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8-08 03:22:41

中国式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对《中国式管理》的总体评价

1.1《中国式管理》简介。《中国式管理》一书由台湾著名教授曾仕强所著,2003年9月第1版,2006年1月第2版,均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曾仕强教授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情理法相互融合的管理,其核心观点是修己安人。

1.2《中国式管理》批判。在中国经济尚未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提出“中国式管理”需要一番勇气,显然当前的中国管理科学尚不成熟。但试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科学,所以这一命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大家关注和热议。曾教授说:“中国式管理原来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这本《中国式管理》,当然不能够凭空捏造出中国式的管理科学,却不得不用心探讨中国管理哲学。”也正因为当前“中国式管理”的不成熟,招来了大家的批判甚至谩骂,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式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脱离。众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者对“中国式管理”的争议与批判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缺乏实践基础,缺乏有说服力的案例,不能支撑“中国式管理”理论;(2)中国式管理的本质根植于传统文化,话语意义空洞、模糊,逻辑结构不严谨,哲学观点实用性很小、操作性不强,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不解决实际问题;(3)对西方文化和管理哲学的态度有失偏颇。中国式管理夸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忽视了孕育西方管理科学的西方管理哲学。

1.3《中国式管理》积极意义。正如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中国式管理”有其合理性,才会引起大家争议。“中国式管理”本质是中国管理哲学,其贡献主要在管理思想、管理观念方面。曾仕强说:“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就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中国式管理,目的只有一个,在于用得有效。”如:(1)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安人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修己安人指管理者只有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使被管理者安宁。修己是修造自己,要自觉、自律、自主;(2)把二看成三,运用好二合一的灰色地带,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当运用中庸之道,寓人治于法治,法、理、情兼顾并重;(3)“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而变,以人为主即谋事在人、事在人为,因道结合即志同道合、团队合作,依“理”而变即依据事理的发展、变化而合理解决;(4)“中国式管理”也强调计划、执行、考核、沟通、领导、激励等管理哲学。

2、“中国式管理”哲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照“中国式管理”的本质是强调人治,人治的核心关键词主要是修己、中庸、无为、合理等,它对“人”(即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的主体是教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要依靠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要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是肩负使命、责任重大。这与“中国式管理”的人治有许多相似之处。

2.1“中国式管理”哲学的核心是修己安人。修己安人出自《论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意为不足)诸!’”其原意是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这里“修己”与高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及杯水与桶水关系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是相似的,即只有提高教师修养,才能使大学生学有所成;“安人”和以育人和人才培养为本高校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

2.2“中国式管理”的“三分法”、中庸合理思想与高校柔性化管理思想是相契合的。企业管理和高校教育指向的都是人,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以好、差来区分,教育学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又要指出缺点,要不愠不火、讲究耐心,要讲究和谐,还要讲点中庸之道。

2.3“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树根、树干、枝叶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关系呈现纵横交错的现象,三者只有统筹协调、各尽其责,才能开花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党委是树根,思政干部是树干,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工作一线人员则是枝叶,树根提供方向和智慧,树干重在执行与管理,枝叶重在落实与践行,他们的统一协调、相互合作则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思想素质。

2.4中国式管理推求情理法的互融与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思想教育要求及制度管理相通。情居开端,法居末端,理则居中,情与法都为讲理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将教师情感关爱放在第一位,然后再教给大学生科学道理、人生哲理、职业要求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制度管理与纪律处分只是讲理的辅助手段。

3、“中国式管理”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思政队伍建设融入了较多的西方管理理论,如系统思考、团队合作、文化管理、权变管理、执行力管理等,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毕竟根植于中国文化背景,学习和借鉴“中国式管理”哲学,能带给我们思考、启迪我们智慧,可以进一步观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3.1思政工作者修己才能安人,因为安人,所以必先修己。“修”意为修炼、修造,一个出色的思政工作者必须要有“修”的概念,要有高尚的内心,要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要长期坚持做,要有坚强的毅力,要不断积累经验,要有科学的态度,做事要思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严密的逻辑过程。思政工作者在思想教育的理论基础、工作实践、科学研究等各方面要不断进步、突破,同时也要加强师德师风的修炼。思政工作者在如何安人即如何教育学生方面,要注重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要注重心灵火花的碰撞,要以高尚的修为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要有全过程育人的系统思考。

3.2用三分法来比照思政工作的柔性化管理。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要外圆内方、柔中带刚、适度地讲点中庸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人治”放在第一位。学生需要在不断的纠错与经验的积累中成长,刚性的批评和制度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看待学生不能只以二分法的好坏来区分,对好学生要剖析不足,对犯规学生要挖掘亮点,要允许学生不是故意的犯错。教育学生不仅要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做的正确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学生还要注重师生关系、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关系和谐了,心态平稳了,事情就能做好。

3.3用树状组织精神来反观思政队伍的团队合作效应。树状组织精神首先体现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树状组织结构,人员之间角色分工与责权利明确,又相互合作。主体是纵向,从树根到枝叶是双线并进:还有横向关系,即全员育人,包括全体教师、行政后勤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纵向与横向联系密切。其次,它体现的是逐级负责制,一方面讲究组织原则: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另一方面强调分管项目责任制,即谁分管谁负责。树状组织结构与精神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严谨的工作机制、团队合作的工作效能。

3.4用情理法互融来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础和工作方法。高校育人的情理法教育与“中国式管理”的情理法手段极其相似,逻辑关系几乎等同,情是基础,理是关键,法是保障。思政工作者要将“情”作为工作的心理基础,心中有情,才会爱学生;爱学生,才能春风化雨,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做到深入、细致。具体主来,高校育人之“情”就是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关爱,对学生善于唤醒、激励、鼓舞,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与亮点,要将学生的小成功积累、“储蓄”为大成功。高校育人之“理”是运用科学道理、人生哲理、职业案例、典型事例,针对具体事情和问题,对学生进行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思政工作者对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负责,甚至可能对其一生产生影响。高校育人之“法”是指比较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包括学籍学习考试制度、综合考评激励制度、行为约束纪律制度、公寓生活管理制度等,“法”之目的规范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集体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要由情入理、依理育人、以法护理,思政工作者要妥善运用好情理法互融关系,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的管理哲学内涵是相当丰富的,“中国式管理”哲学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启迪和思考,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和科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国管理哲学和科学里汲取营养和精华,思政工作者要敢于跳出教育看教育,要善于创新,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素质提供有力支撑和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