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科学发展在高校党建工作的作用

时间:2022-01-06 11:06:54

管窥科学发展在高校党建工作的作用

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将科学发展观融入高校党建,就是要使党建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高校党建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高校党建要全面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校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担忧和评判,主要不是知识水平,而是包括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政治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在内的精神面貌。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注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学校、一个社会,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健康持续发展。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基层党建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实践为主阵地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青年主力军提供助力和保障。

2.高校党建工作要体现全面发展,就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高校师生的头脑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大学所秉持和提倡的理念来实现的。当前,高校处在被西方意识形态冲击的最前沿,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意识形态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党的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与师生群众的期望距离不断加大;党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在全新思维方式面前有所减弱。这些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要求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更加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资源,凝聚人心,与时俱进,使党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有生命力的意识形态,应是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高校应将抽象的意识形态理论转化为浅显易懂的为师生所易于接受的道理,从而引导师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3.高校党建工作要体现协调发展,就要把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人才日益走俏。相应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发生转变。高校党建应坚持在“精、特、强”的内涵式办学思想指导下开展工作。营造精致的学习环境,打造精品课程,精心培养学生;要着力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积极探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4.高校党建工作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构建以服务学生成才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和教学体系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为原则,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在课程建设上,所有课程都应围绕学生成长来开发和设置,坚持把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原则;在教学评估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使教学各个环节体现学生的意志;在科研上,应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使学生成为学校科研的直接受益者。

二、将科学发展观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方法路径

将科学发展观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要遵循党建规律和教育规律,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党建与高校中心工作的关系,发挥党建在高校发展中的引领、保障作用。

1.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2012年1月,习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他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思想传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给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人格魅力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比理论说教具有更为深刻、直接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行为示范作用?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把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建的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树立身边的典型,影响、感染和带动青年学生。第三,充分利用青年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互动方面的优势,发挥青年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世界各国都把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包含物质、观念、行为、制度等层面,它是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财富。它既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也包含学生的人生志向、价值追求,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建筑景观。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每周一次的升国旗、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等常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天下胸怀、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谐、文明的道德风尚,营造“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用先进的文化熏陶、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时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世人皆知,但各高校思想理论课存在的弊端也很明显。如:对理论与现实热点的结合缺乏深入可信的分析;“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意识形态的选择是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而不能是一个简单强制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关注热点,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深入思考,加强对党的重大课题的纵深研究,科学分析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与时俱进改革教育内容和手段,增强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4.加强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素质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心理的发展过程主要是一个社会过程,一个参与过程。服务社会是公民的重要品质,“服务”意味着对地方、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国外许多高校就是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和宗旨的:哈佛大学校训是“为求真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波特兰州立大学校训是“让知识服务这座城市”,其目的在于培养服务当地并对社会负责的人。高校的党建工作要主动顺应时展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积极借鉴英美等国服务学习方法,将课程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服务学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帮助病人、弱智者、残疾人、无生活能力的人和孤寡老人料理生活;为贫困家庭成员体检,教其防治疾病,帮助他们补习文化知识;教贫困儿童识字;帮助酗酒者、吸毒者戒酒瘾毒瘾;修建城市花园;为儿童接种疫苗,等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建,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设服务实践课程,建立服务实践项目数据库,建立社会服务实践课的必修和选修制度。促使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作者:赵艳玲单位: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