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探讨

时间:2022-03-12 10:43:19

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探讨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习在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概括,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高度融合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发展理念和社会利益结构都在调整和重构,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发展变化有新特点新趋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职工队伍的整体规模在扩大和劳动者比重在提升;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职工队伍的产业分布和行业结构更加均衡合理,企业职工的劳动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公共政策导向和社会法治环境的双轮驱动下,广大职工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心态更加积极健康,逐步形成民生向好的社会心理预期和就业心态;随着我国城乡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发生深刻变动,各类职工群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和社会身份分层化,包括在城镇企业的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人员,传统产业工人和合同制职工在企业劳动编制内管理,新生代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却游离于劳动编制外,企业还存在临时工、季节工和事实劳动关系,分类维护各类职工群体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成为各级工会的使命和责任。劳动关系成为转型期最重要、最敏感的社会关系。复杂劳动关系矛盾和多元社会利益诉求形成同频共振效应,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成为推动社会法治的必然要求。当前影响职工队伍素质结构的变量因素逐步增多,尤其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标志,世界范围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形成强烈冲击波,加快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共享经济模式和互联网新经济模式的蓬勃兴起,对社会管理理念、企业组织形式和劳动者就业方式,乃至新技术、新业态都对劳动关系认定产生深远影响,传统工业经济劳动关系和现代网络行业的新型劳动关系,还有构成要件和表现形式灵活多样的事实劳动关系,共同成为我国新时代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要以宽广的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审视劳动关系,加强我国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的劳动关系战略管理。要高度关注劳动法治环境和社会语境的新变化,把保障和实现体面劳动与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作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和实现包容式增长的战略支点,作为我国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基石。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征询民意的基础上,推动形成以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完善政府、企业和工会参与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完善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机制建设,组建由政府、学界和工会的劳动关系智库系统,加快我国劳动关系立法和完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深化社会分配收入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和行业劳动标准体系。二是要客观反映我国社会民意基础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提升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新时展和谐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完善社会治理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始终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通过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或者提案,地方(产业)工会与同级政府(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实体化运作和常态化管理,工会与政府部门的政策磋商和会签文件等形式,充分发挥工会源头参与和宏观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推动完善我国城乡劳动保障政策和公共政策体系,用加快劳动立法和完善制度设计释放改革红利,形成中国特色的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提升企业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共商共建共享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我国劳动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三是要逐步扩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者和话语权,凸显职工基层民主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要认真贯彻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要求,健全完善企业市场法人主体地位和法人治理结构,以深化职工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体地位,用企业民主管带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将职工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成为共商共建共享和谐劳动关系的推动者实践者,真正把工会组织建设成为职工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着力提高职工对劳动关系的满意程度,改善各类职工的社会心理预期和劳动就业心态,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工会工作新模式,主动接受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效能监督,努力将维护大局、服务职工和接受群众监督相结合,努力使依法协调劳动关系成为社会责任和制度常态,营造为政清廉、为企诚信、为民淳朴的劳动法治环境。

提升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工会工作要有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勇气,始终保持工会组织与广大职工的血肉联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致富为公共政策导向,勇于担当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推动实施积极的劳动保障政策和充分就业政策;在征询社会基础民意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普惠合理均衡的产业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措施,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尤其是职工群众;加快劳动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立法进程,加大基层劳动行政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着力增强各类企业的现代管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职工对劳动创造财富和社会共同致富的信心,这是逐步改善劳动关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基本路径,也是帮助职工改善向好预期和心态的基本前提。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和谐劳动关系,使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富有建设性、具有积极性、保持稳定性,既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又是改善保障基本人权和实现体面劳动的社会工程。随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多元化复杂化,劳动和资本在企业管理区间中利益博弈常态化,各级工会要积极顺应发展形势和政策环境的深刻变化,用党的精神指导新时代工会各项工作开展,参与党政主导的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完善劳动保障政策和加快完善劳动关系立法,加大工会参与基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力度,推动各类企业增强现代管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工会要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职工组织引导工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和谐劳动关系和参与社会建设,协助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体面劳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推进工会理论、实践、制度的创新发展,提升工会组织的整体素质、服务职能和社会形象,形成我国新时代工会理论和实践创新驱动体系;要以创新实践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以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科学制定工会发展规划和完善工会干部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化工会干部素质结构、管理绩效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时代影响力,为推动我国工运事业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增添内生动力。

作者: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