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播和发展的原因

时间:2022-02-18 11:22:08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播和发展的原因

摘要: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它特有的变革、飞跃、曲折和进步。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于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它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历练、摸索和发展,指引中国人民经历了当家作主和改革开放两个重要时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研究;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传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开始走向崩溃和解体,新的伦理道德体系没有建立,西方伦理思想又不能对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法,而中国人民又迫切渴望一种新的伦理思想指引他们在反帝反封建的道路上取得胜利。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因此,中国马克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伦理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和屈辱后中国人民迫切渴望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准则进行指导的价值使然。

一、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嬗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必然产生的时代要求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王朝的国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思潮的涌入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社会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基础开始瓦解,社会格局开始发生改变,各个阶层的有志之士开始不断寻求一条正确的救国救民的路径,力求实现伦理道德的现代化,但是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入侵,向西方列强寻求救国真理的美梦就这样被彻底打破了。鸦片战争之后,鉴于封建社会世俗伦理道德的沦丧,世风日下,以龚自珍和魏源为代表的具有启蒙色彩的伦理思想家,开始猛烈地批判在当时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传统伦理和程朱理学的伦理价值观,提出了“正人心、厉风俗、兴教化”等伦理道德观念,试图解决当时存在的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但是,他们最终还是站在开明地主阶级的立场去寻求解决方案,而这种与生俱来的阶级意识局限性让他们无法深刻认识到封建社会政治黑暗和道德沦丧的社会根源,也就提不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只能是对原有制度进行修修补补罢了,注定他们的伦理思想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超越。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对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影响深远。洪秀全从农民阶级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实际出发,用西方基督教中普世价值观的伦理思想作为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思想武器。但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提出“天下一家,人人平等”主张,只是把农民的朴素平等观和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观进行了简单的杂糅,好让大家拿起武器反帝反封建,试图建立一个“太平天国”的理想社会。然而这种建立在小农经济物质基础上的社会理想,难免会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平均主义,注定了他的伦理思想具有局限性和矛盾性。事实证明,他提出用西方基督教中的伦理思想解决当时社会日益堕落的道德危机的方法行不通,也说明农民阶级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提不出真正科学的、先进的伦理道德学说。维新变法运动是近代史上又一次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实践活动,其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新派人物。他们主张用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来反对中国的儒家传统伦理和程朱理学的伦理价值观,提倡人格独立、个性解放。以他们为代表的维新派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伦理造成了巨大冲击,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派所提出的伦理思想具有早期改良主义的特性,对反封建统治的决心不够彻底,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一定幻想,试图经过统治阶级主导变法和社会变革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再一次告示走改良主义道路注定不成功。改良不成,必继之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纲领,强调政治革命必须以道德革命为依托,培养一种“替人服务”的新道德。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华民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新的伦理道德观的提出和宣扬彻底打破了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枷锁。但是中国资产阶级天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得他们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决裂不够彻底,随着张勋复辟和袁世凯称帝闹剧的发生,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成果就这样被窃取和断送了。总结辛亥革命的失败再一次证明了资产阶级伦理思想不能救中国,虽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与之前的伦理思想相比有了相当的进步,但仍属于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他同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差异。可以说,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维新派、中国资产阶级都先后提出各种伦理思想,试图为中国未来的命运寻求出路,但他们终将没有成为引领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更无法凝练出一种能够救国救民的新道德人格。中国人民依然走在寻求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的道路上,迫切渴望一种科学的、先进的伦理思想的出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消息的传来,犹如一阵清风,给处于困惑中的中国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和探索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命运。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内在品质

纵观西方古典伦理思想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否定社会存在与道德关系,割裂经济基础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否定道德存在与道德意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完全脱离了社会实际,而从主观上为人们制定的一套道德行为和规范体系的学说,往往不能解决人们在实际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成为一种说教和非科学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种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学说,是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紧密集合在一起的学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不仅注重理论解释世界,而且注重从实践改造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无产阶级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本质和内容,揭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规律,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价值,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历史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直接来源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同时是对无产阶级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历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崇高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马克主义伦理思想认为道德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的道德伦理应该为无产阶级服务,马克主义伦理思想还认为无产阶级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一个阶段,无产阶级革命结束之后就会进入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社会类型,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只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过渡,共产主义道德才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和类型。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唯物辩证法角度肯定利益对道德的决定性和道德对利益的能动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不同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道德体系与之相适应,道德具有不同的类型,并反映不同时代、不同范围内人们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利益关系。新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出现,必然反映在道德上,并形成与新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相一致的道德观,由此推动道德的变化发展。一旦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处在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之中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生活迟早要产生相应的变化。因而,利益问题实际上就是社会道德问题,道德是经济关系的反应和体现,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决定道德的本质、基础和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强调以道德实践为基础,道德为道德现实生活服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实践和道德生活作为研究方向,认为全部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理论,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在马克思看来,凡是不能在社会实践和行动中产生的知识都很难说真知灼见,凡是不能指导人们行为的知识都很难产生真正的力量。因此,道德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一种产生理论并需要理论指导的行为实践。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实践的伦理学,注重道德改造和道德完善的伦理学,它不仅对现实生活的道德生活多有批判性思考,更对伦理道德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在世界伦理思想的发展历史中,没有哪一种伦理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一样成为人类文明道德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实质上是在儒家伦理思想文化无力于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代表了先进的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道路上的一种崭新探索。经过20世纪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之后,解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德问题,塑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魂,只有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能担当此任。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看来,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是一种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先进伦理学说,更应该借助马克主义伦理学说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救国救民的伦理文化。

(一)在道德原则和价值目标上,既反封建主义的人身依附和等级服从的道德原则,也反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道德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强调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同志在论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任务时的任务和要求时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是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在全社会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倡导集体主义精神。”[1](P1094-1095)由此可见,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每一个公民要大力培养的精神意识,而集体主义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在价值评价标准和道德价值体系方面,主张建立一种无产阶级功利主义和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在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只从自然属性上谈论人性,认为不能离开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来抽象的谈论人性。提出“: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者,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功利主义。”[2](P864)由此可以看出,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观察一切的善恶标准,本身充满了革命道义的精神,邓小平、把的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发展为“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就是要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正确的统一和集合起来,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社会主义功利主义本质上要求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用人民群众的功利来凸显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立场,再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三)在对待中国固有的传统伦理文化遗产和学习西方伦理思想的问题上,既要反对盲目崇外和不加甄别的全盘接受西方伦理思想的学习态度,又要反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保守主义。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辩证的科学精神去吸收西方民主的精神,抛去封建的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者认为对待中西伦理思想文化,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超越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伦理学说,只有以马主义伦理观为指导,学习西方先进伦理文明成果,继承民族优秀伦理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建立一种立足本国实际,走一条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新伦理道路。

(四)在中国伦理文化出路和发展问题上,既要反对全盘西化,又要反对新儒家的反本学说。中国化马克主义伦理思想认为只有先进的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才能拯救处于危难中的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才能为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和道德规范才是中国现代伦理文化发展的唯一出路。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善恶是非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道德又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之上,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它来源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是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科学、最先进的道德。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始终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和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所需要的道德文明的深刻思索和不懈创造的文化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开创了人类伦理思想史上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张岂之,陈国庆.近代伦理思想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王瑞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