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13 04:07:0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习题选择针对性典型性设计梯度一题多变主体能动性

论文摘要: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编制习题,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使学生拓宽学习领域。也可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于是解数学问题便成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习题课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通过习题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基本概念的理解,从而使概念完整化、具体化,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数学技能,并通过解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程下数学活动要求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编制习题,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使学生拓宽学习领域。也可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基于数学习题课的重要性,下面就本人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体会,浅谈一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习题课的类型和目标,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习题课的类型和目标

数学习题课按教学的情境与目标的不同,大致可分成下述三类:

第一类习题课是在新概念、新规律建立时,为准确认识新知识的内涵、条件、范围及基本运用方法而设的习题课,这种习题课不一定单独进行,往往是与讲授新课结合在一起,可称为形成性习题课。

第二类习题课是一个单元结束时,针对本单元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错误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设的带有提高性质的习题课,可称为小结性习题课。

第三类习题课是学完数学知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识,或是对数学思维的形成及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而难度又较大的知识后,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及减轻学习困难、提高某些能力与方法的运用水平而设置的习题课,可称为专题习题课。

二、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例如,学生初学绝对值,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可设计如下一组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1、绝对值等于6的正数是­­­­­­­­­­­­­­­­­­­­­_____,绝对值等于6的负数是______,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_____。

2、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的数是_____,绝对值大于它的本身的数是_____。

3、绝对值小于3.5的整数是_____,绝对值小于5而大于2的整数是_____。

(二)、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数学就是要研究客观规律,而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因其内在联系也常常会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以“规律”,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有时看看题目哪个也不错,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疲于奔命,所得无几,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三)、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可设计A、B、C三组习题:

A组:(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B组:(1)(-a+b)(-a-b)(1)(-m+3n)(m+3n)

C组:(1)16(a-b)²-9(a+b)²(2)(a-b+c)(a+b-c)

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A组为基础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B组题为发展性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C组题为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根据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已知抛物线经过(1,3),(-1,4),(0,4)三点;

2、已知抛物线经过顶点(2,4),且过原点;

3、已知抛物线经过(6,0)点,且x=4时,有最小值8;

4、把抛物线y=2x²-4x-5向左又向上各平移3个单位;

5、已知y=ax²+bx+c,当x=1和x=2时都有y=5,且y的最大值是14;

(思考方法、解略)

上例是不断改变条件来逐步加深研讨问题的。还有一些题目也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结论来加以研讨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解题做到举一反三。

(五)、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风趣感人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激情洋溢的教态,就会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教学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主体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参与欲望、参与过程、体验成功组成。在习题教学中,一定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主动探索和讨论中达到问题的解决。

多年来,由于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了以上几点,因此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如果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调度有方,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