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汇市场回顾展望论文

时间:2022-04-08 09:44:00

全球外汇市场回顾展望论文

[摘要]由于事端因美国而发,美国仍将成为恐怖分子的主要攻击目标,所以,美元将很难担当起避险的传统角色。未来的各币种走势变数仍然很多,但美元的处境不妙,日元难有作为,欧元和英镑大有作为,澳元将是一匹黑马,瑞士法郎亦有可能暴发一把。北京时间9月11日晚9时左右,路透终端上,欧元正在0.90的下方无精打采地寻找着自己的方向。突然,屏幕上一片刷红,数字飞跳,欧元以及其他欧洲主要币种开始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向上飞奔,就连平日里积贫积弱的日元这时也抖擞了精神,一改往日的疲弱,气势汹汹地冲了上去。紧接着,不幸的消息不断传来:美国的世贸中心大厦和五角大楼遭到了不明的恐怖分子袭击,世贸大厦南北两座塔楼都被飞机撞毁。这一震惊的突发事件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极度恐慌,外汇交易员和投资者本能的反应就是退出美国资产,买入欧洲债券。美元遭到了恐慌性卖压,导致当日美元兑瑞士法郎重挫3%,兑欧元和英镑也大跌近2%。在各国央行干预下,美元止跌,但市场交投清淡,交易量比平时减少了三分之二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为首的各家央行纷纷采取措施入市干预,以稳定投资人的情绪和信心。据报道,全球央行周三为金融市场注入约1200亿美元的资金,避免可能的流动性危机。在全球央行共同干预和对投资人保证金融市场交易不会冻结的正面消息支撑下,周三美元获得空头回补,止跌回升。但市场交投清淡,交易量比平时减少了三分之二。因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投资者交易极为谨慎。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虽然各家主要央行依然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以期稳定投资者的情绪,但交投依然清淡,在美国公布疲弱数据的配合下,美元继续走低。9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滑至83.6,为近8年来低点。美国8月工业生产下降为0.8%,为连续第11个月下降;设备利用率则下降至76.2%,为1983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周五收盘时,欧元/美元收于0.92的上方,瑞士法郎的涨幅最大,周二开盘时在1.69的下方徘徊,而周五收盘于1.62的上方。虽然最惊心动魄的一周已经过去了,但是外汇市场的不稳定远远没有过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因此次恐怖事件而引起的连锁反应仍会造成外汇市场的波动甚至动荡。美元前景不妙,日元难有作为,欧元和英镑大有作为,澳元将是一匹黑马,瑞士法郎亦有可能暴发一把众所周知,私人消费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一旦美国消费者的信心受到打击,美国步入衰退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据以往中东战争以及美国前一次世贸中心地下停车场被炸等经验,消费者的事后反应均为削减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购入支出较大的耐用消费品。而此次恐怖事件对美国消费者信心的影响恐怕也不会例外。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很有可能把美国经济拖入到消费减少��生产萎缩��失业增加��消费再减少的恶性循环中。而且,如果投资者的信心得不到恢复,资本大量从美国本土流出,这对美国经济无异于釜底抽薪。一旦失血过多,美国经济走向衰退将不可避免。美国经济衰退,全球经济都可能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将是日本。日本的出口拉动型经济是离不开美国这一巨大的消费市场的。未来日元的走势,不仅要看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还要看其本国的经济状况。但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对欧元以及其他欧洲主要货币却是一个机会,如果欧洲国家能有效地用区域内贸易和经济活动将美国衰退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个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澳大利亚元。近期澳大利亚经济数据强劲,经济增长良好,很有可能澳大利亚元将是最大的赢家。对于这次恐怖事件,美国决不会善罢甘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世界的上空。一旦战火重燃,外汇市场必会动荡,全球流资又将会寻找避险之地。这时传统的避险货币将会受益。届时,由于事端因美国而发,美国仍将成为恐怖分子的主要攻击目标,所以,美“9.11”事件爆发,全球经济濒临衰退,阿根廷、土耳其汇率制度变动,欧元进入正式流通等一系列重大内容使得2001年的全球外汇市场剧烈动荡和显得不同寻常。但是,主要货币汇率波幅仍基本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心理范围内,显示外汇市场风险应对水平的提高以及各国干预和协调能力的改善。一、2001年主要货币汇率走势及其原因(一)欧元/美元欧元兑美元汇率在2001年的基本走势为“弱势”。年初高点在0.9595价位,经过两次V字波折,最终未能超越年初高点。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个V字形的四个阶段:1.1-7月的下跌。在此区间,欧元/美元汇率由0.95跌至2001年的最低价位0.8370。考虑到欧元区经济在这一阶段的表现胜于美国,因此欧元的连续下跌显得有些难以理解。其实市场是基于三个判断逐渐推低欧元的:其一,对欧洲经济独善其身的预期不断降低。其二,外部冲击尤其是原油价格的上升使得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效力。油价持续位于25美元以上,令欧元区通货膨胀水平持续高于2%的上限,降息行动难以进行。因此,在2001年前六个月中,美联储共降息6次,欧洲央行仅降息1次。其三,美联储刺激经济的积极政策和美国国内消费的依旧旺盛令市场相信:美国经济前景优于欧洲。因此,在2001年第1季度,欧元区资本净流出比2000年同期的429亿欧元翻升一倍,至860亿欧元,而且大部分资金流向美国。此外,爱尔兰公投否决《尼斯条约》、英国仍反对加入欧元区等因素也使得欧元区的扩大受阻,削弱了人们对欧元区的信心,从而波及欧元汇率。2.7-9月的逆转。美国经济在第3季度由上升转为收缩,与欧元区的对比也发生逆转。而且,经过上半年的上涨后,美元贸易加权后的汇率已经处于15年的最高点,提高了美国制造商的成本,不利于其减少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赤字,强势美元政策因此遭到质疑,尤其受到美国制造商协会的反对。美元政策的不明朗、美国股市震荡和美国国内消费者信心出现下跌,都打击美元。2001年8月8日美联储的褐皮书显示,制造业的衰退已开始拖累服务业,服务业出现紧缩,美元贬值呼声再起,就连IMF也对此提出警告。之后,“9.11”事件的爆发更令欧元涨至0.92美元以上。3.9-11月欧元的再次下跌和年底跌势的再次逆转。“9.11”事件后,在各国联合干预下,欧元兑美元汇率不跌反升。一方面,随着美国在阿富汗战场的顺利进展,美国股市开始回升,以及美国大力推行刺激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转为乐观,欧元再次失去光彩,因为同美国相比,欧元区缺乏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刺激经济手段明显滞后于美国;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已开始放缓,进口收缩,美国贸易逆差大幅下降,因此改变强势美元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弱。欧元/美元再次下跌到0.88价位以下。4.从11月下旬开始,欧元下跌趋势再次发生逆转。欧元由跌转升主要受欧元纸硬币将进入正式流通以及欧洲经济复苏前景改善的推动。(二)美元/日元美元/日元汇率在2001年基本维持强势。美元从年初的113日元开始,到4月份上扬至126,到年底甚至升破132价位,至两年多来高点。日本经济兼具疲弱不振和无药可治,毫无疑问会推低日元,但日元仍出现过两波短暂的升势。一波升势是在2季度。当时,对于日元在4月的大幅贬值,亚洲国家纷纷表示反对。泰国和韩国开始对不断下跌的汇市进行干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对新元进行干预。同时,日元汇率暴跌对稳定日本金融市场十分不利,在日本国内,要求政府支持日元的压力也在增长。美国和欧洲国家表示,日元汇率大幅下挫将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为了避免日元汇率进一步下跌,日本政府采取口头表态和提出新的刺激经济增长方案等措施。4月6日,日本执政联盟公布了新的经济振兴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加速处理银行不良债权,并包括设立吸收银行交叉持股的股市稳定基金。日元自此开始缓慢回升,至6月已升至119日元。但是,市场逐渐意识到,该改革措施对根除顽疾并无多大意义,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日本经济将陷入衰退,故日元再次走跌至124-125价位。日元本年度的第二波升势发生在“9.11”事件前后。由于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遇袭毫无准备,一时对美国经济和美元信心大跌,日元兑美元在短短几天内急剧升到115-116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中央银行断然在东京、纽约和伦敦市场买美元、抛日元,最多的一天动用约1.28兆日元。在此干预下,美元终于升回到120日元以上。此后,第3季度GDP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已陷入衰退且复苏无期,日元遂一路下跌,至年底跌破130。(三)英镑和瑞郎/美元英镑、瑞郎和欧元同属欧洲货币,它们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十分相似,都是由一个大V字和一个小V字组成的。除了受到欧元走势的关联影响,它们还有各自的影响因素。1.解读英镑的反常走势。2001年英国经济表现可以说是大国中最好的,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呈匀速趋势,而且是至今还保持增长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说明英国政府和消费者开支有效地抵御了全球经济成长滑坡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它有足够的理由走强。但是英镑2001年呈现弱势,主要是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英国在第1季度的增长水平与其他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无任何优势,导致英镑自年初开始就缓慢下滑。(2)2001年以来,英国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平衡迹象。英国经济的双速现象明显:一方面制造业陷于衰退,信息产业陷于困境,出口下降;另一方面,国内的消费热情不断升温,服务业发展活跃。这种产出与需求之间差距的加大可能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对经济的平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3)2001年6月7日,在英国大选中,工党政府以压倒性优势胜出。由于工党支持英国加入欧元区,人们担心英国将加快加入欧元区的进程。市场认为,英镑兑欧元汇率被高估,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区,英镑汇率必须下跌,因此引发英镑的连续卖盘。之后的政策趋向虽然表明英国并不打算在近期加入欧元区,但毕竟这个进程已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2.“9.11”事件后货币资金避险倾向于欧洲。“9.11”事件后,瑞郎兑美元大幅上扬,因其传统的避险角色吸引资金流入。美元通常是全球政治不稳定性的主要受益者,也是混乱时期传统的避险天堂。但是,“9.11”事件发生在美国本土,情况就大为不同。在事件后的半个月内,美元兑瑞郎即从1.68跌破1.60,至20个月低点。以往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国地位的瑞士成为战争逼近时代替美国的新的“资金避难所”。但是,瑞士不希望看到瑞郎走强,瑞士中央银行表示希望调低瑞郎汇价,担心货币过度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因此,瑞士央行在9月连续调低利率,导致瑞郎最终从高位回落。英镑则在瑞郎下挫之际走强。与瑞郎相似,英镑通常也受惠于国际局势的动荡,再加上英国4.75%的利率水准在七大工业国中是最高的,英镑在英国利率的优势下吸引投资人。所以,英镑兑美元9月底一度升至1.4770美元上方,逼近8个月高点。但是英国与美国政治上的盟友关系,伤及英镑的避险角色。二、2001年汇市焦点探析及2002年走势预测(一)美元逆市上扬的原因对美元汇率的打击自2001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9.11”事件后不利的经济数据层出不穷,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更是在11月25日宣布,美国经济在2001年3月已陷入10年来的首次衰退。但美元一直强势不改,表现出极大的抗跌性。1.美元强势第一层次的原因:资金流动。美国共同基金组织2001年10月29日公布,投资者9月从美国股票基金中撤出295亿美元的资金,但此数据仅占基金资产的不到1%,远低于1987年股市崩盘时的3.1%,说明市场对“9.11”事件并未发生恐慌。而且,9月债券基金流入76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流入531亿美元,说明资金从股票基金流出后,部分转入债券基金,更多的转入货币市场基金。从10月起,美国的股票基金已重新获得净流入,与之相对应的是股市的大幅回升。理柏专业基金资讯公司(Lipper)2001年11月20日称,10月份美国股票类共同基金的资金流入量超过流出量,扭转了前三个月资金净流出的局面。11月美国股票基金净流入资金继续增多,达105亿美元。全球基金经理人目前正忙于买入美股,卖出美债,因市场预期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在2002年的经济复苏将推高美股并限制国债涨势。2.美元强势第二层次的原因:欧日缺乏政策调整空间。2001年以来,欧日与美国经济均不景气,但欧日的经济调控力度要大大小于美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共降息11次,共计475个基点。欧洲央行仅降息4次,共计150基点。这是因为,对于欧元区而言,关注通货膨胀的程度显然要大于经济增长,而欧元区早已突破2%的通货膨胀率上限。日本的情况更容易解释,利率水平已基本为零,并且可以确认已陷入“流动性陷阱”,难做进一步调整。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总统布什积极主张于2002年大幅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两项估计将占到1300亿左右,因为受《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的约束,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必须保持中期预算平衡。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也必然导致欧元区国家预算赤字的上升,它们仍不愿看到减税或增加政府开支带来的赤字上升,这也是为什么当德国总理施罗德“9.11”事件后向欧盟提出需要执行刺激经济措施时,小心翼翼地强调是对预算赤字许可的范围内。3.美元强势第三层次的原因:经济结构的差异。经济结构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欧美日对各自货币汇率的立场,从而从根本上决定了汇率的变化方向。首先,欧洲中央银行不希望看到欧元强势,迫切需要维持出口增长,最大限度地刺激经济增长。当然,欧元的贬值也是有限度的,只要不危及区内物价稳定,欧洲央行就会放任自流。以欧元区商品项目盈余为例,该数据2001年8月上涨至60亿欧元,前8个月经常项目赤字由2000年同期的456亿欧元缩减至218亿,欧元弱势功不可没。其次,日本希望日元贬值的意向比欧元区明显得多。小泉上台后,通过结构性调整,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金融业旧的坏账仍然难以解决,新的坏账又不断涌现。于是日本就将短期内刺激经济复苏的惟一希望寄托在汇率上。再次,美国在一定的时期内仍需要维持强势美元政策。因为强势美元有利于美国吸引资金流入,均衡国际收支,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二)日元弱势难以改变日本经济基本面在2001年极度恶化,预计这一形势将持续到2002年甚至更久。日元弱势是日本政府减轻经济衰退、争取时间挽救经济的政策所在。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其他调控工具的失灵,日本政府已不再忌讳“日元贬值说”。日本中央银行总裁速水优早就表示,如果打算用激烈的措施振兴经济,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令日元贬值;日本财务省官员也透露,伴随日本机构调整出现的通货紧缩压力,只有靠日元贬值吸收;日元在2001年12月份跌破128时,财务官黑田东彦表示,日元贬值不值得担心,日元过于坚挺,应当修正。(三)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难撼在过去10年里,世界外汇储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美元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日元比重明显下降,欧元已成为第二大储备货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资料,1991年,在世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中,美元占51.3%,1999年上升到68.4%,2000年虽略有下降,但仍达68.2%;日元所占比重1991年为8.5%,1999年下降到5.5%,2000年进而降至5.3%;英镑比重1991年为3.3%,1999年上升到4%,2000年又降为3.9%。1999年欧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即达到12.5%,2000年上升到12.7%,尽管其汇率不断下降。从总体上来看,发达国家更青睐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欧元储备比重相对较大。2000年,在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73.3%,欧元占10.2%,日元和英镑分别为6.5%和2%;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4.3%,欧元占14.6%,日元和英镑分别占4.4%和5.2%。欧元正在逐步接近美元的地位。2001年年中,根据欧洲中央银行业务副总干事WernerStudener提供的数字:欧元公司债券市场中非欧元区公司发行的以欧元为面值的债券已经不低于40%;目前全球有56个国家采取了对欧元或者包括欧元的一揽子货币的联系汇率制度。而且,最近国际清算银行每三年公布一次的调查表明,在所有的外汇交易中,欧元所占比例已达到38%。而全球利率期权交易中欧元使用的比例也接近40%。另外,利率掉期市场中半数以上的交易使用欧元。但是,中短期内,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仍无法挑战。这是因为,全球的经济和金融系统已高度地相互依赖,而这一世界的经济金融中心依旧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弗里登认为,欧元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在资产吸引力方面还不具备挑战美元或瑞士法郎的能力。这是因为欧元还达不到投资者心目中的避风港货币的标准。投资者在选择一种货币时会考虑四个因素:货币的稳定性;强劲的汇率;规模大、流动性好的金融市场,允许投资者以低成本并长久地保护自己;严格的监管支持。但欧元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符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的各币种走势变数仍然很多,但美元的处境不妙,日元难有作为,欧元和英镑大有作为,澳元将是一匹黑马,瑞士法郎亦有可能暴发一把。(中国经营报,农业银行北京分行资金交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