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医院审计风险路径

时间:2022-02-02 10:45:52

探析医院审计风险路径

一、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

1客观风险:医院审计环境和内部控制局限性及审计项目复杂性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成立的时间短,无论是审计理论,还是审计实践方面都不十分成熟,特别是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内部审计工作很难置身于所处的环境之外,其行使的职能极易被环境左右。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或得不到有效执行使得审计工作易受环境制约,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增加审计风险。此外审计项目的复杂性使审计风险大大增加。2主观风险: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目前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问题。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由于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专业转岗而来,大多不具备审计专业学历,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产生审计风险。3其他风险:审计手段落后和审计方法的限制医院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上,审计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实施有效监督,面对大量财务数据时查找和分析问题出现困难。同时,由于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它都是根据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由于经验不足,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明确等将加大审计风险。虽然部分医院已采用信息化审计系统,但医院在审计软件方面受到医院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尚无匹配的审计软件可用,极大阻碍审计的发展,提升了审计风险。

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审计质量考评控制加强审计监督是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防线,同时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审计工作中,应由财务部门牵头,多部门协调处理审计工作,以此互相牵制,避免在审计工作中出现以偏概全、遗漏重要审计事项,及降低对医院控制制度的依赖性等问题,得到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考评控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从而了解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内部信息,发挥内部审计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2合理设置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医院要按照独立性原则科学设置审计机构和相关人员,以确保内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保证其对该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内审部门应由医院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医院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参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之外。同时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审计人员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医院应引进或培养具备计算机、会计、医学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另外,在加强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同时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提高医院审计效率和效果。3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完善审计程序和内审方法通过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内部审计与财务、医疗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不仅有助于在大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数据,提高审计效率,且有助于防止数据采集过程中发生遗漏,保证导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医院应做好审计前准备,认真分析预测审计项目或单位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认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加强内部审计报告的规范化,健全审计报告的复核制度,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使其审计风险达到合理水平。

三、结论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审计工作,对医院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改善医院经营状况,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医院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正确认识审计风险,采取合理措施防范应对审计风险,促进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吴春华单位: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