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3篇

时间:2022-06-11 08:44:15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3篇

第一篇

1注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的整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价值目标的培养和实用技能的训练,以及在生活化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活动,可以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方向,因此,数学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收集到课堂中,让数学课堂摆脱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人云亦云的教学模式,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数学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丰富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能够真正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知识,更强调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意识,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提高,也获得了情感和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上的进步。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的整合与平衡,是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作用的重要手段。

2解决实际问题题型设置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之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质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推广,生活化方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学会了解答考试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享受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要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体现生活化,首先应当设置生活化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日常做题训练和考试中,设置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简单的抄袭或引用题库或其它解决实际问题,而应当根据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实际设置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化进程上的功效,教师应当充分观察实际生活、观察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现实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干和答案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许多题型通常涉及一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现实的问题,阻碍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情感上的认知和认同。例如一次小学数学考试试卷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小明坐公交车从甲地到丙地,他先从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车,后从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车,问小明从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几站公交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意在应用加法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对公交车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公交车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过这样的题实现生活化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融入数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标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为了增强数学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之中,使纯理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变得生动、具体和直观,使同学们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结语

总之,所谓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充分体现应用的特征,应当将实际生活或生活化的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征和教学特点,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之中是当前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要点。

作者:费宏英工作单位: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第二篇

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数学教育理念的更新

当前,我国小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一些前沿的、新的数学教育理念的学习较少,对数学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理念认识不上去,只是字面意思的了解,不能真正地领会到其内在含义,偏重于形式的变化,虽然教学模式比较创新,但是在教学设计上缺乏合理性,导致内容空洞,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2.缺乏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普遍缺乏足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调查显示,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就是教案的设计和备课,没有区别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差异,对教学设计认识不全面。另外,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但是不能把教学设计很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策略,不能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导致教学设计理念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二、原因解析

1.小学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偏低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引导者,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从知识层面来说,教师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并对知识有着广泛的涉及。另外,教师也应具有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量,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师设计方面,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些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小学数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不系统

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师在职培训时,只注重对少数人,导致很多教师从来没受到或者很少受到教学设计的培训,使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了解较少甚至一点都不了解。在培训时,教学设计体系不全面,使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教学设计的整体认识,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缺乏联系,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另外,在培训时,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都表现出很高的兴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一些其他的教学杂事,使教学培训不能与教学实践长期结合,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有效地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学校在对教师教案进行管理进而检查时,缺乏合理有效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当前,我国在教师教案检查上并没有相关的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固定的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只注重数量,忽略对质量的要求,检查结束也没有对教师进行意见反馈。另外,一些学校对教案检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教师工作态度,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抄教案,没有足够的实践对以前的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科学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认识不上去,不能将教学设计理论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导致教学设计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所以,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逐步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生得到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侯斌工作单位:新疆石河子121团第一小学

第三篇

1目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科目的兴趣是影响该生是否能够学好的关键因素。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课堂上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与教师主客关系[1]。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但却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一味的讲解,没有给学生足够思考和发挥的时间,致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老师和答案产生依赖心理,形成了枯燥的课堂氛围。课外作业较多,题目没有新意,也是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的原因。

1.2教学目标混淆

明确教学目标,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好的一项基本工作。在每一节课前,确定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而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不重视教学目标或者是混淆了教学目标的问题。因各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不同,容易导致课程内容安排的混乱,课与课间没有做到很好的课程内容的衔接,这就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困难[2]。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混淆了教师的任务,一味地讲授知识点,却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形成不合理的教学怪圈。

1.3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实行,旧的教学方法正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机械式的习题训练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内容上,习题老式,缺乏创新和实际应用性,没有使得教授的知识和现实应用相联系,导致了学生盲目地学习理论却意识不到知识的实用性,就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学习的目的。

2小学数学教学问题优化方法

2.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从老师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摒除陈旧且枯燥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可采用情景法或游戏法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小组讨论后各自发言得出结论,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进而归纳总结当节课的主题和知识点。通过让学生自行讨论总结得出的知识点,更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3]。在习题的练习上,在基础习题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创新应用型题型,让学生在做题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数学的实用性。

2.2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模式逐渐形成的时期,这就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呈现较为清晰的思路和思想行为意识,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设计的完善。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开展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很好地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素养,特别是情感教学上,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不断扩充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2.3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先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应该端正在教学中师生的主次地位[4]。课堂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基础的知识点的传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讲师应该很好地把握讲课的时间,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上将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设置学生提问和分组讨论的环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位。例如可以在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或者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题目,交换小组进行解答等。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结语

作为系统性较强且有着复杂内容的数学学科,需要训练学生掌握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步入数学殿堂第一步的小学教学,需要引起教师的格外重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透析并得出解决方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作者:杜学哲工作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