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德育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10-10 10:46:15

网络德育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摘要:自互联网产生之日起,道德问题就充斥着整个虚拟世界。作为运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之一,大学生的网络德育问题逐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阻力。如何引导大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网络德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网络中存在的大量负面信息也引发了很多道德问题。面对网络道德的缺失,高校应深刻反思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缺失,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都拥有健康人格。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浮现

道德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是约束人与人关系和行为的准则。网络道德源自于传统的道德,在网络这一新的社会交往空间里,人们同样受到言行举止规范的约束。由于网络自身特点,大学生脱离了现实,忽略了人的本质问题,分不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使正处于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在网络不良诱因下出现道德失范问题。

1.网络道德的特点。网络道德从传统道德衍生而来,与之存在很大联系,也因其特点又与传统道德存在很大区别。在现实生活中,道德规范受到很多现实条件的约束,人们会因为社会身份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为人处世的行为标准,它会因为人与人远近亲疏的关系、不同的成长环境或者因为所从事行业的不同而受到影响。而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存在于虚拟世界中,人们的语言习惯、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评价标准也不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与其他人交流,并大多不用真实的姓名,形象、性别、年龄、职业等都无法判断真假,网络信用无从谈起,更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对其加以监督和管理。人们在虚拟的世界中各自互不相识,便会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不负责任、情绪性的发泄往往比较普遍。由此可见,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的伦理反映,它的活动主体具有差异性、虚拟性、多元化的特点,它的活动环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隐匿性,网络道德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自律性。

2.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在高校不断普及,大学生花大量时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互动交流。但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网络道德规范意识薄弱,容易产生错误观念。大学生知识层次高,在校时间长,他们可以全面深层地接触和使用网络,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新的思想和观点,从而遇到更多的网络道德问题。大学生相对中学生群体更加成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行事过于自信而判断力缺乏,这使他们受网络影响更深。加之社会压力大,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碰壁和困扰,强烈的挫败感使得大学生往往不愿花更多时间精力在学习提高上,而是选择上网消遣娱乐,借以逃避现实,宣泄不满。在网络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沉溺于网络虚拟环境中不能自拔,往往造成其道德人格分裂、责任心缺乏、心理扭曲、法律意识淡漠等道德失范的现象发生。

二、高校网络德育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互联网给高校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便捷,也给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应对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问题上,高校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充分意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高校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阵地。但目前很多高校教育者未能充分认识网络德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网络德育发挥的作用极少。传统的德育内容有待拓展,德育形式有待创新,使得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节于网络德育。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建设已经是时展的要求,但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过快,使得高校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够充分,目标、方法和手段等的发展跟不上网络德育教育的需求。虽然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但学生理念上的明辨是非却和现实中的具体操作相脱节,知行不能统一。而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内容却不涉及网络德育教育,更谈不上相关理论的研究实践。从整体上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只是给了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方面的号召,而对于网络道德教育,则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缺乏网络知识。高校思想道德的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多是以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的形式进行。与学生们面对面地讲授虽然效率高,但形式极为单一,受到空间、时间以及模式的限制比较大。而信息网络的开放,使得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其中,信息的丰富多彩显得网络教育更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虽不乏有对网络德育有真知灼见的教师,但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仅对本专业有研究,而对于网络的研究和了解却远达不到教育要求,使他们往往难以运用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开展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德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网络德育的缺失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弱化了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网络德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成为趋势,这就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努力优化教育的环境,充分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现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高校或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高校德育工作重视程度。面对网络社会的新形势,加强高校的网络德育成为必然要求,它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大了其外延,增强其时代特色。网络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增加了道德教育的难度,一方面使得德育培养的方式和空间更进一步拓宽,教育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丰富了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所以,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加强网络德育的学习和研究,在推进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地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方法。积极开展网络疏导、网络教育和网络咨询,加强网络道德、网络礼仪、网络法制的教育。

2.开拓新的思想教育渠道,建立网上德育阵地。传统的德育工作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忽视网络德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作用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建立网上德育阵地,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校园德育网站的建立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可以依靠网络的隐蔽性向老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向老师诉说自己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网上发表意见并进行讨论。网络管理员应及时监控的信息,及时屏蔽反动庸俗的不良言论。校园德育网站可以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拥有多种学习娱乐的项目,更好地促使学生们交流学习。德育网站可以以新颖的形式来吸引更多学生进行参与。通过有奖竞猜、邀请名人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板块激发学生们对德育网站的兴趣,深度调动其积极性,使得网络德育有效进行。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网络素质。德育工作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的,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不熟悉网络,往往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网络道德问题,查找教学资料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素质。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把教育者的网络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使他们对网络特点、功能以及不断更新换代有深刻了解。德育工作者也应该迅速转换其角色,不再做现实教育中的主导者,而是具有知识好、技术好的网络参与者和引导者。使得教育中主客体地位平等。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论坛,社交软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以自己的吸引力、感召力,更深刻地影响学生。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素质不断提升才能使得网络德育有更好的保证。

作者:解炎 单位:喀什大学

参考文献:

[1]曹荣瑞,董少校.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任祥.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分析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04(01):30-31.

[3]韩永剑.浅谈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报业,2012(14):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