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13 08:33:03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数学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也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培养其竞争意识,确保数学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就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竞争意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运用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的思维转变能力,并且掌握一定的基础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抱着“求知、摸索、思考”的心理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抓住心理特征,创造竞争氛围

许多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教师可充分把握学生这一特征有效实施教学工作。比如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可多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引导其思考;而对于好胜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努力为其创造竞争的条件,使其在与其他学生争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在讲解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告诉了学生长方形周长为18m,让学生尝试分配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案陈列出来。问题一提出,一学生提出“(4+5)×2=18m”方案可行,教师表扬了这位学生。这时其他学生似乎不肯服输,立刻抢答:“(3+6)×2=18m也可行。”随后,(2+7)×2=18m、(1+8)×2=24m等多种方案被提出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竞争的环境,促使不甘落后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竞争中,得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进步。

二、巧施教学方法,激发竞争意识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由于在竞赛中,学生受到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动,往往喜欢争第一,从而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活动中往往更努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当然,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数学题目时,教师可通过拓展例题形式,规划学生的竞争方式,确保例题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为往后的竞争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比谁算得快又准”、“看谁的解题方法更巧妙”,“比谁的解法多”等,都能使学生各尽所长。对于教材中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方面的教材为学生创造竞争条件。比如:讲解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内有什么物体与长方形相似,让学生抢答等,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部竞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组比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先按男女同学分为两个组,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式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到加、减、乘、除算术题时,教师给出24×18算术题,并让A、B两组的学生快速解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解题。A组立即给出24×18=24×3×6、24×18=24×6×3两种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种方案,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分组合作,促进竞争

一个合理分组、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往往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然而在合作学习中,为了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合作小组的组建显得很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采取竞赛的形式上课。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部竞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组比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先按男女同学分为两个组,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式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述到加、减、乘、除算术题时,教师给出24×18算术题,并让A、B两组的互相讨论并解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解题。A组给出24×18=24×3×6、24×18=24×6×3两种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种方案。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合作内容的难度,随时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锻炼和提高。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数学知识的教学。

四、师生互动学习,创设竞争情境

师生互动学习能够使师生之间默契配合以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活跃式”教学带来的乐趣后,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同学按照课本那样沿圆柱的一条高线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的同学却有争议:在圆柱的两底面圆周上各任取一点,沿着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想法有新意。这时,又有一位同学说: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此时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动脑思考,想法新颖。接着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起来,把课堂学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最后,同学们不难发现,不论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一原理。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不仅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学习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及效果。

作者:李贵清 单位:开县南门镇万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彦飞.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