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禽蛋出口的质量安全研究

时间:2022-09-04 11:31:55

我国禽蛋出口的质量安全研究

一、我国禽蛋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对我国出口的畜禽产品成批检查,而且检测手段和标准也大大提高。总之,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盛行,对我国出口禽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禽蛋生产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一)经营方式粗放

目前,我国禽蛋生产仍主要以分散化生产为主,产业化水平不高。很多出口企业的禽蛋大部分是从养殖户手中收购而来,这些养殖户大多是分散在农村的农民,主要以庭院饲养为主。这种养殖模式密度高、规模小,而且是分散式的。虽然近年来我国禽蛋产业发展较快,但是禽蛋生产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分散饲养和小规模养殖户占我国全部饲养量的85%以上。像大连韩伟集团、北京德清源公司这样的大规模、专业性企业的数量非常少。广大农村中的小养殖户主要是依靠以往的养殖经验,利用庭院和剩余农作物进行自由式喂养,他们缺少系统化的养殖培训,对于养殖过程中容易突发的疫病也没有应对措施。这种封闭的养殖模式在良种培育、运输和防疫等环节存在一些缺陷,并且易造成土地、饲料等资源的浪费。

(二)疫病控制能力低

1.蛋禽传染病种类增多,预防难度加大。蛋禽以及禽蛋贸易的全球化促进了我国蛋禽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大了我国禽类疾病的爆发频率,导致了禽类疾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非典型化。蛋禽传染病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普遍存在。在蛋禽养殖过程中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对同一禽体造成的,引起的并发症和继发感染给疫病诊断和防治工作增添了难度。2.家禽因病死亡率高。随着集约化蛋禽养殖场的增多,蛋禽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我国每年大约有15%~20%的家禽由于疫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有些病原体,如鸡瘟、禽流感、新城疫等,对整个禽蛋行业的生产常常带来重大冲击,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

(三)传统蛋品加工方法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我国拥有很多有特色的传统禽蛋制品,但大部分都是采取手工作坊式生产,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工艺环境也较差,使得禽蛋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诸多隐患。由于生产工艺的落后,在蛋品加工过程中,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主要依靠经验,经常会添加诸如草灰、黄泥、生石灰和烧碱等非食品添加剂,给禽蛋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使得蛋品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禽蛋产品的卫生处理方面,大多采取的是简单粗放的方式,有的甚至是直接脏蛋上市,禽粪、血污以及杂草等污染物经常会附着在蛋壳表面上,不仅食用不便,甚至会引发类似禽流感等人禽共患病。

(四)禽蛋行业缺乏权威标准,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1.我国禽蛋行业权威标准缺失,高度分散化的经营模式导致蛋品的安全和防护体系无法生效。我国国内蛋品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禽蛋行业内的蛋品生产企业参差不齐,使得制定统一的、标准的禽蛋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困难。2.蛋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使得我国禽蛋产品出口常常到处碰壁。与我国情况相反,很多发达国家禽蛋行业都有本国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从饲料加工、蛋鸡饲养到最后蛋品生产、包装以及出口等都需严格按照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我国禽蛋标准无论是国家还是行业标准,都是以产品标准和产品检验标准为主,尚没有相关适用的出口标准。可见,我国在禽蛋行业标准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五)禽蛋生产操作标准不统一,洁蛋生产技术落后

禽蛋行业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均有完整的标准规范,并由蛋品协会组织制定和实施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对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进行分析和控制来实现操作标准的有机结合。正是由于发达国家拥有健全的食品安全法规,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并且企业也能够自觉地按照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相比之下,我国关于蛋品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标准和相关规定非常缺乏。虽然近年来,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禽蛋生产和蛋禽养殖的法律法规,但是有些标准的制订缺乏科学性、时效性,无法完全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相应检测方法也相对落后。而且现行的标准体系存在指标不健全、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个别标准之间还存在严重的重复现象。除此之外,洁蛋生产技术在国外也十分先进,很多发达国家在禽蛋生产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分选、杀菌、分级、喷码和包装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极大地保障了禽蛋产品的食用安全。而我国洁蛋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仅有不足1%的鸡蛋生产过程中会采用此技术,其他全部以未经过清洁处理的鲜蛋形式直接销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我国禽蛋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控制措施

(一)加强饲料安全监管

禽蛋产品的生产从种禽的选择、培育和养殖到最终进入市场销售,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蛋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蛋禽养殖环节是关键。而饲料不仅是蛋禽饲养的关键原料,也是整个禽蛋行业生产链的源头,一旦饲料安全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蛋禽的健康,进而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为了确保蛋品安全,必须首先从饲料安全上进行监控。一方面,可以对养殖户进行饲料安全宣传,并指定一些质量较好的饲料供农户选择,并对使用指定饲料喂养的养殖户给予一定的生产补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按照标准化的生产程序进行生产,对违禁药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实行重点监控,并严厉惩治违法违纪行为。

(二)建立禽蛋出口生产基地

建立禽蛋出口生产基地,可以集中较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兴办出口基地,形成出口竞争优势,使禽蛋出口企业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比较先进的现代、系列化生产和多层次加工体系,从而增强我国禽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举是促进我国禽蛋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禽蛋出口生产基地的建立不仅可以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将分散的养殖户集中起来,建立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基地工业园,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这种通过建立禽蛋生产基地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蛋禽养殖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禽蛋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促进我国禽蛋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改进传统的蛋品加工方法

传统的蛋品加工方法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我国禽蛋产品质量的提升。我国禽蛋行业整体加工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禽蛋产品仍然处于质量较低,安全性不高的状况。提高禽蛋及其制成品的综合生产和加工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善禽蛋生产的社会大环境,提高育种技术,加强生物安全监管,发展规模化养殖,提升饲养管理水平,加快品牌化建设,扩大深加工项目,加大蛋品深加工研究开发力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改善流通方式等。只有整个产业链都实现良性运转,才能提高禽蛋业整体水平,增强我国禽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提高洁蛋生产技术

我国洁蛋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洁蛋生产技术是保证禽蛋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基础性手段,也是疾病控制的最直接方法。这就要求禽蛋企业在蛋品生产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水质、空气、粪便处理等环境卫生指标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选用优良品种,并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要加大对蛋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入环保、绿色理念,保证禽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养殖农户和生产基地推广洁蛋生产技术,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解决蛋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问题。

(五)建立健全禽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不完善、技术内容落后、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是我国现行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普遍存在的缺陷。我国在禽蛋产品创新性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相比,我国在禽蛋的质量标准制定方面相对落后,禽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健全,许多禽蛋标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际贸易的需要。许多在国内检验可以顺利通过的产品,一旦出口到国外,还是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因此加快禽蛋标准体系建设及禽蛋行业标准制定,使其尽快与国际生产标准接轨,是我国禽蛋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禽蛋出口企业的共同努力。

本文作者:曹珍工作单位:湖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