这种偏离可能导致投资者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甚至有亏损的危险。这时便产生了一个问题:投资者究竟失误在哪里?毛病就出在盈利预测上。伯纳德和托马斯以及哈德于1990年作的实证说明了这一点:预期收益与股票真实收益的偏离是由于投资者仅仅重视已报告的净收益而不是盈利能力。这便是误导所在。

从会计角度来说,损益表中的净收益既有按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应计收益,也有已收到现金制下的现金收益,这两部分收益在影响未来收益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现金收益与盈利能力高度相关,应计收益与盈利能力的相关度则较低。

权责发生制下的应计收益是通过应计、递延、分配及估计等方法得出的,所有这些均比现金收益主观得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公司拥有高的净收益水平而现金流量却较低,就有可能是它运用了令人置疑的收入、费用确认标准。即使是它运用的确认标准还比较客观,但没有能获得现金来进行再投资,也无益于盈利能力的保持与提高。这就说明:用应计收益来预测未来收益的可靠性较差。斯龙于1990年作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应计收益在净收益中所占比重高的公司,在未来收益宣布时,股票报酬会出现与预期看似“不正常”的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