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时间:2022-04-20 11:22:01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伴随着贫困生数量的增多,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关系到贫困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关系到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更加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提高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健康状况,引发众人深思。本文将根据现实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高校贫困大学思想状况的改善做些有益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历年来国家高度教育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司局相继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各高校也加大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但是这只能改变部分贫困生的生存现状,或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贫困程度。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充分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这是一份责任,同时也是保障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一、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够重视

贫困生长期以来的心理压力较大,考入大学后,一心只想毕业后挣钱养家,他们往往把金钱看得很重要,他们一心想摆脱贫困,因此容易将金钱当成衡量价值观的唯一尺度,由于经济上的压力较大,容易形成低人一等的心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形成自身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其健康发展。所以当前不仅要对贫困大学生的物质上予以帮扶,更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在大学生的心理上给与一定的关爱和支持。当前大学生因受经济、就业、学习、情感等方面形成的压力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将会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还有可能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2.对贫困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不够深入

高校的贫困生有着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他们既要为自己解决上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又要更加努力学习,才能在毕业后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他们中的部分学生自食其力,靠假期打工赚取学费,生活费。也有少数的学生,缺乏自立自强意识,一味的依靠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帮助,认为贫困是获取资助的有效资本,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消极心态,严重缺乏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精神。此外,还缺乏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国家助学贷款原本是政府用于减轻贫困大学生经济负担的有效措施,但少数贫困生多次逾期,拒不还贷,更换手机号码,从此音信全无,严重缺乏诚信意识。因此要更加深入的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二、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国家、地方和高校进一步加大经济资助,为贫困生成长成才做好有力保障

高职学院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其他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受贫困的影响。因此,必要的物质帮助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精神培养、心理引导和调适的前提和基础。具体可以采取:进一步加深资助力度,拓宽资助覆盖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吸引社会资金设立各项奖助学金;坚决践行教育公平原则,保证贫困学生能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具有获得国家、省政府奖助学金的权力;充分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充分利用独特的家长资源,拓宽校外勤工助学渠道,为他们提供更多自强自立的机会,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

2.高校要采取多方面的途径,不断完善贫困学生的心理帮助

高职学院需不断优化思想道德教育队伍,依赖优秀的思政教师与贫困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同时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此外还要从知、情、行三个层次开展系统、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促使他们拥有健康心态。还要针对贫困大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拓宽心理咨询的渠道,例如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等,尽量减少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

3.高校要不断完善贫困生的扶助机制,从多方位的途径引导贫困生的思想

建立健全以完善学学院、系部、班级为骨干的三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立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档案,并及时更新、实行导生制,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丰富和充实以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注重团队训练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拓宽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注重于把励志教育贯穿于平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之中。

作者:于淼 单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小琴.高校贫困生不良心理状况的成因及对策探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郭环.试析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中国商界.2010.[3]张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