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领导群众工作价值分析

时间:2022-09-26 03:00:41

邓小平领导群众工作价值分析

1929年8月底,邓小平受中共中央派遣,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到广西俞作柏部开展统战工作,并全面领导了中共广西党组织的工作。9月上旬到达南宁后随即开展工作,在其革命生涯中最早开始主政地方党政和军事工作,尤其在群众工作方面初步显示出邓小平独特的工作理念、方法和特点。年仅25岁的邓小平被选派到广西独当一面担任统战工作并把苏维埃运动扩展到一个新区域建立根据地,是其能力得到赏识和肯定的结果,“说明党的领导人对他献身革命的精神、他在迅速变化的政治环境中处理与军阀和当地人以及党中央的复杂关系的能力有很高的评价”〔1〕。

一、邓小平早期领导群众工作的实践基础

邓小平在1931年4月撰写给中共中央的《七军工作报告》中,总结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经验教训,其中提到“七军的中心错误是处处以军事为中心,而不是以群众为中心来决定一切问题”〔2〕。中国共产党创党之初就已认识到依靠和发动群众之于革命的重要性,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进一步强调,“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他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最为系统、全面和深刻的论述,但是党内最早明确提出“以群众为中心”命题和思想的却是邓小平。以军事为中心夺取城市,这是共产国际主导下的中共中央在党的六大前后提出的武装总暴动方案。〔3〕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需要传达、落实和执行党的精神和指示,故以军事为中心自然就成为邓小平在广西百色、龙州时期开展统战和党组织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当时虽然没有以群众为中心来决定一切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邓小平在统战、党组织和军事等各项工作方面始终高度重视和坚决贯彻以群众为中心的思想,并取得了重要成效。正如习《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言:“在他的一生中,无论身居要职还是身陷困苦,都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努力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1.领导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邓小平到达南宁之后,立即与雷经天、陈豪人、俞作豫等中共广西省委的主要负责人取得联系,他首先明确了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听取情况、传达指示、研究现状和部署任务,其中首要的任务是发动群众。邓小平指出,忽略群众日常生活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在全国有苏维埃区域的党的指导中均有此现象存在,因此,发动群众首先要重视和解决群众的日常生活问题,“不要只是提出一般的政治口号,应该细心去了解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从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这种斗争才是群众本身所需要的”〔4〕。中共中央发出给广东省委并转广西特委的指示信要求,加强对群众日常斗争的领导,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随着运动的深入及新问题的不断涌现,邓小平指出,左右江各方面的工作,如党、革委会、红军、工会、农会等工作均要确定斗争的路线,要抓住接近群众、发动群众的中心工作,才能有效地建立并巩固苏维埃政权,保护广大群众的各种利益。2.领导群众工作的主体内容。1929年10月底,邓小平到达百色后,宣布中共广西党组织的活动由秘密转向公开。发动群众进行日常斗争成为党公开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在群众中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百色地区党的总方针,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党的主要任务。二是组织和武装群众,“在有工作基础的地方,通过地方党组织,将枪支发给群众,以便进行反霸斗争”〔5〕。三是鼓动工农群众参加红军。工农群众为主体的红军是革命的基本力量,没有经过思想改造和纪律整顿的收编队伍靠不住。四是经过群众路线进行筹款。党和红军有时可斟酌特定条件和特殊情形在群众中募捐,为红军提供给养。五是带领群众推翻反动统治,用民众的革命力量驱逐帝国主义和推翻军阀等一切反动势力,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3.领导群众工作的主要方法。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是有效发动群众进行日常斗争的关键。邓小平发动群众的主要方法包括:一是切实做好调查工作。红军前委指定专人去做调查工作,对于调查成果进行统计,使之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东兰县武篆区,他与韦拔群一起进行土地革命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工作,试办了一个共耕社进行试点。这是邓小平在上海党中央工作时,从、进行的调查实践所形成的红四军报告和红四军到上海的同志向中央进行的口头报告中学习到的经验。红军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农村实际生活及帮助土地革命策略之决定有重大意义”〔6〕。二是将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为发动群众的基础。邓小平到达南宁之后立即决定抓紧恢复和发展党组织,指导中共广西特委在南宁召开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广西党的政治任务决议案》,确定了广西党组织今后的工作路线和中心任务,并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广西特委。红七军成立后,又在前委之下各纵队设立队委,各营设营委,各连设连支部,从上到下形成了完整的党的领导指挥系统。三是强化红军队伍中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七军的各连队,在发展党员的基础上都建立了党支部,在战斗中发挥了党组织在军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7〕1929年12月,红七军成立大会颁布的《中国工农红七军目前实施政纲》提出了十六项具体的纲领,是直接回应了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满足了左右江地区群众的利益需要。

二、邓小平早期领导群众工作的突出特点

邓小平早期在广西百色发动群众是其革命生涯从事群众工作的开始,形成了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领导群众工作的风格和特点。红七军、红八军的革命历程、群众运动和战斗实践,给予了邓小平更多的锤炼,“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无论是胜仗还是败仗,都为他在今后更广阔的领域内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使得他愈益成熟”〔8〕。1.领导群众工作突出政策宣讲。1927年初,邓小平从苏联回国,随后在冯玉祥部刚成立的中山军事学校担任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并任中共党组织书记,军校政治工作之外兼授政治课的教学经历,积累了做统战工作、武装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经验。3个月后,邓小平从西安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武汉担任中共中央机关秘书,10月中共中央秘密迁移到上海后又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在党中央机关工作两年期间经历了党的许多重大事件,经受了各种历练和考验,其果断干练而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其后来担负更为重要的工作创造了条件。军校和党中央的工作历练和理论认知为其在广西百色的红军部队和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做好了理论和实践准备。对于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红军每一个战士都要学会使用两杆枪,除了手中的武器外,还要掌握一杆宣传的武器。要做到是战斗员,同时又是宣传员。”〔9〕邓小平强调政策宣讲,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与中央政策路线要求保持一致,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进行宣讲。在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根据从事中央工作的经历落实并传达了党的指示精神,明确了广西特委加强群众日常斗争的任务、政策和策略。1931年9月中共南方局代表邓岗来到广西传达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要求红七军进攻柳州、桂林,最后夺取广州。邓小平经过冷静思考,以红七军几千人的军力攻打敌军盘踞的大城市无异于以卵击石,故邓小平在服从中央决定的同时,又根据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现实,反复讲明形势并灵活执行攻打计划,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二是与广西地方实际相结合,坚持现实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进行宣讲。在百色开展党的公开活动中,邓小平首先注重在红军部队和群众中宣传党的主张来发动群众,通过专门的红军会议和党政会议来宣扬政策纲领,特别是他亲自创办了《右江日报》和《士兵之友》等报刊,在部队和群众中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其次重视到地方学校的知识分子群体中进行政策宣讲,他和张云逸、陈豪人等人多次到当时的广西省立第五中学———百色中学进行演讲,“向师生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号召学生参加革命”〔10〕。最后就是深入工人队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广西百色、龙州的宣传经历,为他之后形成自身特有的宣传方式,“讲话简明扼要,把国际大势与当前工作联系在一起”〔11〕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基础。2.领导群众工作强化制度建设。邓小平发动群众进行日常斗争,尤其注重通过制度建设来推进群众工作。一是以党的制度建设带动和发动群众工作。邓小平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指导中共广西特委的工作,根据形势需要改选了新的中共广西特委。之后不久又在广东省委的指示下建立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左右江地区党和军事工作,同时派出干部深入左右江各县建立党组织,发展新党员,广泛发动群众,大量吸收工农赤卫队入伍。在广西南宁市先后建立轮船、汽车、机关等行业的10个党支部,在红军经过地方时,前委主动与地方党部密切联系,要求一切地区政治问题应与地方党部开联席会议决定,而不是独自作指示、下命令。二是以地方政权建设推动和巩固群众工作。随着红七军队伍的不断壮大,邓小平等酝酿建立直接由群众选举的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1929年12月12日,右江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平马召开,农民代表、工人代表和士兵代表八十多人参加会议选举产生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随后,左右江二十多个县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地方政权制度建设扩大了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影响,特别是以苏维埃政权公开指挥红军,“免除党军的毛病,更可以使群众认识红军是自己的阶级军队”〔12〕。三是加快建立工会组织。邓小平在南宁起事把部队拉到左右江地区以后,亲自做工会组织的发展工作。他发动广大工人群众先后建立了各行各业的工会19个,之后建立百色总工会以统一和协调各行业工会工作和活动,并组建了百色工人赤卫营,龙州起义成功后又成立了龙州总工会,保护工人群众的利益。四是开设经常性的党政军干部、地方干部以及基层干部等各类培训班。红军开到哪里,培训班就办到哪里。通过组织编写简明教材,出版党内刊物,专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增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提高其思想认识以及服务群众的技能。3.领导群众工作注重组织协调。邓小平除了通过党政和军政制度建设发动群众之外,还善于团结和利用群众组织来进行日常斗争。一是分类推进群众组织建设。邓小平根据中央指示并结合百色群众的需要和特点,在红军队伍、农民群众和工人群众中分别成立士兵委员会、农民协会和工人协会。士兵委员会的职权规定为监督军队经济,参加军队管理,厉行士兵政治教育,做群众工作。农民协会是农民的组织,农会组织下的农民主要是打击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早在1926年9月,韦拔群就在东兰县成立了农民协会,农会成为农村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13〕。工人协会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的每个经济斗争同时一定要成为政治的斗争,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争取广大工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各项权利。此外,妇女协会、学生会以及少年先锋队等进步组织也相继建立和恢复起来。二是以群众组织建设强化和拓宽群众工作。在革命根据地加强群众组织建设是当时中共中央的一项要求,红军到达新地区时不能只找地方党部,而应与地方的群众组织如工会、农会开联席会,与之发生密切联系。“在政治上,在宣传上,在斗争上,都要与工农会协议共同去做,红军不要单独去干或者只是发命令,然后才可以扩大红军在工农中的政治影响,提高群众对于自己组织的信仰与效能。”〔14〕有问题拿到农会解决,政治布告等与农会共同联名发出,这样就会增加群众组织的威信,使群众相信自己政权的力量,从而更坚定地与敌人作更加坚决的斗争。三是利用和改造旧机构为革命斗争服务。在红军队伍中注重思想改造,肃清旧军官及其不良影响。加强广西教导总队建设,名义上训练广西部队军官,实际上是中共广西党组织改造旧军队、培养革命骨干,建立革命武装的准备基地。在起义计划尚未得到中央正式批准之际,为站稳脚跟,广西特委仍然打着俞作柏的旗号,利用原左右江地区旧督办机构控制域内各县地方政权,稳定局势,取得税收,为起义筹措经费。

三、邓小平早期领导群众工作的新时代价值

从1929年9月到1931年4月,邓小平在广西从事和领导革命工作只有短暂的一年零七个月,这一时期由于立三路线盛行,红七军在革命斗争中碰了不少钉子,犯了不少错误。但邓小平却结合斗争实际灵活地执行路线以减少损失,并且还清醒地从错误中认识到,因为“七军一部分是转变过来的旧军队,一部分是斗争未深入的农民,即使立三路线没有传达到七军,七军仍会犯不以群众为中心而以军事为中心的错误,走到立三路线”〔15〕。然而必须看到,邓小平等人亲自创建和领导下的红七军、红八军发动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起义是在广西群众斗争的影响之下产生出来的,“虽出现在偏僻的广西,但并不能减低他伟大的作用与意义”〔16〕。邓小平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保留了革命火种、积蓄了革命力量,其早期群众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依然具有重要的新时代价值。1.领导群众工作要坚决捍卫群众利益。发动群众,首先是明确和捍卫好各个阶层群众的利益。在根据地建设初期,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是没收地主豪绅财产,但没收政策的执行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才能没收的,不宜由红军单独没收。其他来源则包括向工农群众筹款,其中要求“主要的是不要侵犯工农及小有产者的一般利益”〔17〕。在城市中只进行政治没收而不进行经济没收,向富农及中小商人募捐,根据需要可以征用大商户部分布匹、棉胎等物资,而不是采取没收的政策,以防止其反动。筹款募集到的经费支配要经过群众组织,共同支配,开支应多用于群众工作的支付而不是大半作为党费开支,以免养成党的腐化。总之,“一切工作向着群众,要扩大宣传,发展工人组织,对小商人实行保护,对大商人加重捐务,废除苛捐杂税”〔18〕。通过实行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增加工资,制定劳动保护法来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通过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取消一切政府的捐税、一切债务来捍卫农民阶级的利益;通过改良士兵生活,实现官兵待遇平等来捍卫红军士兵的利益。通过规定男女平等、保护交通和商人营业,实行平民教育,发展识字运动以及人民享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罢工等自由,捍卫所有群众的切身利益。2.领导群众工作要坚持依靠群众力量。1929年9月通过的《广西党的政治任务决议案》规定的工作路线和中心任务,主要是围绕组织、职工、宣传、农运、军事、土地革命、妇女、共青团等九个方面而展开的。一是坚持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当时中共中央发给广西特委的指示信要求,以南宁、梧州、柳州三大城市作为工人运动的中心,特别要求加紧梧州、南宁及沿梧邕交通线的职工运动,注意到工人纠察队是红军预备队的重要来源。二是依靠农民阶级的力量。通过地方党组织将枪支发放给群众,武装农民赤卫队进行反霸斗争。通过组织起来的农军是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如雷经天率领的农军和群众消灭了反动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韦拔群带领的东兰等县的农军清除了南丹、凌云、乐业一带的地方民团、土匪等反动武装。赤卫队等农军武装也是红军队伍的一个重要来源,如红八军就是由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和左江工农武装组成。三是团结和依靠旧军队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邓小平在广西俞作柏、李明瑞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注意把中央派到俞处的干部分配到合适的地方”〔19〕,通过整肃和改造部队,实行官兵平等,发扬民主,反对军阀制度,团结和争取了大批旧军队中的官兵,成为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重要力量。3.领导群众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组织是介于红军部队、苏维埃政权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党深耕群众的中介。邓小平指出,党的方针政策不通过群众组织就无法得到群众衷心的支持、真正的拥护和有效的执行。一是帮助工农群众建立自己的群众组织。加强地方群众的工会组织、农会组织是提高群众信仰和效能的基础,通过红军的宣传大会,扩大党组织、红军队伍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二是通过直接的军事斗争,建立并巩固革命根据地。从最初安插共产党员在俞作柏、李明瑞部任职,到率部起义建立红军,短短7个多月,广西红军发展到七千人,进入“极盛时期”,红色区域扩展到二十多个县,拥有一百多万人口,成为当时全国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三是通过地方党员干部加强和群众组织的联系。以邓小平为前委书记的广西特委和红军前委对于地方党部工作的指导尤其重视群众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认为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土地革命对于扩大红军、巩固和发展工农民主政权才有意义。邓小平所到之处,特别注意与当地的党员干部、地方工农武装联系并与他们商量办事,同时也注意派出干部到当地群众中做实际工作,发动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农会等群众组织。邓小平在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过程中,并没有机械地按照“左”倾指示自上而下用命令主义、专靠军事力量来组织和推动各项工作,而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不盲从,从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在处处以军事为中心决定一切工作的错误路线中,邓小平结合他留法、留苏的革命经历、党中央工作的重要经验和广西百色革命斗争的实际,独立思考坚持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了“以群众为中心”来决定一切工作的命题和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信奉和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的生动展现和原创实践,对于我们贯彻和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具指导意义。

作者:杨勇 冯霞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