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分析

时间:2022-06-27 10:04:57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调查分析

摘要:漯河市郾城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但目前村级水利服务体系已不存在,村级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并且,涝系统工程建设标准低、部分损坏严、农田水利工程缺乏后期管护、多龙治水、外行治水等都严重制约着农田水利的发展。文章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对郾城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原因,提出了农田水利建设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水利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为全面掌握郾城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推进建管并重,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参照水利部办公厅及河南省水利厅《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查》(豫水农函[2015]11号)的有关要求,结合郾城区的实际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现场走访,查阅相关资料,对郾城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1基本情况

郾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东与召陵区、西华县接壤,西与舞阳县、襄城县毗邻,南靠源汇区,北邻临颍县。目前,全区共辖7个乡镇和1个沙北办事处,15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08万hm2,总人口52.8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22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区。全区共有0.30万hm2以上的内涝河道9条,其中吴公渠、马拉河、柳河、塔河、尧河、柳支、长春沟、稻草沟等8条内涝河道已达到5a一遇除涝标准,回曲河不足五年一遇除涝标准。有大、中、小型涵闸30座。颍河闸为大型涵闸,马拉河闸、尧河闸、神张闸为中型水闸,小型涵闸26座。五虎庙灌区修建于50年代末,是目前漯河市唯一一座中型灌区。灌区主要担负郾城区西部裴城、新店、龙城、孟庙、城关5个乡镇耕地的灌溉任务。涉及5个乡镇81个行政村,总人口17.57万人。原设计灌溉面积1.37万hm2,配套面积1.10万hm2,多年平均实灌面积0.75万hm2。干渠3条长40.70km,支渠17条94km。多年平均引沙河水1.37亿m3。目前,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2万hm2。现有机电井8166眼,配套机井8442眼,井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97万hm2。有生产桥2761座,沟渠462条1294km。除涝面积达到1.76万hm2,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2.68万hm2。全区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67万hm2。其中喷灌0.05万hm2,低压管道灌溉0.26万hm2,渠道防渗0.32万hm2,其它0.03万hm2。

2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执行情况

多年来,各级政府积极申报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烟草项目,粮食生产基地,千亿斤粮食增产项目,旱保田工程,农资补贴项目,抗旱应急工程项目,节水增效项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各类建设规划项目,工程建设规划分别由各项目主管单位建设实施与管理。

3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模式

河道管理方面,吴公渠、柳河由水利局颍吴管理段负责运行管理,其它河道分别由所在的乡镇负责。涵闸分别由沙河段和颍吴管理段负责运行管理。五虎庙灌区干渠以上(包括干渠)主要由五虎庙灌区管理所负责运行管理,干渠以下主要由各用水协会负责运行管理。节水灌溉工程所有权归建设主管部门所有,使用权归项目所在的村庄或者土地流转所有者。各类机井、生产桥和斗、农沟由所在村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运行。4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全区共成立8个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大部分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每个水利服务中心配有3名工作人员,工资全部财供,平时归乡镇管理。主要负责本乡镇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目前村级水利服务体系已不存在,部分村级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5存在问题

5.1排涝系统工程建设标准低,部分损坏严重。由于我区大部分排涝工程建设于五六十年代,当时建设标准低,目前又运行时间久,管理不到位,损坏严重,一些工程已起不到当时建设的标准,甚至已伤失了工程功能。5.2工程缺乏管护。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责、权、利不明确,表面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形成政府建成后管不了,群众使用又不管的局面,导致沟渠涵闸及桥梁损坏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群众把沟渠进行填复,开荒复垦;有的因沟渠影响其进地作业难度,干脆把自己责任田路口的沟渠填平,有的收秋时把秸秆填入排水沟,出现了“年年挖沟,年年填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排涝。5.3多龙治水,外行治水。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多部门建设,由于有些部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建设规划不合理,出现了工程规划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工程不配套。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建管机制,没有按照一定的长远科学合理规划,出现重复建设现象,造成工程建设浪费。5.4缺乏统一规划,工程履盖不全面。各个建设部门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基本上都安排在易迎接检查,易出形象,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的乡镇、村庄和相关项目区。一些偏远的,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块却一直没人问津。5.5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经费落实不到位。工程竣工验收后,一般按所辖区域移交行政村管护及使用,由于村集体没有经济来源,不能及时落实管护人员资金报酬,出现村级没人管现象。村级水利服务体系从1992年以来已经不存在了。虽然各乡镇水利服务成立了,有人员编制和办公场所,但是人员并没有真正到岗到位,而是负责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各级有关部门也下发了文件,要求成立乡镇水利服务机构并落实办公经费,至今有的乡镇水利服务机构的办公经费也没有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薄弱,存在有人建,有人用,有人受益,而无人管理的现象。

6造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6.1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各级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重视不够,出现“重建轻管,前建后毁”的现象。群众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积极主动,没有自觉形成管护意识,多部分农村干部群众认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部门的事情,损坏了由水利部门投资维修,管理好坏与自己没有关系,管理意识淡薄。6.2水利法律意识薄弱。基层缺少水利执法队伍,致使破坏水利工程的违法违规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理,形成恶性循环。6.3缺少管护经费。农田水利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进行维修,致使工程损坏越来越严重,直至报废。

7建议和对策

7.1加强工程管理。地方政府应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纳入议事日程,明确管理主体,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报酬。7.2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各部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按照水利部门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进行,统一协调部署,做到科学合理。7.3工程建设要做到“因地制宜,标本兼治”。近年来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得不到补充,农田灌溉机井深度由原来的20m以下增加到40m。在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在一部分内涝和沟道上建设节制闸,进行蓄水补源,使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同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农田机耕路工程建设,进一步促农业现代化的发展。7.4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工程管理。对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实行对口管理。乡镇水利服务中心是上级水利主管部门工作精神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的落脚点,只有理顺体制,归口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水利服务中心的职能,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基层队伍建设和技术力量的夯实。各级政府还应把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内容。健全镇村水利服务体系,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按编制到岗到位,落实办公经费,从体制上应由上级水利部门管理,这样有利于开展工作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村级应成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队伍,人员报酬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维修基金制度,使损坏的水利工程设施及时得到修复,达到服务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实现水利现代化,使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发展发挥良好的效益。7.5加强《水法》宣传,提高水法意识。各级各部门平时就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水法宣传,提高人们的管护意识和水利执法水平。7.6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经费的投资力度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工程运行时间的增加,需要维修的工程也在不断增多,更需要每年加大维修养护经费的投资。同时增加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确保工程有人管,有人修,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作者:刘晓涛 单位:漯河市郾城区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