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京剧市场的基本经营模式

时间:2022-01-28 03:56:45

早期京剧市场的基本经营模式

一、组建戏院

1.租赁(或创建)舞台组建戏院首先要敲定舞台地点,至少是意向上敲定,不应该比资金到位更晚。舞台或租或建,皆可,但实际上在较为繁华的地段选择合适的房屋建造戏院,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一般来讲,大多数戏院都由实力雄厚的资本家兴建。这些房主仅仅出租舞台,赚取房租,“是在房屋上盘剥利息”,并不涉及戏院经营。戏院的经营由专营舞台的人兴办。1922年的天蟾舞台是由常春恒、顾竹轩集资兴办的,而房主是永年公司;1927年后的大舞台是由黄金荣独资接办的,而房主是哈同洋行。所以,“办戏馆的好似旅客”,房主是“铁打的营盘”,舞台经营者是“流水的兵”。不妨将房主看做甲方,将舞台经营者看作乙方。这种经营方式是乙方迫不得已的选择,要是能够自建戏院,其实可以免去相当的麻烦,但大部分乙方在资金问题上都捉襟见肘。甲方和乙方之间经常因为利益发生纠纷:乙方的矛盾是想以最低价租用最长久的时间,但又怕演出市场疲软,不愿一次支付太多;甲方的矛盾是想以最高价出租最长久的时间,但又怕合同已定、行情见涨而不能及时提高房租。所以,短期一订成了让双方都相对满意的妥协办法。天蟾舞台许少卿向永年公司一年一租,大舞台黄金荣向哈同洋行一次只订两年(1927年接办大舞台初),都不算长。更有甚者,以月为单位租用。新舞台在1914年初九亩地发生火灾后,租用公共租界二马路的醒舞台戏院,改名竞舞台演出,租期只有6个月。但短期租用也不是最完美的办法。短期租用导致乙方频繁更换,易产生纠纷。1921年,天蟾舞台许少卿租期将尽,尚未续约之前,北上帝都再次约请梅兰芳南下。顾竹轩、常春恒趁机给永年公司许诺高价,直接将许少卿踢出局,而许少卿因为邀请梅兰芳已成定局不好毁约,迫于无奈又转而向刘凤祥、常春恒的宝和公司天蟾舞台租用场地。类似这种层层叠加的租赁关系极易导致纠纷。1927年的丹桂第一台就因为复杂的租赁关系而一蹶不振。少数实力雄厚的乙方也是可以自造戏馆的。1929年底成立的三星公司,事务所设于宁波路巡捕房对面,是一个经营包括京剧剧场在内的地产公司,由黄楚九、周炳臣和赵如泉合资经营,股东之一的大世界老板黄楚九股权最大。三星公司买下了公共租界偷鸡桥附近的一块地皮,拆迁翻建成一幢连带三星舞台在内的“最新式钢骨水泥四层楼市房”,仅修建工程就花费银十三万八千两,可谓巨资。但这种资金实力让大多数舞台经营者望尘莫及。大多数想经营舞台的人往往不缺乏人手,唯缺少资金,无奈之下公开招股,合十几人或几十人之力,才有兴办舞台的资本。2.筹股合资(或独资经营)舞台经营者按照资本形式,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独资经营如黄金荣者,少之又少,大部分经营者迫于财力都只好合资经营。独资经营虽然风险大,但管理方便;合资经营虽然风险小,但管理不便。股东多则意见多,难以统一。股东之间的意见之争通常映射出利益之争,而股东争斗是舞台经营最大的威胁。不少舞台失败,都是因为祸起萧墙。无论合资还是独资,股东们一般会组成“XX公司”来组织演出,一旦因某问题而拆股,则公司解散。例如1926年2月到1927年9月间,大新舞台先后经历了“三星公司”、“和记公司”和“盛记公司”的组织经营。变换中的股东们为了不丢失原有招牌而又能焕然一新,通常会在原有招牌前加上公司名字。有时会看到“玉记丹桂”、“和记大新”,意谓这一时期的丹桂第一台是由常玉清集资组成的玉记公司经营,大新舞台由徐金声、张嘉平集资组成的和记公司经营。组建一家经营舞台的公司,所需本金有多有少。少至“沪北大舞台”这样仅存在一个月的“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共计2000元,尚且分为一百股,每股只有20元。而三星大舞台仅有的黄楚九、周炳臣和赵如泉三家股东中,可能是实力最弱的赵如泉,也入股20000元。像黄楚九这样实力雄厚的老板,应该有更多的股份。日人辻听花综合京沪两地情况得出普通旧剧剧场至少需要40000元才能开张。应该说这种规模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剧场了。1925年底,王佐良筹股49000元组织三星公司经营大新舞台。1929年8月,沈少安、王荣福组织久记公司重开共舞台,只集资20000元。本金没有一定之规,全看股东们的市场定位与经济实力。经营策略的选择也会影响本金的投入。如果倚重名角,光是名角包银就需万元左右,本金必然需要数万元;如果倚重新戏,所费可能没有名角大,但也要看是否准备在机关布景上大做文章。周筱卿时代的更新舞台主要以机关布景戏为主,三年内制作机关布景上百幅,所费应该也不少。但总体来说,当然是本金大的生意更好做。本金的大小还跟物价的涨落有关。清末时,“开设一家戏馆,有一万元之资本已为上乘,自改设舞台以后,则谋拕地皮建造房屋添置行头聘请角色,在在需费,非大资本不办,多则十余万,少则亦须三五万元,其前有伶人自作老板甚至不名一钱亦能创设戏馆,盖以前开设戏馆之资本不若今日之大”。物价增涨导致各项成本升高,地皮租金、行头布景和演员包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涨。到1930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仅从演员包银的畸形增高就可体现。3.组建团队一旦资本到位,就可以开始组织前后台的工作团队了。早在选舞台和筹股阶段,牵头起事的那个人往往成为(总)经理。(总)经理一般由股东集团,即董事会指定,顺利的情况下,董事会一致选派某人成为(总)经理;不顺利的情况下,董事会往往会因经理人选而起纠纷,酿成讼案。(总)经理代表戏院,对董事会负责,掌握经济、人事权利。股东可以出任经理,只要董事会同意即可。(总)经理负责组建整个戏院的团队。如果是独资经营,则(总)经理即大老板,常迳称“戏院老板”或“台主”。戏院人事分为前台后台:前台:前台经理、襄理、账房、案目、茶房等;后台:后台经理、襄理、文武管事、场面头、箱管、书记、催戏、茶役等;前台主要负责涉外营业的整体性事务,由前台经理统领,而前台经理一般由(总)经理兼任。所以实际上大部分前台经理就是(总)经理。前台经理不仅要决定戏院的营业策略、人事安排,还要负责邀角以及一切涉外事务,例如名角到沪后,前台经理常宴请票友、报纸等各界人士。襄理负责协助前台经理。账房负责戏院开支账目的管理记录。案目负责戏院戏票的销售,茶房在演出期间给顾客提供茶水、小吃等服务。后台由后台经理统领。后台经理也称首事,主要负责演出相关事宜,例如发包银、出牙笏、调配演员、安排戏码等事。所以人们常说后台经理“非斫轮老手不可胜任”,实在是因为后台人员纷杂,事情琐碎,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确不能应付。襄理负责协助后台经理。文、武管事人数较多,仅文管事就“至少四人,一人司坐钟(专管演戏之时间),一人为排戏主任,其余则襄助一切”。实际人数可能要超过四人,例如戏院根据经营策略有时还会安排编剧主任、布景主任、广告主任等职。武管事一般二人,“专司武行事宜,说武场子,写武行牌”。场面头专管舞台场面,即鼓吏、琴师等等。箱管,“分大衣箱,副大衣箱,二衣箱,把子箱,盔头箱,检场,包头桌等员司,专为班底穿戴衣帽等事”。书记一人,负责抄写戏单及戏词,此职往往由排戏主任推荐。催戏,负责提醒名角儿上场时间,因为大多名角儿即将登台时仍旧尚未离家。这项职位收入颇丰,因为不少名角儿逢年过节时会犒赏催戏之人。茶役,行话叫水壶炉子,供应后台演职人员茶水。逢年过节时也会收到酬赠。前后台人员各司其职,偶有同一人兼管前后二台的现象,但较为少见,且为避嫌计,前后二台一般尽量分开,尤其在涉及金钱的问题上。例如演出包银,由后台经理分配数额,而前台经理负责分发。总体而言,一家戏院工作人员的规模,取决于戏院的规模。除去演员,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规模宏大的荣记大舞台,工作人员约50人。

二、组织演出

京剧演出是戏院的命脉。无论舞台、资本还是人手,最后终究是为组织演出而服务。按照经营策略,可以将上海京剧舞台的演出分为三种,一是名角演出,二是新戏演出,三是班底演出。名角和新戏是上海京剧舞台的两大法宝,经常交替使用。班底演出则是在既无名角又无新戏的情况下填补空档的下策。三种演出中,聘请名角往往成本最高。名角包银已经不低,接待、吃住更须戏院出资。常以名角为号召的舞台,也说明其财力雄厚,如荣记大舞台。虽然名角的号召力并不每次都保证舞台大卖,可一旦成功,就收益颇丰,属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排演新戏的成本没有聘请名角高,这是实力稍弱的舞台的首选。例如更新舞台和新舞台。新舞台曾在聘请名角上受过教训,所以此后十几年间的经营策略皆以新戏为主,基本没有请过名角。但为了追求舞台效果,在机关布景上也不乏大笔投入的舞台。周筱卿主持更新舞台时,就多以布景取胜。班底虽无名角和新戏的号召力,但戏院日常空档全仗班底填充。班底演出没有太大的市场号召力,一般不求大卖,只要维持日常运转即可。1.名角演出名角一般由前台经理负责邀请。对于上海京剧市场来说,所谓“名角”大多指来自北京的唱做好角儿,如梅尚程荀;也有部分名角出自上海本埠,如周信芳。前台经理可以直接和名角联系演出事宜,也可以通过中间人联系,例如通过“头儿”来联络。邀请名角是一个费神费钱的事情。各家戏院都争抢名角,各位名角也都在挑选戏院。两者能够搭上话,不仅需要较高的包银,还需要人情和关系。梅兰芳在上海成名,跟许少卿有直接关系,因此梅兰芳日后几次上海演出(甚至包括在天津的演出),多次由许少卿牵线搭桥。毕竟“梅兰芳是许少卿一手提拔起来的,老东家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因此某舞台若想要聘梅兰芳大赚一笔,就可以考虑是否要借重许少卿的面子。前台经理们往往抱定希望,北上邀角,却又难免空手而归。一旦谈妥,甚至在空有意向、尚未谈妥的时候,经理们就已经联系记者进行宣传报道,充分造势。名角抵沪,自然需要一番车马接待。1929年3月,大舞台邀请尚小云来沪,前台经理黄全生专门准备奥斯丁轿车、梵王宫住所,汽车照会还专门到公共租界工部局申请办理。等名角们安排妥当后还要在前台经理的陪同下与上海票友、新闻、军政各界的相关人士见面接洽。地点一般设在公共租界大西洋、梵王宫、都益处等饭店。此类社交宴会虽然功利目的明显——请各界朋友届时捧场,但在京剧市场中无需掩饰,是公开消息,通常都会见报。宴会过后,名角稍事休息,就可以登台打炮了。一般这个时候的新闻报道最密集。名角演出戏目、售座情况都会一一报道。名角的演出周期通常为一个月或四十天,包银若无特别说明,一般都指一个月的包银,超出这个期限就要续订合同。若不续订合同而免费加演,叫做“帮忙”。帮忙少至三天,多至半月不等。名角包银根据叫座力不同而高低不等。大致来说,民初时候,名角包银至少千元起,20年代末30年代初,名角包银已经在万元左右。1926年底,梅兰芳等京角在大新舞台演出,演出期内共售洋193229.94元。而聘请诸京角的包银就花去78000余元,再加上各项杂费开销共82000余元,成本共计160000余元,所以净收入达到33000余元。2.排演新戏在20—30年代上海京剧市场的语境中,“新戏”即区别于“老戏”(传统剧目)的新编作品,是为争取卖座而特意编演的新作品。其中既有“本戏”(连台本戏),也有“散戏”,但其中又以连台本戏为主。在不少文献记载中,“新戏”直接等同于“连台本戏”。由于京剧舞台几乎天天开演,这种演出需求只有连台本戏才能勉强满足。“剧界商战的利器,不外平角与新戏”,平角合同一般以一个月为限,迫于财力,一般舞台一年邀请平角1—2次已经非常冒险,平角走后的大窟窿,必须由“连台本戏”填补。尽管单本的新戏也可以卖座,但无法长期演出。“没有新戏无法长久”说的是连台本戏。连台本戏不仅可以长期演出,而且可以根据卖座情况随时续编,随时结束。但只排一部连台本戏是远远不够的,排演一部连台本戏,需要制作布景、排练等准备工作,少则一两个月,多则数月,一旦上一本卖坍而下一本尚未排好,就会青黄不接。所以不少舞台的办法是两种连台本戏前后穿插上演。1927年上半年,大舞台的策略就是《狸猫换太子》和《观世音得道》轮演,单月开演《观世音得道》,双月开演《狸猫换太子》,这样不仅有充分时间排演,而且“每月都有新戏看”。同样,天蟾舞台也将《华丽缘》和《龙凤帕》穿插轮演。名角有时会带着已经排演好的新戏搭入某舞台,例如鼎盛时期的梅尚程荀,这也是他们为增加自己演出号召力而特别添加的砝码。名角新戏的排演方式以鲁迅批评过的文人雅士集团为主,但名角在京剧市场的演员队伍中是凤毛麟角,大量的演员参加新戏排演并没有名角的优越环境。普通演员隶属于某某舞台,要在后台的统一调配下参加新戏排演。上文提到的编戏主任就是专门负责编排新戏的。这类编戏主任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兼任的,大多由演员中的内行担任,例如麒麟童、白玉昆、高百岁、孟春帆、杜文林等,都是当行演员;另一种是职业的,专靠编戏赚钱吃饭,例如于振庭、陈俊卿、傅小波、阿炳、谢水福、吕月来等,当年红极一时的《宏碧缘》(于振庭)、《狸猫换太子》(陈俊卿)、《诸葛亮招亲》(阿炳)、《朱洪武出世》(谢水福)、《阎瑞生》(吕月来)就是这些人排演的。编戏主任还需要和布景主任相配合,有些连台本戏中布景主任的责任甚至比编戏主任还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为了有噱头吸引观众,“乃是先想好了新奇的布景和灵巧的机关,然后再去拼斗杂凑那所排新剧的情节”。这种情况下,布景比重很大。上海京剧市场吸收了不少魔术家来担任布景主任,著名的有莫悟奇和科天影。兼任编戏的演员,除了自己演出所得包银外,还可以赚得一份编戏的薪水;专职编戏者除了每月固定的薪水外,每当编一本新戏出来,还可以拿到不定的酬劳;其他参与每本新戏排演的襄理、管事,也可以得到少量酬劳。顾竹轩管理天蟾舞台时代,于振庭主理编戏,每月包银400元,每本新戏可得酬劳200元;兼任编戏的伶人常春恒,排新戏可得津贴500元;其他参与新戏排演的管事,每本新戏完成可得酬劳50元。连台本戏的制作周期较长,人力物力投入较大,尤其对于演员来说较为辛苦,在保证每天正常演出的情况下,还需找出时间排练。演出时间方面,夜戏一般固定不变,即下午6点前后至晚间12点前后。在演出旺季的时候,还要在星期三、六、日加演日戏(正月时候更需连演日戏),即中午12点前后至下午5点前后,所以排练时间只能选在深夜。1928年4月,上海舞台股东提议后台经理赵如泉加演星期六的日戏,但赵如泉考虑到星期五夜间的排练,最终没有加演日戏。1931年6月,上海市教育局练宝忠、周召南等七名委员负责审查更新舞台新排演的连台本戏《西游记》,只能在夜戏结束后的排练期间参观,时间从午夜持续到次日凌晨六点半。可见排演新戏的辛苦程度。名角用高包银换取了打磨艺术的时间和空间,普通演员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消耗在争取高包银上。3.班底演出班底演出很少在历史记载上留名,但肯定是京剧市场中无法或缺且数量较大的内容。在京剧舞台每天的日常演出中,班底必不可少;即使在有名角和新戏时,也须有班底的开锣戏、垫戏等等。在维持戏院日常运转和聚拢人气上,班底功不可没。在班底演员中,也分三六九等,即头路、二路、三路等等。等级越高,名牌越大,包银越高,但即使最高者也根本无法和名角包银相比较。班底演员除了包银数量、接待水准和名角相差较大外,订约的流程并无太大差别,有时甚至更为严苛。下示包银合同,可窥一二:包银承单第__号今收到__公司戏院__年__月份包银__洋__元正此洋系__君介绍进__公司为演剧员言明__个月为度__个月为满期,开幕后日夜演唱遵章办理,不得违背。如有违期迟到或临场推诿,照包银十倍赔偿,介绍人连带负责,双方情愿绝无后悔。此照再批,如遇火灾人祸,或时局关系,公司不能营业,双方各凭天命,已支之包银俟开演后照补日期__年阴历__月__日立据人__介绍人__见证人__从订单内容看,戏院老板即资方开出的条件还是相当严苛的,而一般演员为糊口只能被动接受。成王败寇,一旦成为名角,待遇会极大提升。但事实上,大量的班底演员都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40年代,不少班底演员只能通过联合罢工来争取较高待遇。

作者:苗露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