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应坚持的原则论文

时间:2022-09-22 11:22:00

高校马克思主义应坚持的原则论文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素质教育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全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蚋入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加以研究,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应坚持四个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全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由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的决定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同志在此次会议上特别强调,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地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构建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理应在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找准自己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转变观念是先导。它要求教育者摒弃传统教育中的不合理因素,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观念,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素质教育模式,使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真正成为灵魂工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学生,培养其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为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素质教育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育原本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行为,但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上,不少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认真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或“听众”。在部分老师的潜意识里还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不可置疑的正确性,“我讲你听”就是了,这种教育观念也容易使教师的教学陷入“注入式”或“填鸭式”的泥潭,从而使一些老师每节课从头讲到尾照本宣科。这种教学的“主体缺失”特征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破坏了他们学习的动力系统.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旦其学习需求不被了解、学习情绪不被关注、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受尊重,结果往往是,课堂上打瞌睡的多,看小说听随声听的多,迟到早退的多,从而彼此挫伤对方的热情,使教学效率低下。所以,作为教师必须首先实现教育主体观念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观念。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种,老师要帮助学生把这火种点燃。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学生获得和发展了什么,而不是看教师表演了什么。

在课堂教学这个素质教育的主要舞台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能是导演,这就要求老师在用理论的力量征服学生的基础上,紧贴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给学生创造愉悦宽松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氛围,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给他们留下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变“要我学”的消极被动参与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参与,让他们始终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自由、探究、合作地学习,不仅学有所获而且学有所乐。宋朝学者张载说过这样的话:学习达到快乐的地步,就会轻松、以至不能自已,因此定会长进。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内在要求。我们讲素质教育,是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健康的身·t,-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其中,思想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青年大学生要想成为政治坚定、知识丰富、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就必须按照同志提出的要求: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关键是将人文社科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那种把人才理解为单一智育型,把素质教育片面理解为人文知识的教育,都是严重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忽视社会主义人才目标的表现。当然,“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语)青年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和人生,并自觉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锻炼自己,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对此,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应把教育的使命感落实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落实到教育观念的更新中,树立以理想信念价值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养的育人思想,重德能、促智能,着力于学生身心和潜能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应把握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把握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德育目标。在授课时要扭转单纯传授知识,空洞讲解理论的倾向,不仅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有知识传授没有情感陶冶、意志磨练和行为引导,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素质教育。同时,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增强他们抵御错误思潮、腐朽思想的能力,建立起防御和平演变的免疫工程。

三、全体性原则

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特殊贡献的校长张锦斋对素质教育的诠释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他以“面向全体”替代“选拔英才”,他确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他认为要把学生作为“生命的整体”来看待,而不仅仅是“认知的主体”。公务员之家

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现在不少高校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还不受学生欢迎,个别学生甚至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学习理论相当淡漠。大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人,他们从一个认知环节到另一个认知环节,头脑中总会交织着各种矛盾和斗争。我们教师对这类学生不能简单地抱怨,更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个都不能少”地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乐学是学习的教育境界。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素质教育,首先应让全体学生感到上理论课的快乐,老师应把创造乐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快乐,让学生喜欢。现在,素质教育已越来越重视情感因素和人文关怀,也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精神的高度尊重和小心呵护。老师要做的,无非是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每位学生的未来从心底里充满期望,保证与学生沟通渠道的畅通,真正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学生最大的渴望是被肯定,在教育活动中,赏识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满足其内在需要和情感需求的不可忽视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成长道路犹如赛场,他们尤其是问题学生更渴望老师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为其呐喊加油。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长处,充分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坚持因势利导以激励和表扬为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实现其个性价值。对于一些问题特别严重的学生,老师要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不放弃任何希望,也许在你教育他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他显著的改变,但并不能否定你教育的效果,只要有一天他开窍了,他一定会铭记您的这份良苦用心。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多留些心和一点小小的主动而已,教师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课堂教学的快乐之道,都足以让学生产生一份温暖感和安全感,从而转化为他们的进取心。

四、针对性原则

对当前一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学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授课内容和方法,有的学生认为那是“老教条”、“千古不变,一听就烦”,有的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有的对理论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有的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不会解决实际问题;有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有的只学不用,知行不一,学用两张皮,总之,“老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学”的情形普遍存在。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离开本国实际和时展来谈论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改革开放的历程长大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内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的新形势下,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他们感兴趣或者更多关注的是现实问题,即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大学校园是社会上各种文化的集散地,“信仰危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青年学子,有些人缺乏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信仰真空”使得各种不健康的东西乘虚而人。针对这种情况,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就必须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现实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和把握,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有的放矢,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充分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既要适合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又要适合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不断总结新经验,努力探索适应形势变化的新思路和新措施,教条主义的、生搬硬套的、随心所欲的讲解都是不行的,应该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我国社会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以及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问题带来的影响等一些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分析和说明,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围绕特定课程设计课前调查项目,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弄清学生的学习态度、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其次,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生动活泼、行之有效、并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走出去式、试讲式等,着重课堂与社会的联系、书本与实际的联系,通过讨论、对比、澄清、引导,能极大地改变过去“台上讲一套,台下不对号”的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此外,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可邀请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开展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对青年学生学习理论进行指导,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如采取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联系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现实,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培育他们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