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5-03 10:06:40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作为一名教师,其教育观念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在老师主动“教”向学生主动“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图像、动画、声音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展现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体悟,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既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创设数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衡量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以至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小学生天性好奇心强,且好玩、好动、好胜,其认知行为大多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前提,新鲜事物的出现大多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与兴趣;通常情况下,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开发,大多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这里重点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探讨,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主动思考,创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以行程问题应用题为例:一列火车长为180米,以600米/分钟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3600米的隧道,总共需要用多长时间?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课件,先借助于多媒体在屏幕上呈现山、隧道、铁路的背景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展示教学的应用题:一列火车疾驰而来,在车头刚好进洞以及车尾刚刚出洞时,提示学生观察火车与隧洞的位置关系,并采用渐进到闪烁的形式演示其线段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火车经过隧道的路程与隧道长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轨迹和动态演示,与直观的线段图结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模型,使题目中的条件、要求和问题以及数量关系,动态而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感受到视听信息的同时,很快就能得以理解,清楚地表述其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正确的计算式!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重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为依托,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有限的生活经验里面感悟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年月日”教学为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引出“时间问题”: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小朋友过生日的情景,再逐步引导数学问题,小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启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产生互动,营造积极活跃、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还有,对于“元、角、分”以及“千克、克”等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数学内容。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问题:借助开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虚拟超市,让学生分别充当顾客、售货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这样,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间的距离。

三、化静为动,在演绎转化进程中揭示内在规律

化静为动,演绎转化,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又一有益策略。这样既能使教材内容活灵活现,又能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历程。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解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难点则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概念、术语,弄清相向运动的两个物体,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其距离的变化情况。假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就会画出教材中示例的静态线段图或图像。若采用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把相遇问题中的图形、图像由静为动,从而形象化、动态化,使相关概念、术语的形成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更有助于学生对概念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解。

四、力求直观形象,不断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亦即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一般来说,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都直接与感性经验紧密相连,两种思维形式联系非常密切,但其发展又很不平衡。这样,决定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借助于直观材料和物象。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且具有挑战性,这样,数学教学就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梳理、推理与交流、运用等。借助于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能够做到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使学生在多种交互活动中,达到由“听数学”向“做数学”的良性转变。“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节课,笔者利用CAI课件,把圆分别平均分成4等分、8等分、16等分……并分别进行拼图,构成近似长方形,最后引导、总结出公式。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以在实物认知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归纳和总结:顶点数、棱长数和长宽高以及面与面之间的规律等。对于“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时,同样可以把圆柱体平均分为4等分、8等分、16等分……并分别进行拼图,构成近似长方体,最后引导、总结出公式。这里还要对学生进行强调,就是划分份数越多就会越接近于长方体。这样,就可以说较为形象直观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便于学生思维判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抽象思维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特别强调了教学要让学生唱主角,以学生为主,教师就要给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尽可能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能动地充分发挥探究欲和创造潜能。以“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为例,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条规律时,就可以制作展示撕拼过程的课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中验证猜想,从而获取新知。使学生在动手撕拼以后,进一步得到了验证。这样就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给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索的平台,使学生尽情地发挥了好奇心和创造潜能,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知学、会学、乐学以至终身学,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早已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或局域网,精选、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分享。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坚持健康上网,查阅、阅读大量的学习资料,大幅提升所学知识的“背景知识”,从而达到“厚积博发”的奇效,为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组织复习有关四边形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让学生上网查询,自备相关资料,相互展示、交流。教师也要精选极品、及时更新校园网站上的学习资源,并及时归纳、总结、整合、丰富资源学习内容。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肯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借助于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永恒课题。

作者:张红 单位:陇南市康县铜钱乡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余庆祝.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2]吴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3]鲍翠红.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