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给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时间:2022-01-08 02:32:13

网络文化给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摘 要: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幼师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师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形式在改变,这势必对以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为核心的幼师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教育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关键词:网络文化;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发展对幼师生思想状况造成了重大影响

(一)网络文化中的大量负面和虚假信息影响了幼师生的政治观。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其审查制度不像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那样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因此境内外的各种敌对势力通过雇用网络等方式在网上散播政治谣言、渲染社会阴暗面、营造社会不满情绪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敌对情绪。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无视中国国情,刻意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行比对,进而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观。这就使得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幼师生在政治观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些幼师生由此产生了对党和和政府的不信任态度,动摇了共产主义信仰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当代幼师生在政治观方面的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网络文化中的负面和虚假信息有关,网络文化对幼师生政治观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网络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信息影响了幼师生的价值观。网络的开放性使得西方文化在网络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西方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也在网络文化中被大肆宣传。我们知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部分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即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将集体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并且在实现集体的利益的同时获得应得的个人利益。但是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过于强调集体对于个人发展的束缚,要求在对待个人和集体利益的时候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幼师生在网络文化中大量地接触到这种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价值观之后,原先接受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就受到了动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个人主义价值观更滋生出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这种用“为人民币服务”取代“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当代幼师生中也有一定的市场。当代幼师生的价值观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三)网络文化中的各种低俗信息影响了幼师生的道德观。网络文化中的各种负面信息不但影响了幼师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也影响了幼师生的道德观,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化中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对金钱权势的渴望等方面的低俗内容。一个社会的道德观是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标尺,道德观的形成能够对人的欲望进行合理的克制,使之能够纳入社会正常的运行机制。但是,网络上的这些低俗信息通过对人的各种欲望无限制地夸大和激发,使幼师生的欲望要求突破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进而使幼师生的道德观发生了变化。幼师生道德观变化会在社会范围内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由于幼师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幼师生道德观的降低会影响幼教师资的道德观水平。因此,网络文化对于幼师生道德观的影响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文化对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网络文化对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挑战。网络文化首先使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动摇,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以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的身份出现,在信息的获得方面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这种在信息获得方面的优势地位有助于教育者威信的树立,有助于教育者主导地位的形成。但是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中,由于信息获得的便捷性,使得教育者这种在信息获得方面的优势丧失了。而有些年长的教师由于对计算机技术的不熟悉,在信息的获取能力方面还不如被教育者,加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处理的事情较多,对于新鲜事物的关注较少,因此在很多信息的获得和接受方面不如学生,这就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根据对学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访谈发现,9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7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导作用降低;55%的教师认为学生对新鲜信息的敏感度和接受能力超过自己。这一组数据充分显示出在网络文化的条件下,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在访谈过程中,一位老师提供的一个事例充分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在他的课堂上发现有学生使用手机在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上进行搜索。这些知识网站的出现使得他的解说变得多余,更加严重的是,如果他对知识点的解说与网络上的内容不相符合就会陷入被学生质疑的境地。因此,他在上课过程中总是十分谨慎,以避免出现错误。

(二)网络文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的难度。网络文化的匿名性特征使得幼师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可以畅所欲言,同时也使得教师因为无法确定学生在网络上的身份,而不能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把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确定的场所,面对确定的学生进行的。因而在与学生的实际接触中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于幼师生网络生活问卷调查》的数据见表1。在我们忧心上述数据的同时却在访谈中发现,85%的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在网上的行为;72%的班主任认为,凭自己的个人力量无法实现对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的把握;84%的班主任认为,了解学生在网络上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条件下,一种言论出现后既不知道是什么人在发表言论,也不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在类似于人人网等实名交友网站上情况稍微好点,在微博等匿名网站上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条件下无法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因此,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一项挑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工作的难度。

(三)网络文化加大了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控制难度。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得幼师生所接触的信息复杂化,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在校幼师生所面临的思想政治环境较为单一。书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传达的信息有着固定的信息源,国家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源的监督,保证其传达出的信息的真实性与正确性。但是网络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去中心化,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并且网络信息源的多元化使得对这些信息的真假鉴别非常的困难。因此,网络文化中存在着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情况。更加严重的是,在网络上存在着一大批抱着各种目的虚假信息的人员,这些信息大多抱有不正当的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尤其是西方反华势力的介入使得网络上的这些信息的目的更加险恶,手段更加巧妙,更加难以识别。这些情况对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加大了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控制难度,需要教育者认真加以应对。

作者:肖蕾 单位: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试论网络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J].电化教育研究,2004(4).

[2]严考亮.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7).

[3]周德全,李朝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特点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9).

[4]刘念东,吴纲.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3(18).

[5]朱文涛,连红军,徐亚军.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