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商业银行的统计指标

时间:2022-03-18 09:46:00

规范商业银行的统计指标

商业银行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创造货币存款,实现金融政策效率,社会投资方面发挥核心作用。随着金融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统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凸现。主要用于反映各方面信息的银行统计指标,将成为银行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我国商业银行统计信息工作虽有比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指标体系,但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与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商业银行现在设置的统计指标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必须尽快加以规范和完善。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现行金融统计制度是1997年实施的,指标设置统一了各金融机构的统计项目,绝大部分指标直接取自会计科目,并与会计科目同名,也称全科目统计制度。目前,金融统计指标已达2000多项,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指标没有启用,各金融机构间会计科目设置和内涵名称不完全一致,甚至有些以账户内容代替科目报送。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新业务、中间业务相继开办,特别是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的客观要求,银行统计工作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对银行统计信息的需求更加广泛,对统计信息的即时反馈、资金趋势分析等方面也有强烈的要求。然而现行统计指标还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对统计信息的各种需求,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统计项目与会计科目不对称

随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不断创新,现有的统计科目难以完伞满足业务发展对息的动态需求,归并到其他短期类贷款统计项目的内容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报表中其他短期贷款的项目余额和增减额逐渐加大,如2002年9月底温州市金融机构其他短期贷款余额214.54亿元,比年初增加40.5亿元,分别占各项贷款的24.96%和25.42%。在这种情况下,若不了解其他短期贷款科目的具体内容,就难以全面了解金融业务活动。虽然现行报表统计项目各金融机构是统一的,但信息源头还是在各行原会计科目基础上进行转换,反映出商业银行业务全面交叉而带来的会计科目与统计指标的不对称性。加上个别商业银行使用会计科目随意性大,将新增的贷款余额全部归入其他短期贷款项目,造成数据失真。据对交通银行的调查了解,由于该行系统升级,6月底该行新增短期贷款30808万元,其中:工业贷款减少3031万元,商业贷款减少3310万元,其他短期贷款增:39518万元,显然不能反映业务实际情况。

2、统计项目与会计科目设置滞后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不断涌现,金融统计内容势必随之不断更新。人民银行每年都对统计指标进行修订,但实际操作结果不尽如人意。如:今年新增加了“住房公积金存款”、“托管基金存款”等统计项目,一些银行至4-无“住房公积金存款”会计科目,“托管基金”业务开办与实际指标反映脱节,统计项目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一些统计指标未能完全反映出来,影响了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如中小企业贷款、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贷款与法定代表人挂钩等贷款统计指标等。

3、统计指标设计错综复杂现行统计制度报表种类多。各类统计报表反映的内容繁琐,上报时间间隔短、统计范围广,既有表内业务又有表外业务;短期贷款中既要反映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又要反映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各种企业成分相互交错。而中长期贷款又不分类;存款分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等,增添了统计项目的复杂性。如一笔贷款发放。在统计报表中设置的统计项目,首先要按贷款期限分类,其次要按授信者的行业、注册类型、所有制性质、保障形式分类,还要反映贷款质量情况,既有“一逾两呆”又有“五级/O-类”等等。

4、部分统计指标无法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金融业务处理自动化,电脑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以电子方式自动处理日常业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记帐、转帐、审核等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借助网络技术,金融212具不断创新,产生了如网络现金、网络钱包、智能卡等新的金融工具。这些新兴的电子交易货币一般是有现实硬通货币作为支撑的,并且通过互联传输有极强的流动性。从理论上讲。这些新兴货币形式都应该属于流通的MO统计范围之内。但是目前,我们对MO统计时,仍然将之定义为中央银行发行的纸钞和辅币,而没有包括越来越多的网络货币。而且,传统的资金流量分析指标并没有反映出网上金融流量和运动速度,没有分析网络金融服务带来的效益与蕴藏的风险。

5、金融统计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数据源缺口

目前各银行的金融统计操作系统的数据处理和传输技术的力量所限,一些数据无法从计算机采集、汇总、生成,一些数据须经统计人员手工录入或上级行返回产生,形成数据源断层。一是按贷款行业、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担保形式分类统计,贷款行业划分是按贷款企业所属行业和主管业务来划分,对于跨行业经营的企业集团来讲,还要结合贷款的用途进行具体分类,而目前的统计软件,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贷款风险分类清分系统,全凭操作者的主观判断;二是个人贷款按行业类型无法细分,致使其他类行业数据很大;三是非正常贷款的各种形态的转换导致贷款累放累收.数据失真。

二、完善商业银行统计指标的具体措施

从上述五种情况来看,指标的设置要从实际出发,。一直贯彻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为进一步完善银行统计指标,发挥银行统计的服务和监管的作用。建议在商业银行统计指标设置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建立全国银行业统一的会计科目

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为了保证会计核算口径的统一,全国银行业统一的会计科目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会计科目的设置须遵循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经营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其反映金融活动状况、发展趋势的信息作用。系统内的会计科目由其总行制定并明确对全国银行统一会计科目的归属,分行可增设辖内专用科目,应归并在总行规定的有关科目,但必须具体确定指标的计算范围即“指标口径”。

2、按统筹兼顾的原则设置统计指标

长期以来,统计制度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一些新旧指标间难以衔接配套,口径不一,数出多门。要保持指标相对的稳定性,一经,应保持相对稳定。修订银行业统计制度应遵循两项原则:一是坚持连续性原则。金融统计信息是金融运行的过程不断深化的依据,金融统计信息除了具有现实的价值之外,还有历史价值,金融统计信息的历史价值决定了储存的必要性,要规定相应的调整和核算办法;二是坚持适应性原则。随着金融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随时都有大量的新业务开办,金融统计部门要不断掌握新情况、新问题,适应金融活动的不断变化的需要,及时收集和传递新的统计信息,更替和补充已经积累的统计信息,保持统计信息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3、银行统计指标设置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

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机构单位之一,其主要职能、行为和目的与国民经济部门是血脉关系,从国民经济管理要求出发,银行业务统计指标设置应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产业划分标准为基础进行产业和行业划分。这样,一是有利于减少现有指标虚设数量,二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依然连续可比,三是有利于现实统计工作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使用者的方便性。

4、优化银行统计计算机操作系统,提高数据质量

加快银行统计操作系统开发,全面实现由计算机自动采集、汇总、生成各项数据,增加银行统计数据运用的灵活性和提高数据质量,使统计工作者从繁重的报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资料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