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政治认同的构建

时间:2022-09-13 08:51:14

“中国梦”与政治认同的构建

一、“中国梦”与政治认同的内涵

人类社会在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理想追求凝练为“中国梦”。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基于历史自觉和现实国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和期盼而形成的理想追求。中国梦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共同的利益关切,记录着中华民族自强奋斗的历史轨迹和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它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就“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而言,已具有共识,就是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涉及国家、民族和个人等多个方面,将国家富强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密切联系起来。在“中国梦”的内涵中,国家、民族、个人三者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和关键,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和归宿。就其实质而言,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是人民幸福梦。正如所指出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大众特色”,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使命意识和人本情怀。关于“中国梦”的实践维度,即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把道路、精神、力量契合到一起,成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遵循和实践维度。当前,“中国梦”作为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政治宣言,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共识。它体现着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诉求和共同心声,是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激励社会各阶层力量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它也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形成及构建的导向引领,对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固本强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政治认同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关切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即如何使政治统治取信于民。所谓政治认同,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的政治主体(个体或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存政治客体(政治系统、政治运作、政治价值观及政治权威人物等)表现出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在政治生活中基于特定利益和价值需要而积极支持、参与政治体系的实践行为活动。质言之,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关系的反映,它既体现为人们对所属政治体系的心理归属,又表现为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服从和行为支持,是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的有机统一。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政治认同不仅表现为某种具体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而且表现为现实的政治行为,是政治的价值接受和社会践行的统一”。从以上政治认同的基本概念可知,政治认同的主体是“人”,是生活于一定政治体系中的作为各种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复合体”。政治认同在对象或内容上则主要包括对民族、国家、政府、执政党、政策、利益、价值体系等的认可和支持,其本质是对政治权力及政治价值的认同。政治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它对于增强政治合法性、凝聚社会成员和实现政治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政治实践中,培育政治合法性和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也就成为统治阶级一项重要的执政课题和历史任务。任何统治阶级都会为维护自身统治而极力塑造政治合法性,培育公民的政治认同。培育和构建政治认同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政治认同的形成并非理所当然、一蹴而就,它的构建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并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当前,“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它的提出及其付诸实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它对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梦”与政治认同的内在关联

“中国梦”与政治认同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中国梦”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培育和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和条件,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形成又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动力支撑,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也是民众政治认同不断提升的过程。

(一)“中国梦”是形成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理想愿景与奋斗目标相统一的“中国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所阐释的“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目标追求而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机统一起来。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形成及培育须臾不能离开“中国梦”的导向和引领,“中国梦”也就成为培育和提高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中国梦”的提出是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苦奋斗历程紧密相连的,它是这段伟大奋斗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延伸演绎。近代中国历史是一段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它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伴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由此也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在此背景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任务和梦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时期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我们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而且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使我们具备了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梦想的强大保障。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民族的远大追求,更是每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正如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一种凭空的想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进步性、科学现实性和人民大众性。有学者指出,“中国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或政治标榜”⑩,它“贯穿着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主轴,连接着国家、民族与个人的前途命运,蕴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丰富内涵”11。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终究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其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它代表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理想夙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同时体现着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诉求和共同心声。“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刻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共识。当前,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我们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它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激励了斗志,有效地凝聚了改革共识,大大强化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社会践行。

(二)政治认同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动力支撑和力量之源

“政治认同既是把社会成员团结和组织起来的重要凝聚力量,又是激励和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奋斗与前进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还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归宿。”12因此可以说,政治认同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动力支撑和力量之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对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的社会历史进步的“中国梦”而言,人民大众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和基本力量,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和根本。可见,实现中国梦必须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觉得这样的梦想既是一个美好的憧憬又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梦想,进而使每一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全民力量为这一梦想而矢志奋斗。然而,要凝聚全民力量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关键就在于构建高度的政治认同,使人民群众在广泛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凝心聚力。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所属政治体系的一种同向性的情感和支持行为,它对于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政治认同往往成为凝聚社会成员、规范政治行为、增强政治合法性及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高度的政治认同对于良序社会的有效维持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只有形成了公民对政治统治的基本认同,才会使他们表现出对政治制度自觉的拥护,对政治运作的信任,对意识形态的信仰与认可,才会调动公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扩大积极的政治参与,从而才会有制度的延续、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13。反之,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形成基本的政治认同,它就可能会陷入合法性危机,社会离心力增加,人们意识模糊、思想涣散、社会共识裂变,导致政治动荡和社会冲突的出现。因此,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增进公民政治认同,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泛认同,提升其社会践行的积极性,凝聚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为这一梦想而努力奋斗,不断推进目标的实现。

三、以政治认同建设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支撑中国梦的三大支柱14,从而,社会成员对中国梦的认同,就内在的包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同。因此,当下中国必须不断加强政治认同的构建,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同,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前提和根本途径。这一条道路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走出的创新性道路,它反映了中国国情和时展要求,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远大理想,具有广泛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道路决定出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历史事实已充分表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它代表着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方向,它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从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在地包蕴着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科学发展、和谐共赢、改革创新等先进理念,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体现出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地承载和托举起中国梦”15。因此,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坚定道路自信,就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增强道路认同和道路自信,我们尤其要注意: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立足基本国情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党的领导。邓小平早就指出:“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16。同时,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还必须做到坚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一现阶段的最大实际。脱离党的领导,脱离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失去了领导核心,也就容易犯超越阶段的错误,而走上别的其他的道路。其次,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内涵。发展是硬道理,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经过长期的历史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总之,只有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任、肯定和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可能成为美好的现实。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美好梦想及宏伟蓝图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也需要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与智力支持。曾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推动着伟大的事业”1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事业,我们必将经历许多艰辛、曲折和坎坷,更离不开崇高的精神支撑。对此,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8。然而,当前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弘扬中国精神的载体”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包含了执政党建设、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价值诉求,从而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总结和提炼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它反过来又指导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因此,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们的头脑、广泛凝聚思想共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当前,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和振奋整个民族的“精气神”。为此,要做到以下两方面:首先,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及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围绕着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一脉相承地层层展开、解答和部署。它既是一个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着执政党建设、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思想内涵,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民富为先的建设路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维、公平正义的根本原则、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价值诉求20。这就决定了这一理论体系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它是人民群众的自愿选择,能够获得广泛认同和共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其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1。一方面,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主导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统领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主导前提下的多样性,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凝聚社会思想共识,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实现“中国梦”还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民族团结协作、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力量之源和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最终推动力量。“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依靠中华民族自身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然而,对于凝聚中国力量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包括社会制度、制度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个层面的内容的一套完整制度体系22,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一项划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及伟大复兴的根本制度保障。因此,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接受,才能使之从内心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忠诚和信赖,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的积极性,从而为实现“中国梦”不断贡献自身力量。在支撑中国梦的三大支柱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因为制度问题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完善和中国梦实现之关系的体现。然而,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关键是必须以社会公正为基本理念进行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中体现和确保社会公正。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公正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和各种制度的首要美德。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23。只有在制度设计和安排中体现了公正性,才会产生制度的权威性和优越性,才会使人们从内心产生对制度的价值认同,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但同时仍存在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度公正性缺失导致其权威性不足,不能很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而导致公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存在一定的认同危机。因此,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必须以社会公正的基本理念为指导,“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24,同时加紧建设一系列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对制度本身结构的优化及各个层面制度之间功能耦合的完善,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人民群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总之,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规范体系,使每一个中国人能够真正参与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过程,能够平等地享有各项基本权利,能够获得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及人生出彩的平等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民众的创造活力和潜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胡建 刘惠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