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教育问题

时间:2022-03-18 10:21:00

邓小平教育问题

一、邓小平在教育问题上的忧患意识及特点

(一)邓小平在教育问题上的忧患意识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问题高瞻远瞩,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方针、任务、途径等,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他对中国教育发展又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具有丰富的内容。首先,忧于中国教育的落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很重视吸取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他认为,西方国家经济和科技发达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抓教育的结果。于是就明确提出:经济、科技发达的基础在于教育。我国教育事业建国以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毕竟底子薄,基础差,再加上受过去“左”的思想干扰,致使中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一大截,“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对此,邓小平同志深感担忧和不安,他很担心因教育的落后而拖了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后腿。这种忧患意识早在1975年他在领导整顿的时候就提出:“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被粉碎后,他多次阐述这一思想:“科研部门、教育部门都有一个调整问题。希望这个调整搞得快一些……”,“办事要快,不要拖”,而且提出“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机会的丧失。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正是有着这样的忧患意识,使邓小平同志下决心大力推进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提出中国教育的发展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他并为此倾注心血。其次,忧于中国教育发展的艰难。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邓小平同志也忧于我们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与问题,他认为这些困难与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夭折。这些困难与问题重要有:

一是人们思想的僵化,办学路子的单一,使中国教育长期处于落后境地。他认为,要兴办教育事业,首先必须解放思想。必须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国家穷等特点出发,兴办教育应当打破由国家包办的旧思想、旧观念束缚,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所谓“两条腿走路”方针,就是指办学的规模、层次和形式应该适应各地区、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多种形式办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解放思想,发挥了多种力量、多种形式办学的结果。

二是一些地方对教育的发展不够重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经确定教育的基础地位,必须大力发展,但由于教育投入多,周期又长,因而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存在“一工交,二财贸,剩下多少搞文教”的习惯看法和“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错误态度。邓小平对此深感忧患。他认为,这种态度和做法如果再不改进,必然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为此,他主张:要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地方领导对教育问题的重视。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把党的教育发展方针、政策和地方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力把中国教育事业搞上去。

三是忧于教育体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教育事业的要求愈来愈迫切。然而在原有的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我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甚至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节。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并具体地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方针和目标,如:“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要出人才、出成果”;教育必须实现“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还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当然结合的内容、形式在不同的时期可以有不同的变化);教育要培养“四有”新人。所有这些都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四是忧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略。邓小平同志始终认为,在中国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尤其是在分析1989年出现政治风波原因时痛切地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邓小平的这段话深刻地告诫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背景下,很容易发生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比较硬,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比较软的倾向。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果我们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必然会妨碍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以,我们的教育既要承担起科学文化建设的重任,还要担负起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教育不仅限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必须把对人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种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的复兴。因此,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邓小平在教育问题上忧患意识的特点。

一是既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又具有世界时展的特色。这是基于对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世界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二战以后,在国际范围内出现一场席卷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革命,这次新技术革命与历史上出现的技术革命相比,它们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是“日新月异”、“一泻千里”。科技革命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国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并积极探讨教育改革。如美国的《2061工程》、英国的政府白皮书《21世纪教育和训练》、日本的多种教育改革方案,都是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教育该怎么办?对此,邓小平同志深感忧患,并及时地提出了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不抓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的思想,并再三强调教育事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见,邓小平同志对教育的忧患意识是实事求是的,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是忧患与乐观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一方面对中国的教育事业的现状与发展存在着忧患意识,但另一方面并不悲观,他认为“悲观是没有根据的”,是有各种理由可以看好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完全应该而且可能迅速改变教育落后状况。邓小平同志指出:“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也可能干得比他们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力量统一地合理地组织起来,人数少,也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同等数量的人办更多的事,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景充满乐观精神,同时又脚踏实地的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使中国由贫困走向小康,由落后步入先进,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二、邓小平在教育问题上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对教育的忧患意识无疑对中国的教育既提出了问题,又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深对教育问题的认识、警觉这种忧患意识,有利于我们从时代的高度认识发展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与数量。这对于我国的教育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发展成绩显著。例如,“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顺利推进,到2000年,我国的文盲人口比10年前少了将近1亿,十年间平均下降速度为7.2%,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由“九五”初期的50%提到了2000年间的85%,“十五”期间力争达到90%以上;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已达到556.1万人,比1995年增加了265.5万人,增长了1.1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10%,“十五”期间将达到15%。但另一方面,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要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认清当前发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中国的教育事业搞上去,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的基础。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空前激烈的高科技、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我们也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增强忧患意识。例如,中国教育加入WTO后的世界化趋势与民族性传统怎样对接与保持?中国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越拉越大的情况怎样平衡解决?怎样使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教育的市场化趋向保持必要的和谐与平衡等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深思和考虑的。只有做到这种具有前瞻性和警示性的忧患和思考,中国的教育事业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其次,深刻认识到这种忧患意识,能使我们变压力为动力,采取切实措施发展教育事业。一是要解放思想,要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采取全社会办教育的方针,以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各级领导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转变观念,狠抓落实,统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使素质教育贯穿于、落实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落实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做到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是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要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教育要出人才,出成果”的指导方针,落实改革的各项措施,为国家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四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这是搞好我国的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五是要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抓紧抓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要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一切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传统及其丑恶堕落、腐败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总之,在新世纪里,面对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加深邓小平对中国教育忧患意识的认识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从时代高度认识发展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变压力为动力,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教育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