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时间:2022-06-07 05:57:07

小学数学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1教师要吃透数学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巧妙渗透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不是像过去我们使用的教材那样内容很详细,逻辑上循序渐进。而是有这样一些突出特点,即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这种安排特点为我们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白”,目的就是让就是和学生施展手脚,勇于创新。为此,我们要根据新的数学教材的这些特点,积极组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巧妙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难度确实不大,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初看起来这部分内容并没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如果按部就班,或者照本宣科,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对这些内容也会不感兴趣。但是,只要我们吃透了数学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特点,就可以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个内容时,在学生学习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信阳市新县城关第一小学有师生1680人,假如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校师生每天节约多少钱?假如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全校师生每天节约多少钱?假如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全校师生每天节约多少钱?假如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全校师生每月节约多少钱?每年呢?就是608800元,假如我们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给家庭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帮助多少人解决困难啊!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紧密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培养了小学生的节约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2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处于6—12岁的儿童期,思维单纯,对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生喜欢随兴而学、随群而动,情绪性和无意性较明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教学内容,运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譬如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亦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目的。例如:在讲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节时,可以采用师生竞赛的方法:先出几道数字较大的题进算,让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教师则用计算器。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来。结果出来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计算器比其他运算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进而师生共同讨论之所在学校、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确了解学习计算器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跟好的工作学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动参与课堂教学,又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又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小管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利用教材后面的表格,让学生在教学中真的当一回“小管家”,记下家里的每一笔开支,算算自己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学生通过切身体验,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而且感受到“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的道理,感受到持家的不容易,从而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本文来自于《科学中国人》杂志。《科学中国人》杂志简介详见.)

3结合数学发展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特别是在备课时,要积极思考那些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教育的内容。比如:目前新课程每本小学数学教材里都有“你知道吗?”这一栏目。所写的都是我国或其他国家科学上的成就。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p96的内容是这样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出入相补的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而面积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这短短的一句话,通过老师的讲解、启发,可使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学生明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读书和有所作为的责任感。

4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把品德要求落实到行动上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和要求,更为重要的让学生落实到行动上,养成“讷于言,敏于行”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把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具体要求是:老师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发言要大胆,作业要规整,并独立按时完成等,从小培养学生学习认真细致的好学风。

作者:王燕工作单位:信阳市新县城关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