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探讨

时间:2022-03-22 11:27:09

生态养猪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探讨

2016年12月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的重要指示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也是人民的期待。现在老百姓不是因为缺少食物而影响自己的生存与生命,而重要的是害怕食品不安全威胁着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目前养猪生产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回顾

近十几年来,我国由养殖业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地发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例如2005年3月先后在北京、上海及广东等地从烤鸡腿中检测出苏丹红(1号)。2006年11月在河北检测出红心鸭蛋中含有苏丹红(4号),国际上将苏丹红4号列为三类致癌物。2006年9月在上海发生300多人食用猪内脏及猪肉后发生食品中毒事故,经检查发现是由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及内脏而引发的。2004年8月在浙江台州市从成品油中检出含有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DDT),老百姓称之为“毒猪油”。同时在金华火腿中也曾检测出含有敌敌畏。除外,还先后发生‘多宝鱼’事件、“三鹿奶”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及“桂花鱼孔雀石绿事件”等等。另外,2002年,我国出口欧盟的兔肉、鸡肉及冻虾被检测出含有多种抗生素残留,从而被欧盟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荷兰等国家也从我国出口的鸡腿中检测出农药和化学药品残留。2004年,我国向日本出口的农产品和肉类产品全年被检出不合格的批次为477批,占日本扣留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3%,是在各国出口中被扣留批次最多的一个国家。除外,俄罗斯、阿拉伯一些国家、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先后宣布禁止从中国进口牛肉、猪肉和家禽肉类等产品,致使我国食品及农产品出口世界各国严重受阻。

2我国养猪生产中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2.1养猪场的排泄污染物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头猪每天排出粪尿量约6千克,一年的排出量为2.5吨。一个万头猪场每天排出的粪尿量约为60吨,一年的排出量为2.19万吨。如果养猪场采用水冲法清除粪污,则一头猪每天排出量为30千克,一个万头猪场每年排放的粪尿与污水则为109.5万吨。这些粪尿污水、加上垫料、残留的兽药、消毒剂、驱虫剂、死尸以及其他污染物等,不经无害化处理,任意排放到环境中可进入河流、湖泊、农田、果园,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农作物、污染果菜、污染空气等。目前我国水体严重污染的比例达10%左右,土地的污染为1.5亿亩耕地。水体污染可导致土壤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可直接使农作物、蔬菜及水果被污染。这些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可直接进入人体内,危害人类的健康,表现为食物中毒及“三致”作用。这些污染物通过饲料或饮水进入动物体内,也可危害猪只的健康,引发猪只发生各种疫病,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死亡。从而影响猪肉产品质量,最终会危害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养猪场每天排出的粪尿污染物及其他各种污染物,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堆积于外界,这些粪尿和污染物会发生水解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及分解反应等一系列反应,每天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CO2、氨气(NH3)、氯化氢(H2S)、吲哚、酚类、粪臭素、甲烷和硫酸类等有害气体,严重的污染空气,污染饲养环境,使地球变暖并发出恶臭难闻的气味,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强烈的刺激性,严重的影响到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最终也会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同时,污染物和粪污在高温高湿的季节易进一步腐烂变质,成为蚊、蝇、虻等吸血昆虫及寄生虫虫卵的大量孳生之地,并造成鼠类泛滥,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可诱发猪只爆发各种疫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猪只生长和产品质量,危害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

2.2饲料污染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猪用饲料被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民种植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如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全世界每年使用农药400多万吨,实际发挥作用效能的仅为10%~20%,其余的都渗入到土壤、水体及空气中,在气象条件和生物作用下可在各环境要素之间循环,造成农药在土壤、水体及大气中残留。当种植各种谷物时,农药残留可转移到植物体内并在其中积累,如果用此类谷物作饲料原料生产猪用饲料,用以饲喂猪只,则会危害猪只的健康,并影响猪肉的品质,危害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二是在猪用饲料中过量的添加重金属,如砷、汞、铜、铅、锌、铬、镉等超标,猪只食入后随粪便排出,进入土壤中累积还原十分困难,造成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当前我国已有1000万公顷土地被重金属污染,约占全国农业生产用地的10%。从这些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稻米、小麦、玉米、高粱、蔬菜和水果等均会含有重金属超标,人类食用这些食品后会严重的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三是人为因素,饲料原料与成品在生产和贮存中保存不当,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引发饲料发霉变质,如黄曲霉菌、镰刀菌及青霉菌等可引起玉米、豆粕、麸皮等发霉变质,产生各种霉菌毒素;或者人为的在饲料中添加激素、镇静剂、防腐剂、三聚氰胺、克伦特罗以及滥用抗生素等。用这样的饲料去饲喂猪只,可使其在猪只体内残留。当人们食用这些猪肉产品时,轻者会发生食品中毒,重者导致死亡,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3兽药残留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兽医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类、驱肠虫药类、抗原虫药类、灭锥虫药类、生长促进剂类、镇静剂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等七类兽药都可在猪体内产生兽药残留。近十几年来,全球抗生素的使用量增长36%。抗生素使用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及南非等国家。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每年生产抗生素约21万吨,其中一半都用在了畜牧业生产上。猪体内产生药物残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饲料原料中含有残留农药与抗生素,以此原料生产饲料用于饲喂猪只,可造成猪只体内药物残留,如预混料中含有抗生素,养猪场长期使用即可产生药物残留;二是养猪场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和疫病治疗时,大量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任意增大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与使用不正规复方制剂等,又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致使兽药在猪体内代谢非常缓慢或者不代谢,造成药物在各组织器官中滞留;三是非法使用禁止药物(例如瘦肉精、三聚氰胺及克伦特罗等)添加饲喂猪只,造成猪体兽药残留。抗生素进入猪体后,少部分可被内脏器官吸收利用,大约有60%~90%以原药或者代谢的形式随尿液与粪便排出体外。残留于自然环境中的兽药,在多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可发生转移、转化或在植物中蓄积、进入土壤及江河之中污染土壤和水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目前我国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造成我国地表水中含有68种高浓度抗生素。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水中的生物及昆虫等都有重要影响。而残留在猪只体内的兽药,不仅影响猪只的生长繁殖与生产性能,而且会降低猪肉的品质,严重的影响到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与公共卫生的安全,影响我国动物产品的出口贸易。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有效地降解,形成抗生素残留。当人们食用这些含有抗生素的“有抗肉食品”时,会引发人体食物中毒,例如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会发生食物中毒,严重者会引起死亡。同时肉食品中的残留兽药还会引发人体出现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副作用。滥用抗生素时,易诱发病原性致病菌变成高度耐药性和适应性的“超级细菌”。当人类食用这些“有抗食品”时,带有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即进入人体并将其耐药基因传给人体肠道内的细菌,使它们也发生变异成为耐药性细菌。当这些耐药性细菌出现染色体变异后,可将耐药基因垂直遗传给后一代,使后一代成为自然耐药性细菌。这种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菌种之间传递,使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交叉耐药。这样不仅给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治疗增大了难度,而且由耐药性菌株引发的人类与动物的疾病,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会导致人类与动物的死亡。人类长期食用含有药物残留的猪肉食品,对人体具有产生致癌、致畸及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对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危害甚大。

2.4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据有关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中常见的病原污染有流感病毒、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冠状病毒及乙型脑炎病毒等;细菌有高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肉毒杆菌、李氏杆菌、布鲁氏菌、结核杆菌等;寄生虫有旋毛虫、囊虫、片形吸虫、弓形虫及附红细胞体等。这些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动物源性食品被人们食用后可引发人畜共患病,甚至造成使用者中毒,严重者会发生死亡。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如使用被病源污染的发霉变质饲料饲喂猪只;饲养环境的严重污染;生猪出售运输过程中直接感染病原体;屠宰加工中的二次污染;猪肉产品保藏不当导致的污染;运送猪肉加工产品出售造成的污染;非法出售病死猪肉等都可造成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由此可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必须从生产源头、出售、加工及产品消费各个环节都要监管好,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提供放心肉与放心奶,从而彻底改变人们“吃猪肉怕瘦肉精,吃鸡肉怕激素,吃蔬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中都没数”的忧虑。

3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对策

当前广大消费者对吃“放心肉”很不放心,主要是动物源性食品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养猪场,饲料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以及兽医管理等存在许多问题之外,也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有关。我们应该认真的反思一下近几年来食品安全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加以防范。

作者:万遂如 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