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戏曲舞蹈与古代舞蹈的传承发展

时间:2022-05-20 06:27:00

诠释戏曲舞蹈与古代舞蹈的传承发展

[摘要]:中国戏曲,保存了中华民族艺术诸多历史文化特征。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分都充分发展、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其中它在发展中吸取大量吸取了舞蹈艺术,又通过艺术的传承对古代舞蹈发展产生影响。本文即从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入手,通过对舞蹈艺术在中国戏曲中的表现形式的研究,进而将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做以简要概括。

[关键词]戏曲舞蹈古代舞蹈传承发展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传统中的一条血脉,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中国戏曲是有别于世界其它民族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它的形成并不是很早,但它却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戏曲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看戏曲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娱乐。它不断在吸取其他姐妹艺术如诗歌、音乐、舞蹈、绘画、说唱、杂技、武术等诸多营养,逐渐成为一种包容广泛、花样繁多的综合性艺术。可以说,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分都充分发展、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

1.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起

1.1中国古代舞蹈艺术,从唐代的辉煌高度到宋、元以后逐渐衰退的经历,正与中国戏曲艺术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历史同步。戏曲艺术自宋元以后,逐渐代替了隋唐时期占首要地位的歌舞艺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元、明、清三代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化,促使人民去寻求能更直接地表现人民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的艺术形式,单纯的歌舞,比较难于达到这种要求,而戏曲艺术却能适应这种要求。因此,戏曲逐渐兴盛,舞蹈逐渐融合与戏曲之中,成为戏曲表演的组成部分。

1.2戏曲作为封建社会的产儿,在封建社会后期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它,所形成的总体风格和艺术特征是为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所决定的。宋、元以后蓬勃兴起的戏曲艺术,是在继承、融合前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汉魏六朝角抵百戏的精湛技艺、隋唐音乐舞蹈的高度成就加上历代俳优、侏儒的创造。参军戏的流传,小说、诗词、说唱、武术等各种文化因素的积淀,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素材,准备了戏曲艺术大厦的各种构件,舞蹈正是这些构件中的重要构件之一。从明人姚旅在《露书》中指出:古代歌舞乃“今戏场歌舞之遗意也。近世歌舞,道绝直云戏剧耳”。可见古人已深知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2.舞蹈艺术在中国戏曲中的表现

2.1从秦(前221—前206)、汉(前206—220)俳优作为中国戏曲早期渊源起,经历汉代百戏、唐代(618—907)参军戏至宋代(960—1279)南戏、元代(1279—1368)杂剧。随着历史的前进,戏曲一方面继承了前代的古典歌舞,另一方面大量吸收了各地的民间歌舞,因此,在戏曲中保存着十分丰富的传统舞蹈。有的是溶合在戏曲表演中的舞姿与身段,有的是插入一段比较完整的舞蹈。

2.2明清时盛行的昆曲,更进一步地把舞蹈融合在歌唱和戏曲表演中。例如:明代李开先著《宝剑记》中《林冲夜奔》一折,舞蹈动作技巧高,表现力强,舞姿健美而又富于感情。《思凡》、《钟馗嫁妹》等都是昆曲传统剧目中舞蹈性很强的节目。梅兰芳先生曾经认为“所有各种细致繁重的身段,都安排在唱词里面,嘴里唱的那句词是什么意思,就要用动作来告诉观众,所以讲到歌舞合一,唱做并用,昆曲是当之无愧的”。

3.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3.1戏曲舞蹈保留了古代一些舞蹈的传统。例如袖舞,戏曲舞蹈中有丰富多变的袖舞动作,不但形象优美,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各种人物不同的感情。早在周代就有“以袖舞为容”的《人舞》;汉代画像中又有挥动长袖漂然而舞的舞者形象,浏阳汉墓出土的汉代舞俑,扬袖而舞的形象和盛行于南朝及隋唐各代的《白伫舞》就是以舞袖为主的。而戏曲舞蹈演员所用的长袖,就不仅是善舞美姿,更重要的是运用到刻画人物上去。这是戏曲在继承传统舞蹈上的重要发展。当然还有很多道具也是被戏曲舞蹈借鉴了的,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3.2戏曲舞蹈在民间舞蹈里也吸收了丰富的养分,在戏曲舞蹈中,除了吸收前代的传统古典歌舞外,还大量吸收民间歌舞丰富的表现手段。如明代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就有许多地方小戏。而清代有许多地方小戏就直接脱胎于民间歌舞,还有很多从地方小戏移植过来的剧目。例如在片段运用扇子,手巾等就更多了。还有类似《天仙配》这样借鉴舞蹈队形的也有很多。可以说,戏曲舞蹈和民间歌舞有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

3.3对于动物形象的模拟也是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借鉴的一个方面。为了能更生动、更优美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模拟动物的形象以创造更丰富的舞蹈语汇。如戏曲舞蹈的动作名称很多都是由动物的神形而来的。其实,这种以舞蹈动作模拟动物形态的传统是很悠久的。远古的“百兽率舞”等不都是以人的动作来模拟动物形象吗。这也说明了戏曲舞蹈的一个艺术特性。

3.4戏曲舞蹈中,对“打”的重视不亚于其它三项,而“打”中对传统道具舞蹈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形成于明代中叶、盛行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狮子戏》,就多用真刀真枪,还有“狮子滚绣球”(两人执单刀,一人空手)等名目。梅兰芳大师在《贵妃醉酒》中的扇子舞就是在传统扇舞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的。

3.5戏曲舞蹈还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舞蹈样式和民间舞蹈的风格样式。首先对宋代队舞三段式程式的继承,但在戏曲舞蹈的程式中则表现为内容对应套路、程式影响身段和行当影响程式上。而对民间舞蹈的风格样式的继承上则表现为以人们喜好的歌舞形式表现群众现实生活,大量采用生活动作语言。表现出的世俗文化正是戏曲较之舞蹈更为容易使老百姓接受的原因。

3.6回过头看,我国的传统舞蹈,多半是载歌载舞的。它的本身就具备了表现戏剧情节的因素。它们的发展过程常常是由歌而舞,再以歌舞唱述故事,最后才形成以舞蹈表演故事的戏曲艺术形式。而且我国的歌舞向戏曲发展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几乎包括了从歌到舞,再以歌舞唱述故事,最后成为装扮各种人物演故事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国戏曲在形成一项独立的艺术之后,从南戏到元代杂剧不但常用舞蹈作为穿插,甚至在动作上也明显是舞蹈动作。尤其是元代的杂剧,反映出来的是中国舞蹈已经逐渐融合到中国戏曲的表演动作上了。而到了明代据文字记载来看,已经说明在明代已经是有戏剧而无舞蹈了。舞蹈较之戏曲显得单纯,而戏曲舞蹈的内容丰富已经在当时使观众倍受关注了。可以说,舞蹈为戏曲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基本样式。而戏曲则为舞蹈创造了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二者相互帮助相互发展。

从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来看,都与舞蹈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戏曲艺术保存、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古代舞蹈。因此,如何把戏曲艺术中保存的丰富的古代舞蹈艺术遗产继承下来并把它们发扬光大,是舞蹈工作者一项十分光荣和艰巨的任务。

参考书目:

[1]王克芬隆荫培主编.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1840——1996)[M].第1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23-36

[2]王克芬主编.中国古代舞蹈史话[M].第1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64-76

[3]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编著.舞蹈知识手册[M].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02-115

[4]袁禾著.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第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9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