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源于对钢琴演奏的意义

时间:2022-11-20 03:52:00

音乐审美源于对钢琴演奏的意义

音乐这一艺术,有着多彩的外部形式和多变的内部形式,它用跳动的音符来叙述着社会生活、表现着人的情感。钢琴演奏需从音乐自身出发,从乐音、节奏、和声、调式中去追寻音乐的本质,体验钢琴的美。汉斯立克指出:“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完全不是音乐艺术的职能。”他认为:“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或者是错误的。……音乐只能作为音乐来领会,只能通过音乐自己来理解,只能从它本身来欣赏”。

一、审美取向与民族审美意识

中国著名美学家赵宋光先生说:“审美是对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或对丑的形式的抵制应答。”由此可见,审美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情感体验,继而在个体的意识指导下,做出的美的判断。

审美取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处于某一时代的群体在该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影响下,在地域、民族文化限定下,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差异性的审美心理、观念。正是这种普通性与个别性,使得审美活动中的“适度”显得尤为重要。民族审美意识则是审美之前或审美过程中这一切美的现象和一系列美感体验的心理活动,它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

从民族的角度来说,音乐民族性的基础就是民族的审美取向。人类的审美意识是深深扎根于历史的社会土壤中的,和历史、社会有血肉联系。一个民族长期生息繁衍在一个固定的地域,受相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在一个共同的经济社会结构中受它们的发展方向规定的生活文化传统、风俗民情、宗教信仰的制约和教育,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选择和淘汰,形成了基本稳定较为一致的心理结构。在这一结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民族积淀着深沉历史背景和社会内容的意识形态,与其它民族相比就构成了审美的民族特点,即民族的审美取向。

审美取向有民族的特殊性。各民族间历史地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取向,还表现在长期审美实践活动中结晶出来的富于特色的音乐理论。只有深刻把握钢琴作品的内涵,演奏者才能从中受到某种情绪的感召,促使其心理机制处于活跃状态而引发多种审美心理活动,从而加深对钢琴作品的审美情感体验及表现力度。其中,理性与感性、意识与浅意识的相互交织契合共同构成了钢琴演奏者的作品表现基础。

对于钢琴演奏这一二度创造者来说,用客观审美取向指导自己正确理解作品内涵,细致研究乐谱,准确再现原作整体风格是很重要的。对音乐不同的领会会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运用独到的审美眼光去把握审美取向和观念,去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指导钢琴演奏的再创造,这是一个钢琴表演者的艺术使命。由于生理、心理差异,加之在所处传统文化影响之下的群体意识的渗透和作用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从而在钢琴演奏中往往可能出现演奏审美取向的不同。所以适度地把握审美取向,在钢琴表演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我们在演奏一首钢琴作品时,会通过知觉、听觉、体验、情感等众多生理、心理活动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当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曲式、和声以及调式、调性等依次发生和进行时,在艺术美的适应过程中这些音乐要素就已经具备了审美特征。这一切正是由于个人演奏者的审美情感体验在一种审美意识的指导下,做出的相应的审美判断,衍变出优美动听的美的音乐来。在继承音乐现象和表现手段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艺术因素,并注入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注入自我的艺术体验,通过具体的艺术表演技能创造出一个渗透审美意识的音乐情境来。

二、深入了解作品,适度把握审美取向

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音乐“中和”的审美观,这将对我们演奏中国钢琴乐曲带来更大的帮助。这种审美取向在钢琴具体演奏过程所起的作用,今天看来是不容忽视的。与上述中国“中和”的音乐审美意识相对应的是相对“和谐”的西方音乐审美观。

音乐表演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再现与创造的高度统一,历史原貌与时代风格的完美结合。当我们以审美的态度去接受一部作品时,我们是处于审美接受的状态,当我们作为表演者去展示作品时,我们便是“立美”者,即二度“创造者”。

审美意识在不同时期反映了个体的审美需要,它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是在各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风格把握与审美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钢琴表演者来说,不同的审美意识结合不同的情感体验,当然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随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老一辈钢琴家与新一代的钢琴家的演奏速度就上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当我们客观地认识了审美取向后,在表演再创造时应当适度地把握审美意识,辨证地看待其差异性、相对性、对象性等特征来指导再创造。在钢琴表演再创造过程中,客观认识审美意识的文化差异性,同时寻求客观存在的文化共性。

当我们以一个中国人的审美眼光去感受西洋音乐时,由于我们的文化观念特征,我们的审美感受会有别于欧洲人的,这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审美观念上存在的差异造成的。这种差异性,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一种审美冲突。

三、结语

我们应用已知的审美取向,在严谨的谱面表达和精湛的技艺基础上,指导我们理性地审视作品、认识作品的内涵,了解中国民间音乐风格和民间器乐演奏的特点,以及前面我们所述的客观的“中、西”审美取向来指导我们更合理地将理性认识与感性体验相结合,从而实现钢琴演奏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