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家庭文化建设

时间:2022-02-18 10:59:35

和谐社会视角下家庭文化建设

摘要:家庭文化伴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是家庭成员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家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本文先分析家庭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再分析当前我国家庭文化存在建设的困境,最后就家庭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家庭文化;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家庭模式的转变、家庭文化的变迁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但家庭成员间的独立、家庭功能的弱化给现阶段的社会治理带来诸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故,我们亟需正视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设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家庭文化,让和谐家庭为和谐社会助力,最终达成国家这一大家庭的和谐。

一、家庭文化及其时代意义

(一)家庭文化的内涵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之一,是具有生产、消费、抚育和赡养、教育、社会交往等功能的小型社会群体。家庭文化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1其往往会以“家风”“家规”“家声”等形式存在,指导着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舍。

(二)家庭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建和谐社会先要构建和谐家庭,而和谐家庭的构建又离不开家庭文化的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在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如前所述,家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能够指导着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舍,具体表现在:良好的家庭文化能够丰富家庭成员的文化生活,抵制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家庭文化能够培养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家庭文化能够促进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家庭文化建设夯实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领域,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

二、当前我国家庭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家庭文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孝道——老无所养

“孝道”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最大特色。“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本是子女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然而当前我国家庭中的老人却日益边缘化。年轻夫妻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或孩子身上,留给老人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忽视父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甚至不尽赡养义务,以至“老人被扔荒郊等死”等令人心寒的恶行时有发生。虽说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压力大,社会养老是大势所趋,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保障系统还未健全,家庭养老还是主流,赡养义务不可逃避。

2.缺乏教育——幼无所教

抚育后代是家庭的重要功能之一,当今中国家庭基本上能做到对子女的物质供养,但在家庭教育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家庭条件好的,父母对孩子当作“金丝雀”,提供无微不至的照料,反而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傲慢。家庭条件差的,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留守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关爱而自卑,性格孤僻。无论是“金丝雀”还是“留守儿童”,父母给予他们的都只是物质供养,而家庭教育绝不只是物质供养,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等等都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殊不知,家庭才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才是最好的导师。

3.缺乏忠诚——离婚率高

婚姻关系是家庭构成的基础关系,婚姻文化是家庭文化建设的核心文化。3但当今社会,闪婚闪离、婚外恋等非理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根据民政部门每年的民政事业统计数据可知,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数量和法院办理的离婚数量逐年攀升,2011年有287.4万对,2012年有310.4万对,2013年到达350万对。4虽说离婚也是个体的权利和自由,但其带来的后果也应引起重视,夫妻离异意味着夫妻双方感情的破裂,同时也给子女的心灵带来创伤。此外,婚外恋也是严重威胁家庭和谐的毒瘤,“有婚外恋的家庭没有幸福感可言,婚外恋者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一种不道德的恋情。”5婚外恋违反了夫妻双方忠诚的义务,婚外恋往往是离婚的前奏,更有甚者会导致家庭暴力。老无所养,幼无所教,婚外恋等有碍家庭和谐的问题也必将影响着社会和谐。

(二)家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家庭文化变迁

传统的家庭文化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主旨。这种家庭文化的优点在于“整合性”极强,亲缘意识浓厚因而能够很好地促成家庭成员的合作,完成家庭的生产、抚育和赡养功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个人理念的传入,我国家庭生活和家庭文化产生巨大的变迁。家庭文化上,由“仁”“孝”转变为“自由”“平等”“民主”。这种尊重自由、平等的家庭文化能够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家庭成员个人的解放发展。但是,如果没能把握这个“自由”的度,将有损于家庭应有的凝聚力,继而出现孝道丧失、离婚率居高不下等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现象。

2.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家庭文化建设主要采取单一的说教式手段,而家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说教式、灌输式等形式难以调动民众积极性,无法形成文化自觉,家庭文化建设只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3.物质投入不足

家庭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仅仅有好的想法,而无切实的保障措施是无法有效推进的。6家庭文化建设需要报刊阅览室、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宣传牌等硬件上的配备;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相差悬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文化建设缺乏物质保障。试想一个人连基本的生活都勉强,何谈文化消费。

三、促进我国家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理论建设,树立正确价值观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现今的社会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取向,如果将这些作为家庭文化建设的主流,就会激化社会矛盾,背离家庭文化建设的初衷。故家庭文化建设不能一味崇洋媚外,也不能一味恪守成规。家庭文化建设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仁义”“诚信”“孝悌”等元素,也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平等”“尊重”思想,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家庭文化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尊敬长辈,传承传统美德,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以人为本,要求关爱子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溺爱、不粗暴;以人为本,要求夫妻和睦,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彼此忠诚、互敬互爱;以人为本,要求邻里团结,邻里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二)发挥社区优势,丰富活动形式

每一个家庭都处于一定的社区,家庭离不开所在的社区,社区是由家庭组成的,社区的建设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因此,家庭文化建设除了国家进行大力宣传外,更需要加强社区的建设来实现。7一方面,社区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家庭文化活动,让每个家庭都参与进来,从活动中宣传良好的家庭文化。比如,举办“亲子文化节”“悦读书家庭”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将家庭文化融入娱乐中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社区通知栏张贴有关家庭文化方面的文章、社会新闻,营造家庭文化建设氛围。厦门市瑞景社区举办了“品格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家庭沙龙、父母课堂等形式来帮助社区家庭塑造,搭建家长与孩子沟通平台,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把握舆论导向,发挥模范作用

千千万万个家庭家风好,社会风气才能好,家庭文化建设应注重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家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舆论导向作用,弘扬正面事例,树立“勤俭之家”“廉洁之家”等家庭典型,树立“好媳妇”“好儿子”等个人典型,发掘身边的榜样,方可见贤思齐,反躬自省。厦门市组织了“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宣传敬老爱老、夫妻和睦、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的先进典型,获奖的家庭联合发出“弘扬家庭美德,共建美丽厦门”倡议,号召全市家庭积极投身家庭美德实践,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在社会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帮助社会和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成员自觉履行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四)加大物质投入,健全保障机制

家庭文化建设中应加大物质投入。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社区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乡村是文化建设的薄弱点,财政部门应加大社区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为家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应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为民众的文化活动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家庭文化建设中还应建立物质激励机制,考虑不同的家庭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模范家庭给予精神鼓励的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对有家庭养老需求的家庭给予住房政策倾斜。

四、结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虽然家庭的结构在缩小,家庭的依赖性在弱化,但是家庭文化的建设不能忽视。家庭文化的缺失与异化,导致家庭矛盾凸显,影响家庭的稳定,也阻碍和谐社会进程。只有树立优秀的先进的家庭文化,切实落实家庭文化建设才能够指导人们朝着和谐社会迈进。

注释:

1.申小琴.家庭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J].经济师,2011(6):289.

2.陈旸.家庭的文化功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论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4):43.

3.解丽霞.广东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J].岭南学刊,2012(2):121.4.此资料来源于《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

5.刘静.三十岁的女人的婚外恋主题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0(3):14-15.

6.易银珍.和谐家庭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3(7):155.

7.高金花.社会转型我国和谐家庭的构建[D].太原:中北大学,2015.41.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

[2]刘静.三十岁的女人的婚外恋主题研究[J].运城学院报,2010(3).

[3]申小琴.家庭文化与和谐社区建设[J].经济师,2011(6).

[4]解丽霞.广东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J].岭南学刊,2012(2).

[5]陈旸.家庭的文化功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论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4).

[6]易银珍.和谐家庭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大学报,2013(7).

[7]高金花.社会转型我国和谐家庭的构建[D].太原:中北大学,2015.

作者:陈美云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