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时间:2022-07-17 11:27:31

刍议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换位思考,以文化人

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耐心的说服教育,他经常换位思考,以文化人,在不断教育中,去逐渐提高战士的觉悟,一直提高到可能提高的程度[1].1928年冬,驻扎永新,一位解放过来的战士,因为天太冷,置班长的劝阻于不顾,执意从老乡家偷了一捆柴火取暖,哪位班长觉得士兵不听话,自己没面子,恼羞成怒,狠狠打了那个战士一耳光.第二天下基层听到此事,急忙把那位班长找来,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当战士,有了错,班长打你,你心里好受吗?”[1]他说“同志们有了缺点和错误,要反复向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明白为什么错了.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心.口服不如心服,只有心服了,才能自觉遵守纪律.”[1]通过换位思考,以心比心,这位班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改变了对士兵的态度.1947年,东北战场打得激烈,后方医院接纳了大量伤员.有些伤员居功自傲,不服管理,看电影不买票、吃饭不给钱;为了做好伤兵工作,组织召开了荣誉军人代表大会,他一反常态,选那些惹是生非的人当代表,首先对他们顽强战斗、英勇负伤的功绩做了充分肯定,对他们闹事,没有做任何批评,只是在会议中,请了一些负伤致残的老战士来讲他们过去的事情,讲我军的光荣传统,讲身残志不残的好人好事.大会请来红军时期失去一条腿的后勤副司令钟赤兵、保卫井冈山时打瘸了腿的何长工等老同志讲光荣传统,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始时代表们还提各种意见,后来逐渐对比自己的行动,纷纷反思自己的言行,开展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许多战士悔恨不已、痛哭流涕,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争取早日去杀敌.代表们从会场一回来,顾不得休息,就急急忙忙去宣传会议精神,宣讲自己的感悟与心得,成了义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带头带头守纪,从此以后,伤兵闹事就很少了.[2]做思想政治工作,从不以权压人,他最先规定不准打骂士兵,反复告诫干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待同志们的缺点和错误,要有耐心和信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反复向他们讲道理,不仅要指出错误,还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错了,不仅要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多换位思考,以理服人,只有心服口服,才能自觉遵守纪律.常用这种交换角色换位思考的办法做思想工作,使他身边的每一个都无比佩服.

2言传身教,以诚待人

坚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时时处处言传身教,顾大局、讲原则,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1927年8月底,到师部特务连担任党代表.向连长谭希林请教怎么当党代表,谭连长给他讲起了团长卢德铭:别的团长有小灶,吃饭要四菜一汤,而卢团长与士兵同吃同住,甚至吃得更差、住的更简陋,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冲锋在先,退却在后的率先垂范的精神,深受士兵爱戴.听后陷入沉思,明白指挥部队不是依靠发号施令,更不是依靠打骂,而是依靠自己的模范作用[3].从此,处处以卢团长为榜样,实践着中国人民军队首创的连党代表制度.他坚持做到:(1)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时,同连长并肩冲在队伍的最前头,退却时又在最后面负责掩护.(2)关心爱护战士,把大家当亲兄弟看待.行军帮病号扛枪,宿营坚持查铺,战士病了嘱咐伙房做病号饭.(3)不发脾气,不摆架子.虽然他对战士违犯群众纪律、干部耍军阀作风等决不迁就,但从来不是简单训斥,而是讲清道理,以诚相待,以心相交,正确引导.针对少数恶习不改的人,发动群众批评帮助,对有严重流氓行为的人开展反复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再顽劣的人在他的坚持下也改邪归正了[4].这样,连队的正气上升了,歪风邪气也就少了.

3建章立制,以廉育人

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并狠抓制度的执行.他说:“部队中要建设一套新的正式的正规制度,人事的与物质的供给配备调补,都应有正规制度,否则无法控制人力物力,使之合理使用.”[5]他在工作中不断充实根本制度,如党委制度、政治机关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党课教育、士兵教育制度,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建立了学习制度,作出了定期学习的规定.在解放战争期间,随着军队的不断壮大,取得城市胜利迅速发展,为加强部队纪律,组织制订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城纪律守则》,要求所有进城人员一律遵守八条规定,中央军委向全军转发了这一守则,并加按语,要各地参考.这八项守则对维护东北解放军的纪律起了重大作用,收到了安定民心、扩大共产党和解放军影响的良好效果.根据军队中文化素质的状况,他于1950年主持制定了《关于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的指示》,建议中央军委发出了《部队文化教育大纲》,为迅速提高军队的文化素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强调制定制度要切合基础实际,他说“作为各种制度的建立、检查,都以民主为中心,这是非常需要的.”[5]所以他组织建立的各项改革制度能很快得到推行.如在全军开展文化教育行动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全军文化素质很快提高.特别注重制度的执行,他自己带头执行各项制度规定.1948年1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规定,按要求,自己动手,身体力行,每两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并对各纵队、各军区、各师部提出严格要求,执行这一制度,下面送来的每个报告他都认真检查.他带头执行部队对群众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抱犊崮山区时,开明绅士万春圃看到和战士们生活非常艰苦,过意不去,就杀了只鸡炒了让的警卫端他吃.他了解到这是万春圃送的之后,让妻子拿出钱叫警卫送过去,并再三叮嘱这是我军的规定,万春圃一家十分感动,他说:“我活了50岁,还没见过这样的长官,这样的军队.真正是仁义之军,王者之师啊!有了八路军,国家就有希望了.”他强调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经常教育战士,要严守纪律,由于他严格执行纪律,所带的队伍纪律性十分强,红军时期他带的队伍就成了有名的铁军.新中国成立后,依然艰苦朴素,公正无私,清正廉洁,他说:“任何党员都必须服从党的组织和领导,党内没有特殊党员.”[5]他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麻烦身边的工作,出去办事,轻车从简,不准夹道欢迎,不去题词题字,职务高了,可以增配工作人员和车辆,想到国家的困难,他都婉转拒绝.每次发福利,他都再三推辞,别的干部拿了,但他坚决不准家人拿福利.按当时规定,可以在家放专场电影,他坚决反对.有一次他不在家时家里放了一场,他知道后很不高兴,当即要求总政文化部的负责人以后不准再到家里来放[1].

4严以律己,以德示人

特别注重自身的影响作用,担任党代表时,他就认为:作为党代表,做好工作当然要有威信,可是要让人服气,关键又在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和先锋作用,这是党代表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基本条件,也就建立不起威信来.他始终坚持一条:己欲不为,勿施于人.凡是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身先士卒,不怒而威.因为他从严要求自己,在党和军队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这威望不是摆出来的,也不是因职位高而叫出来的,而是他对自己“严”出来的.他对自己要求无比严格,始终做到公正无私,品德高尚.他说:“任何党员都必须服从党的组织和领导,党内没有特殊党员.”[5]在任八连党代表时,他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那时连队穷,没有碗筷,吃饭就是吃饭坨,每人一个,有时不够吃,他每次在开饭时都带几个党员去看枪,等大家吃了饭坨后才去吃,有时没有了,他就饿一餐.1945年12月在开创东北根据地时,他主持“后总”工作.一天晚上回来看到床上放着一床新丝绸被面的棉被,得知是从仓库领来材料,妻子自己加工的,东北局领导每人做了一床.他很不高兴,要求第二天送还回去.他坚决禁止搞个人崇拜主义,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选为中央委员,山东军区宣传部门提出印制的像,这是第二次提出印制他的头像了,摇头说:“尊重可以,但不必把我的像挂到墙上去啊!现在当务之急是贯彻七大精神…不要去搞这些事.”[1]他敢于担当责任,为下属化解困难,有几次因为部队内部发生了问题,他主动承担责任,向中央检查.长征中,他在红八团时,军团长周昆、政委黄甦都是他过去的部下,现在变成自己的领导,且对他不甚尊重,他没有意见,而是竭尽全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电台长因为队伍牺牲了几位战士,搬不动电台而受到军团长批评,他连忙上前为电台上化解,并鼓励他,为其出主意克服困难,战士们对他感激不已.他对亲属从严要求.解放后,家乡许多亲友来北京找他,他打电话给刚到职的衡阳铁路局局长郭维城要求不能让他们免费坐火车.他把公私分得特别清楚,由于长期有病,总后给他送来4张躺椅,他住院回来看到后,照价付了钱才把椅子留下.医生为了他看文件方便,从医院借了一张摇床,他坚决要送回去,说还有许多病人比我更需要.最后还是他妻子从上海用400元订制了一张摇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高尚的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5求真务实,以贤下人

强调:“连队的政治教育,主要是实事求是,基本教育应有充分的现实内容,切忌任何抽象的东西,一切问题要从战士能够领会讲起.”[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思想政治工作,求真务实,亲临一线调查研究是获取思想政治信息的可靠渠道.可以说,求真务实,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吩咐在沿途注意搜集报纸,及时传递信息,以便分析研究外面的形式和敌人的动向.此后,就把调查研究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在作战同时,还及时搜集各组汇报,掌握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一直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首先,他强调要客观公正考察干部,任人唯贤,以德为先,每次提拔干部,他都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全面公开考核,选出那些德才兼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的干部.他多次强调选拔干部不能只看档案材料,而要从实践中了解干部[1].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结合群众的反映,加上个别谈话,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才能真正掌握一名同志的全面情况,才能提出中肯、正确的意见.为此,率先垂范,他经常找同志们聊天、谈心,既摸清了情况,又便于发现人才,新中国建立初期,他通过摸底、谈心、与群众聊天等方式,发现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尊敬有加,可谓求贤若渴,通过他这位“伯乐”,从而发现和提拔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本文作者:汪衡湘李晓衡工作单位: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