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15 10:56:06

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一、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绝大部门高校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监察审计处),安排了内部审计专职人员,对高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廉政建设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首先,高校内部审计通过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和高校整体的财务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经济活动中的贪污舞弊、弄虚作假行为一一揭发出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及处罚,这样既惩处了违法违纪人员,又给广大教职工给予警示,教育大家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其次,高校内部审计通过揭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制度上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促进高校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策指引下,只有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突出内部审计的权威地位,才能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时刻将法律意识和经济责任意识放在首位,自觉遵守各项财经法规制度,实现高校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现状

1.人手少,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低。现阶段很多高校将内部审计与监察纪检部门合署办公,内部审计的职能没有充分展现,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少,缺乏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都不是审计专业的科班出生,一般都是处于边学边干的状态,审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不高,对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没有系统地学习,同时高校经济业务活动日益增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也层出不穷,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即使有时候发现问题,也很难查清或彻底解决问题,最终导致审计结果质量不高,没人重视审计工作,审计的权威性无法树立。2.全员审计意识差,缺乏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渗透到高校所有的业务活动和工作流程中,广大教职工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的制约和促进作用,一直认为内部审计会妨碍各项工作的完成,没有任何部门或个人主动申请内部审计,都是硬性要求迫于无奈被审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跟其他部门同起同坐,都属于同一级别,在完成校内内部审计时,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并提出建议,即使提出一些问题,也过于笼统模糊,缺乏针对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得到重视,主要取决于校长和书记的态度,校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才能独立地积极参与到学校发展的各个领域。3.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随意性大。每个高校教学科研财务等规章制度一般都比较完善,但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整,缺乏全面的内审制度体系。当前每个高校只制定了比较粗的内部审计办法,而具体细化的审计办法诸如预算执行审计、科研经费审计、专项资金支出审计等没有一一出台。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完善,将影响到审计结果的质量,导致审计时没标准,重形式,走过场,审计的随意性大,审计结论不真实。4.审计技术水平差、层次低。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还是通过手工查账方式,翻阅凭证获取信息,这种方式耗时费力,效率低。部分大的高校虽然引进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技术,但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低,导致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管理和数据处理上未见明显改善。再加上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业务主要集中在事后的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两方面,既没有根据高校实情开展事前、事中跟踪审计,更没有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内控审计等方面的发展与延伸,审计层次低,效果不明显。

三、高校内部审计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审计参与少。首先,高校省级部门预算和校级预算一般都由财务部门编制,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参与,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都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学校没有任何组织机构对其进行评价。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定期公告分析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内部审计只是向财务部门索取预算执行报告,没有履行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评价,根本不能发现、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无法指导、督促高校预算的执行。最终,高校每年的年终决算也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部门不闻不问,缺乏应有的监督评价,更别说考核奖惩了。2.工程审计水平低。近些年,高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学校不断扩大规模,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基建维修改造工程越来越多,零星维修工程也逐步增多,而这些基建维修改造工程一般数额大,都需要在结算时进行工程审计,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一般都是财会专业的,缺乏工程审计专业的专职人员,缺乏工程审计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由于没有全面参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很难独立完成工程审计,目前很多高校的做法是聘请外面的事务所进行工程审计,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工程审计进度慢,导致工程结算跨年;工程审计成本增加等。3.科研经费审计不到位。随着国家对科研研究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也日益增多,科研经费成为高校事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经费管理也成为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重点,科研经费审计理应成为每所高校的重点工作,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到科研经费管理的每个流程,包括科研经费到账、立项、项目预算、使用、结题。即使部分高校开展科研经费审计,也只是选择部级或重大项目进行审计,主要因为金额大,迫于领导的指示,在科研项目结题时进行审计,主要审计是否经费是否全部使用完毕,是否按预算执行等,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4.绩效审计未推行。新常态下,高校财政拨款面临收紧的趋势,各项经济活动都要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高校教育资金绩效审计与评价成为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高校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但当前开展绩效审计与评价的高校少之甚少。即使部门高校开展了绩效审计但也处于摸索阶段,因绩效审计体系不完善,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缺少绩效审计评价的标准等,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很难开展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四、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策略

1.强化内部审计意识,保证内部审计权威地位。高校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广大教职工对内部审计的理解与支持程度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强化内部审计意识,突出内部审计权威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作用的关键核心,高校应将内部审计工作灌输到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让教职工们发自内心地接受审计,重视审计。2.完善内部审计职责,健全内部审计制度。高校应当紧紧围绕《审计法》、《教育系统内审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内部审计职责,健全内部审计体制,全面修订完善本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制定具体的业务审计办法,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权利,将每一条规定办法都要写明写细,保证审计有依据、流程按要求、评价有标准,结果有应用,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3.增加内部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专职审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素质低,很难满足当前内部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效用,就要以人为本,首先从内部审计人员着手,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人事部门在安排岗位和人员时必须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4.重视预算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是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在对人、财、物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最终实现学校的稳步发展,预算工作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院系以及每一个业务环节,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必须深化高校预算审计,将审计贯穿于预算全过程,监督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预算执行的准确性、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邱高松.治理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地位与实现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7(2).

[2]王红梅.完善高校内部审计控制控制建设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7(24).

[3]崔英波.浅谈当今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3.

[4]蒋骥达.新常态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财政监督.2017(23).

[5]林慧.关于构建内部审计体系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8(3).

作者:申小梅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财务处