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体现与右手技术

时间:2022-04-26 03:54:00

小提琴演奏体现与右手技术

一.发音的纵横关系

我们知道,地球上生物的活动都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至于小提琴的演奏,左右手的演奏运动状态有的是顺从这一影响,有的则是违反或者说是从这一规律出发,结合实际运动状态来让演奏更为合理。琴弓自身的重量,在接触琴弦后产生的压力,这是压力来源的一种。另一种情况是,右手通过琴弓人为施加压力到琴弦上。这两种压力是自上而下、符合地心引力这一规律的。我们可以称其为纵向特点。

但弓弦乐器的发音特点是弓毛在琴弦上不间断地摩擦产生振动所发出的声响,这种摩擦是在某一水平面上以交替进行的方式来获得,而不仅是依靠地心引力这一规律,我们可以称其为横向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要获得良好的发音,仅仅使用某一种特点来演奏,是完全行不通的,良好的发音即使不是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压力或者是敲击来产生,也不仅仅是依靠某一水平面上的交替运动就能够获得。而是需要将纵向和横向的特点相结合,科学合理地、根据音乐作品的要求来运用,我们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音。当我们很好的理解了纵横关系,就是获得良好发音的开始。

良好的发音是什么样的呢?通俗的说,“圆润”的发音,从性质上来讲就是良好而优美的。小提琴演奏中,不良发音的出现通常是因为琴弓在琴弦上压力不够或者人为压力过分,使琴弦无法得到良好、规律、稳定的振动,以至于声音还没有开始被传播、没有到达听众的耳中,就已经消弭了。要获得良好的发音,必须是结合琴弓在琴弦上适当的压力,在小琴弦上横向拉奏出来的。“拉”这个动作是良好振动的保证,只有当琴弦充分而规律的振动起来,才会有良好发音的出现。汉语的博大精深将小提琴演奏的这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仅用一个“拉”字就进行了形象而精辟的概括。美好且具有歌唱性的发音永远是每一个小提琴演奏者毕生所追求的,它必须通过系统的练习才能得到。同时我们又需要重视一点,那就是在小提琴的演奏过程中,我们的脑海里应该有一个良好发音的标准,只有标准的存在,我们才能够获得如何去达到这个标准的思考方向以及练习手段,才能使其充分的为音乐表现服务。

二.弓弦压力

我们在演奏中,时常会发出“嘶嘶”的杂音。通常这是由于右手给弓子施加的压力过大或是过小造成的,这两种错误都不能使琴弦产生正常的振动,声音无法得到有效传播。好的发音应当是干净、丰满、圆润的。从音乐的角度来说,一个乐句或者乐段,需要怎样的一种音响力度(强或弱),我们就必须通过右手给琴弓施加或减少在琴弦上压力方式来演奏,忠实的从演奏中将作曲家音乐意图反映出来。

例如Brahms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章,独奏小提琴进入的第一句:在众多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小提琴独奏声部一出来就使用这种语气坚定而有力的乐句作为开始是比较少见的。这一乐句的演奏不仅仅要保持一个较强的音响效果,同时,还要将顿弓以及跳弓这种反映其坚定乐思的弓法演奏好。那么,这一乐句在演奏时,就需要使琴弓在琴弦上的接触点离琴码更近一些,右手通过琴弓给予琴弦的压力要更多。通过这种手段来保证这一乐句的充分表现。再例如Brahms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章,独奏声部进入这一乐章的第一主题部分:我们可以从谱面上很直观的了解到这一乐句的力度要求,它的要求是“P”,从音响上来说是力度相对较弱的乐句。那么这段乐句非常优美,富有歌唱性,但音域比较高。

这里需要重视的问题是概念以及技术层面上的。从概念上来说,“p”并不代表音响上的虚弱、空洞,“p”应当反映出来的是柔美、内涵,是美好音色的集中反映。从技术上来说,我们需要重视的是“P”这种力度的演奏。这一力度在演奏时并非不需要右手通过琴弓对琴弦施加压力、使用琴弓自身重量“飘”着演奏。而应当是右手施加相对小的、适当的压力,同时,右手需要投入更多的控制力来维持这种音响力度的延续,并保证这种压力所产生的发音符合音乐需要。西方演奏家、教育家在对中国的钢琴,声乐、管弦乐学生、演奏(唱)家作评价时都不约而同地在给我们提出相同或者相类似的建议:中国的演奏(唱)家有着很好“f”,大幅度且使人震撼的“crescendo”,但却不懂得如何去演奏(唱)“diminue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