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5篇

时间:2022-07-07 04:39:38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0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讨论了新形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教学改革不能只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教学理念和思想上做出突破,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理念,把抽象的数学通俗化、生活化,让数学在真实的生活中得到重现,让数学在真实的生活中绽放它的“文化魅力”。

作者:耿向国工作单位:陕西省杨陵区杨村乡中心小学

第二篇

1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在新课标中对小学教学老师提出了高要求,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教学,但是现在普遍的教学方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甚至在教学中仍旧出现采用传统的“照葫芦画瓢”式教学的现象,对于之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学校由于资源不充足和教师能力不足很难展开,反而他们在教学时使用的是简单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现在教学方法的不足成为了影响学生对数学兴趣培养的重要原因。

1.2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现在小学生的作业量大是一个普遍问题。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数学虽然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老师们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课后会布置很多家庭作业,作业主要是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练习,对于大量的作业往往会比较反感,因此普遍学习兴趣不高。

2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将书本上的固定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可度就会增加,有一种学习数学很有用的想法,会主动爱上数学。在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时,为学生布置一些和生活相关的,例如:超市购物、商场买东西等,让他们将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他们明白数学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经常表扬学生:学生的荣誉感很强,特别是小学生。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决定的。如果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组织数学竞赛,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仅可以鼓励优秀学生更加努力,还可以激发这次表现不佳的同学在下一次竞赛中好好表现的动力。学生在发言时,老师眼睛注视学生用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把握住表扬、鼓励学生的时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表扬的话或是几个鼓励的掌声都是很重要的。对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适当的降低标准,注重表扬鼓励他们进步。

2.3游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好动、好新、好奇、好胜思维特点和数学这门科学的特征,设置游戏性的情景,把数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游戏会对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出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来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课堂训练时,组织抢答游戏。教师讲学生分为几个组,每组4个同学,然后准备若干口答题,时间以一分钟为限,每答对一题小组获得一朵红花,最后获得红花多的小组获胜。在游戏中学生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会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还能够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2.4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中出现难以突破的重难点问题,通过多媒体将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加减应用的讲解。用多媒体展示出树上有18个苹果,摘了9个,还剩多少个呢?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吸引到频幕上。这样形象动画表达可以促进数学教学。

3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

3.1精心选题,明确目标:教师在一方面要做好准备,明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在对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做预案,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围绕目标来展开学习。另一方面,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选择的问题要体现教学的目标,对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要有必要的价值,避免在小组合作的盲目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2全员参加,科学分组:分组时要充分把握全体学生的个体特征,本着“人人参与,个个调动”的原则来组织活动。分出的小组要在水平上平等,这样活动才具有可比性。在活动中对每个学生要有明确分工,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3.3认真总结,有效评价: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还要善于通过课堂观察和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对小组具体的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成绩和不足,在下次活动交流中进行提高。教师在评价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肯定他们的学习结果和进步。

4结语

完善数学教学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实现的,单单凭一个老师或者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努力是美办法完成的。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之前的传统叫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们积极的探索问题。在教学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创造性的改变学习方式,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节,提升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吴明礼工作单位:吉林省大安市舍力中心校

第三篇

一、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数学游戏,调动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例如,组织模范营业员的数学游戏,教师提前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零钱,对一些书本、橡皮、铅笔进行标价,让不同的小学生扮演营业员,教师扮演顾客去买东西,让小学生自己动手为顾客找零钱,教师检验小学生找回的钱是否正确,最后让小学生共同选出最模范的营业员。通过这样的数学游戏,为小学生营造了真实的购买情景,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的参与性,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人民币面值的加减运算,培养小学生实际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完成数学任务,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布置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数学应用题: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开动脑筋,最后哪个小组的解题方法最多、最简单,哪个小组获得最后的奖励。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小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探究数学问题的答案,小学生在融洽的团队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进步,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在沟通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小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进步。

作者:徐锦工作单位:江西万年南溪小学

第四篇

一、目的性原则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不同,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新时期的综合应用型数学高素质人才。课程改革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较传统的教材有所延展。除了内容上的延展之外,对于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要求也有所延展。新课程教学大纲曾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凸显出这一教学主题,遵循目的性的设计实施原则[1]。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一数”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简历初步的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同时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在明确这一教学主题的基础上,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就围绕这一教学思想有目的的展开课程教学设计。虽然这一章节的标题是“数一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单纯的进行一些数的读法的练习显然是不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师可以通过周围的事物以及卡片等教学工具的辅助,来进行相关教学,并且尽量结合由浅到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受到与同学合作的快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设计设施的目的性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讲授的意图,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紧凑教学步骤。

二、阶梯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认知能力与感知能力的萌芽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很快,但是程度不够。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密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层次出发,尽量遵循阶梯性的设计原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阶梯性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看,而是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层次以及理解能力来看。教学内容的阶梯性很容易理解,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复杂性的深浅来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如在“比长短、高矮”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长短、高矮的定义是什么。教学的导入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阐述,可以用长短不等的绳子或者是铅笔让学生观察,并且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最后用一句话描述出他们的看法;继而,教师结合学生的看法给出长短、高矮的定义,再进行具体的比较教学,激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或者是教室周围的长短、高矮对比,对比明显的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语言描述,如果对比不明显的话,再进行相关刻度测量的教学。就这一章节而言,整个课程教学从教学内容上基本上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的阶梯性原则,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理解,降低理解难度[2]。从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特点来看,他们对于数学的认知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形成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不管是从教学内容来讲还是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讲,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应遵循阶梯性的原则,这样才能防止学生掉队情况的出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3]。

三、趣味性与应用性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曾指出,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构成的基础上,创设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既要满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就必须要遵循趣味性与应用性并存的设计实施原则。教学设计的趣味性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体现的,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学或者是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或者是小组交流中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3]。应用性的设计原则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应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环节,这一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讲数学带进生活,将数学式的分析方式成为一种习惯,为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4]。如“大数的改写”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在课程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提问进行相应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改写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趣味十足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应遵循目的性、阶梯性以及趣味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设计实施原则,从根本上落实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

作者:王海军工作单位:吉林省四平市辽河农垦管理区新鲜二小学

第五篇

一、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方式将教师放在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强效灌输是教学的常态。随着新课标教材的颁布,与以往教材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将学生放在了教育系统的首要位置,因此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备课的时候多进行换位思考,不能再一味地按照课件进行讲解,应该随时根据学生课堂的反馈调整授课内容、进度、方法。教师也要注重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并进行独立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与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师生关系,能够和谐相处、易沟通,再一次地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与交流性的重要程度。例如,在学习求和、求剩余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教师讲授基本解题思路,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逐渐总结出解题思路,摒弃了以往教师一味讲解的强加式的教育。

二、以玩为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学习时没办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40分钟的课堂授课时间,单一的理论讲解是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通过创设一种合理的、有效的、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需要广大教师进行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将游戏、故事等“玩”的项目加入到课堂中,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鼓励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一同分享,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做到劳逸结合,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把一个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剪成四个相等的小正方形,问剪完后图形的总边长比原来的边长增加还是减少了。这类问题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通过过程建立类似的数学空间感。

三、团队合作,完成数学知识的转化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长手中的宝,他们习惯于满足,这样难免将这种陋习带入学习中,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不团结、团队意识差、动手能力弱等问题,尤其是学生中难免有学习程度不同的情况存在,而通过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行分层教学,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新课标的数学教材里有很多课后习题需要学生分成小组去共同完成,根据分工不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在班级中分组也能够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时候,准备不同的道具,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让每一组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有的学生会按形状分,有的按照角的数量分,有的按照直线数量分,同一个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扩大了知识面。

四、传承传统教学优点,融入创新思维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等,随着对新型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很多教师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关注新型教学方式上,忽略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传承与研究。虽然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够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但过于花哨的教学方式稍不注意会将本末倒置,过于重视手段却忽略了内容,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去汲取常用教学方法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融入创新思维,使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兴教学方式并存。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教师仔细研究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学习并结合传统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不断去摸索、研究,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又能够普遍推广开来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进行,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这是一个艰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是新时代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作者:张芳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南开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