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时间:2022-08-09 09:15:27

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1岩质高边坡的处理

1.1高边坡中的抗滑结构

1.1.1混凝土抗滑桩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抗滑桩技术广泛应用,并且该项技术在不断应用操作过程当中得到了提升改善,针对滑动面倾角较小,效果更为有效,并且使用该技术成本较低,能够节约一定的资金。抗滑桩主要应用在大范围的开挖爆破中,用这种技术可以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滑坡。滑梯的密实度、滑坡推力大小、施工环境决定抗滑桩的排距以及位置。抗滑桩挖到3~4m以后将井壁喷洒30~40cm厚的混凝土,针对完好的井壁喷洒10~15cm的混凝土。如果有些地方出现塌方,还需要增加钢支撑,以此来保证不出现大面积的塌陷以及滑坡情况。

1.1.2混凝土沉井

混凝土沉井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应用过程当中有着抗滑桩的作用,混凝土沉井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可以分步骤地完成。沉井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沉井制作平整场地,填新坑、井下沉。具体的方法选择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不能盲目进行。框架针对表层坡体有着保护的作用,同时也能加大波及的整体性,避免出现地表水渗透或者是体风化的情况。

1.2锚固

往往采用预应力锚索技术加固边坡,采用这项技术施工简单灵活,并且还可以不破坏岩体,在施工过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应力锚索技术,最常用的是胶结式内锚技术,此技术主要分为内锚头、外锚头以及锚索体三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锚索均匀受力,可以搭配千斤顶一起使用。有些水电站厂房高边坡工程中进行减载排水过程中破移动的幅度虽然有所降低,但是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控制。有些地区地下含水量丰富,预计降水量大,应马上制作预应力锚杆。

1.3减载排水等措施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滑坡问题严重,如果工程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减载压坡的方式进行加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如果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渗入到滑坡内部,就会造成滑坡移动,导致滑坡的不稳定。我们应该在上坡等地区建立了水沟或者是排水沟,将水都排放出去。针对地表水,如果有开裂的地方,我们应该进行堵塞或者是安装排水沟,将地表水排放在外。可以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沟相连,这样排水更加速度高效。还可以对坡体进行减载,可以降低整个滑坡的滑动速度抵抗滑坡所造成的危害。

2土坝防渗加固处理

很多水库的使用时间较长,后期保养维修不到位,出现了很多有问题的水库,这严重影响到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使用,在水库坝体后坡容易出现渗水情况,这将严重影响到水库的使用安全。因此,我们应该针对漏水现象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针对漏水问题,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灌浆的方法,尽可能地保证内部形成连续的防渗体。目前常采用的灌浆方法是劈裂灌浆仪及帷幕灌浆。采用劈裂灌浆的方法,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两排的灌浆孔。采用帷幕灌浆,应该在把剑和坝体部位设置两排的灌浆孔。通过灌浆方法可以解决,把活泼的渗漏问题是整体坝体处于稳定状态完成加固排险的目标。

3水工隧洞施工建设中支护或衬砌

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当中水工隧洞施工的重要项目包括灌浆、支护、出渣等,常规的支护与衬砌的方法主要是喷锚支护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当喷射混凝土时,由于其中的水泥量较多,同时又添加外加剂,导致凝结过程较快,因此需要加强后期的维护。一般采用的方式是进行洒水保护,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茶水次数,保证混凝土的湿润情况保持最佳,一般喷水的养护时间为7~14d。

4水利水电建筑施工过程中外加剂的使用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大规模的开展,混凝土外加剂因为其独有的特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各个水利水电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使用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作为重要的添加剂之一,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顺利运用。它可以改善混凝土外观的色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混凝土的干燥程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力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变形,避免出现滑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固坡体。但是添加剂在使用过程当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添加,选择合适的添加剂,避免出现盲目添加导致工程质量下降的情况发生。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城市化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存在的技术问题,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步骤,提高技术人员的施工水平。使用高水平的技术措施,继而将水利工程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长久发展。

作者:杨益付 单位:安徽益洋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钟斌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水工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分析[J].水利天地,2008(10):39~40.

[2]岑桂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分析[J].才智,2013(17):215.

[3]陶应艳.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7):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