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营模式对茶产业的影响

时间:2022-01-28 03:48:36

家庭经营模式对茶产业的影响

一、普洱市大力发展普洱茶家庭农场的可能性研究

1多年来国家对普洱市的支持和投入,为普洱茶农庄(即普洱茶家庭农场)的发展储备了一定的劳动力资源发展茶农庄,主体是农民。现代茶农庄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文化会经营的综合素质较高新型农民。我们所讲的劳动者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养、思想素养、科技知识、参与市场能力、职业技能等。改革开放以来,普洱市劳动者的素质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到2009年,我市人口死亡率下降至6.35‰,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64.55岁;二是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到2009年,已经有各级各类学校1985所,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各个层面,2009年完成了“两基”的历史性任务,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三是科技知识得到普及,随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各民族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科技知识在农村得到了一定普及;四是经济意识有所增强,有一定的市场参与能力。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广大农民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收入不断提高,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38元,较2010年增长18.8%。这些指标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但从纵向对比,已经是巨大进步,无疑为普洱茶农庄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劳动力资源基础。2普洱茶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为普洱茶农庄的发展积淀了技术基础长期以来,普洱市把茶产业作为第一产业、第一支柱、第一品牌来打造,普洱茶在制茶机理、技术、机械研究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有了很多的新工艺与新技术专利,如:多功能双层保湿转动式普洱茶发酵罐(专利号ZL2009201116889)、普洱熟茶自动化发酵设备、普洱茶发酵车间测控系统、泡罩包装技术等,一些大型的茶厂在茶叶加工已初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作业线的生产,使茶叶加工可控制技术及连续作业机械、名优茶加工成套设备等得到推广与应用。今后,普洱市将以绿色、生态、安全的理念和宽领域、深加工、大幅度的举措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普洱茶产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入以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普洱”新阶段。3普洱茶品质优良、功效显著,为普洱茶农庄可持续发展增添强劲动力2013年“两会一节”期间,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在普洱市博物馆的贵宾留言册上挥笔写下“普洱茶历史悠久,普洱茶闻名于世”两行字,给予普洱茶高度评价与赞美。千百年来,普洱市茶山连绵,苍翠茂绿,生活在这块沃土上的各族人民从识茶、用茶、种茶、经营茶,到创造出驰名中外的普洱名茶,祖祖辈辈伴茶而生,随茶的兴盛而发展。时逢盛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2008年《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被云南省列入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百名以上国内外生物技术专家参加该计划,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普洱茶降血糖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此项重要发现全面揭示了茶对人体代谢综合调节作用的机理。“普洱茶降血糖功效”于2009年4月3日获云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普洱茶降血糖研究的相关发现和发明,已经申请国家发明和国际发明若干项。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到生产中,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为可喜的是,在今年“两会一节”期间,盛军博士与大家分享了三大重要科学发现:茶多酚能够显著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茶多酚、茶色素通过作用膜受体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喝茶预防神经性疾病。接着,2013年6月29日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普洱举行,标志着普洱市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集成共享技术创新资源,突破行业发展技术瓶颈,推进普洱茶产业优化升级,为普洱茶农庄可持续发展添足了动力。4普洱茶面积相对规模较大,“五世茶祖”同堂,为普洱茶农庄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云南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居云南之首,2012年,云南省有茶园总面积38.86万hm2,普洱市达21.71万hm2(详见2012年云南省和普洱市茶园总面积的对比图2);全市现有茶园面积9.7万hm2,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24.7%;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为4.8hm2,良种率51.5%,在云南茶叶主产区中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全市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茶叶面积覆盖全市10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涉茶农29万户、113万人,茶农人均月收入1800元。宽叶木兰、中华木兰、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五世茶祖”同堂,景迈山古茶园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称号,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普洱市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定将为普洱市茶农庄发展搭建广阔平台。

二、普洱市发展家庭农场要注意的问题

最近,普洱市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对一部分具备家庭农场条件的生产大户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类。从总体看,普洱市普洱茶农庄数量还非常少,家庭农场的理念还比较模糊,支撑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推进家庭农场要注意:1认真领悟宣传政策,忌疑虑不前或盲目冒进邓小平说过:在生产关系上不能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取哪种形式。“家庭农场”的概念在国外尤其在发达国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对中国老百姓尤其是普洱市百姓来说,对这一形式的经营还很陌生,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只有打破旧的框框,才能探索新的路子,研究新的情况,总结新的经验。同时,我们要与时俱进,把一些政策讲清楚,从政策上消除老百姓的疑虑,比如举办家庭农场符合国家的现行政策。因为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并没有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不管是直接承包还是通过租赁、转包等方式,都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基本属性。但土地使有权的合理流转和相对集中,也是国家的现行政策所鼓励的。同时,抓典型,通过以点带面,帮助好、宣传好一些正在进行有益探索的普洱茶农庄,如:柏联普洱茶庄园、普克庄园、祖祥有机茶文化养生庄园、澜沧古茶茶魂谷、迷帝普洱茶庄园、三国庄园等。通过示范效应,稳步推进普洱市普洱茶农庄规模。2建立各种支持性政策,既要“扶”更要“导”一是政府要做好政府该做的服务。建立各种支持性政策,包括制定优惠的融资政策和农资服务(农药、化肥、种子、种苗)、科技服务(良种培育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解答各种技术难题)、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对经济作物保险费用给予补贴,实施税收优惠、农场用地支持、教育培训政策以及组建专门机构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各方位服务。二是要注意培育农场主独立自主经营能力,克服依赖性。政府要帮助家庭农场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既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帮扶,更要避免由于家庭农场在经济上的依赖,导致越扶越靠的循环圈,使家庭农场真正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从而增加了压力感、责任感、危机感,自主经营的思想就会由“我给你干”变为“我给我干”。3要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尽量避免经济纠纷家庭农场必要的土地流转要本着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流转双方建议签订普洱市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同,农民自愿将土地委托给村,农民的土地流转费每亩权衡当地情况综合得出一个参考价,由村发包给家庭农场经营,由乡、镇职能部门监督管理。这样,实践中就可避免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土地租金过低,显失公平,造成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二是农民瞻前顾后,使得土地租期短,甚至合同期内不想继续履行合同,引发土地纠纷。普洱市特殊的区位使土地文化交织着民族、宗教、边地的文化,土地的流转不仅是单一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内心深处获得土地的感情、自我价值观和对家庭生活的憧憬联系在一起。因此土地流转必须认真坚持慎重处理的原则。4兴办普洱茶家庭农场要考虑综合性发展目标普洱茶家庭农场发展内容十分丰富,不是单纯的增产,它要求落实到各个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重视。这些目标包括:(1)提高普洱市农村收入、就业、教育、保健、饮食、住房和各种有关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等的水平;(2)不断消除普洱市城乡之间在获得经济上的有利机会和收入方面的不平等现象;(3)普洱茶农庄要改变传统茶产业简单的耕作和大量运用化肥、农药,使茶叶质量受到破坏的不利局面。要通过加大在科研、工业化等方面的投入,延长产业链,推进普洱茶产业的标准化和工业化进程;(4)普洱茶农庄的经营要注意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生活休闲、观赏休闲有益结合。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都是对一定的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普洱市是全国的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所有生产布局的筹划、规划都要以确保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认真抓好普洱茶产业的发展,用绿色和世界对话,用绿色与世界相约。

作者:陶红梅单位:普洱学院成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