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对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

时间:2022-03-07 09:13:40

国有企业对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

摘要:近几年来,风险投资作为一匹异军突起的“黑马”,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本文从国有企业的角度,解释了风险投资的概念,从事风险投资业务将面临的风险,同时,提出了管理和控制风险投资业务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投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增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也日益受到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面对新常态、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一项新的要求。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VC,顾名思义,即有“风险”的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在中国,我们将风险投资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地翻译为创业投资,简单概括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投资。这类企业在初创或改革阶段,亟需财力与人力的持续支持,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方就从中选取具有核心竞争力、在细分行业属于翘楚地位的企业进行投资,并进行不间断的辅导、培育,最终通过IPO、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投资的退出,实现风险投资方的盈利,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风险投资周期。国有企业要想淘汰过剩落后产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就离不开资本的力量、离不开风险投资的运作。国家的资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投资市场识别风险、锁定风险、化解风险,不浪费、流失国有资产,实现最终的盈利,离不开我们对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管控。

一、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类型

(一)行业及市场风险

在全球经济和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政策不断转换的影响下,风险投资行业在“去泡沫”过程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第一、外部融资市场趋紧。国有企业运作风险投资业务的资金来源除依靠自身积累的资本外,还需要引入部分社会资本。近几年,外部融资市场整体呈现出较不乐观的状态,总结原因,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本身资金紧张;二是企业家对未来整体形势的悲观预期;三是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大大压缩风险投资业的利润空间,使意向出资人心存疑虑。第二、优质项目挖掘难度加大。随着国内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大量成熟的、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拟上市项目,已在各中介机构与“全民PE”地毯式搜索下,“漏网之鱼”所剩无几,“僧多粥少”现象下的同行竞争加剧,优质投资标的溢价心理日趋严重,这些都给风险投资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第三、投资回报逐步下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社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未来很长时期,中国经济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在如此背景下,传统行业受国家政策摇摆的可能性将增大,企业盈利能力将面临阶段性的困难。

(二)股权退出风险

近几年,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的引导风险投资的政策纷纷出台,同时,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国家又相继推出了新三板,沪港通等板块,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的确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为推动风险投资提供了新的动力。但是,作为资本市场体系,如果仅依靠股票市场,而没有各地区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和民间自主交易市场作为基础和补充,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是有缺陷的。在这种状况下,风险投资机构向企业投资几年后,在最终不能上市的企业中如要将持有的股份如数退出,选择的方式也非常有限,目前风险投资机构股权退出主要以原股东回购股份为主要形式,但由于经营不善或资金紧张等种种原因,实际执行时,要完全按照相关条款实施,困难重重,最终迫使双方在妥协前提下达成新的协议,出现这种状况的企业,势必会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股权如若不通过上市退出,投资收益被稀释的同时将会增加投资本金收回的不确定性,退出的周期及风险将随之增大。

(三)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一般均低于20%,不对企业进行单一股权控制。因此,被投资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很多行为若不通过股东大会投票决议,很难及时让风险投资机构了解,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调整、年度回收情况是否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企业之间私下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担保互保等情况。此外,技术型企业还要时刻关注其核心技术是否被市场复制、模仿;技术创新的速度;技术依赖的风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是否明晰,是否存在纠纷的可能性等。

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一)投资行业多元化,投资阶段阶梯式,增加市场抗风险能力

在投资行业选择上,传统行业因盈利及成长空间受限,市场估值将在淡化盈利预测的新股审核理念下呈进一步分化趋势。今后,投资理念需要进行适度调整,从原有重资产型投资标的拓展到新的投资领域,更多关注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产业转型企业,更多关注TMT、消费升级、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行业。过去,风险投资机构经营利润主要来自于一、二级市场的差价,但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出、创业板上市财务门槛的降低及新三板分层管理与电子竞价交易的推行,一、二级市场差价被大大压缩,投资策略的调整迫在眉睫。根据多层次资本市场及IPO新政带来的投资退出效率变化情况,“临门一脚”的PE投资政策红利将逐步消除,投资阶段应适度前移,选择一些中早期优质项目进行布局,深入挖掘企业成长价值,风险投资机构应从原有“市盈率模式”逐步转型为赚取“市值差价”的盈利模式。

(二)开拓思路,尝试投资项目退出新通道

近几年,资本市场并购热潮兴起,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是风险投资机构实现投资项目证券化并快速登陆资本市场的一条新通衢。部分IPO排队企业,由于业绩下降或上市效率等原因,不愿继续排队,选择被并购方式间接登陆资本市场;同时,在国家政策层面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拟借助资本杠杆,主动进行纵向、横向的产业链延伸,通过并购实现做优、做强。由此,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主动与投资机构合作,借助投资机构的专业判断能力,联合券商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成立并购基金,推动上市公司的产业布局。除传统IPO退出方式外,风险投资机构也可以根据已投项目的不同情况,研究制定效率最快、效益最佳的退出方式,进一步积累借壳重组、并购及新三板等退出尝试的经验。

(三)构建内部风控管理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业务品种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必然会增加系统性风险。因此,建立专业、高效的风控管理体系,提升风险投资机构风控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第一,规范投前管理。完善投资前的尽调工作流程,各主要节点与结果均进行书面化留痕。加强搜集行业、法人、企业动态、主要产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寻找已上市企业,进行竞争优势、财务状况等方面的对标分析,建立文档并进行动态更新,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进行多维度的论证。第二,严控投后风险。落实专人与投资企业建立常态联系,动态把握项目所在行业的景气度指标与企业自身业务情况,对合同订单、应收账款、盈利状况等重大经营信息与上市相关进程等事项,进行实时跟踪,全面、真实、动态了解,对不确定因素及时揭示,适时启动规避风险、回收投资的退出程序。第三,加强课题研究与人员学习。定期与知名机构互访交流,了解同行业先进做法,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实践于日常工作;增加风控人员对于新业务品种的熟悉和了解,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风控流程、制度建设。

(四)推行市场化薪酬体系,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稳定

近三、四年来,因创业、创新大潮的蓬勃发展,投资行业又现一波一将难求的局面,业务拓展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本保障,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下应对风险投资业务人员的薪酬体系进行思考,建立更为市场化的绩效与考核管理办法,同时,积极扩宽内部晋升渠道,鼓励员工通过自我推荐、内部竞聘上岗等方式脱颖而出,形成年轻员工自我加压,快速成长,成就自我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局面。通过合理的赛马机制,优化考核,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成长机制。

三、结束语

事在人为,业在人创。风险投资业务是一把双刃剑,为国有企业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会有许多客观存在的风险,企业要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国家政策,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管控措施,提升国有资本保值质量,提高国有资本保值速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剂新动力。

作者: 徐惟一 单位: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杜守嘉,陈永毅.浙江国有资产发展与管理概述[J].浙江国资,2016(4-5).

[2]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协会.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的退出状况[R].浙江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