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探索

时间:2022-05-04 11:01:00

人性的发展与和谐社会探索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出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关系全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并以民生作为重点开始全面部署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以人性的发展为基础。人性真、善、美的统一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发展。人性真、善、美的统一需要一定条件的促进。

关键词:人性发展真善美和谐社会

“和”在汉语中有和睦之意,“谐”为协调、和顺之意,“和谐”顾名思义和睦协调,即“配合得当和匀称”。在生活中我们对音调、色彩、气氛讲究和谐,而自然生态、人际交往、社会发展也讲究和谐。“和谐”是人类亘古以来的一个梦想,正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自觉行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正在中国大地蓬勃进行。和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旋律,是这个伟大时代的最强音。

一、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以中庸最为特色,中庸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她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中庸实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对万物和谐发展生存状态的一种追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用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仁者爱人”…这些都表达了古人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愿望;“百姓昭苏,协和万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古人群体和谐的希望流露出来;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人也有所阐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古人的和谐观非常朴实,且蕴含着深理,但缺乏社会的普遍性和实践性,所以只能停留于愿望的层面。

而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却不同于以往,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概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应有四个层面的内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结构及各系统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把公平、公正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不断调整社会基本矛盾,安定、稳定的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协调的、可持续的、全面的地发展,是一种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发展来实现的发展和建设。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以人性的发展为基础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历史是人活动的总和。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区别的:某些个人的发展不等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不等于个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又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这表现在:第一,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发展。正是在社会实践中,人的能力有的苏醒过来,有的发展起来,有的产生出来。社会实践的规模、复杂、进化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和程度。第二,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暨在此基础上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精神环境。第三,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制约人、塑造人,现代社会塑造着现代化的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性是人的发展具有全面性。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人的发展不只具有个体的意义,而且具有社会的意义。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一致的,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可以说,社会的和谐发展,既是这个社会中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原因,又是结果。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既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是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措施。

三、人性真、善、美的统一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发展

社会历史作为人的活动的总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通过实践不断实现人的价值和自由的过程。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和谐的发展又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社会性,而社会性又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性中有动物性原欲,也有灵魂的光辉,真善美就是人性中最闪光的灵性,是灵魂的遗传密码,潜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灵魂的本质是自由,真善美是它的基本性质,三位一体,互为因果,密不可分。认识了真善美,人就认识了自己的灵魂——本质;成为真善美,人就成了真正的人。真善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生追求的至高目标。

1.真第一。科学、哲学的本质是求真。真是什么?真理。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2)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真理使人自由。只要认清了真相,便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人们当下便得解脱。真善美中,真是根本。对人生来说,真是最有价值的。人类实在太需要真理了!

2.美最上。艺术的本质就是求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愿意去看、去听,神无处不在,美就在你身边。诗是文学,文学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美;所以,诗意的人生,艺术化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生活大师乃是最大的艺术家。创造是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尽管技巧也相当重要。感动是人求美的本能:理性上的感动也叫“共鸣”,情感上的感动也叫“喜悦”,它们是审美经验中的两个方面。只有美,才能带给人心灵的充实和宁静、激动和满足,那是真正的幸福与喜悦。每个人、甚至每个粒子都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美是人精神成长与进化的最终目标,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却必须依靠真。离开了真,就失去了美。只有在真实的世界里,才有完美的存在;也只有真理,才能引导我们进入美的王国——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堂”。

3.善是自然产生的副产品。道德的本质是求善。而真正的善不是服从外在的道德说教,而是忠诚于内心的道德律,这才是自由人。大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有两件事物,我们越是对它们沉思默想,就会越加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普通人(凡夫)的善出于“畏果”,智慧者(菩萨)的善出于“畏因”,而真正大智慧者(佛)的善是不畏因果、完全的慈悲——爱只是给予和分享,而一无所求/惧。真正的至善必须源至内心的完全自由,自觉方可觉他,成己方可达人。爱与同情心都是善,真善必须源于真心。最高的善是成就所爱者(自已和他人)完美的人格与独特的个性,是情感更是一种意志和行动,是一种按照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实现有利于自己的主管目的和社会理想的“善”。

人性真、善、美的统一实质上就是人的一种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的内化。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的,是一种体现在人的体力、智利、品质、个性交往能力的发挥的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内在的包含着人的自由和充分地发展。

四、人性真、善、美的统一需要一定条件的促进

前面提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其中以一方面就是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促进人的发展的同时,要创造和保证一定的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的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的构建,必须从中华文明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视野,从整个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从中华民族整体生态的角度,从整个法律体系的广度,以法治为中心,链接并俯瞰整个社会生活。但沧海桑田,风云世界,都是人的活动,只有抓住了“人”,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为了实现人性的和谐,在我国的制度建设中,必须遵守下列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将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置于国家、执政、法治的首要价值地位,和谐社会法治就获得了明确的价值指引;制约权力,监督到位原则,有权力的地方就应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将被滥用。监督不到位,比没有监督更危险…

人性化管理体制的建立。以人为本,不止体现在常说的管理机制上,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们,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某些地区,身为领导干部,口头上讲关心群众利益,但心里想的却是自己,借为群众谋利益之名,行为自己谋私利之实,故而引发了如此多的“群体性事件”。常说“防患于未然”,完善相应的制度是一条可行之路。

开展人性化服务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人性化服务,简单说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具体一点说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带有人情味的、周到细致的服务。即高标准、立体化、全方位的服务。在服务中,让干部、百姓体会民主法制观念,博爱宽容观念,诚信互助观念,这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理论观念。在服务中,党政机关、职能部门转变职能和作风,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甘当人民服务员,公平处事、依法行政,这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执政理念。在服务中,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问题,融洽干部关系,这是和谐社会所需的社会环境。在服务中,为企业解决占地、立项、审批、销售、环境等方面问题,使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相信在一定条件促进和保障下的人性的真、善、美的统一,即人的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必将使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9,(4).

[2]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