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分析

时间:2022-09-26 11:06:53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分析

【摘要】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大学生社会实践便是其中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由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持久性差、功利性强、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有限。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相关制度,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新模式,才能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对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有组织参与的、由社会或学校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持续一段时间、比较集中的集体性活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已经广泛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建立,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也让他们在日后步入社会中具备更好的认识水平。

一社会实践活动概述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曾有停滞,但总体来说是不断完善、逐渐发展的。当代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灵活性、规范性的特点。国内许多学者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王小云等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中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卫“三下乡”活动,环境保护活动,公益劳动,课外科技和创业活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考察,社会服务,等等。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总结,本文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校园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实践活动、社会实习兼职活动四类。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的体现

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获得成功的经验,相关资料显示,参加过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加优异,工作中表现也更为突出。因此,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多样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已经初具成效。但是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仍然较多,值得进一步讨论和改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弱,难以融入社会。由于大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校园环境中,和社会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他们缺乏生活常识,对社会的了解有所欠缺。在社会实践时,大学生必须要接触社会,因此在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情况下,大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实践工作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出现各类问题,部分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以后毕业需要面对社会大环境,承受不了压力和打击。由此表明,大学生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比较明显,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大学生功利性强,实践目的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大学生的功利化思想严重,还有少数大学生受到西方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将个人利益看得至关重要。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多的是关心个人的利益,关心自己是否有利可图,以及自身在实践中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看重实践是否能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却并不关心自身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取多少知识,更不会去想今后要如何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大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力和动力。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他们普遍希望在实践中获得对自己更好更全面的认识,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回报社会。但是,现在的“90后”甚至“95后”大学生从小到大没有吃过太多苦,心理素质、意志力普遍较差,他们很难适应在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压力,特别是面对长期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许多大学生难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导致实践活动虎头蛇尾。

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增长自己的才干,了解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锻炼个人的耐力和意志力,最终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要建立完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机制,解决大学生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升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最终让大学生获得对社会实践的正确认知,并积极地融入社会。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存在功利性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都是由于他们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意识不强。高校应该指导他们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后,明确地实施相应的社会实践计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个人优势,达到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的实现。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方式,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训课程。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训课程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提高抗压能力和意志力。因此,高校有必要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力度,在常规教育中加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课堂,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水平,让他们不再畏惧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妥善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获得对自己的良好认知。设置社会实践目标,建立考评机制。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高校应当首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设置目标,建立考评制度。一直以来,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机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高校应当对本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水平做一个详细的评估和测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社会实践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去参加社会实践。其次,形成有效的社会实践考评机制,并最终将社会实践成果转换计入个人成绩,以此来提升他们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奖励制度和考评标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时刻感受到约束,在适当的压力下更认真地去对待社会实践,量化的考评方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为他们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辛文,吴伟容.社会实践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9)

[2]林昕煜,郭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外语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研究——以浙江外国语学院阿语专业为例[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2)

[3]李玉文,毕玲.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J].教育探索,2014(10)

[4]李硕,任义科.以社会调查能力窥探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J].未来与发展,2014(9)

[5]张卫青,赵树凯.微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时代教育,2014(11)

作者:薛钰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