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2-09 09:52:39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改进教学模式,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成为高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指出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以期能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现状;措施

数学教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科目,但是,由于高考压力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数学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数学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低,所以,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利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

1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依然坚持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一味采用传统单向性的教学模式,灌输数学知识,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1]。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主要应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一些高中数学教师没有正确对待现代化教学手段,未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低。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一味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进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如今,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2]。例如,在学习“椭圆”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把教学重难点放在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利用细线、钉子等工具,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结合“圆”的教学内容,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提问是加强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现状,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学效率[3]。

2.3拓宽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不仅仅需要讲解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4]。例如,在学习“集合与函数概念”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大致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实例,说明集合的概念、特点以及函数的概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拉近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解“互斥事件”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抛硬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互斥事件产生的机率,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抽奖活动中奖的概率,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去,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总结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有效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王亚玲 单位:河北涿州中学

参考文献:

[1]顾战国.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91-192.

[2]秦玉灿.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3:34.

[3]张龙.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4:6.

[4]刘昕.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9.

第二篇: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考试是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常用方式.通过分数的高低,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错题集的使用,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寻找学生的知识漏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主要立足于对高中数学错题集的分类使用、存在意义以及操作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促进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广泛使用.

一、错题集的种类划分

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检验方式主要以随堂考试为主,通过分数的高低简要判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错题集的操作形式就是在作业中、在考试中产生,通过将学生每一次的错题加以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在对错题的定向研究中寻找自己的知识漏洞,帮助学生学习.依据操作方式的差异,高中数学错题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以时间线索为主导的错题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不同阶段的错题收集.这种类型的操作方式,主要是将学生的错题进行全面整理,但会面临主题不突出、缺乏系统性的弊端.

2.以课本章节为主导的错题集.该类型的操作方式,以课程章节为主导,相比较于时间型的方式更具系统性,在分类整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之间的无缝对接.

3.以错题类型为主导的错题集.这种分类方式主要以错题的原因为线索进行整理.比如说,粗心大意与知识点不理解的分类,帮助学生快捷地弥补知识漏洞.这种收集方式,主要是立足于对时间型与课本章节主导型为基础的操作分析,使用更加方便,一目了然.

二、建立高中数学错题集的意义

建立高中数学错题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首先,错题集是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果的指导方法.通过对错题的整理分析,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思维特性,了解常见的错题形式,对于纠正自己不恰当的思维方式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同时,在对错题的分析中,可以提高学生认真审题、了解题目意图、分析推敲等能力.其次,建立错题集是帮助学生对数学课程查漏补缺的重要形式.在多次的考试后,倘若学生没有对错题进行及时地归纳整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学生遗忘犯错,以至于学生出现同一类型的错误多次重犯的状况.建立错题集,能够弥补这一漏洞.在错题的整理中,学生形成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参考依据,在二次检查中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最后,错题集是帮助高中学生寻找数学学习规律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错题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重点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复习,寻找数学课程的学习规律,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简化解题思路.同时,建立错题集,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成本,避免了单纯的题海战术所带来的压力.在对错题的集中复习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对普通的数学错题进行详细摘录,记录错题的原因,在对错题的再次解析中强化自己对错题的理解能力,巩固不够扎实的知识点.高质量的错题集,需要对错题的原因、思维盲点进行仔细分析,并且在旁边批注,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叙述性较强的题目,学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题目的抄录上,也不要为节省时间而省略对该类型题目的整理.学生可以让家长帮忙抄录题目或者在复印店进行题目的剪贴,将关注重点放在对该类型题目的分析理解上,在对解题思路的推敲中实现对该类型题目的掌握.学生要尽可能地将高中数学错题集进行分类整理,在题目的系统分析中提高学习效率.对错题进行盲目的摘录分析,会因为信息资料的繁杂而失去方向,所以在错题集的收集整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系统性、科学性的把握.学生可以依据时间线索,课本章节线索,或者采用错题类型的方式进行错题整理,在结构性的把握中提高后期复习效率.另外,错题集整理是一个需要学生长期坚持的好习惯,热衷于一次两次的错题整理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意义,需要在长期的坚持中体现错题集整理的学习优越性.同时,学生要注重对自己心理的调节,不要因为错题太多失去整理兴趣,也不要因为错题太少忽视整理意义,而要在心态的调节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运用错题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温习和回顾,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做到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错题集运用的价值,指导学生掌握整理错题集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分享和交流,鼓励学生在整理错题集的过程中做到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作者:陆志琴 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中学

第三篇: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模式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解题模式有自己的经验,其中喻平教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了四种解题教学模式:认知建构模式、自动化技能形成模式、模型建构模式、问题开放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认知建构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促进作用.认知建构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提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方法,最后解答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架构的基础上主动建立新的认知架构.在认知建构中,学生要做的是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

二、自动化技能形成模式

自动化技能形成模式是指学生经过“题海战术”或大量练习后,对运算法则运用自如并将解题的技能内化,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一个自觉自动的解题模式.

三、模型建构模式

模型建构是指,在解题时,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模型中选取相应的知识点和策略解题.在应用模型建构模式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发问,引导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题目,并呈现数学模型的建构图样,给出解题的答案和分析.

四、问题开放模式

问题开放模式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开放式的问题为背景.开放式的问题包括条件、结论等的开放,条件、结论等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是多样的.问题开放式模式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活跃,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在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多种假设.这些假设要与解题思维、解题思路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张福明 单位: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无法得到有效应用,尤其是那些与传统教育思想差别较大的理念,受到的阻碍更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谈点体会.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不利因素

1.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从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被大多数教育学者排斥的.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是自古以来形成的.这种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本应该是好的,但是由于人们对这种思想的认识比较片面,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过分依赖教师、解题方式单一等问题.

2.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错误认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教育方式都比较传统.在这些教师看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不仅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为了使学生取得高分,教师将题型进行归类,然后总结出固定的答题模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多题一解”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相对高级思维技能,是一种思维反省、思维创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专业素质水平.教师对批判性思维形成正确的认识,是实现批判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不要为学生固定统一的解题模式.教师也可以有意地留下一些题不去看,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解决,即使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也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讨.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也能够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是实现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培训活动,使教师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现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为课堂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教师经验交流会,让教师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案例展开讨论,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总结教学经验.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讲解习题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犯一些错误,观察是否有学生提出质疑.如果有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如果没有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就可以自己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在教学中认真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供保障.此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角色,对待学生要多用鼓励性的手势和语言,真正地融入到学生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批判、敢于反思.

3.加强自身修养,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教师的举止言行可能会被学生模仿.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加深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学会问题质疑与教学反思.教师只有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深入理解,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作者:陶来舟 单位:安徽宿州市宿城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数学多角度教学策略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数学教学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角度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多层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多角度教学概述

多角度思维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更加不可缺少.教学研究表明,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的思路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为了找出哪个方向是正确的方向、哪一侧是好接近的一侧,我们可以从各个方向、各个侧面去尝试、变更问题.不管是某一个数学问题,还是某一个数学对象,我们都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多角度教学的一般原则

1.启发性原则.在多角度思维教学中启发性原则十分重要.它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遵循启发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自主解决.

2.过程性原则.思维是一种能力,更加是一种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关心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结果上,而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思维过程,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还应有意识地传授一些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过程.

3.反思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分析和思考.在多角度思维教学中,反思性原则特别重要.要想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在每节数学课结束后进行课堂小结反思.

三、多角度教学的基本环节

多角度教学应遵循“预-讲-议-思”基本教学环节.“预”显而易见是预习,要求学生提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包括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对新知识的预览.这是多角度思维教学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预习目标的指引下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预”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其实践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以后的教学过程.“讲”是教师向学生阐述自己思维习惯的过程,是多角度思维教学的动力.“讲”通常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剖析,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提供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议”即讨论、提议.其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最大意义是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思维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思维过程、逻辑思维能力的舞台.“思”即反思、思考,为多角度思维教学提供保障.学生与教师之间经历激烈的思维碰撞后,学生了解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后,对其进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这时讨论中获取的思维方法是零散的、不成熟的,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使其能够用到自己日后的学习中.

四、多角度数学教学策略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角度思维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并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方法,使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注重对已有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对数学问题进行变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与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变式问题的设计与解答,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变式自己解答,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添加新条件或变化题目条件,相互解答新的变式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角度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刘爱国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策研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后,教师为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实施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传统教学中对习题的运用.数学思维的建立是重要的,但是进行适当的练习也是有必要的.教师要有效利用习题,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教师来说,要想上好习题课,就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充足的课前准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习题教学谈点体会.

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习题教学中,有些教师所列举的习题大多都是套用参考书上的例题,而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导致习题教学没有更加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知识.首先,在习题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该明确考纲对习题教学相关知识的要求,掌握习题教学知识点所涉及的题型.在讲习题时,教师必须有足够的习题,如课后习题、学生练习手册、参考手册、真题演练等.对每一道习题,教师都应进行充分研究,并对题目中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有所整理,从而在习题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比如,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弄清楚学生的知识漏洞,有的放矢地开展习题教学,强化学生的薄弱知识.最后,教师要明白教学目标,明白习题教学的意义,并对习题教学将要达到的效果进行预估,通过习题测试,对比实际和目标的差距进行反思,完善习题教学.例如,在讲“集合”习题时,我对知识、对学生、对目标进行了详细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习题教学的价值.在课前,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我了解到这一章节的习题相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一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且较为难懂.我对这一章节的习题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做题方法和技巧,并选择出比较有代表的习题进行讲解.我秉承“习题在于精,不在于多”的观念,在习题课上,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并及时进行纠正.同时,我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了解并掌握学生都是从什么地方出的错,帮助学生做好整理、分析、反思的工作,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习题

“题海战术”虽然会起一些作用,但是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厌倦数学,让他们对数学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选取合适的习题,通过自己的精心选择,让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在选择习题时,基础的题不一定不合适,有难度的综合性习题不一定就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习题.在选择习题时,教师可以参考一些权威的辅导书,也可以从课本出发自己设计一些习题,并添加一些趣味元素,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习题教学前,教师要对课标和高考的重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要在一些理解性的章节浪费过多的时间去练习,要将重心放在一些重点、难点的章节.

三、巧妙设计习题

学生因为很多因素不喜欢学习数学,而习题是让学生感觉数学枯燥、讨厌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把习题设计的多样化一点和把习题设计的有梯度一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尽量保证不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让大多数学生同步地进行学习,从而体现教学的价值.同时,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素材,让习题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做习题的兴趣.例如,在讲“圆与圆的方程”习题时,这一章习题相对来说比较难,学生做题时的错误率较高.因此,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多给学生讲解,并给学生留出练习和思考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讲解“逻辑用语”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在习题训练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习题练习,让习题“发光”,体现习题练习的价值,将学生拉出习题练习的“苦海”,使学生在习题训练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敏 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课堂合作探究教学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鼓励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课堂中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有效的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学活动的发展,主要是由于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更好的保证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高中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进行研究,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探究教学

1高中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

高中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对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养成,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合作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的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能够积极的和学生进行交流,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也能积极的进行点拨,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数学学习是高中教学中重要的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它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满足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教学观念,是高中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顺利与成功实施的保障。要求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师中心、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观念,用新型教学观念指导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知识探究、应用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切实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型教学观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向着搭建学生可持续发展平台的目标迈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自主成长。

2.2面向全体学生,科学设计主题:合作探究式学习主题的设计选择,是完成合作探究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保证合作探究主题的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更快的投入到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成功分析与解决问题,并从中快速的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探究主题,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有一定高度,但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其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而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以从中获得成功体现;另外,探究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按着主题指引进行探索,其应该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在不偏离主题大方向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改进主题进行探索。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重视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的体验,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全方位的探索,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将是十分有利的。案例1:椭圆概念教学:1.实验操作:提前布置全班每两人准备一根长为10cm的细绳、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先在纸上画出两个定点,一位同学两手握住细绳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定点上,另一位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观察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然后改变两定点的距离,重复前面步骤,看看结果是否相同。(同伴互助,合作探究)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是否一定能够画出图形?这时同学们说画得出,是椭圆,追问是否有其他结果?又有同学说是线段,还有的说,不能画出。这时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上述实验,并探究是否还有其他结果。3.探索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结论:把细绳两端拉开一段距离,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长度不变,即笔尖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4.揭示本质,给出椭圆定义。5.探究:①细绳的长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有何关系?②椭圆上的点有何特点?③满足什么条件时笔尖(动点)的轨迹是线段?④满足什么条件时笔尖不能画出任何图形?案例2:双曲线的概念教学:由学生每两人准备一根拉链,重复椭圆概念教学的过程。

2.3组织归纳交流,引导综合运用:组织学生进行归纳交流,引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是高中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归纳交流,其实就是引导学生针对合作探究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并从中探究主题、在探究过程中提炼、概括、归纳,梳理学到的知识点;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则是高中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可以说,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学生已经将探究主题相关知识纳入到了个人知识系统中,再通过运用环节就可以将知识真正的“内化”,而转换为“智慧”的一部分而终生难忘。

3如何评价一节探究课

我认为,不能把合作探究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所反映出的学习状况,对其学习态度、优缺点和进步情况等给予肯定的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发表意见就是“成功”。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合作探究课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对问题及学生的情况事先应该把握好,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学生有目的地探究,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作者:饶晓青 单位:抚州市崇仁一中

参考文献:

[1]张又健.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2014(09).

[2]张琰琰.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6,(12).

[3]陈财钗.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1)

第八篇: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实验探讨

摘要:同课异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更具有活力。高中数学教师要提高对同课异构的重视,根据实际学情组织课堂,不断尝试和改进,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时,还要注重求异思维,对比不同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中生;同课异构;数学教学;专业化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具有推动作用,数学教师可以对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反思等进行探讨,并且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避免过度的形式化,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如何更好的推进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实验就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打开教学思路,秉承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彰显教学个性,积极与其他数学教师进行合作、探讨,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升数学教师的教研水平,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本文笔者主要论述对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及其性质》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验,并提出有效改进意见。

1明确教学目标,梳理知识脉络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高中生梳理知识脉络,让高中生找到学习的方向,促进高中生对数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两位高中数学教师对人教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及其性质》所设计的教学目标都是非常清晰、准确的,有利于高中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但是在教学目标的处理上,两位教师还有所不同,她们所关注的焦点不同。马静老师把本堂课分成了三大模块,分别是“等差数列是什么”,“高考考查什么”,“课堂学会了什么”,高中生能够直观的认识到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而孙静老师则在教学之处就把教学目标明确告知了学生,让高中生知识等差数列的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通过数学课堂的检测和训练等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最后进行课堂教学总结,形成前后呼应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高中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

2师生互动探究,营造课堂氛围

在进行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反思是否与高中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是否对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有了准确的把握。很多传统数学课堂之所以低效的原因就在于数学教师沿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高中生当成学习的工具,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感受。两位数学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围绕教学目标,挑选了充分的教学资源,力争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数学课堂。其中,马静老师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融入课件中,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既融合了等差数列的知识,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动脑思考,师生关系和谐发展。而孙静老师则用积木游戏导入新课,贴近生活,有利于帮助高中生构建数学模型。还打破以往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给学生一个完全开放的做题环境,让学生自由去推到公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注重因材施教,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很多基础不扎实的高中生对数学有畏难情绪,甚至有的高中生自暴自弃,认为无论如何努力也学不好数学。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情,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调整数学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两位高中数学教师都意识到了学生的重要性,也能够明确师生的角色,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高中生。同课异构教学实验不仅给数学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也领略到了带来的启迪与思考。马静老师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对于基础差的后进生给予更多的指导,鼓励优等生与后进生结成学习互帮互助小组,实现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的。孙静老师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鼓励学生去联想、探索、质疑,并提出了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等,以强化高中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4开展课堂检测,巩固数学知识

课堂检测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善于开展课堂检测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高中生的数学参与热情,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体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思想。两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都进行了检测环节,也得到了高中生的配合,使数学课堂充满了升级与活力,但是对例题内容的侧重、练习题的选取和知识呈现的先后等处理上明显不同。马静老师从学生已有水平出发,层层递进,偏向于选择知识运用型的基础题和证明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等证明题,当高中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会给予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思路的拓展,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孙静老师更偏重于课堂提问,即通过群答和个答等方式,挖掘全体高中生的学习潜力,鼓励高中生解法多样化和想法逆向化。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只要秉承着正确的教学理念,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能够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5进行教学反思,加强交流共享

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实验的开展为数学教师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共享教学成果,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反思,从而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做出积极贡献。在讲完人教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及其性质》以后,两位数学教师进行了及时的教学反思活动,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马静老师认为高中生对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掌握不错,对一些基本问题能按照要求转化为首项和公差来处理,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而且受课本例题的影响,教学过程略显复杂。孙静老师认为整堂课时间安排不妥当,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在组织高中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低,对学生的思路分析有待提高。

作者:马静 孙静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参考文献:

[1]常梅.中学数学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分析[J]教育观察,2014(9):20-22.

[2]卞宏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高中数学课堂“同课异构”的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5(11):68-68.

第九篇: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探讨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教学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融入到内容当中,在对教学方法等的探讨中一路前行,整体保持一致性的同时,积极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性;素质教育

作为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从初入小学始便伴随每一名学生成长,直至大学。对于数学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却并不一定都能取得良好的教或学的效果。怎样才能使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被很好地接受,达到期望的目标呢?

1认清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状态

1.1注重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生活圈子、获得的荣誉、得到的成功都能否顺利延续到高中阶段,能否顺利转换情绪,接受高中阶段的生活与学习等问题,都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极大的影响。高中的初始阶段,要培养这种勇于面对各种问题的勇气,并且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1.2对学习方式进行反思,重新认识学习过程

1.2.1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进入高中以后,老师的教学方法与初中阶段大有不同,如果还如初中一样,不能摆脱依赖心理,习惯性地单纯等待老师的讲解,必将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高中阶段,更多的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地等、盼,没有预习、巩固、主动提高的过程,只能是与教学要求越走越远。

1.2.2培养学习的条理性。老师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一般都有自己习惯的教学模式,有自己串联知识点的脉络。在对基础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适当有所延伸。如果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没能跟上老师教学的脚步,就会导致学习的盲目性。学习没有条理性,导致堆积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作业做得不少,但没有任何效果。

1.2.3做练习、作业时的不良习惯。通过课堂的学习,知识的脉络被理清,但掌握的还不够牢固,这就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加深印象,提高做题的熟练程度。但很多学生在做课后练习与作业的时候,存在很多不良习惯。一个是在做练习的时候急于看答案,不求甚解。另外,喜欢与同学互相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练习与作业中的不良习惯,会导致大量浪费时间的时候效率低下。思维的敏捷性得不到锻炼,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加深。

1.3知识的衔接能力: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是内容简单,板块清晰。涉及到较多的是生活常用量,题型相对较少。而高中数学的内容都较为抽象,对变量的研究较多,在注重计算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理论的探讨与分析。与初中的数学学习相比,难度增加的同时,深度及广度都有很大的飞跃。这要求学生在更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有具备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调整,从教材的对比来看,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学难度都有所降低,但初中调整的幅度较大,高中相对较小,但现实的问题是,在初中阶段,一部分内容不作为中考内容,为节省教学时间,老师往往略讲或不讲。而到了高中阶段,高中教材中虽不涉及这部分内容,但要反复用到来解决问题。为适应高考,高中老师往往不敢随着教材切实降低难度,这就造成了初高中衔接过程中知识点连接的不足导致的知识储备不足。

2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能力

2.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体现得尤为明显。课堂之上,如何听讲?听是主要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能把老师讲课的关键抓住,听懂、听会。有时候往往老师的一句话,让人如醍醐灌顶一般,突然一通百通地明白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是认真听的关键。其次在听讲的同时,要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就是说光听不记,很可能一转眼就忘掉了一部分,记好课堂笔记,对课后复习有很大的帮助。课堂上的多听多记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后的反复练习则是加深印象的过程,作业的整洁、认真都可以体现出课堂学习的效果。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作业及练习当中的错误集中整理,定期回顾,这样可以将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通过训练掌握得牢固。

2.2如何利用课堂45分钟: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十分灵活的过程。学习过程灵活,方式灵活,讲解也相对灵活。这些都是随着教学的进行,随时可以调整的。如果老师是死板的讲解,学生是死板的接受,则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教材当中,集中展现的是知识点布置,但无法体现出如何提升能力,能力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一个概念的掌握,做一道习题,都以提高能力为目的。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公式、法则、概念、定理等。这些知识的形成,要靠反复应用,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些知识的形成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程。对一个新的定理的理解、证明,就是新知识的发现的过程,也是能力提升的过程。数学课堂一般会留出不部分时间用来做课堂练习,这是对当堂所学知识的记忆过程,也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重要手段。只有把知识点运用到实际解题当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也能检验出自己的不足。学生在运用具体知识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找到运算的捷径;解题的过程中,更多地运用理性的分析,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3两点注意

(1)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急气躁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数学学习需要的是对知识的踏实的掌握。贪多求快或者学到表象就沾沾自喜往往会浮于表面,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一蹶不振。(2)知识的积累需要的是从点滴到汇流成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几年来,高中的数学习题的设置,更多的是注重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一般都是将知识点设置在较为具体的环境当中。这也是为提升能力所做的准备。针对数学学习,就要更加注意对知识点在具体习题设置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勇 单位:长春市第四十七中学

第十篇: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函数学习中的运用

摘要:高中阶段我们会学习到很多数学问题,函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简单单纯对其进行题型解答难以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运用化归思想对其进行学习则效果更加显著。基于此,本文对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函数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可以为同学们的函数学习提供借鉴,也能够为相关人员的对该思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化归思想;数学函数;数学思想;渗透应用

高中阶段是我们学习的深化阶段,此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加具有深度,其抽象性也更加明显,函数的学习便是其中非常明显的代表。传统的学习方法往往更加注重题型的解答,让我们陷入到“题海战术”中无法自拔,但是其应用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很多时候不无法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极大的腻烦情绪。化归思想的应用对此问题予以了有效解决,其更加注重简单到复杂的过渡,更加注重抽象与形象之间的转化,让我们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其中乐趣,学习到其中的精髓。也正是因为化归思想与函数之间的千丝万缕关系,探索化归思想在高中函数中的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1化归思想简述

在我们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之前所不曾遇见的题型、问题,简单对其进行解答往往会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入手。但是将其转换成为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转换成为我们熟悉的内容则可以可以让题型得以简化,我们对其进行处理也更加方便,正确率也更高,这个过程便被人们称之为化归思想。化归思想更重要的是一种解题思路,将其应用在函数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函数的相关内容发生转化,可以让我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更加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思路的到拓展,给我们的函数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2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函数学习中的运用

2.1函数学习中动与静的相互转化:我们所学习的函数更多的是考察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问题解答过程中便需要通过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对具体量的进行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从而能够将题目中无关的因素更好地剔除出来,让其主要因素留存下来,更加明显地凸显其中特征,再通过函数的形式将其关系变量表现出来。应用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2函数学习中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形的结合,两者的结合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形象化。而数形之间的变化同样也适应于函数的学习,我们对数与形之间的转化理解的更加深刻,其对于解题来说帮助就更大,我们在进行函数习题解答的时候也就会更加轻松.

2.3转化为题根解决函数问题:运用题根的方式对函数问题进行解答可以让我们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能够让我们的函数学习更加具有深刻含义。而题根的函数解答方式也是化归思想运用的形式之一。我们高中阶段所学习的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一二次函数等等窦娥可以通过题根的方式进行解答。

3结语

通过我们对化归思想的深刻研究,我们认识到了其对于函数学习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要尝试对化归思想予以应用,让化归思想真正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让其在我们的函数学习中产生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黄煜文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昀晟.化归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5,04:124-128.

[2]陈明.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函数章节中的渗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24.

[3]马学静.高中函数学习中化归思想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6,03:44.

[4]但唐兵.高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案例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