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构建思考

时间:2022-09-21 11:23:41

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构建思考

1前言

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为一个服务中心、两个支撑能力、三种工作方法。纵览已有的学者成果,基层党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特点、功能及作用等方面。笔者将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新态势与基层党组织构建结合起来,创新体系建设,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好的服务。

2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新变化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基层党组织的内涵、特点与功能出现新的变化。具体阐述如下:2.1内涵的丰富化。通常来说,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处在各项工作的第一线,建设成效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更是制约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许广华、温卓,2014)。同时,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重大举措(曹忠琪,2009)。此外,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服务师生,净化心灵与塑造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新时代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既能发挥政治核心的凝聚力、战斗堡垒的支撑力,又能具备教育教学改革的保障力及师生品德素养的监督力。2.2特点的现代化。一是信息化。信息化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的党建工作构建。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多渠道、多层次的采用网络化、远程电视化及APP应用软件,随时随地的传达党建精神、党课学习心得等。此外,正确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实时掌控师生舆情,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落实”的目标。二是精英化。服务型党组织成员是师生群体中的精英,不仅是技能、学历等方面的强人,更是思想道德的表率,对基层群体的工作、生活都能发挥榜样作用,唯有这样,服务型党组织的威信才能真正落入人心。三是国际化。随着高职院校新进教师的国际化与留学生的逐年增加,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国际化与服务对象的国际化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特点。因此,探讨与研究国外文化、理解习俗差异,增强心理辅导与行为干预成为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2.3功能的延伸化。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定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四项基本功能,即服务功能、管理功能、监督功能、教育功能(白皓,李淑云,2016)。进一步来说,笔者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具有新的延伸功能:一是学习功能。党组织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不断学习与不断进步的功能。正如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一样,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是企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任务与规划,保持学习的激情,具有学习的动力,如此才会收获学习的果实。二是创新功能。创新是当前经济结构升级转型与产业更新换代的主要动因,因此创新也是服务型党组织构建的重要基础。当然,创新不是否定前人成果,而是符合当前党的建设思想下的先进工作方法、手段与途径的升华,是兼容并蓄的过程,也是扬弃的结果。三是合作功能。统一战线是我党发展壮大,获得诸多光辉事迹的重要基石,是联络其他优秀政党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应继续保持与发扬优秀传统,主要挖掘民盟、九三学社等党派教师及学生群体,将中国共产党的有效影响落到实处,有力保障其他政党的长效支撑力度。

3产教融合改革下党组织的目标与任务

3.1目标。新时期高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是促进高校改革,为党组织提供优秀人才的根本保证。同时,加强党建工作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扩大党的队伍建设,从而可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王亚丹,2015)。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体系的构建目标还包括:监督教科研风气、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及深化师生“亚健康”服务程度等。3.2任务。围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1+2+3”体系构建目标,结合产教融合改革进程,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任务可以表述为:一是培育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不仅是“1+2+3”的核心要素,也是党组织增强凝聚力与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不仅将服务理念放在工作过程中,更应成立“服务中心”与“服务小组”,设置师生服务岗位,构建一岗双职,从而将教科研工作与思想培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可追溯、可提升、可示范”的服务体系;二是提升支撑能力。支撑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前者主要指学习带来领导、组织与监督的自信,后者则是学习的目的与学习积累的成果。从事物发展的本质来说,“优胜劣汰”既是自然界万物进化的内在规律,也是组织、团队保持长久旺盛生命力的内在命题,因此,构建基层党组织不断学习的制度、塑造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的氛围是今后高职院校党组织在新常态下的又一重要任务;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优秀的工作方法,此外,实事求是是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但随着当前国家政治生态出现的不良影响与不利环境,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也相应发生变化,诸如短期功利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等,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的创新,遵循紧扣热点、深入访谈及勇于突破等思路,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效率与质量。3.3小结。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是将校内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相结合,实现产业链演变与教学内容更新的无缝对接,更好的培育优秀应用人才。因此,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应突出服务中心,提升支撑能力及创新工作方法,紧紧围绕“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形式,为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提供推动力、约束力与保障力。

4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构建研究

4.1构建原则。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上级党组织会议精神、任务内容及建设要求等确定工作重点、工作思路与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一是一致性。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思想的一致性。认真学习研究党中央的党组织建设的会议精神,研读基层党组织建设文件与书籍,定期集中研讨学习心得体会,统一思想,深刻领会新时期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持续性。持续性是工作作风的坚韧、工作方法的稳定与工作态度的执着。它不仅是体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体系构建的主旨,也是展现党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新常态下,持续性的构建原则既是指基层党组织“1+2+3”体系构建的长期、艰巨的过程,也是“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传统、优秀党组织建设思想的延续。三是兼容性。体系的建设应与其他政党、团体兼容并蓄,扮演好引领示范的角色。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来自于优秀、拔尖的群众,也来源于其他党派与团体,因此,体系的兼容性是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则之一;另一方面,党组织的工作任务也要求体系的兼容,才能进一步的深入到群众中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2构建内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主要在理念、组织设置、工作方式、组织活动内容、党建理论以及建立和完善创新的制度保障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周春芬,2010)。总的来说,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1+2+3”体系构建可集中于强化内在动因与外在诱因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内在动因强化途径。其一,内在动因为个人能力成长的激素,可表述为服务群众的内在需求性,从而满足自身精神层次发展的欲望。基层党组织应成为师生能力发展的平台,成为发挥服务、奉献与忘我崇高境界的阶梯。其二,内在动因还是基层党组织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斗志,可体现在承担任务的积极性、执行任务的坚决性与攻坚除障的牺牲性。二是外在诱因强化途径。环境是组织生存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影响到基层党组织保持纯洁性的主要因子。“环境与党组织”是互补互生的辩证关系,从历史层面讲,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也洗礼了党组织的纯洁性。而当前,我党同样面临诡计重重的国际政治环境与腐败频发的国内官员生态圈,从严治党成为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构建的首要标准。另一方面,党员自身的纯洁性及党组织的崇高理念也能够塑造乃至改变社会环境,增强民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改变当前极少数“提党不屑一顾”及“党费是负担”的不良现象,重塑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团结力。4.3构建对策。通过研读党建学者的相关成果,结合课题研究思路,笔者认为以下对策是构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体系的有利途径。一是服务专业化。这里的服务是与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特点与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简言之,有利于学校发展与学生培育的服务才是基层党组织构建的内容,才需要集中精力激发和诱导的对象。因此,服务的专业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服务理念的宣导,包括视频化的培训、座谈会的宣讲及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服务技能的培训,着重在于服务对象心理的研究、行为异常的甄别及实践技术的考核等。二是能力指标化。基层党组织的管理能力衡量应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如目标考核法、质量工程法及平衡记分卡。此外,基层党组织干部与党员应明确工作计划、工作方法与工作成果,定期开展工作自查、工作纠查与整改,且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计量分值中,从而做到“党建质量”的人人有责,追责到人的效果。三是创新常态化。创新是理论与实践不断积累的“量变”到体系与成果突破的“质变”,这需要基层党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效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教改工作中去,尚需要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的提升,及时服务高职院校师生素养培育中。因此,创新工作时时刻刻存在,但存在于长期工作经验积累与扎实的理论素养升华之中。

5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构建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任务,也是影响到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课题对“1+2+3”体系的构建研究既能对党组织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学术借鉴,也能丰富相关的研究成果。

作者:田跃 钱俊 梁传波 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广华,温卓.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研究[J].祖国,2014(02).

[2]曹忠琪.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72~73.

[3]周春芬.新时期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51~152.

[4]王亚丹.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资治文摘,2015(7):17.

[5]白皓,李淑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与实现路径[J].沈阳干部学刊,2016(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