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抓好课堂教学

时间:2022-08-23 08:45:05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抓好课堂教学

摘要: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抓好课堂教学,认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抓好巩固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数学学科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全面、系统传授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往往与课堂教学效果直接相关联;教师也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向学生教授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是形成师生互动,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怎样做才能抓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呢?

一、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作为教师,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如师德修养、文化体育方面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自己,要和学生交朋友,从而使学生在喜欢自己的同时,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更乐意与教师打成一片,在心灵深处尊重教师,爱戴教师,从而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当前,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等。在职业道德方面,要求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方面,要求教师做到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邪教组织和伪科学;在业务能力方面,应当不断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抓实、抓好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素质,使自我变得更自信、更优秀。

二、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要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还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异常言行,及时与学生谈心,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体的温暖,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教师可以开展情景式教学,让学生融入到相应的学习情景中去,感悟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开展小游戏,把相应的知识信息融入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新知;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置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收获知识。

四、抓好巩固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数学学科知识

巩固练习是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抓实抓好知识的巩固环节,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系统、准确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首先,抓好课堂巩固环节。在学习了与小学数学有关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公式等基础性知识之后,要及时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巩固。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堂小练习题,让学生去做。学生做了之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做题的情况,然后开展有侧重点的讲解,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及时纠正习题错误。其次,抓好课后巩固环节。在课后,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的特点,布置适当、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的课后练习题,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不能拖沓,更不能放任不管。对于学生出错率较高的练习题,教师要进行集中评讲;对于错误率较低的练习题,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对于所有学生都做错的练习题,教师不仅要评讲,还要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最后,抓好阶段性的巩固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抓好章节、单元、中期、期末等阶段性巩固练习,以此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学科知识。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和巩固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系统、全面、牢固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实现。

作者:覃平 单位:四川省武胜县猛山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蕾.浅议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7):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