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人性小说创作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3 11:59:00

剖析人性小说创作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铁凝;作品创作;人性意识

论文摘要:将铁凝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深入剖析研究作家对人性的感悟、思索、升华的发展脉络及其作品对人性意识执著探索的轨迹,以获得对作家作品人性演变流程较为准确的把握和解读。

著名作家铁凝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和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所饱含的人性魅力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铁凝对于人生、人性的探索完全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层面升腾起来的,并深入到人性中各个隐秘的层面,展示给读者一个个复杂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把人性深层世界中的二重组合予以充分的展示,把表层的复杂性变成深层的复杂性,从而显示出人性的深邃,使人物形象展示出多层面的丰富性。

笔者根据铁凝对于人性意识探讨不断深化的轨迹,把铁凝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于人性纯真美的挖掘,以《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为代表的作品。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铁凝初涉文坛便以女性独有视角来观察、描摹纯真的人性美。《哦,香雪》是一篇给人以巨大审美满足、极富天籁感的短篇小说。与同时期以贫富变化为构思集点的大量面孔相似的作品相比,这个短篇另辟蹊径,通过深山区的一个小站和在小站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在年轻一代山民精神世界中所荡起的波澜,以表现社会生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哦,香雪》对于人性美的塑造,抓住了少女内心世界那独有的美丽风景进行生动描写,作家用她那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姑娘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幼稚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正如著名评论家缪俊杰所高度评价的那样:“作品之所以受到重视,在于它体现出审美意向的转变,这在新时期文学中首先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以此为标志,铁凝真正找到了自己,确立了自己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只有表现行进中的历史,作品中的欢笑、眼泪和诗才具有启人心智、荡人心魄的力量。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比《哦,香雪》对于人性的探索又更进了一步,展示了作者新的思考,除了对人性的赞美,更包含了对个性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消极的因素的反思。作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通过一个尚无传统精神负担、率真、坦荡、极富个性的女中学生安然,向一切传统的以自私保守为核心、以虚假掩饰为特征的旧意识发起挑战。这部小说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人生境界的颖悟和冲破藩篱的快感,一种个性意识的觉醒。与淳朴的香雪对美好生活的潜意识萌动相比,安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代表了一种对个性意识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渴望。这里,真正打动读者的或许并非作者的文字技巧或语言能力,而是因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人刚刚释放开心灵禁锢,而一个全新的未经污染的少女的“跳出”,振奋了人们久已麻木的想象,清洗了蒙在人们心头多年的灰土,在这里,读者还顾不得揣度文字自身应具备的特质,人们迫切要抓住的是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的思想,这也正是这部作品在当时的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所在。《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所表现的人性比较单一,在我们现在看来或许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个阶段,对于人性美与恶的探求,以馒秸垛》、《棉花垛》、《玫瑰门》等为代表作品。随着铁凝人性意识探索的深入,他逐渐开始思考在重压下的扭曲的人性,思考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性的负面影响,在象征着因袭不变的传统的麦秸垛下,铁凝开始了艰难的起步。清新、明快的“香雪”、“安然”还未在读者的眼前消失,铁凝笔下的人物“大芝娘”、“司猗纹”突然变得厚重、凝涩起来,读者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铁凝。铁凝这时开始着手于对病态的、复杂而丰富的人性的探索,伴随着《麦秸垛》、《玫瑰门》等作品的问世,铁凝开始步人更加深广的领域,与同时期的作家相比,铁凝对于人性的挖掘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麦秸垛”在这里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种传统文化积淀的恒定文化心理,也寄寓了作家的人生见解。以大芝娘为代表的两代女性,在传统文化的束缚下,代代相传地重复着一幕幕难以解脱的生活悲剧。如果说大芝娘的命运是特定时代和文化所造成的,那么知识青年沈小凤并没有因为时代与文化风尚的变化而从本质上拒绝重演上一代妇女命运的悲剧,她的形象体现着古老的妇女悲剧命运的轮回。这引起读者的许多思考。在这一惊人的轮回中,沈小凤固然是可悲的,大芝娘也固然是令人悲哀的,但我们民族也多亏了大芝娘们的养育才生生不息,铁凝塑造大芝娘、沈小凤这两个形象,就是希望后人能比她们生活得更鲜活、更清醒、更自如一些,也更希望这种可怕的轮回不再驾驭中国妇女后世的命运。在生存环境的残酷剥夺和压抑之下,几乎每一个灵魂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欲望、生命痛楚,以及与痛楚相伴随的挣扎和对民族的生存发展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所以,在铁凝所创造的“麦秸垛情节”这一新的意向境界中,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反思针砭,更有民族意志力的温热与信念。

《玫瑰门》同《麦秸垛》相比,对于病态的复杂的人性的塑造,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胜一筹。特别是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时,社会外控力对于人的内驱力的牵制,人对于社会环境外控力的抗争,在《玫瑰门》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玫瑰门》里写了很多女人,其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当数司猗纹,这个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能从人的生命内在欲求与社会的外在逼力的相互作用中来写人物的病态人性特征。作者是以一种动态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把握社会各种交叉力量在司猗纹身上的动态性作用,同时,又以女作家独特的感悟性体验,写出司猗纹在这种动态性作用下的生命动态。司猗纹这个在北京城里的四合院里生存了大半辈的女性,一方面,她有着强烈的爱的欲求,另一方面,从小优越的家庭条件又使她怀有强烈的体现自我生存价值的欲求。司猗纹的内心欲求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外在环境的逼迫,人性也在一次又一次的逼迫中显示它恶的一面。作者在社会多向力的作用中来写司猗纹,特别是写出了司猗纹在各种复合、对逆力量作用下的人性的变化、变异、变形,以及写出这种变化、变异、变形的发展和动向,写出人性发展的枝蔓性、迂回性,是颇为难得的事,在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玫瑰门》对于人性的挖掘是深刻的、成功的,但同时又是不完善的。人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要受社会环境的支配,但同时也有其自主性,人性在自身发展中应该怎样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有待于作者对人性进行更深入的开掘。

第三个阶段,对于复杂人性不解追问,以《马路动作》、《孕妇和牛》、《大浴女》等为代表作品。铁凝近年来的作品,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开始对健康人性的重塑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孕妇和牛》是一部非常独特的短篇,通过对孕妇的描写表现一种女性更为积极的生命意识。铁凝以女性的敏感,发掘并具生动地传达出孕妇的诗意美,孕妇胸中涌动的意识向读者宣告着她腹中萌动的不仅是一个新的生命,更是萌动着一种生命意识。孕妇在封建社会里是一种邪恶的代表,是所谓“血光之灾”的一种灾难,而在铁凝的笔下孕妇是一种美的象征,是一种伟大!孕妇步履沉隐,神态安详地在平原上走着,在天地之间走着,带着大地母亲和丰产女神的风采。在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中,有些女权主义者强调提高妇女自身价值,唯恐女性论为生育机器,而轻视生育权,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误解。铁凝在《孕妇和牛》中没有只停留在孕育生命的赞美中,她在对孕妇美和孕育生命中的伟大讴歌的同时,也写出了孕妇的觉悟,及其在觉悟中产生的对于未来的渴望。换句话说,也就是孕妇在孕育生命过程中也孕育着独立人格的生命意识。孕妇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在孕育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更新,这种意识的呈现,标志着妇女自身生育权利的重新认识。从这个短篇开始,读者发现铁凝对人性探讨的角度已经悄悄开始转变。公务员之家

2000年,铁凝推出了《大浴女》,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性的探索和挖掘更为成熟和完美。在此作品中,作者意识到,在人性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中,不仅社会环境对于人性发展影响极大,而且人性对于社会环境的主动协调也是不容忽视的,人性的主动协调是人性得以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健康人性的体现。在《大浴女》中,尹小跳正是在生活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从个人的恩怨中走出来,真诚投入社会更为深广的天地。因为尹小荃的死,尹小跳负有一定责任,这使得她带着一种深深的负罪感生活着,她的一切都在这种痛苦回忆中扭曲。但经过不懈的自我审视,经过不懈的反思,经过不懈的心灵和痛苦的洗浴过程,经过不懈的忏悔,她终于深人探视自己内心深处并发现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花园”,从而获得了一种宁静。《大浴女》对于人性的塑造不只是停留在尹小跳的内心忏悔和其他人性的沉重描写中,也就是不止探讨人性的形而上的欲求,而且探讨人性中的对于形而下的欲求,在沉重中又增添了些轻松,使主人公更为鲜活逼真。作品中写到平常日子,写到穿衣打扮、购物吃饭、出国逛街、读书持炊,甚至尹小跳用舌尖舔出塞在牙缝里的肉丝儿、开电灯、钻被窝与骑凤凰车都写得那样有兴味,不是纯粹的享乐与麻醉,而是纯真的无微不至的活泼与欣然。读完了,人物们再不幸也好,人生与历史中颇有些不公正也好,事情不如人意也好,命运老是和自己的主人公开玩笑也好,曾经非常贫穷非常落后非常封闭也好,你仍然觉得她和她的人物们活得颇有滋味。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作家的人物的一种生正逢时生正逢地的幸福感。

通过对上对铁凝作品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铁凝人性思考的轨迹。铁凝对于人性的感悟是敏锐而独特的,铁凝对人性的挖掘是深人而持久的。从最初香雪的纯真、安然的极富个性,至大芝娘、司猗纹扭曲人性的展示,再到对尹小跳健康人性的探索,她还从未停止过对于人性的探求与追问。当然,这也不是说铁凝对于人性的探索已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她在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对宋竹西的塑就脱离了社会的合理依据,在尹小跳身上则融人了作者更多的理想化色彩。作者希望在人们迷失方向时,能够给读者以某种启迪,可是由于过多地关注人自身,而又险些丢失掉自己以往所关注的社会对于人的影响,这说明铁凝对人于人性的探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