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

时间:2022-03-12 10:46:11

学校志愿者社会实践论文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是以德育课程、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模式,其教育途径狭窄、形式单一,缺乏教育的实践性、灵活性,因而普遍存在实效性低的问题。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德育途径,它既是培育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新尝试,也是中职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中职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困境,阐述中职德育与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从而提出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在中职学校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中职德育;志愿者;社会实践;实施;途径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中职学生的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素质。教育部启动实施的“德育在行动”计划也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不仅为中职德育注入了新的教育内容,而且也提供了新的教育策略。为此,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新时期构建中职学校德育新模式的重要举措。

一、中职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困惑

据调查,当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受价值多元化的影响,还是有部分学生三观不清晰、耐挫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利己主义思想重,这使得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1.缺乏中职特色。中职学校德育应具有其独特性,然而有些中职学校德育的指向性不明,继续沿用普教的德育模式,关起门来做讲座,死抠教材说道理,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严重脱离当代中职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个性追求,偏离了中职德育的方向。2.德育内容狭窄。中职学校往往把学生的德育范围限制在校内,内容不外乎德育课本,相对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略显滞后。内容陈旧、教育封闭,拉大了中职学生整体素养与社会用工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加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度。3.德育形式老套。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形式常常还停留在课堂讲说和单一性的填鸭式灌输,教师刻板地讲,学生机械地听,德育无活力,学生无兴趣,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4.评价标准单一。不少中职学校德育的评价标准还是以德育课的考核成绩为基准,“一考定终生”,无疑挫伤了许多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我认同感。5.重技能轻德育。企业在招聘时,较为看重学生的技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道德素质的考量。为了追求学生就业安置效果,不少中职学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技轻德的现象,使得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二、中职德育与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

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情怀、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延续,现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与中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是中职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应有之意,无疑会一举多得。1.提高自我认同和培养团队精神不少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认同感缺失,对于学校而言,需要挖掘学生自身的“美”,从而转变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智能范畴内有所特长和发展,参与志愿者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获得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志愿者对社会的热心参与、主动奉献的行为,尤为需要队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围绕同一活动目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广大志愿者的团队合作精神。2.强化责任意识和提升综合素养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自觉主动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具体实践,不以物质回报为动机,更多的是源于责任、信念和善心。参加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与特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志愿者实践活动的前提是自愿、无偿,内核是弘扬奉献精神,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拓宽了视界,扩展了交际,丰富了阅历,潜移默化地提升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3.形成良好风尚和传递爱心文明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关联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中职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减轻政府和市场服务的压力,惠及大众,增加和谐因素,形成团结、平等、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在中职学校的实施途径

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职学校要秉持“成人成才”的宗旨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传授职业之技与传承工匠之魂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梦,培育铸就大批的高素质人才。面对现实的需求和迫切的形势,中职学校亟须探索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1.完善管理机制,推进志愿活动规范化。个体性的志愿活动短板明显,往往是无序的、零散的,其社会效能相对乏力。要保证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开展和精准发力,离不开规范的组织管理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离不开学校整体效能的发挥。因此,中职学校应将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有序联动机制,并由团委、各系部具体落实执行的志愿者组织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机构管理、招募注册、组织培训、活动台账、考核激励、权益保障等制度,确保志愿活动有章可循,按照“结对+对口+接力”的模式规范化运作。2.营造文化氛围,推进志愿活动常态化。中职学校要秉持“生活德育”、“全员德育”的育人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对校园内不文明现象进行及时劝阻和纠正;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师生,开展“青年绿色文明校园”、“困难家庭援助”、“盟友互学”、“一助一”或“多助一”等活动;积极为“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QQ群、微博等宣传阵地,大力宣扬志愿者典型事例、活动意义,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投身志愿者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德育教化变为德育实践者和主导者,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热爱、参与志愿活动,从而实现“人人爱志愿、处处献爱心、时时做公益”的常态化愿景。3.加强培训引导,推进志愿活动品牌化。提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质量是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中职学校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通过个别辅导、集中培训,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志愿活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志愿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中职学校还要发挥自身的技能资源优势,将开展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相结合,推动学生在广阔的“第二课堂”中激发专业兴趣、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优势互补”、“三方受益”的动态平衡点,打造富有中职特色的志愿活动品牌,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践育人”的价值追求。

四、结束语

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一环,更是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有效服务社会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学校要进行以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的德育改革,并对志愿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推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永智.中职德育教育调查与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于人同,李志君,廖双泉,徐鼐.实践育人新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4.

[3]马学平.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

[4]邵帅.志愿服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析[D].青岛科技大学,2011.

作者:奚必政 单位: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