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27 09:53:34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创立问题的情境,提高学生提问题的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地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享受学习的乐趣。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解“可能性”这一课的时候,作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掷色子的游戏,选出三个学生分别掷色子,教师针对色子最上面的数字,进行提问:“这三个色子的数字分别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小学生会争抢着回答。这时,教师可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继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看到这三位学生掷色子所显示的数字,同学们会不会有什么疑问呢?大家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多种多样。例如,“为什么这三个数字不一样呢?为什么这三个数字一样呢?为什么有两个数字是一样的,而另一个不一样呢?”等。当学生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的时候,就会积极进行思考和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知道学生进行思考并有步骤地对问题进行解决,最后教师可以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性的叙述。这对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驱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对知识进行讲解,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有效地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许多小学生在课堂上害怕提问题,羞于提问,其重要的原因是小学生刚入学不久,比较害怕老师,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自己学习的伙伴,认为提问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语言和行为上,教师要和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小学生,呵护他们,鼓励他们,使小学生消除害怕的心理,感受到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进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课堂充满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这不仅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增加了他们提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对“年、月、日”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讲故事导入教学内容:有一天,小梅的爸爸正在看书,突然小梅哭哭啼啼地跑过来说“爸爸,人家小丽每年都过生日,我都12岁了,为什么才过了3个生日?”爸爸听后笑着说“:傻孩子,不是爸爸妈妈不给你过生日,而是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的。”讲完这个故事,很多同学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是每年都能过生日呢?教师再通过问题进行引导:“为什么小梅4年才过一次生日呢?是不是小梅过生日的那一天有几年在日历上没出现?”这时,学生会给出各种猜想,积极地讨论并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只有经常鼓励学生才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积极地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探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完整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可以提问题,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地集中注意力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在课后还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找一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师要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只有学生自己学会思考,才会产生问题。能够提问的学生,更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机会,不仅让学生能够解答课堂中的问题,更要自己提出问题,积极思考。

(一)进行小组讨论,找出学习过程“重难点”,进行提问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对课堂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梳理总结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中的矛盾点,经过学习、思考所产生新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要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很容易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比如短跑比赛中,为什么用时短的运动员可以得奖,用时长的反而不得奖呢?又如,班级组织野炊活动,预算是有限的,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食材,既保证营养均衡和不同人的口味,又要控制预算,让学生们分组拟订采购计划。

作者:罗水琼 单位:福建省连城县李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