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我国风筝艺术

时间:2022-03-25 03:52:00

小议我国风筝艺术

摘要:风筝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一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风筝艺术逐步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最终形成具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风筝艺术。本文对中国四大风筝,风筝的制作步骤及中国风筝的玩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筝传统艺术。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出许多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艺术,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其中,中国传统的风筝艺术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木鸢”,是我国古老的发明,放风筝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风筝诞生以来,放风筝成为了一项很好的健身娱乐活动,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喜爱,当你把风筝放到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时,那畅快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放风筝不仅成了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而且在军事、科研、航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用风筝传信;唐朝的张伓被围困时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步传到民间。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绦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借助风的吹动力量,笛孔作响,声如古代乐器“筝”的声音,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并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知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清朝的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曾派太监专程到天津找“风筝魏”扎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给她玩。

现在故宫里还收藏着三支溥仪玩过的大风筝。曹雪芹在《红楼梦》七十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美人、大鱼、蝙蝠、凤凰、沙雁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其实,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如日本、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美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开始在那里向着实用的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的努力,最后由美国的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飞行的飞机。

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支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到明清时,风筝已风行世界各地,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法国巴黎,成立了法国风筝俱乐部,法国北部的耶迪普城,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风筝节。在日本,著名的东京博物馆内,设有专门展览风筝的展室。

中国四大风筝。

经过历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四大风筝生产中心,即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北京风筝:北京风筝的品种很多,传说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就有四十多种风筝的扎法,现存的一本《北平风筝谱》中收集了二百余种北京风筝。在众多的北京风筝中,有一种性能最好,对全国风筝影响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风筝,那就是外形象一个“大”字的“沙燕儿”,也称“扎燕儿”或“沙雁儿”。(图1)“沙燕儿”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它的眉梢上挑,两眼有神,被赋予了人的感情。再加上那对剪刀形的尾巴,使人看上去就会想到燕子。人们在沙燕儿的膀窝、腰节、前胸和尾羽等处加上蝙蝠、桃子、牡丹等吉祥图案,寓意着幸福、长寿和富贵等美好的愿望。

“沙燕儿”的结构简练,主骨架只由五根竹条组成。

翅膀由上、下两根竹条在端部弯曲而成形状特殊的“膀兜”。这翅膀使沙燕儿在风小时能起飞,风大时也飞得稳,其飞行性能优于其它类型的风筝。由沙燕儿演变成的风筝很多,遍及全国。如天津的硬翅蝴蝶和“轱辘锅子”;山东潍坊外号叫“跑破鞋”的硬翅鱼和硬翅人物风筝;南通的“五音蝼姑”等。

2、天津风筝:天津风筝也很多,但以软翅风筝最突出。他们运用软翅结构,不仅可以作成飞鸟或昆虫的翅膀,还能做成金鱼身边游动的鳍或武士背后飘扬的旗,还可以用很多小的软翅排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风筝。例如用几个蝴蝶围绕着花丛组成“百花齐放”,用很多鸟围绕着凤凰组成“百鸟朝风”等。

天津风筝的骨架,很多是“楔”、“卯”连接,不用线绑。

在结构上拆折精巧。一支很大的风筝拆开后折起来,可以放进很小的盒子里,携带十分方便。除一般的软翅之外,天津的鱼,虾、蟹等水族风筝和福、寿、喜等字形风筝也称一绝。

3、山东潍坊风筝:山东风筝历史久远,其中以潍县(现潍坊市)为最。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县志也记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维妙维肖,奇巧百出。”

山东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桶。

其中以串型风筝最突出。据说这是早年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龙头蜈蚣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型、色彩也各不相同,从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从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行的“哪咤闹海”,真是千变万化,奇巧百出山东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把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做得个个神态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各持兵刃随风飘动。

4、江苏南通风筝:江苏南通风筝中最有特色的是“六角板鹞”,(图5)它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而成,有六个凸角的风筝,也有由几个这种风筝组合在一起的“七连星”或“九连星”等。这种“六角”,大的有几米高,上面装有数十支甚至数百支大小不同的“哨”、“口”。放上天去,这些哨口发出不同的音响,象一支大型乐队在空中合奏,声音可传到几里之外,十分雄伟。

风筝的制作步骤。

风筝制作要经过设计图样、扎骨架、绘画面、裱糊,拴提线等工序。

1、设计图样:扎风筝首先要设计图样。内容多是人们喜爱的鸟兽鱼虫、花草文字和人物,并且给予喜庆涵义。骨架设计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竹条根数,以减轻骨架重量。一般风筝须左右对称或基本对称。

2、扎骨架:先把竹子劈成2、3厘米宽的竹片,再用刀或木工刨子削去竹瓤,只用3、4毫米厚的竹皮。并把竹皮表面的一层腊皮刮去。一般风筝骨架的主要竹条如翅条等,截面以3、4毫米见方为宜,其它次要部分竹条可稍细些。左右或上下对称部分要先用两倍宽的竹条烤制,再劈成同样宽的两片使用。注意劈开的两片粗细、重量要相等、强度也要基本一致。翅条梢部分要逐渐削薄,有些弯度大的竹条要尽量削薄并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烤制。

烤竹条时不可心急,要使竹条离开火焰,慢慢烘烤弯点。当感觉竹条软化后再轻轻用力,弯到所需要的角度后,要坚持一会,待基本冷却后再放手。

扎骨架时须在竹条接触的地方点些乳胶,再用缝纫线扎制。绕线时要拉紧,把线圈靠密实、排整齐。最后将线头系好或夹在两竹条之间的乳胶上,这样乳胶干后骨架就非常牢固。骨架扎好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是否扭曲,两侧翅膀长短、宽窄是否对称,重量是否相等,应垂直的地方是否垂直3、绘画面:彩绘画面,应先根据骨架描好外轮廓,周围余出两厘米备用,余料裁下,再起草稿、勾线、设色。两侧对称部分如两翅,应先画好一个翅膀,再反转过来,在拷贝台或玻璃窗上描好另一侧翅膀的图案。

风筝的表现方法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夸张变形的。色彩要鲜明,对比要强烈同时要考虑放飞时在蓝天背景下的远视效果。风筝的平面部分可先画后裱,立体部分须先裱后画。设色如用透明水色,要先上淡些的颜色,如黄、桃红等,待其充分干后再上重些的颜色。水色属化学颜色,不能调合使用。上色时,笔头含水份多少要适当,太涝易出现水溃,太干则很难上匀。

4、裱糊:平面风筝裱糊较简单。裱糊前,把画面用电熨斗熨平,然后反放在桌面上辅好,再把骨架均匀地涂上乳胶摁在画面上粘牢。余出部分涂胶后,剪些缺口,将外轮廓竹条包好。也可以每边只留三、四个加固片包贴竹条,其它余料用刀片裁去。立体部分多用分块粘贴的办法,耐心细致地裱糊。裱糊风筝面要松紧适当,太松欠美观,受风也不均匀,影响放飞效果;太紧又易使骨架变形。

5、拴提线:栓提线是风筝能否飞得好的关键。一般制作精细的风筝可拴两根提线,总长为两拴线点距离的四,五倍。上线稍短,与风筝平面垂直;下线略长,与风筝面成60度左右角。确定好角度后在提线顶端结个扣儿。上提钱内角略大,风筝就飞得高;角度稍小,就飞得远。也有不少风筝拴三根提线,角度与两根提线基本相同。拴法多是上二下一,上线拴两肩,下线拴裆。提线拴好后,要抓着提线提起风筝,把两边调整平衡。

中国风筝的玩法。

中国风筝的玩法很多,如斗风筝,加响器,“送饭”,挂灯,操纵等。

1、斗风筝:宋朝已有“以相勾引……线绝者为负。”后已失传,现只有广东、西藏等地尚存。

2、响器:从唐朝开始。风筝响器可分弦、哨、打击器。

(1)弦:用竹弓张弦,风吹弦鸣。北方用丝绦为弦,张紧后涂以蛋清,以增加张力。一弓可张数弦,风吹弦响,音各不同。把张好弦的弓装在风筝上,谓“背弓”。南方用藤条削薄为弦,声音又不一样。

(2)哨:类似鸽哨,南通最精。用筒状共鸣箱的谓“哨”;用球形共鸣箱者谓“口”。哨声尖细、清脆,属高音部。口声圆润凝重,浑厚深沉,大口属低音部。口、哨相配,五音和谐,十分悦耳。

(3)打击器:由风车带动轮锤敲击铜锣皮鼓,节奏感很强,但音量有限,声音传的不远。

(4)“送饭”:“送饭”又叫“碰”,是一种靠风力把物品沿风筝线送上天的装置。到达顶端后,与预先拴在线上的横棍相撞,风翼折起,它便沿线滑下来。有的还可以在下面自动张开风翼,又飞上去,这叫“来回碰”。“送饭”的用法很多,如送上彩纸,散下来,叫“天女散花”;作成珠形的来回碰放在龙头蜈蚣上,叫“龙戏珠”;风筝上挂鞭炮,送饭带着香火上去,便可以在空中点燃爆竹,也可以送一串点燃的小灯笼上去。

(5)挂灯:把带着灯的风筝在夜晚放上天空,十分美丽。这在唐,宋已盛行,后因引起火灾而被禁。现有干电池灯可用,十分安全。

(6)操纵:中国人放风筝,很讲究用一些微妙的操纵动作来控制风筝的飞行,然后细细品味。如前人讲风筝的操纵说:“轻提之,则如一鹤冲霄破云而上;轻纵之,则如花间蝴蝶乘风远逝;轻掺之,则如双燕呢喃临风飞舞;轻带之,则如散花天女,微笑对人。这些,皆从一个轻字上得来,若稍落滞相,则妙态全失。”北京的鹰风筝可以通过操纵使其在空中盘旋,谓之“打盘儿”。通过操纵也可使龙头蜈蚣在空中摇头摆尾,象“活龙”一样。近代的双线操纵风筝可以在空中画出各种轨迹,表演技巧花样。

风筝是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我国是风筝历史最为古老悠久的国家之一,放风筝是老幼皆宜、健康身心的娱乐性体育活动。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由于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

参考文献:

(1)柴茂智:《风筝》,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2)徐艺乙:《风筝史话》,北京工业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3)朱鹰:《风筝》,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