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统计工作的缺陷与规范

时间:2022-03-18 11:28:00

中国银行统计工作的缺陷与规范

银行统计工作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较及时、准确、全面、科学地反映银行业务经营发展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近年来,各银行建立健全了银行统计方而的有关法规、规程,初步形成了完整、全面、科学的统计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金融形势的巨大变革和银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加人wT0,经历5年的过渡期后,中国的金融业将实现全面对外开放,这对各银行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的形式下,探讨如何进一步科学、有效的组织银行统计工作,发挥银行统计在管理金融活动、指导金融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形式下改进银行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银行经营管理的多元化、国际化要求统计工作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以往银行统计工作主要围绕有关统计指标进行汇总和计算,检查和考核计划的执行情况,局限于对金融业务发展状况的反映,缺少对金融业内部诸多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反映,且统计信息渠道狭窄,缺乏灵活性。这与银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多元化、国际化经营对多种信息的要求。其次,银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要求改变落后的银行统计观念。现有的银行统计工作主要反映业务的历史与现状,或对这些数字作表面的简单统计分析,缺乏统计信息的超前意识,没有充分发挥统计的综合功能作用。对业务发展趋势预测主要还是凭经验,做定性分析,统计数据资料未能充分利用,统计所应有的预测功能朱能充分发挥,阻碍了现代银行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性转变。第三,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大,要求完善统计核算内容。为与国际银行业接轨,我国各银行的业务结构必将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经营范围逐步扩大,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为了满足现代银行业务日趋复杂化的要求,防范金融风险,以反映经营状况为主的银行统计信息系统所反映的内容也必然随之调整。

二、目前银行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央行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之间的资产划分方式不相同、统计项目不一致、电脑软件不统一、报送方式不相同,统计结果必然有差异。例如,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但央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划分标准不同,因此在报送报表时,各类资产的数额和比例就有差别,不良资产的比率不同。同时,央行还要求按照财会州一逾两呆”口径报送不良贷款比率,这不但增加了基层行报表的难度和工作量,而且也降低了指标准确性和可信度。

2.统计核算方式单一。目前,无论是央行的金融监管报表、金融统计报表,还是各银行的业务报表,在核算方式上仅仅是依据财务报表简单的加加减减,或年末与年初、今年与去年数字之间简单的对比,未考虑随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不能根据事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来加以具体分析,导致对问题的综合评价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为领导层提供准确的参考。

3.统计数据、报表质量有待提高。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报表,如果出现调账或未达账项,统计数据也将发生变动,影响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另外,由于目前大量的口常的或临时性的报表,如央行的金融统计旬、月、季报等,都需要手工计算和录人,工作量大,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的及时性。

4.统计分析比较薄弱。目前统计工作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数字多、分析少、现实多、预测少、现象多、原因少,,多数分析报告只是数据的罗列,提示经营管理的深度不够,影响了统计信息的利用价值;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对业务发展的前景分析、预测较少不能从中发掘存在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对策,不能为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失去了统计分析的作用。

5.统计电子化尚需提高。近几年,业务电子化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发展较快,在统计方面的投人也较多,但收效不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已开发的统计系统可操作性不强,利用率有待提高;二是在统计的信息源、统计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统计信息加工分析等方面电子化利用程度还不高;三是统计数据共享性差。

6.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经过几年的改革和不断的培训,各银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来看,统计人员累质参差不齐。一是对科学的统计方法掌握不够或知之甚少,甚至不具备会计、统计和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二是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有规不循的现象还很严重,做假账、报假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完替银行统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统计工作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中的作用日渐增强,提高银行统计质量,逐步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接轨是堕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银行统计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的,适用执行公共、共享使用的原则。因此,必须尽快由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与国际规范的银行统计标准相对应、有较强的通用可比性、统一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统一表式设计、统一指标项目、统一指标编码。另外,统计信息数据的收集、传递和整理,必须规范划一,真实可靠,严禁提供虚假和隐瞒重要事实的金融统计报告。

2.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银行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统计应当适应不同方面、不同渠道、不同部门的要求,采用多种科学的统计方法,提供多样化的统计资料,形成分区域、分时期、分行业、分项目的综合的、明细的、动态的、静态的统计数据;在统计分析中应充分考虑随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引人权数概念对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加以修正,同时加强对多因素同时影响的分析和改进,使分析的结论更贴近现实;充分运用数学模型、计量模型、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等方法,对经济金融运行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深化统计分析,提高分析水平和分析能力。银行统计分析是对银行运行状况的概括反映,是对经营成果的总结,具有提纲擎领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统计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分析质量。深化统计分析的前提是统一银行统计分析体系,使统计分析有的放矢。银行统计分析的基本框架,包括经营政策效应分析、资金营运平衡分析、资产负债业务分析、资产负债比例分析、经营成本效益分析。在进行统计分析时,重点应放在情况分析、趋势分析、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四个方面。分析既要注重定性分析,又要注重定量分析,尤其是后者,从大量数据中,分析银行经营的基本规律、基本趋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4.加强统计业务的岗位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有组织地进行短期、中期或长期的银行统计岗位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熟练程度,提高对经济金融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预测水平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基础知识水平,逐步同国际接轨,学会运用国际通用的统计方法、理念。

5.开发和应用更为完善的统计软件,加快统计工作的电子化进程。当务之急是统计人员与计算机软件人员配合,从统计工作的实际出发,共同编写出高水平的统计程序,推进统计工作的电子化进程,使加工整理统计数据的操作更简单方便,提高统计报表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6.强化法制观念,实现统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一是深人开展统计工作法制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二是强化统计执法监督,建立统计信息逐级负责制,各级领导和统计部门的负责人必须保证统计报表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对统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