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论文7篇

时间:2022-12-07 10:11:01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几何微课程的大力量

一、时代的呼唤,现代教育衍生微触角

当今社会最热门的流行元素当属“微”元素,在教育领域,一方面,传统的课堂结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途径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因为不能让人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微课程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大行其道。新课程改革后,虽然几何课程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但现在的几何课程内容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时要借助形象、生动的外部指导。实际几何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图形表象来讲授几何概念,致使学生不容易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而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难以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听课。这些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开发出能引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并且行之有效的微课程。

二、共性与个性,几何微课程的小环境

1.共性特征,夯实学习基础

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微课程还包含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具体来说,小学几何微课程与其他微课程存在许多共性特点和相同的设计原则:时间短、内容精简(微课程一般为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的小课程)、资源容量较小。这样不管是把微课程用于课上教学难点的讲解还是课后学生知识的预习与复习都利于分享与传播。

2.个性需求,发展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的意义除了是逻辑推理和几何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空间立体感,让他们形成几何直观以及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同时是学生掌握认识客观世界以及进一步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而小学几何微课程也存在一些个性特点和独有的设计原则:

(1)联系生活,强调情境创设

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微课程设计中应为学生选择和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现实问题的感知与操作过程中体会,为形成空间观念打下基础。例如:在设计微课程“轴对称图形”时,教材例题设计的是天安门、飞机、奖杯等物体,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对称的。并由此联想生活中还有一些物体也具有这种对称性,即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对称现象。我发现,其实我们身边轴对称的物体有很多,尤其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因此我选择了苏州地区的物体让学生研究。在设计例题时我选择了具有吴文化气息的物体,如寒山寺的古钟、苏州园林里的花窗圆门、桃花坞木刻年画等等,这样优化教材内容整合吴地文化,使学生感受到了吴文化的美丽,又是自己身边的事物,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想和数学建模思想。再如,在设计微课程“平移和旋转”时,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运动是平移或旋转。适当停顿后出示平移(窗户的推拉、电梯的升降)和旋转(车轮、电风扇叶的转动)的实际例子。又如,设计微课程“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这些问题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但又在数学学习中需要重新审视和加工。学生在平时看到的东西,现在需要他们回忆,在头脑中想象,再加工后出现,这就是数学的抽象,从而发展了空间观念。

(2)动态呈现,关注学习过程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因而相比其他教学内容,几何微课的制作需要更加直观,因而一些动态的呈现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组合图形面积”一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用“拼”“剪“”移“”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实际操作后需要一个正面的反馈,因而微课中对于“拼”“剪”“移”“补”每种方法的呈现必须清晰、动态、直观,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感受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组合,体验“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最后,通过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自主探究,注重实操任务

空间观念的发展离不开动手实际操作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会积累一些活动经验,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必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微课程的设计中,特别是自主学习任务单里必须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经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例如在设计微课程“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将任务单上的圆片剪下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及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这一系列活动,从而得出圆的特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比较、分析、抽象等过程,把自己实际看到的和想象的进行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有助于学生积累想象的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五年级“观察物体”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立方体,如摩天大楼、体育场馆、牛奶瓶、玻璃球等等,可以从不同角度拍一拍或者画一画,在生活中慢慢把空间观念融入进去,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社会与自然,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热爱,更为实际课堂上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开放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发展还需要学生通过在观察中比较和想象,在微课的设计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比较和想象,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经验。例如,设计微课程“认识公顷”时,对于这个大土地面积单位,学生很难理解,学生没有这1公顷的表象,那么只有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去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引导学生回顾、比划,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100平方米有多大,最后体会100个100平方米就是1公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初步感知它的大小,再次感知1公顷大小时,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室大小,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有多少个教室大约是1公顷。待学生有了1公顷的表象,出示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去估算学校有几公顷。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适时地介入,几何微课程的大发展

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课外几何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

1.课前微课,传递新知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惑,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

2.课中微课,引导思维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课前自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还要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角”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教材以及观看微课“角的画法”,基本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大部分学生只是模仿课例画了一个张口较小、开口向右的锐角,而对于直角、钝角还没有画过。因此,当课堂上提出“画一个不同的角”这个问题后,让全班学生一起研究。在自己尝试解决、交流后,通过一个微课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达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3.课后微课,提升能力

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学习一个微课“量面积”。首先出示问题:如何知道我们国家某个省或某个市的面积,如江苏省的面积、苏州市的面积等。接着进行实际讲解、操作,使学生知道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随着微课资源的不断丰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四、合理地分层,几何微课程的因材施教

微课程对学生的意义表现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需求,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又能强化巩固新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既能满足尖子生的求知欲,又能促进学困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另外,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其后续补充与开发的灵活性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应设计多层次的习题。不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内容:模仿性习题、发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提高性习题。选做题由学生选择做与不做,这样作业量和难易程度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后,交给老师批阅评价,不同层级的学生评价方式也应不同。最后应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跟进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分层教学目标。利用微课进行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选择观看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作者:黄哲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微课教学

一、对微课教学的深刻认识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保持微课课堂上的活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课内、课外学习的连接。

(一)教师在课前使用微课教学的益处

课前的准备时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间,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预习教师上课要讲的内容,也可以复习教师上堂课讲的内容,只要利用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极大地提升。虽然说课前的时间非常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教师觉得这段时间非常短,他们很难利用好这段时间,就算利用了,结果也不会好。但是在有了微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因为微课的视频最长时间也不过五分钟,五分钟足够让学生了解一个知识点,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在课前时间帮助学生学习课本,从而为正式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微课的益处

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课堂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学生与老师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教学这个过程。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此对学生来说,数学课堂的时间更加宝贵,因为学生学好数学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作为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学生要想在课堂上快速地学习是非常苦难的,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发现,许多时候学生很难理解课堂上讲的数学概念,这就使得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给学生讲解一遍。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一个知识点需要很多的时间,因为他们要确保学生彻底地了解,但是实际上学生已经理解了许多,如果教师重头再讲会浪费许多的时间。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不理解的那个知识点单独的拎出来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的效率。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许多学生不理解三角形高的定义,所以笔者就将这一定义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观看视频来再次理解三角形的高。

二、教师提高微课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利用网络寻找优秀的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多,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我们要想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率,首先我们教师就需要学会搜索资源,学会在网上寻找优秀的微课资源来配合我们进行微课教学,让学生及时的接受最新的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地提升自己。另外,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时候要学会择优,同样的微课教学视频我们教师要进行比较,挑选最为优秀的视频放给学生看,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学会微课资源的共享

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他们每一个人利用网络获取的微课资源也会不同,这时我们教师就需要学会资源的共享,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将自己搜集到的微课教学资源分享出来,然后让所有的教师进行挑选,从中选出最优秀的微课资源,这样就可以让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同时接受优秀的教学,减少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到激发,学习数学也会更加积极。

(三)教师要确保微课资源的简洁与实用

教师使用微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的时候就要确保微课视频的简短与实用,让学生能够从简短的视频中学习到最有用的知识。比如说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笔者就挑选了一个专门介绍分数特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快速地理解分数的特点。这种简短易懂的视频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发现自身的疑惑观看视频的同时都解决了,而且还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他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视频。

(四)教师要让学生习惯微课教学

对学生而言,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比如说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笔者就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然后在课堂上及时的督促学生,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学习四则运算的内容。

三、小结

综上所述,微课是一个能够快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师而言,微课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数学课堂上微课教学的效率。笔者觉得教师只要在网上寻找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并且积极地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那么微课教学必将取得最佳效果。

作者:肖地林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梓山塘贯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一、微课主要特征

微课这一概念始于1963年,由美国学者提出,但是限于录制成本和传播媒介的匮乏,导致这一方式无法得到应用,2008年,美国教育学界重新将其提出,并进行了高校的试点教学。实践中发现,微课虽然简短,但是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精辟而富有深意,借助互联网实现广泛的传播,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重组的资源。微课主要依靠视频进行传播,以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任何人都有能力录制简短的视频,所以,微课的使用并不受到限制。但是,这不意味着它能随意使用,首先来看微课的特征:

(一)目的性明确

微课也是一种授课形式,由于时间较为简短,所以需要教师紧抓主题,在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设置课程内容,将知识简洁、明确地传达给学生,而其难点主要在于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微课的时间短导致教师无法过多拓展。因此,只能针对性地完成知识的讲授。

(二)内容要丰富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决定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若是枯燥无味地分析知识,难以达成知识传播的效果,而且学生多已厌倦课堂教学方式。在微课中事实上是教师的解放,他们可以用天马行空的思维,更好地还原知识内容。

(三)真正实现互动

在视频中与学生的互动要区别于课堂,但是,比课堂更加容易实现互动。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利用简单的特效,例如重点标记,在视频剪辑中插入效果文字,学生可以对知识的认识更加直观。

二、微课的“三位一体”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所谓的三位一体是指:由课程的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短时间内的知识点的讲授而实现。首先来看课前教学,也就是教学的准备环节。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不足,所以,即使教师苦口婆心劝说,学生也不会为之所动。故此,在课前准备上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由数学之外的兴趣引导至数学之中,通过兴趣的帮助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其次是课中教学,也就是学生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必须用简短的话语完成知识的讲授。三是课后教学,课后实际上是学生主动的学习,但是,很多学生学习不得其法,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应用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课前准备

根据挖掘学生兴趣的要求,笔者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并选择图形运动中的“平移”作为教学内容。具体准备如下:首先给学生布置课下预习任务;其次根据学生课前提供的素材,进行Flash的制作,笔者将带有寓意的几何图形制作成为现实中的物品,例如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房屋,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船等;最后是进行时间校对,即对Flash进行配音。笔者采用的Flash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机应用,一些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使用三维动画技术,若是教师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也可以用手工制作的方式。

(二)课中教学

由于笔者仅是利用Flash还原学生提供的素材,所以,在课堂中播放微课时,笔者采取了互动的形式,微课视频播放结束后,邀请准备素材的学生讲解思路的来源,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鼓励是学生对于教师的心理需求,对其课上的知识记忆和课下的学习都有益处。

(三)课后复习

笔者将制作的Flash传到家长的QQ群,并告知家长学生在课堂中对于Flash极有兴趣,所以课下也会认真观看,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同时,笔者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向家长传达帮助学生寻求素材的意图,要求家长不断向笔者反馈学生信息,以保证对情绪低落的学生在课堂进行有效的鼓励。三、总结虽然微课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不能忽视其教育意义,对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形式无疑能使其燃起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随着这种形式的普及,教师要具备更强的能力,否则难以达成微课教学目的。

作者:王汉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余小学

第四篇

一、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抽象”为“直观”,丰富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

纵观以往的前置性学习,教师经常采用发放纸制的前置性学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自学,自学形式比较单一,比较枯燥。尤其对于部分探究意识较弱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将微课运用到前置性学习中,增加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使得自学形式更丰富,易于学生自学,提高了学生自学效果。在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笔者制作了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的微课,在学生完成了前置性学习单中的任务:4个由不同数量小正方体所拼成的长方体,填写出每个大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所用小正方体数量和大正方体的体积。之后激发学生思考: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的个数的关系。提出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得到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在此基础上,通过“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需要多少个?”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明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课堂上笔者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惊喜地发现学生对于公式的推导过程认识清晰。可见,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教学中,微课与前置性学习单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大大优于单纯的前置性学习单的使用。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中要重视直观,微课的动态呈现,丰富了前置性学习的载体,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静态”为“动态”,激发了前置性学习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根据这一学习心理,笔者在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之外,增强了微课的趣味性。在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前置性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制作了如下的微课。抛出问题“: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清晰地认识到如果像视频中一样沿着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接着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个有侧面标签的圆柱体包装罐剪一剪,看看自己剪开的圆柱的侧面积是否也是长方形。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剪开的包装纸带到学校,课堂上进行交流。将微课与前置性学习单相结合,在前置性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机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由兴趣推动的探索欲望具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积极的情感,学生就会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的成绩往往比较优秀。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自学意愿。

三、将微课运用于前置性学习中,变“有限”为“无限”,优化了前置性学习的效果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前置性学习不能解决各层次学生的自学效果问题,那么前置性学习不可能走得太远。如何帮助每个学生进行学习呢?微课的出现让教师分身有术。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调整学习微课的速度和次数,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课中,在前置性学习单中设计等量代换的题,然后通过微课的学习认识到当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就需要通过假设转化成为一个未知量,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思路。然后继续讲解具体的方法,明确杯子的数量变了,但是果汁的总量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微课生动、详实的讲解,使得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轻松理解。

作者:瞿庆亚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第五篇

一、微课程的诠释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一个完整的微课资源可以用“1+4”来概括。“1”是指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它是微课的核心资源;“4”是指与微课教学资源主题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的微课教学反思、使用建议及微课后用户的观后留言、评论等)、练习测试(包括微练习、试题、思考等)。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合理利用微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程的使用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微视频来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协作将知识内化。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利用微课程,有利于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微课程的使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能力也得到培养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合理利用微课程,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微课程的使用,让师生通过微视频进行互动,课前的素材征集、课堂的实时展现、课后的巩固加深,每一个阶段的师生交流反馈,使得微课成为了一个不断发展的互动平台。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理使用微课,可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常见的数学微课程类型的开发

(一)数学专题知识点的微课程开发

数学专题知识点的微课程是基于数学教材内容,将一个章节的教材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题或者小知识点的微课程,各专题微课程保持相对独立性,专题微课程之间保持知识上的连续性。在开发和设计这种微课程时,首先要针对数学教材设计出相应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展示教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整个微课程的知识内容,便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其次,对分解后的各小专题知识点类的微课进行设计,课程内容应短且精,时间尽量控制在8分钟左右。在课前教师教学目标,通过QQ群、微信群征集素材,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感性认识过程,提供素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查看他人素材,并分析学生拍摄的素材,从中提炼课程可以使用的内容,学生通过提前查看素材库,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数学习题讲解类的微课程开发

数学习题讲解类的微课程是在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需要讲解的习题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练习,直至弄明白。通过这种方法,大大节省了教师的日常教学时间。这种微视频包括试题再现、信息解读与处理、解题过程和思维导图等方面,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三)“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微课数学教学方法的开发

这种教学方法渗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前,教师通过向学生学习任务单,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寻找素材,完成课前预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中,将学生寻找的素材合理的设计到微视频中,学生借助微视频课件,直观的了解学习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参与感。课后,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扩展学生学习,迁移应用,将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延续到课下,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四、结术语

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开发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微课程。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与时俱进,发挥微课程作用,打造素质教育,造就快乐学习。

作者:司友军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高峪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几点应用

1适时引入微课元素,活跃课堂氛围

可以说,一堂课当中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比方说,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可以先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有趣的提问,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最为精彩的片断展示出来,有利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在课堂教学的主体阶段,依据教学内容适时运用微课教学,能帮助学生保持继续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对一些难点知识能及时化解。当一节课结束之时,教师也可以制作精美的微课,把学生的眼球吸引住,有利于提升复习巩固的效果。所以说,适时将微课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有利于促使小学生高效学习知识。例如,在探究《角》这一节知识点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使用微课导入,先用精美的幻灯片为学生展示出几个有趣的问题,比如:“你们的身体部位有‘角’吗?”“没有‘角’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也可以用视频将一些美妙的几何建筑展示出来,让学生去认识角的魅力,以此来吸引他们对角的探究兴趣。在探究《混合运算》这章节内容时,这节课的学习主体部分也可以用微课展示混合运算原则“先乘除后加减”的难点部分,用形象生动的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本堂知识学习结束之时,再用美妙的幻灯片将本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原则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此节知识的巩固效果。

2情境设计策略:通过微课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促进高效教学

微课集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与新颖性为一体,将其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能为学生探究新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把一些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简单化且直观化。例如,在分析《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分数的相关点,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微课创设一个动画教学情境:四个妖怪把唐僧抓住了,他们围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分吃唐僧肉,牛头怪分得四分之一,狮头怪分得二分之一,这时,狮头怪很生气地说:“牛头,抓唐僧时我出的力气是最大的,但是我分得的唐僧肉却没你的多,这不公平。”这时微课视频中则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狮头怪分得的唐僧肉真的比牛头怪少吗?创设这种动画教学情境,学生们也都很喜欢,而且对微课中提出来的问题也都展开积极讨论。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接受度高,理解的速度也会很快。

3在课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的复习与巩固对学习效率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后学习也一直是教师担心的问题之一。小学生由于年龄等原因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家长又对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溺爱,在执行监督任务的认识时难免会出现“玩忽职守”的情况。这也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监督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而且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于此,师生要利用好这些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沟通工具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制定一些既科学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计划,及时监督他们执行。微信、微博还有QQ等网络社交工具也都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帮手。有时候学生不好意思当面与教师讨论的事情也可以借助网络形式与教师取得联系,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是大有帮助的。

4使用微课要有“度”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是检验微课使用是否得当的一个标准。例如,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谁更具有稳定性,如果做成微课则是费力不讨好的。不如直接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亲自动手去一拉一试效果好,而且还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另外,也有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如“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解答此题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较抽象,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录制,把一个立体图形逐步展开,将图一步步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既直观生动,教学效果也很理想。结合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微课,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突破重难点知识时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直观,而且还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让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微课引领学生向迈向数学知识的更深处。总而言之,将微课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既能化解一些枯燥且抽象的数学问题,而且还能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把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激发出来,有助于学生开始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得到知识与技能,使之成为师生之间双赢的有力武器。

作者:程艳霞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王滩镇高各庄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微课建设与应用

一、小学数学微课的建设

1.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微课的质量取决于微课的设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完整等。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从何处寻求知识点等不同的因素也要有所考虑。比如,有名的“鸡兔同笼”这个问题就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在教材中主要讲到的是假设法,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遇到这种题目时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我校的老师经过翻查资料后得知,古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所有的方法是“抬脚法”,根据相关资料,老师找到一个新的解法,更适用于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微课展开解法教学,主要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先将掌握了的方式进行回顾,然后对“抬脚法”进行了解,最后将新解法介绍给大家。这个微课视频只有短短6分钟左右,但是因为动画演示非常生动有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鸡兔同笼最有效、最方便的解决方式,更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2.设计新颖突破难点

微课的开展其实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在进行制作及设计时一定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首先,在设计微教案时要将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发展作为重点,老师的讲解要做到精,把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渗入其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数学中还有一些类似《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抽象知识,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容易掌握的,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扇形的分成越多,所拼出的立体图形就与长方形更接近”,把抽象变成具体,把静态变成动态,这样能更好地突破难点。其次,微课学习中的反馈及评价要有所重视,要及时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让微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及改进。一个完整的微课主要包含选题、设计、应用、制作、资源优化及完善等不同的环节。

二、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

1.课前的使用

在课前使用微课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课前的前置学习。学习内容不仅要有新知识,还要回顾旧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老师可以录制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形成多媒体微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老师在讲解“日、月、年”的概念时,这些知识属于规定性的,概念比较多、容易混淆、零碎。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对这些知识的巩固、记忆、深化等是非常有难度的。从课堂的具体实施中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能很好地完成深化练习。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可以把微课运用到教学中,利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前置学习。微课中可以设计一个猜谜的游戏:“有一个稀奇的宝宝,穿了三百多件衣服,一天脱一件,年底时就只剩一张皮。”让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得到激发。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你了解日、月、年的知识有多少?观察年历卡后有什么发现?等等,这些问题会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课中的使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能动性完全发挥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人。40分钟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老师设计出的微课内容要精细,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课堂上,低年级学生一般都很难将注意力完全集中,没有良好的控制力,所以老师在进行微课时间的安排时一定要灵活。老师可以将微课运用到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化,例如老师在教授“两位数的加减合算”时,提出问题:“女生折花43朵,男人折花39朵,给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32朵,还有几朵?”学生刚开始学习加减法的合算,如果靠抽象的方式解题,思考的时间可能有些长,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设计相应的微课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题目演示出来。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以后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解题速度会有明显的提高。

3.课后的使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后微课的应用相当广泛,使学习更深入。因此,微课设计时要重注知识面的拓展,把课本上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更好地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进行“千米的认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千米”的用途是进行长度计量。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都会听到相关于千米的信息。这个初步的概念建设对学生空间观念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学生已经理解相关的长度单位,例如: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这一个知识。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引导学生通过步行的方式理解一千米的实际长度,协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难点,并且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或者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要说的是,微课只是授课形式中的一种,老师的整个课堂教学是不能用微课完全替代的,微课不管是在课中、课前还是课后,都只能当做是教学组织中的一部分,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微课的应用及建设有紧密的关系。有效的微课不仅要有好的制作及设计,还要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效果。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微课质量有所提高。微课后的微教研、微点评、微反馈同样重要,让微课得到更好的优化及完善。

作者:施明明 单位:天台县洪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