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心理定位与素质培养

时间:2022-07-16 08:54:45

声乐艺术心理定位与素质培养

摘要:声乐艺术的表演是对歌曲的词曲作者思想和精神的第二次表达,表演者还能凭借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自己的创作,声乐表演也是使观众通过听和看来体会音乐中的内容,从而得到身心的享受。声乐的表演者是传达美的载体,观众则是接受美的载体,表演的终极目的就是让观众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内在精神。创造美的过程是一个能够对世界观进行反映的过程,心理反映就是核心的内容,因此,对心理与声乐艺术表演之间的联系、心理的特征等等内容来进一步对声乐艺术表演心里定位的素质研究,这也是对声乐发展过程中素质培养中我们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演心理;素质培养

声乐表演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心理变化,这就要求表演者的职业素质和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心理和表演者的诸多方面都有影响,例如他们对音乐方面的感觉,以及表演过程中的音乐和表情动作,对音乐的记忆、想象等方面的内容。要想对声乐艺术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就需要我们对心理方面有一个直观的研究,从而解决素质培养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培养方面进行主要研究。

一、表演心理对声乐表演素质培养的影响

(一)表演心理在演唱方面的素质培养。演唱是声乐表演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内容,在表演中是否能做到发音的无失误以及对歌曲的本身内涵有直观的表现都与演唱时的心理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关乎到观众对演唱感情的接收程度。上述内容的调节都是通过人的神经系统实现的,也就是说,对表演时的感官进行有效控制是大脑皮层工作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表演时通常会产生三种常见的心理反应,即常态反映、偏离常态、变态反应。先从常态反映来说,是对表演者表演时正常精神反映的体现,表演者的适应现场环境的能力比较强,使演唱正常的进行。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比较不好的两种心理就是偏离常态反应和变态反应,因此,声乐艺术表演受心理方面的影响巨大,通常在两者的交汇点出得以表现。(二)表演心理在情绪上素质培养。声乐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一个重点要注意的内容,就是表演者的情绪,它既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方面内容,也同样影响着表演心理。情绪可以分为很多种,激动、悲伤、喜悦、紧张等方面都被包括其中,在表达情绪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以及语言的形式进行。无论是在什么方面情绪的表达,都需要做到合理化,因为情绪反映的是自身的主观感受,所以能否实现对声乐艺术以及表演者自己理解的情感的表达是看情绪能否恰当的实现表达。情绪是心理和艺术之间的交汇点,亦因此,表演者对自身情绪的把控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直接能反映出表演者的文化储备和心理素质问题,例如表演者的发音、姿态、基础理论素质等方面的内容。(三)表演心理在意志上素质培养。意志也是心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来把控自己的意志迎难而上,是声乐艺术与心理方面的一个交汇处。口、舌、肺器官都是用来发声的生理器官,意志的作用就是调控表演者表演时对其生理器官的使用。意志控制表演者的很多方面,例如表演者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控制、肌肉的控制、音量高低粗细的控制等等。意志在声乐艺术表达中的特征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另一种就是行动的调节和分配。意志隶属于表演心理层面的内容,所以,表演心理与声乐艺术表演的关系非常紧密。

二、表演心理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一)表演心理的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三方面的内容都是用来表现人的心理的,其表现的形式一般来说非常主观。在心理过程方面,是对人心理现象的一个具体体现,例如人的感知、记忆等内容;在心理特征方面,是对人心理品质的一种具体体现,人的内心是否敏感、是否具有策略性,坚定的、镇定的意志力也包括其中,是比较稳定的一种形式;在心理状态方面,表现人的心理活动是具有时间限制的。以上几种表演心理的特征都是反映人被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结果。表演心理的强度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强度包括情绪和意志力方面的强弱问题。情绪的强弱受两大方面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作词作曲人员对声乐艺术本身要表达的思想,另一方面就是演唱人员凭借自己对声乐的二次的理解进而实现。所以,心理强度的主观性很强,对其控制的难度也相对较大。不同的表演者对于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程度是不同的,有的表演者就会通过自己强烈的肢体或声调以及丰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激烈的情感,另一种的情绪就相对来说没那么激烈,感情含蓄、举止优雅使他们主要的表现方式。(二)表演心理的表现形式。演唱过程中呼吸的调节是很重要的,演唱时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相比较来说,演唱的呼吸更加变化,所以呼吸的方式也是略带技巧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偏强。演唱时的呼吸对肌肉群的要求是很高的,肌肉群工作需要随着吸气同时保持进行,吸气肌肉群通过配合呼气肌肉群,使呼与吸对比鲜明。这种呼吸的过程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由自身生理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就和表演时的心理状体有关,要想使呼和吸进行正确的配合,就要求心理状态处于平稳状态,不能太过紧张,也不能太过松弛。共鸣是声乐表演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发音时咽喉的上下部作为主要发声位置。打开腔体的同时进行呼吸作用,要想得到共鸣,就对呼与吸有很高的要求。演唱者自身器官的活动状态对于演唱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演唱者要格外用心理去感受,找到共鸣出现时声音的特征以及自身一系列的感觉,并且通过自己心理上的判断,来对共鸣的音色、运动方式、大小等因素进行评判。共鸣分为胸腔共鸣、口咽腔共鸣、面部共鸣等等。共鸣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表演者演唱时的声音效果,所以说,共鸣集结了很多内容,既有自己身体的因素,即生理电波,也有心理上的因素。

三、声乐艺术表演心理的科学定位

客观的说,声乐艺术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灵魂的,这其中包括它要表达的精神等,作词曲者的心理活动或者思想感情也被包括其中。表演的过程就是感情抒发的过程,因此声乐艺术对表演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有所要求,还要做到三个统一。(一)表演者情绪、想象、意志与作品思想的统一。表演者的情绪、想象力以及自身的意志不仅是表演声乐艺术的内在要求,更是体现着表演者的心理。声乐中的情节内容需要与情感的变化相统一。表演者是声乐艺术的第二创作人,对词曲的理解与情感表达完全融入到自身表演中,这样才能使声乐本身的精神灵魂完全表达,表演者就是这种思想感情表达的第二载体。这时表演心理就发挥其充分的作用,能够确保表演者正确又完美的传达其中的意蕴,这种表演心理更加科学化与平衡统一。(二)实现表演心理与作品风格的统一。不同的歌曲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形式、曲调等内容都有所不同,演唱时的感觉与方式等就要随之变化,要求表演者的身心都具有良好的素质。此外,声乐艺术家们追求的就是歌曲的风格。这时心理状态对表演者的表演影响是巨大的,这决定着作品风格能否完美呈现,所以,表演者的表演心理与作品风格的交融统一是很重要的。表演者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内涵与精神情感来确定自己表演的唱法、肢体动作、遍布表情等等方面的因素与之相搭配。(三)实现表演心理与观众审美观的统一。观众是接受美的一个载体,所以要想实现声乐表演的成功,就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很大程度上,观众的审美和艺术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观众审美的提高是通过艺术的促进,另一方面,观众的审美也会对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起作用。从当前艺术的审美规律出发,声乐的一大要求就是表演者的心理状态。为了达到艺术家们追求的完美艺术境界,就要求将心理与艺术本身的文化意蕴相结合,这其中的审美就是情绪、意志等内容,总而言之,表演的心理与观众的审美观是实现声乐艺术进步的重要两方面,更要求两者做到相互统一。

四、结语

可以说声乐表演不仅仅是一个表演,更多的是表演者心理活动的复杂过程,表演者的心理直接影响到表演效果的好坏,所以说,声乐表演与心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表演者不仅要求对心理过程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更要求他们能够合理的对其心理活动有严格的把控,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才能在演唱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11.

[2]石惟正.声乐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2.

作者:郑秋芳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