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图书馆统计数据与启示

时间:2022-08-15 05:14:36

高职图书馆统计数据与启示

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都已超过本科类院校。江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的省份,由于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相关研究还很不够,因此江苏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现状具有较强的观察意义。为推动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科学发展,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图书馆建设专业委员会在2010年组织实施了高职高专图书馆事实数据调查,共有28所图书馆参与,揭示了江苏省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实际现状。本文基于这个统计数据,对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发展作有益的探讨。

1本次统计的特点

1.1参与馆保密、统计结果共享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次调查保证从公开的任何统计数据中无法推理出这些数据来自哪个图书馆,参与馆在第一时间获得统计数据,以此鼓励各馆参与调查,不同于目前传统统计调查中图书馆单向提供数据,数据可靠性不能保证的情况。

1.2合理制定填报项目、制定详细的填写说明根据国内外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省略或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传统统计项目,注重输出服务指标,提供一些长期为国内图书馆界忽视的指标项。为了避免歧义导致数据不准确,各项指标均有详细的说明。

1.3关注生均比较点及分布统计数据的最大用途就是在于馆际比较。现有各类统计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而不利于馆际比较,因此本次统计结果主要以生均值来表现,并提供最高值、上四分值、中间值、下四分值、最低值等符合统计学原理的合理数据的分布情况。

2各项数据的中间水平

2.1基本情况、投入情况一个典型的江苏省高职高专图书馆的情况是这样的:学生读者10103人,工作人员22人,千名学生的工作人员数为2.6人,生均图书馆面积1平方米,阅览座位共1000个。百名学生计算机数1.5台,其中85%收费;有复印机、刻录机、扫描仪,复印机有50%收费,刻录、扫描不收费。经费情况:生均总经费125.62元,其中生均文献经费112.10元,视听文献0元,纸质和电子文献经费比为9.63,一次性出版物和连续出版物的经费比为4.72,文献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为93.6%。馆藏情况:纸质图书395,522册,年新增34,184册;纸质图书112,425种,年新增11,332种;生均纸质图书44.9册,生均年新增3.1册。年剔旧0册,复本量3.1册。纸质连续出版物904种。以上数据均为中间值,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图书馆超过这个水平,也有一半的图书馆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各项数据均为该单独指标的各馆数值的统计,不是简单地将代表不同馆的中间值进行运算。本调查在国内首次统计了各类设备收费的情况。美国图书馆的计算机一般都免费供读者使用,而国内一般都收费,甚至成为图书馆经费和工作人员福利的重要来源。日前文化部宣布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包括电子阅览室的免费,这对高职高专图书馆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电子数字资源的发展,各馆面临经费如何在纸质和电子资源间分配的问题,也面临一次性出版物和连续出版物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以及文献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问题。这三项比值数据反映了目前图书馆对文献建设非常重视,对纸质图书、一次性购买的文献比较重视的现状,也说明教育部的生均藏书量指标发挥了很大效果,但大部分馆的生均藏书量仍然没有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本次调查在业内首次提供了一个经过精确计算排序后得到的复本量统计数据,在这两年馆藏建设投入较大的情况下,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指标项。美国大学图书馆采取单本原则,高职高专类图书馆2000年的复本量仅1.18册。另外,调查显示剔旧的中间值为零。实际上除少数图书馆外,绝大多数图书馆都主动停止了剔旧。这样做固然有利于馆藏量的增加,但是应剔旧的图书不但占用图书馆的书库和人力管理资源,也干扰读者的注意力。教育部保证生均教育资源的良好本意非但没有能通过相挂钩的招生计划体制来控制住,反而意外地使得图书馆不但停止日常的剔旧工作,而且进而接受大量的本应该剔旧的捐赠和特价书。

2.2基本服务情况一个典型的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周开馆时间为82.0小时,借还时间59.5小时;年生均流通量11.5册,I类图书占流通总量的比例为36.3%;读者周来馆7000人次,生均0.7人次;周参考咨询量10次,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均为0;12个馆中只有2个馆将信息素养教育列入学院任务目标。尽管大部分馆一般能满足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关于每周70小时的开放时间,但核心服务之一借还流通时间实际上普遍存在和开馆时间不一致的情况,各馆流通时间占开放时间的比例的中间值为85.5%,最小的才只有35.7%,这是一个业界普遍忽视的问题。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图书馆的传统业务,国外在计算机目录未普遍应用时就已有非常成熟的操作。国内对各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在理念认识上也不存在什么大的障碍,馆际之间的联系不少,但知易行难,由于业内普遍缺少图书馆职业精神,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经验思维难以突破,馆际共享的使用量一直偏低,除少数馆外,这方面服务的数量大多为0。

2.3电子服务情况从统计数据看,OPAC电子目录基本上已经普及,92.9%的馆可以在馆内,85.7%的馆在馆外校园内都可以访问,但对外网开放程度不是很高,只有57.1%的馆可以在校园外访问,社会读者可以访问的只有42.9%。电子全文期刊数据的情况和OPAC类似,但通过远程访问在校外也可以使用的比例下降到46.4%,对社会读者开放的只有7.1%,实际上只有1所。以电子方式提供参考咨询的图书馆只有55.6%,而且主要是电子邮件。馆内提供电视播放的图书馆也只有1所,比例很低。总体上社会读者到馆或通过网络的各项电子服务的比例要比馆内或校园内的均值低,说明高职高专图书馆目前对社会读者开放的程度很低,这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很不一致。这其中有观念的问题,也存在许多高校均建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郊外这样的客观现实问题,但由于电子服务可以轻松地跨越空间,主要还是理念的问题。2.4数据库本次调查还对各馆购买电子数据库的情况做了调查,得出的数据如下:CNKI期刊(21家购买,下同)、超星数字图书(16)、维普期刊(11)、读秀(11)、万方期刊(10)、Springer(9)、CNKI硕博论文(8)、EBSCO(8)、万方标准(6),万方硕博、CNKI报纸、CNKI会议、方正电子图书都有4家图书馆购买,其余还有24个数据库个别馆有购买,但分布就比较散。从中可以看出中文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这二块的购买比较集中,但高职高专图书馆没有形成集团采购的良好机制。依托以本科院校图书馆为骨干的省高校图工委主持的集团采购,高职高专图书馆得到不少实惠,如二个外文数据库最为明显,如果高职高专图书馆单独议价的话,购买数量不会有这么多。

3馆际比较

3.1馆际指标值差距通过对各馆生均值的比较,各项指标比值差距在1.7-91.0倍之间,差距相当大。即使示范性高职高专学校,相对应该比较整齐划一,各馆之间的生均值差距依然在1.3到7.1倍之间。最核心的生均纸质藏书量的倍值分别为3.6和2.2倍。显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法用一个统一的固定数值指标来衡量所有的高职高专图书馆,哪怕是某一类型的高职高专图书馆。

3.2指标间的关系

3.2.1各馆指标差距在未来的变化是否能够缩小。图1高的一排立柱表示的是生均藏书量,各馆数值按降序排列,低的一排立柱表示的是其对应的年生均新增藏书量。从该图可以验证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增新书在馆际之间的差距,更可以清楚地看到生均藏书量低的图书馆其年生均新书不一定高,不存在理想之中的联系。

3.2.2投入越大是否产出越多。从图2可以看出,生均藏书量大,不一定年生均流通量大,甚至可能会出现反而小的情况。我们可以意识到,一味只注重数量而忽略质量的藏书指标对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作用有限。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不可基于以上结论就简单地以生均流通量指标来取代生均藏书量指标,因为流通量指标远比藏书量指标更容易操纵,无本之源的高流通量无疑更加不能反映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情况。当然我们要客观看到影响流通量的因素比较多,除了藏书量、藏书质量外,还有流通服务时间、流通制度、服务质量、读者学习态度、教学模式等多种因素。其实,高职高专院校之间藏书同质化倾向明显,图书馆之间服务项目基本雷同,但各种因素交织导致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表明各馆的办馆效率差距明显,不是简单的增加投入这一方式所能够解决的。

3.3中美高职高专图书馆之间的比较国内现有的各省所做的高职高专图书馆统计数据,由于统计时间点差异、统计口径不同、统计项目错位、数据公开有限等原因,即使某一指标的比较都很困难。现将本次调查统计数据、2004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公布的116所高职高专图书馆的上报数据[1]和美国大学图书馆统计公开的部分数据[2][3][4]作一比较。从表1、表2可以看出,江苏省28所高职高专图书馆2009年的以上三项指标值均不如全国116所高职高专图书馆2004年的数据。总体上说,江苏高职高专图书馆还是处于一个和高职教育大省不是很相符的地位,因为毕竟是拿2009年的数据在和2004年的数据比,国内大学图书馆的藏书没有剔旧,在高标准的要求下这些年指标是一直上升的。将我国的数据和美国的数据相比,数据相差很大。我国的藏书量、年增新书和流通量均大幅超过美国,但工作人员的数量却被美国反超。藏书量、年增新书我国极占优势,美国工作人员占优势,反映出我国重馆藏轻服务的一贯思维。至于年生均流通量,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自以为高人一筹,且不说我们有相当庞大的藏书量在支撑,江苏省高职高专的流通量中有中间值36.3%这样的比例是虚构性文学作品的流通量,如果和美国作同比,那么不含虚构性文学作品的年生均流通量中值只有7.6册(为统计值,非计算值),如果剔除其它和课程无关的流通,那么流通量数字将更小。虽然流通量值依然高于美国的水平,但中美大学图书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特网信息、电子图书等对美国大学图书馆已形成的影响在未来数年必将对我国图书馆产生进一步的巨大影响,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年生均流通量近年来的大幅下降已经开始体现这种趋势,美国2000年以来的相关统计值也是一路下滑。另外,美国同类大学的学生大多为走读、并且靠业余时间打工来支付学费的不少,社团活动丰富,看书时间较紧,而国内大学多在远离城区的市郊,学生为全日制住宿生,时间相对宽裕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匮乏使得图书馆成为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因此,我国高职高专图书馆对流通量数值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此外,整个图书馆样本中参与统计的图书馆比例对统计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截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1047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在参与藏书量调查的116所全国高职高专图书馆中,基础较好总体实力相对较强的高等专科学校的比例较高,有42所,经过计算可得:高职高专整体参与率为11.1%,高职图书馆参与率为8.5%,高专图书馆参与率为24%。一般来说,参与调查的图书馆的各项指标相对较强,所以,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的调查反映的应该是全国较好的水平。江苏省的本次调查参与面相对较大,达36.4%,而且绝大部分是高职院校,也有实力较弱的民办院校参与,反映的只是江苏的较好水平,在比较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美国大学图书馆统计的参与率较高,2008年3827所大学图书馆中有87%的图书馆参与率调查,其中高职高专图书馆达1434所。从某种意义上说,江苏的36.4%的参与率表明其中间值应该和美国的上四分值比才合适,全国高职高专11.1%的参与率表明其下四分值就应该和美国的上四分值相比。

3.4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结构国内传统的统计对工作人员的分类都是按照学历、职称、年龄、性别等外在特性来统计,即使学历已按专业来统计,由于图书馆专业服务往往需要复合型人才,而且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实际上从事流通等事务工作的有一半左右的比例[5],因此本次统计按岗位专业性质来统计,有利于明确职责,也可和美国大学图书馆进行同类比较。馆员定义为图书馆系列馆员及以上职称人员,不包括初级职称人员。其它专业技术人员是为图书馆专业服务提供支撑的非图书馆系列的、有其它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含初、中、高各级职称专门列为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其它有薪人员是馆内不属于馆员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工。2008年美国高职高专图书馆中,馆员占32.5%、其他专业技术人员8.1%、其他有薪人员占37.8%、学生勤工俭学占21.5%;江苏高职高专的图书馆中,馆员占19.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7.5%、其他有薪人员占31.6%、学生勤工俭学占31.2%。可见我国图书馆中馆员比例太低,而实际上我国的馆员的评定还是不论所学专业的,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一般在工作满五年后均可以获得馆员职称,相比之下国内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还是很低。具体到每一个图书馆,各类人员之间比例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

我国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于美国一倍,而事实上在图书馆从事网络管理等工作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大多还是评的图书资料系列职称,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大学普遍存在教师及非图书馆必需的其他专业的人员占据图书馆工作岗位的现象,既有当老师不称职到图书馆上岗这一现象,也有馆领导为专业教师的情况,目前还有一些副教授升正教授无望或很困难,想通过转评副研究馆员后升研究馆员这一跳板得到正高级职称。这些都反映出图书馆职业性没有体现出来。

4总结

目前业内学术评论一般认为高职高专图书馆落后于本科院校图书馆,出路只有一条:增加投入,提高人员素质。这固然没错,但忽略对投资效益的考虑,忽略图书馆职业的专业性,缺少服务创新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改进措施。图书馆的事实数据是图书馆工作情况的重要而具体的反映,图书馆应利用这些数据改进工作,对于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客观的数据来争取有利的办馆条件,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目前利用统计数据改进工作的例子非常少。同时,也应该充分地意识到仅靠有限的统计数字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现实,影响单个指标的因素较多。比如:同样的人均馆舍面积,不同的建筑结构效果可能相差很大,不同的装饰和布置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各馆在利用统计数据的时候要能够看到数据背后的情况,在图书馆工作中不能唯某个指标而论,应该能够全方位地考虑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评估体系也应该因此而作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