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9篇

时间:2022-04-29 09:54:28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9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

一、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重要性

(1)高中数学有效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方法。在统计学中我们要提高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在概率学中要提高准确判断能力,在立体图形中要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高中数学有效学习能够有效促进教学互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互动,不仅仅是我们与老师之间、与家长之间、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也是与社会、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学习环境。学生应当与老师进行充分交流,我们需要更了解、适应老师的教学特点,利用其优点,改变其缺陷。同时老师也应当深入调查学生需求,知道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薄弱之处,构建出教学难点与重点,进行双向互动,相互改进,共同实现高效率课堂。

二、眼下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困境

(1)老师教学意识与方法守旧落后。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老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然十分常见,四十五分钟的讲课模式依旧是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讲,这是应试思想的惯性作用,老师在新课改中一时难以改变过来。老师“家长制”的教学作风,也会引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恶,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缺乏自主性与趣味性。这是影响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关键原因。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稍大,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并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学习心态,导致对数学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的内化是其获取知识的关键,对内化的最好激发办法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3)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直接手段,是提升课堂质量的具体方式。目前,高中数学的课堂设计权一直牢牢掌控在老师手中,老师根据主观经验进行备课,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析不足,造成数学成绩“优秀者更优秀,差者更差”的分布局面;并且,老师在课堂当中与学生的互动不足使得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当中,学习的自主性与趣味性大减。课堂设计体现不出现代教育追求的“学习过程”与“知识能力”相结合的要求,没有很好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激发其思考与总结知识的自觉性。

三、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方法

(1)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乐趣,进行自主学习。数学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如预设导学任务,使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群体参与、互助交流、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以数学知识创建情境教学,让学生变成课堂主角,才能有效地增强课堂趣味性。

(2)课堂上可以创建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爱因斯坦曾经这样总结人才的特点。创建数学情境教学,需要老师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将具体问题植入情境当中。然后学生通过对情境进行实践,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中,老师可以创建古人圆周率演算情境,再利用微积分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构建数学情境,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自主性,使他们主动思考学习方法,从而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

(3)进行高效课堂设计,增强各方互动。高效课堂设计是指将知识结构融入学习过程,进而提升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与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创建自媒体交流群,利用QQ、微信等方式探讨数学问题,在互动交流中挖掘网上学习资源,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与需要,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作者:何源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篇: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是一门集应用性与逻辑性为一体的学科,教师在讲解这些抽象知识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主动参与,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服务的。

一、创设活动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数学的思维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对于一般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这也导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觉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究其原因是因为数学教学脱离了实际孤立存在。基于此,在教学时要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构建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并且牢握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便于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得数学知识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出来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时精心设计游戏活动也是一种激发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例如,这里还是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内容为例,组织学生开展白纸对折活动,将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蕴涵在游戏中或者创设故事情境巧妙串联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最终目的要达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得有趣、愉快,并且轻松、主动、深刻,进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典故及带有趣味性、知识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数学典故、趣味性的问题创设情境既能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还能揭露知识点的本质。所以,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例如,在讲述“概率”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展开探究。先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产生历史:概率论产生于17世纪中叶,主要是分赌金过程中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的。而且概率这一数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经济统计、保险计算等领域应用广泛。结合概率的发展史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概率理论发展脉络的理解,拓宽他们的信息渠道,而且也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用数学知识来指导生活。

三、结合实践活动的实验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探究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知识的实用性,以此来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钻研探究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分析《古典概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可让他们在实验中寻找规律,为此,创设掷硬币或者掷骰子这一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出现正、反哪一面的机几率更大一些?出现1、2、3、4、5、6哪一个点数的几率较大呢?以小组形式展开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相关结果。通过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问:从实验结果中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认识。在这以过程中,学生既能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又能感受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建立实践情景,开发学习思路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几何部份是较为重要的,那么在教学几何部分内容时,如何创设情境呢?这时,教师如能采取折纸的方法则是较为高效的。折纸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下去的动力,通过实际操作,更利于学生产生立体感,更适合几何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授“不规则圆柱体的体积”的相关内容时,就可采取这种折纸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在实际折纸操作过程中也会主动发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这种立体感的操作则是最好的情境创设。而学生的思路也便于在实践中得以打开。

五、设计合理的评价情境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也不相同,在数学基础和数学水平上也有明显的差别,因此,教师要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为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创设一种爱护和关注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境,为探究知识营造和谐、宽松和民主的教学气氛对提升教学效益帮助很大。例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最好不要简单地打“×”,对学生在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步骤上的疏忽而导致了整个题目的错误,此时,要在题目的旁边写上几句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切再指出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这种评价情境更利于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学生也会积极改正错误,并且充满学习数学的动力。这样的情境教学模式的建立也更符合高中生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数学教学道路上,笔者十分愿意和广大的同仁一起就情境教学展开认真探索与研究,为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奉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李丹娜 单位:吉林省四平实验中学

第三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习题教学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的必修课程,是对基础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高等教育的任何课程均离不开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机械、电子、化学、生物等,这些学科都是建立在数学知识之上,尤其是各学科中的数学模型,都是利用数学理论将抽象的规律进行建模.高中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而高中数学习题则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通过习题讲解与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题型仍然以传统题型为主,近年来,全国各地编写的新教材更加注重习题的综合性与多维性,同时将计算机辅助解题纳入了高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本文将深入地研究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并根据实际教学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一、教材习题分析

1.习题结构剖析

下面本文将结合苏教版普通高中数学教材进行分析.2004年,经过改版后的苏教版高中教材将课本中的习题分为练习题、习题以及复习题,练习题主要是用于巩固各个小节的知识点,该部分的习题比较简单,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讲解,习题与复习题是每个章节的总结,将章节的知识进行融合,这部分习题主要用于课外作业,教材将习题分为了三个层次,分别为理解、思考、扩展等,理解部分的习题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定理、理论等,思考部分的习题是对基础习题的拔高,要求学生在思考后进行解答,拓展部分的习题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解题技巧,这部分习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布置.

2.习题的特点

新版教材的习题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以传统题型为主,包括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等,新版教材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其中证明题所占比例较少,侧重于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培训;(2)开放性,教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应用能力,提高了举例说明的习题比例,将数学习题转化为分析、理解、思考、反思的过程,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以必修1中第88页的第2题为例,“试给出一个简单模型,说明专家的预测是否合理,并上网检索,验证自己的结论”,通过实际例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质;(3)综合性,旧版教材的结构比较简单,以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为主,新版教材更加注重核心知识,注重了习题的延伸性,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图书馆进行学习.

二、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现状分析

1.题量较少

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新版教材的总体题量为1243个,相比旧版教材减少142个,新版教材共有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需要配备36个课时,可以得出每个课时的题量为6.9个,这样的题量显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难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经过调查,49.3%的教师认为新版教材的习题量过少,除此之外,不少学生认为习题难度梯度过大,学生在学完例题后不能解答课后习题,部分习题会用到计算机,但很多学校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

2.批改不便

新版教材的习题附在章节之后,如果将课后习题作为课堂作业,很多学生会将解答过程直接写在课本后面,教师批改时只能将课本收上来,或者要求学生将解答过程写在练习册上,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实际教学,且拖慢了教学进度,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更不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甚至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管理缺陷

导致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管理体系不完善,传统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接触网络的自由,学生只能通过课本或者习题资料获取习题解答的方式,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利用网络知识进行解题,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已经建有多媒体教室,但为了防止学生接触网络,很多学校严格限制了学生的上网时间.

三、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改进对策

1.调整习题难度

新版教材中习题与知识点的结合性不够高,很多学生学完例题后不会做习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随堂习题应该以基础知识和解答技巧为主,适当降低习题难度,调整习题的综合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习题难度.除此之外,涉及多个知识点的习题应该设置在章节最后,在选编习题时应该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将地区教学差异纳入考虑范围,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习题的难度,同时根据习题难度提供必要提示,帮助学生自主解答.

2.培养变式思维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多样性,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习题的扩展性,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习题引导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通过习题解答累积经验,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现有的思维方式去解答.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加强知识点与习题之间的关联性,通过习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练度,保证学生可以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教师自己也应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3.教学模式多元化

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支持多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情景教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学习.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已经从枯燥的习题练习转变成为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采集知识要点,教师可以将习题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基础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探究性习题等,针对探究性习题,鼓励学生以小组模式进行解答,通过课堂交流、课下查阅等方式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建议.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数学习题的优势,将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具有更好的开放性,将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模式进行整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操作性与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等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本文从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的现状、缺陷以及改进对策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结合实际例题分析了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宝玲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实验中学

第四篇: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具备较强逻辑性特征的基础学科,也是现行高中课程学科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发展阶段,源于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内部本身具备的复杂性,以及高中学生在智力水平发展和思维模式建构等层次存在的差异,使得有一定数量规模的高中生无法实现对数学学科学习方法的顺利建构。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给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构建了充分助力,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品质以及学习效果具备重要意义。

一、数形结合方法的基本理论分析

所谓数形结合,是具备形式转化性和逻辑对应性特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透过代数运算逻辑关系结构与直观化的几何图形经过相互转化而形成的,直观化解决抽象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解题辅助工具。“数”和“形”是数学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较为基本的两个考量对象,从数学思想的划分角度展开分析,可以将其应用方式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第一,通过利用“数”的精确性特征来解析“形”的某些学理属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数解形”;第二,通过利用“几何图形的视觉直观性”来解释抽象的“数”概念之间的逻辑制约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以形解数”。“数”和“形”的概念在数学学科中的引入和运用,实现了对客观事物两种基本属性的数学学理反映,通过“数”与“形”之间一一对应的逻辑相互关系的建立,实现了抽象化数学逻辑关系与问题的直观转化与呈现目标,为高中学生实现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的建构提升,创造了充分的支持条件。

二、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与高中阶段的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数学学科具备更为充分的理论抽象性和实践应用性,也正是由于这些属性特征,给高中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概念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在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理解方法的背景下,高中学生将不可避免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对其学习兴趣的提升造成了明显的阻碍。假若教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将相对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具体化呈现,运用易被高中学生理解接受几何图形完成转化表示,为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以及学习热忱的有效提升,创造充分的实践助力条件。由于数形结合方法实现了抽象化数学知识内容的直观化呈现,有效加快了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复数模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时”,由于复数是在以往学习的实数概念基础上扩展形成的知识概念,且复数知识运算关系法则与以往实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给学生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几何表现方法造成了明显的困难,而教师在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时,可以将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直角三角形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再结合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进行思维认知对比,逐步将复数模长求解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求解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对复数几何意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复平面的数学概念,最后帮助学生掌握直接运用复平面完成复数模长求解目标的方法。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数形结合方法表现了其在抽象数学知识直观转化方面的应用优势,在借助多样化集合图形辅助工具的背景下,高中教师运用属性结合方法开展数学知识教学工作,势必能够较为顺利地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有效提升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热忱,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形结合手段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思维习惯。

(二)建构几何问题代数化解决思路

在高中数学几何知识内容的日常教学和习题训练工作开展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具备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从现有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体系展开分析,较大数量比例的几何问题都可以利用“数”与“形”的等价性逻辑转化关系加以解决,因而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在解决高中数学中的几何问题方面也得到了较为广阔的运用。解决几何图形中的数学问题,既可以通过对几何图形对象的直接观察建构“数”和“形”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从而找寻解决特定数学问题的办法;还可以以几何图形作为数量逻辑关系结构的辅助解析工具,通过对几何图形表达工具的引入运用,将抽象化的数量逻辑关系结构实现直观描绘,进而找寻到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结语

数学学科在高中现行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源于数学学科本身具备的知识内容丰富性和抽象性,给高中学生开展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造成了明显的困难,本文围绕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论述,将数形结合方法应用与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对于有效提升高中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充分的促进意义。

作者:忻海燕 单位:河北怀来沙城中学

第五篇: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可适用于数学、物理教学,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便捷、丰富的使用体验。通过几何画板使用者可以轻松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课件,自身并不需要具备过硬的计算机知识。通俗地说,几何画板所编写出的课件体现出的并不是使用者的计算机水平,体现出的是使用者的思想水平和教学水平,作为一个教学软件几何画板的效果令人欣喜。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应用几何画板进行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数学都因其严谨、抽象、复杂的特点被学生所畏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并没有多大兴趣,只是出于应试的需要才进行数学学习,部分学生更是对数学不闻不问,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实验教学观念应运而生。数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操作,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几何画板教学作为数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数学实验的顺利开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几何画板,学生可以对抽象的知识获得直观的认识,在归纳总结中寻找数学的定理、公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数学学习不再只依靠死记硬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应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的可行性

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实验可以基于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准备课件,在课堂上对课件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第二个层面是教师将几何画板的使用方法事先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关知识的验证与学习,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数学规律。而几何画板操作简单的特点,则为这两种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在实际的操作中只需要轻击鼠标就可以对几何画板进行操作,并且其不需要任何的编制程序。通过对几何画板的应用,数学理论得到直观的演示,学生则得到关于数学逻辑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今后在数学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二、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几何画板的应用中,一方面通过讲究步骤和方法,从而找到与学生认识规律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简化讲解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通过几何画板的讲解和演示,不断发挥传统教学和几何画板的优势。另一方面,几何画板在课堂中的应用,要本着适时适量的原则。现代课堂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板书换成了敲键盘,只要将教案呈现在大屏幕上就算完成任务。为此,在几何画板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讲究实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比单纯演示而获取的效果好。比如,在二次函数曲线的讲解过程中,如果学生一味地观察图像,而没有经过实际动笔,对于曲线性质的掌握也难免晦涩。为此,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必须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关系,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函数是代数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一般包含解析式和图像式两种表达方式,在高中代数学习中常常需要两者之间进行对照。例如,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比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讨论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的情况等问题时,都需要进行解析式与图像式的对照,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函数的图像大多由教师手绘,速度慢、精确度也不高。而在应用几何画板之后,函数图像可以快速直观地显示出来,大大提高了绘图速度,对教学进度起到了很好的保障。几何画板可以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出多个图像,也可以通过改变参数的方法对函数图像进行改变以便于学生发现和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

(二)几何画板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平面解析几何是一门通过用代数方法来对几何问题进行解决的数学学科,其通过已知条件对坐标系进行选择,然后再借助形和数的对应关系,对平面曲线的方程进行确定,以便将“形”问题转化为“数”问题来进行研究;而且还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将“数”的问题转化为“形”的问题来讨论。例如,通过几何画板可以做出各种形式的方程曲线图像;并能够对曲线进行动态追踪以方便对曲线位置关系的研究。通过几何画板其强大的图形图像功能和运算功能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过程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简化,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三)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立体几何的教学是高中几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原有平面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对空间知识的探索与讨论。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接触三维空间图形的初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经验,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传统教学中,学生主要依靠二维平面图形通过想象构建三维空间图形,限于视角,难以对整个三维空间图形做出完备想象,所想象的图形在空间形式上也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和局限性。而在应用几何画板之后,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度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可以被完全地表达出来,学生有机会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对图形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立体知识的了解程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立体几何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打下基础。几何画板教学既能够加快教师的教学效率,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意识到几何画板教学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作者:韩增红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数学教与学的反思

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十几年,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已有六年,在这些年的教学中,从最初刚登上讲台上的一丝茫然,体验教材变化后教学方式的逐步深化,最终了解课堂的注重形式,其中运用多项思维碰撞,在一次次的碰撞中体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最终逐步的体验成长,让自己收获教学方法更是收获教学理念。

一、对教师教学的反思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因而教师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师的这类教学理念,将学生放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以及互动能力,学生受到传统思维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思想影响比较深,所以失去对知识的质疑和思考能力,往往是教师怎么说就怎么是,或者其他学生怎么说就怎么是,人云亦云。但是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要求学习积极的参与学习,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完成真正的学习过程,因而教师需要动态的定位教学过程,这是以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为基础开展的相关学习,“适时”对思维受到阻碍的学习进行点拨,“适度”的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状况,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适应教学进度,“适法”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适度的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其次,了解到新课改下教学的新电话,新教材主要是调整原有的知识体系,删减原有比较繁难的问题,分散处理学生感觉比较难的知识点。其编写的关键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并且掌握知识,让学生能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师生之间交往和互助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不代表课堂设计就很合理,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学生活跃是由于对知识本身的探究欲望,还是为了活动而感觉有兴致,教学方法运用接受后学生能否根据所学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就需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确保课堂张力。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思考,学习到的知识才能真正的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否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过分依赖,对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产生不利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评卷、答疑的过程中,感觉知识点讲解的很清晰,学生过程中学生也将受到启发,但是在反思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很好地理解,课堂教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只是要求学生根据固定程序解决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有所体会,但不能从本质上理解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控制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积极热情,但是不代表允许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因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味表达,老师刚刚说个开头就会了,但是会的只是皮毛,没有真正的听懂教师在说什么,就加入自己的臆断,这样学会的知识不牢固,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当学生能够真正的听和理解以后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学习方法没有到位。学生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性,有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但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掌握学习方法的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更加愿意学习,学习效果更好,学习能力提高,最终形成良性的学习状态。反之不会学习的学生也形成恶性学习状态。由此可见,学习中会与不会,主要是学习方法的得当掌握,这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性因素。现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思想意识懒惰,不想动脑思考;第二,学习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计划性,所以学习很混乱,自己感觉很忙,但是效果不佳,另外有的学生订立的计划没有真正的走向,所以根本没有根据计划完成学习;第三、忽略课前预习环节,坐等上课,依赖与教师的逐一讲解,缺失学习主动性;第四、盲目的记笔记,不去思考笔记内容对今后的预习是否有帮助,最终忽略课堂上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一堂课下来,问学生学会什么,学生在回答之前需要翻阅笔记,笔记是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的辅助工具,但是现在变成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依赖工具。最终让课堂教学本末倒置,没有学习重点。另外学生也要结合自身问题,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凭借良好学习方法的运用,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反思,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要让学生能够“动”起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做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不断思考,引领学生进入高效的课堂,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共同开创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王慧芳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包钢一中

第七篇: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应用范围广

在新形势下,数学科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与其他基础性学科进行交叉性应用,另一方面应用范围向统计学、经济学领域延伸。可以说,数学学科的单一性逐渐弱化,开始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二)教学理念发生改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属于入门性教育,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论,而到了高中阶段,数学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探究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等。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在教育教学方式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

(三)教材改革存在多样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中学都在改革高中数学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相继出现,与旧版高中数学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各地高中在改革数学教学内容时,将概率统计、线性规划等实用性内容融入到新版教材中,例如例题中渗入了应用性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2.出现分层框架各地中学在改革高中数学教材时,受分科的影响,有的将数学作为必修课、选修课,例如在高中一、二年级时,开设数学必修课,只是到了高三,才开设数学选修课。3.版面设计更加灵活在版面设计方面,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设置了一些相应的空白处,这些空白处一方面为学生课做堂做笔记预留了位置,另一方面方便学生课后复习。4.难度降低,拓宽了知识面从各地中学实际使用的教材内容来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降低了理论知识的难度,拓宽了知识的覆盖面,增加了内容的实用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存在滞后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各地中学使用的教材在课程设计方面进行了调整,但是依然较为单一,例如,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应用生活经验,以及其他的学科知识。

(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比较薄弱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一方面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帮助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生对应用数学知识较为迷茫,不知道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究竟有何用。

(三)教育模式阻碍了数学能力创新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虽然我国已经对应试教育进行了改革,但是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是检验衡量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依然是高考,衡量措施较为单一。这种衡量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教师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单纯地培养了学生的应试思维习惯,最终阻碍了数学创新的能力。

(四)教师教学水平存在差异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水平方面,高中数学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些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取得骄人的数学成绩,但是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反之,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来说,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并且能够将新鲜事物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由于这些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难以夯实学生的基本功。

三、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改革。

(一)正确认识数学学科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这门学科,一方面明确数学是高考必考的科目,另一方面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数学对生产、生活等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帮助学生树立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帮助学生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间接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1.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教学目的和教材进行相互融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进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2.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目的发生改变,已经由原来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通过完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随着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为了确保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社会保持同步,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同时改变借助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困境。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利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那么将会难以改变教师的应试思维。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数学观念,将数学知识应用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地方中学需要帮助教师树立全心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间接帮助学生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作者:张书红 单位:黔西南州兴义一中

第八篇: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现代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则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互联网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打开了浩瀚的资源总库,而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载体与辅助工具,将资源总库里的材料生动、形象、具体地展现在每一位师生面前,开拓眼界的同时,也为探究信息提供更广泛的空间。

一、活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集声、像、图、文并茂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合理使用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较好地避免了数学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等。例如,在探讨“四种命题”的内在关系时,为此,课前先用flash动画演示一个小故事:一朋友过生日邀约四个好朋友一起吃饭,但是,最后只有三个朋友过来赴约,主人看人没来齐,说了一句:“该来的竟然没来”。过了几分钟,一朋友走了,主人此时又说:“不该走的却走了”。接着又有一个朋友走了。主人见情况不对,便说:“我说的不是他”。最后剩下的那位朋友也走了。当学生看完这个动画后都深入了思考之中:小故事展示出来的情节内容,为什么故事结局会是这样的呢?学生在被生动形象故事所吸引的同时,探究新知识的热情也被大大激发出来,而且逐渐深入理解不同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慢慢深入了解陈述句四种命题的本质含义。生动的画面加上良好氛围的感染,使得新知识的讲解也更加顺利。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点、难点

当学生自己在课下自学的时候,有时候很难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即便找到了重点与难点,有时候也很难正确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也会大大降低。多媒体课件集多种优势为一体,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课下的学习,学生也能通过网络搜索到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也可借助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动画的演示比教材上的文字更直观、具体的多,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重难点部分的学习,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

“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能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去负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一定要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为此,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将事物发展或者推理的全过程展示出来,然后再借助它的图画特性将抽象的、理论的知识更形象化,将难以想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不好的部分,尤其是函数图象问题,更让学生感到头疼,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利用课件演示图像的产生过程,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想必也会让很多学生对此感兴趣,理解也会很到位,记忆更加深刻。

四、多媒体内容应结合教材及学生实际,精心安排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揭示思维的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为提高效率而将解题过程直接展示给学生的做法,掩盖了思维过程的展示,这样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教学内容的安排也要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让多媒体教学更切合实际需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使得教与学相得益彰。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目的。

五、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借助多媒体教学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多媒体课件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的认知工具。与传统的认知工具(比如纸笔、三角板、圆规等)相比,其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培养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也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技术至上主义思想,一定要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为最终目的,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此外,也要遵循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并合理发挥传统各种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同样有着独特的生命力,现实生活中存在并使用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有其用武之地。因此,一定要和谐好各种辅助教学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高效课堂建立服务的。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也要求教育教学走在发展的最前端,为紧跟时展的步伐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其中,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依赖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因此,要先转变教育观念,将信息技术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把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之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优势,最终为实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奠定基础。

作者:李想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

第九篇:高中数学变式训练教学模式研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采用变式训练教学模式的意义

1.启发学生的归纳、分析、概括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做题思维越来越被固化,很多学生走“捷径”,在原有的归纳总结中采用“套公式”的学习方式,湮灭了数学的魅力,从而无法真正理解数学内涵。变式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联想、转化、推理思维能力的拓展,通过将已知问题运用到未知问题解题方面上,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用变式训练教学模式灵活改变知识点表达方式,拓展学生整体思维水平,让学生学会做题的同时,其思维也得到训练,学生成绩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多向变通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还包括定理、推理和性质应用能力,理解定理、推理和性质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应用变式训练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变式训练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它也有变式教学模式难以取代的地方,并不是在任何方面变式教学模式都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合理运用变式教学模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变式训练教学模式要注重对思维的培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能仅仅使用题海战术巩固思维模式。题海战术运用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当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变式训练教学活动中,却会让学生的思维在另一方面变得僵化,缺少灵机应变的解题能力。变式训练教学模式要穿插在基础教学内容当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使用变式训练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另一个思维角度对变式训练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以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作者:张固喜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