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09-18 04:23:34

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食品安全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关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是当前政府各工作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维护的人们合法权利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既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又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但引起国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与缺陷,由此可见,针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北京市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例,通过分析当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现状,进一步探寻促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北京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北京市

1研究背景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法律的强制力、规范性,利用先进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对市场交易过程中的食品质量、食品生产、食品流通等与食品健康息息相关的步骤进行科学的、有效地监管的管理体系,旨在对食品生产行业进行严格的、合理的规范,以达到维护人们的饮食与生命安全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与稳定。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关系社会的发展方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一旦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不但会引起消费者的不适,更会引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秩序恐慌,严重影响国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也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更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已经引起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针对社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这一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复杂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解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尽管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多样化、丰富的选择,但也使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复杂化、国际化,甚至诱发了“毒胶囊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问题,扩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范围,更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难度。国家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解决措施与方法,也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保护制度。这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信息化时展的快节奏性加快了食品生产的周期,拓宽了食品的生产范围,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管理的难度,传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经不足以应对各类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建立起信息化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势在必行。只有将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及时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才能使现代社会的食品安全得到更便捷、更有效、更有效的维护。

2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北京市是我国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具有庞大的居住人口、发达的经济、信息化的科学技术,且具备复杂性、高密度的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是当前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城市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得到了长足空间。早在2003年,北京市就已经有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与科技公司合作并开发信息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先例,这种防伪追溯系统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讯手段、现代计算机等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与应用,构建出特殊的加密算法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件食品都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防伪密码,从而为食品安全提供了最大的保障。该技术不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一些欧盟国家也投入建设此类防伪追溯系统中来。自2008年北京市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以来,北京市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这是食品安全追溯管体系统得以发展与壮大的又一个契机。为保证奥运食品安全,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包括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更是涉及了蔬菜、水果、水产等多方面的食品安全管理,不但提高了北京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也对防伪追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带动了食品检测行业的兴盛与发展。2014年,移动型食品安全检测平台问世,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移动终端软件平台使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变得更为便捷、简练、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有效避免了食品安全事故。这是信息化与食品安全管理相结合的有效利用,更是符合信息化时展要求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监管力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手段取得了快速进步,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也得到了完善,关于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试点项目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也取得了初步的实验成果,但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就现存的试点实验结果来看,目前北京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经起到了保护食品质量安全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这类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2.1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不科学,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化时代对各项产业有了更为标准、更为严格的要求,食品安全作为与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更是少不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与利用。由于信息化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与推行的时间尚短,且并不具备相关的实践研究经验,导致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与更新,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容易对食品安全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2.2生产者的食品安全认知程度不高,责任意识不强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不达标,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性因素在于食品生产者自身责任意识缺乏,以及没有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过度追求生产利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不断扩大,而忽视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是最为常见的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

2.3食品生产过程缺乏规范性管理,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食品从生产到出售需要经历加工、包装、批发等多个环节,一旦有1个环节出现失误或是操作不当,都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并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与负面影响。由于食品生产过程是复杂的、多样的,所涉及的企业与工作人员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的,相关监管部门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极易出现食品安全监管漏洞,这就为一些追求利益的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从而诱发了食品安全事故。

2.4食品安全监督、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完善

政府监管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监管方式,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需求,落后的监管理念、单一的监管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现代社会的食品安全需求力度。除此以外,相对封闭的监管体系与执法步骤难以加强人民群众对于监管部门的信任程度,这常常会使食品安全管理过程受到阻碍。

2.5民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公众意见反馈

民众的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民众是食品安全的受益者,也是食品安全事故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必然少不了人们的参与。由于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与执法体系都相对封闭,人们难以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也很难得到真实、及时的有效信息,从而容易导致人们产生恐慌心理,使食品安全管理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3完善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措施

3.1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建设与完善

在传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中,一方面,群众没有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也缺乏与公众进行直接沟通的途径。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初衷,便是为公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一个最为直观、最为便捷的沟通桥梁,打造一个最具权威性的官方交流渠道,从而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的资源共享与及时交流。食品安全信息网是政府监管部门对外展示形象的渠道,代表政府部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是最佳的综合服务展示平台。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网的建设与完善,政府要从食品安全信息的完全公开化做起,及时对外公布食品安全动态信息,以便公众掌握最及时的新动态,将会增加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政府还可以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网定期展示鉴别食品安全的方式与方法,以不断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此外,政府能够以网络平台为沟通渠道,及时、快捷地收集公众的意见与建议,不但有利于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更有利于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息网的作用。

3.2规范并完善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北京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虽然已经有了十分严格的标准与要求,但是由于国家发展形势以及法律条文的限制,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异性。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经相对较完善,且已经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得到了强有力的实施与普及,从而使该地区的食品安全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与维护。我国在建设与完善自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不但要积极地汲取外来的优秀经验,更要积极地结合时代的特征加以整改,以使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能够与国际贸易交易标准相符合,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发展。例如,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替代营销”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以建立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来减少不必要的销售环节,既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又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度,使消费者在更为直观地选择销售产品的同时,也增强了食品生产者的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

3.3开发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

现阶段,由于北京市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以及分散客户居多,可以结合这一发展现状建立起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追溯管理模式,通过精简食品的销售环节、降低交易频率、缩短食品交易信息流长度等方式,降低食品安全管理成本,用于加强对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发出适合北京市实际发展情况的食品安全追溯产品,以达到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目的。在国际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计算机视觉技术、PFID技术已经逐渐引入我国的食品安全市场,但这些技术在我国还只是处于初步的试用与研究阶段,还未能得到高效的应用与大范围的推广。要想使这些高新技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管理的作用,还需要从技术问题的攻克上做起,可以通过吸引、培养相关技术产业的专业人才等方式,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实验研究与应用,从而提高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适用性。

3.4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

政府监管部门是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主体,要想使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得以完善,只依赖政府监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通过加强与科研部门、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等方式,壮大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管的力量。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应由专业科研机构负责,它们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素养,能够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专业性问题,能够提出更为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针对食品安全信息化技术的完善与提高,可以依托于信息化技术更为专业的专家机构得以实现,其具备人才优势,对于具有攻克技术难题方面的经验。大众媒体是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公布政府信息的重要窗口之一,因此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加强与大众传播媒体的合作,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使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更加透明化,能够有效避免谣言误传,减小谣言的影响,从而引导群众正确地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有效减缓公众的恐慌心理。政府监管部门要注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管理工作,通过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将食品安全事故率降到最低。除此以外,政府更要加强自身的公信力、威信力,树立良好的、积极的政府形象,既要规范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行为,又要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政府监管部门更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对安全事故进行严谨与细致的调查与管理,并追求事故的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方,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进行处罚;另一方面,要积极维护公众的利益,对已经受到食品安全事故伤害的民众进行及时治疗与慰问,并对没有受到伤害民众进行安抚,从而尽可能将食品安全伤害程度降到最低,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

4结语

食品安全与公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更关系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关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更是不可忽视。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现代化社会的要求,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时展需求的重要途径。当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仅仅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过程也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还需要相关科研机构、专业人才、公众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才能使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秩序更加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门玉峰.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的多元化和应对政策[J].企业导报,2013(14).

[2]门玉峰.北京市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对外经贸,2013(8).

[3]闫连富.北京市猪肉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体系构建[J].北京农业,2014(30).

[4]刘彤,谭红,张经华.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与营养云平台服务模式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1).

[5]贾丽,马立利,刘艳,等.我国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展望[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9).

作者:门玉峰 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